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docx
- 文档编号:27603923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26KB
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docx
《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细胞,是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活动最为重要的平台,特别是在众多的“单位人”演变为“社会人”的今天,社区在化解基本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积极强化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必将是社会管理创新整体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XX区结合自身特点,在加强社区建设,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XX区社区基本情况
XX区现有城市社区53个,农村社区21个。
共有社区工作人员2104人,其中民选社区工作人员352人,公益岗位人员1318人,“4050”基地人员434人。
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总面积32096平方米,平均面积平方米;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总面积万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700平方米,每个社区的室外活动场地均达到4000平方米以上。
社区组织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通过选举产生的社区党组织,负责领导社区各项工作;二是由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代表组成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社区重要事项;三是由社区居民选举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处理社区日常工作。
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社区居民诉求中心,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承接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下沉到社区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化为民服务;社区居民诉求中心受理承办居民各种意见和建议。
二、XX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
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XX区从这一角度出发,积极搭建管理与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形成了居民意见有人听、问题有人管、诉求有人接的新机制,使管理与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惠及群众。
一是建立党组织服务民生大厦,全方位服务与民。
为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XX区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一个1万平方米集党务服务、行政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党组织服务民生大厦。
大厦设有60多个服务窗口和部门,涵盖了党建综合、行政审批、民事办理、公共服务、社会动员、维稳调解、效能监察、教育培训等8大功能,以此作为全区社区社会管理的工作的中枢机构、服务民生工作的指导调解中心、强化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加强群众工作的坚实基地,为实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居民“三服务”的工作目标提供平台保障。
二是建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畅通居民诉求渠道。
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民生服务络中心为平台,在各社区设立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及时接收、办理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
在党组织服务民生大厦设立了民生服务络中心,开通为民服务和诉求热线,随时了解居民的诉求。
同时,还通过政府的站、信访大厅、区长公开电话、局长接待日、读报读活动,全面了解群众诉求,变上访为下访,及时发现问题,全方位、无障碍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三是成立居民事务协调机构,解决居民矛盾纠纷。
在每个街道建立了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在社区成立了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协调化解社区内的居民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干部大接访进社区,定期开展问题和隐患排查。
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在社区配备了“百姓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每2040户设立了1名和谐促进员,开展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的日常调处化解和社情民意的及时报告。
四是构建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根据街道社区的辖区居住人口状况、出租屋数量、社区管理工作难易程度等情况,确立了城市管理格,将辖区以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大型商(市)场等全部纳入格化管理,并实行“一格三员”的管理模式。
即每个格配备格管理员(社区)、格协管员(居民)、格督导员(街道),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格进行管理,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零距离、全覆盖、全天候。
在格化基础上,每个社区的服务中心实行“1+10”社区服务模式。
即:
在社区服务中心协调下,整合综治、公安、民政、卫生、计生、劳动保障、社保、医保、妇联、物管等十个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使“社区化”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五是建立民情舆情收集反馈制度。
格管理“三员”负责民情舆论的收集、报送、反馈等工作,随时采集“8+x”信息,按时上传。
“8”是指本格户籍人数、常住人数、流动人口、就业、社保、计生、教育、物业等8项固定信息,“x”是指群众诉求、安全隐患等特殊信息,街道、社区做到动态掌握、全面了解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根据职责及时响应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动态化水平。
六是构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实行“传统+科技、民警+群众、执法+服务”的工作机制,建设街区防控、社区防控、虚拟社会防控,实行“格化”治安巡防模式。
结合天工程,定期对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进行排查整治,并对新建住宅小区严格实行了“技防准入”制度。
七是实施社会化养老工程。
XX区在兴建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区助老行动,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娱乐室,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场所,壮大志愿者队伍,发挥广大志愿者的作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
对独居、空巢老年人开展“一天一敲门、关爱进家门”志愿活动,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帮助、电子购物、医疗优惠等各项服务,确保老人安度晚年。
八是创新散旧弃楼物业管理模式。
XX区对无物业管理、楼栋相对集中、近35年内没有意向拆迁的、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散旧楼宇,采取点、线、面的推进方式进行了模式探索。
