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7601389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66.33KB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docx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融:
中西园林的趋势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
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
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
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
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
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
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
只是到了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西方造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
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同一性: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
所不同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牧场。
18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
18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的影响。
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
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物。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
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
1.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
B.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
D.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宋朝进入成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用性的园圃。
B.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C.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8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片段随处可见。
B.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C.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的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影子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
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
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
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
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
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
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
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和祥。
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
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
常常是因为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尴不尬。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
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
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都是同一年。
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
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
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
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
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
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
老街的一些脸面的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
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
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
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心照不宣,却能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
三个人当中,只有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
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自己把不住滑,犯了点小小的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
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了,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
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
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
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身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
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
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
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小意思,贾老都会显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
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有一次,贾老坐在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
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
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作准备。
C.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后来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
D.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
5.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
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调查。
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
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
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次创业。
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合适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光明日报》)
附图: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
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
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好。
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
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
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
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
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
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就创业而言,创业时机的选择、相关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缺一不可。
B.材料二表明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大学生创业。
C.材料三的访谈节选中,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休学创业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对其效果持乐观态度。
D.材料四以安徽师大学生陈博群和伙伴的经历为例,旨在说明在校期间的创业仍面临很多挑战,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附图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中,发现商机占55%,为了梦想占22%,这说明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
B.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创业状况,材料二和三则重点关注政府部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C.《光明日报》和中国工商报网分别引用了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和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D.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回避政策存在的问题,体现了较强的客观性。
9.大学生要顺利进行创业,需要哪些条件要素?
请结合材料简述各方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
负气俶傥,豪视一世。
辟知南川县。
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
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
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
惇大喜,延为上客。
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
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
”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京罢相,起知杭州。
过阙赐对,奏曰: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
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留为资政殿学士。
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
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
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
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铟士大夫尔。
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
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
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
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
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
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
天信亦斥死。