实行居民自治管理、政府引导后转交物业管理、弃管恢复管理的三种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以北安社区为例,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4个月以来,为居民解决供暖、供电、供水、燃气等生活问题127项,新的管理模式得到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三、强化社区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不断向前推进,一些制约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持续改善的因素也日益凸显,成为阻碍社区发挥化解基本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的障碍。
(一)社区经费保障问题
社区工作经费作为支撑社区开展工作的重要,是社区发挥管理服务功能的先决条件。
按照现行的社区经费保障模式,其应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投入,如:
社区办公活动经费、政府职能延伸工作经费、集体奖励经费;二是社区提供便民服务所得的服务收入,如兴办超市、早餐点等的收入;三是社区单位和成员的赞助和募捐等收入。
在这三部分中唯一稳定的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但也存在政府职能延伸而工作经费不同步保障的情况,而其他两方面的经费数量上寥寥无几,且很难形成稳定的经费。
(二)社区人员队伍管理问题
随着社区工作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拓展,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日渐壮大,XX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从20XX年以前的395人,增加到2104人。
其中民选社区工作人员352人,公益岗位人员1318人(低保、劳动、妇联、残联、工会、治安、服务员),“4050”基地人员434人。
除社区民选委员外,在公益岗位人员招聘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均由劳动部门负责,导致了两大问题:
一是民政用人不招人,对人员素质入口关没有决策权,劳动部门招人时,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与社区当前所需公益性岗位具体标准没能对号入座,有时是人招到了,却无法胜任指定岗位的工作;二是民政管人不管待遇,对于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等相关福利待遇由劳动部门负责,社区在人员管理上,很难使用经济杠杆加以制约和控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统一管理缺少制约性,给社区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社区负担过重问题
社区履行的管理和服务职责有十四类,分别是:
(1)宣传贯彻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
(2)发挥社区自治组织作用,执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决议;(3)协助政府部门或者他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如低保、劳动保障、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公共服务;(4)组织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建设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5)扶持和发展社区服务业;(6)监督物业管理企业,指导业主委员会工作;(7)协助维护社区治安;(8)整合社区,发展社区公益事业,如:
养老服务;(9)加强社区救助保障等社会事务的管理;(10)反映社情民意,评议和监督政府部门的政务工作,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11)协助政府部门做好普查、调查等工作;(12)完成区政府交办的事关全局的临时性工作;(1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4)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各类工作职责细分后,工作任务总量达到300余项。
此外,还承担了大量的迎检、考察、调研等任务,以及上级单位、部门交办的各项事务,造成社区负担较重。
四、进一步做好社区社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使社区社会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真正发挥社区在化解基本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在综合考虑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社区经费保障,拓宽经费渠道。
一是建议省市区科学编制社区发展规划,将建设和发展社区的资金纳入预算,保证按时足额发放,避免挤占、挪用等状况的出现。
二是在保障基本投入均衡的前提下,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围绕社区各项管理服务职能,科学设置奖项,引导社区开展管理服务活动。
三是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在各级政府或政府部门向社区下派任务、交办事项的同时,必须将履行该项工作所需的经费及时拨付,以免挤占社区正常工作经费,造成社区正常运转受阻。
四是建议鼓励社区开办便民服务项目,如超市、早餐点、托老、托幼等有偿服务,也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兴办上述便民服务项目,并将利润(或利润分成)作为社区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允许并鼓励社区吸收辖区内外的定向捐助,为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二)规范社区用人程序,强化相关人员管理。
在社区公益岗位人员的招聘上,建议采取一体化模式,即无论任何单位或部门向社区派驻公益岗位工作人员,在最后确定招聘人选时都需要至少由民政、人社、派驻部门三家联合进行。
各公益岗人员在业务上接受派驻部门的指导,在日常管理上,由所在社区统一管理,接受街道社区考核,社区在人员去留上拥有最终决定权,实现人员管理上的条块有机结合。
在执法大队、保洁大队等与社区密切相关的人员管理上,业务、财务上受派出部门管理,社区参与其考核,并根据其服务社区表现对进退留转提出建议。
并将格工作组组长、党组织联络员、格管理员、治安员、经济服务员、环境监督员等格工作人员日常管理与考核划归社区进行统一管理,具体管理办法与本社区的公益岗位人员相同。
这样,使社区的人员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到统一规范,更好地服务居民提供可靠的人员保障。
(三)减轻社区工作负担,明确社区权责。
针对目前社区工作负担沉重、行政性事物繁多的现象,建议适当给社区减负。
把那些重复的、形式的、无效的、多余的“活”减去,以集中精力为社区居民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一是建议社区去行政化,逐步减少行政事务对社区工作的牵绊。
二是规范对社区的考核。
目前各级、各部门对社区的考核、检查、评比名目繁多、且口径多部统一,特别是对基础材料及薄册的考核,更是令社区应接不暇。
因此建议将对政府各部门的考核不要落到社区,要直接由各部门承担。
对社区的考核要进行合并统一,争取做到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一个考核实现基本工作全部覆盖;各项考核指标的设置上要紧紧围绕社区工作的实际;并且要做到重实际轻簿册。
三是尽量避免将政府部门工作强加给社区。
严禁各部门直接向街道、社区下派任务。
确需向办事处、社区布置的工作任务或者新增考核评比内容的,应经主管区级领导审核批准,以政府名义统一下达。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能够有精力,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服务民生,为辖区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事情。
(四)整合各项,形成管理服务合力。
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并不意味着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更多是一种整合,或者是发挥的潜在作用。
从XX市区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两项是可以为社区管理服务效率提升创造便利条件的。
一是正在建设的天工程。
遍布大街小巷的摄像头,不仅应作为打击犯罪、提供线索的有力武器,还应该发挥其在城市精细管理方面的作用,包括市容环境状况的快速巡查、群体性的事件的及时发现等。
二是在各社区已经架设起来的内。
目前,全市各社区间的内不仅络速度较高、安全性较好,但该项在全市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建议将其作为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效率的技术手段迅速加以整合,用于信息上报、任务下达、视频会议、工作协调等方面,提高社区管理信息化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区 社会 管理工作 调研 报告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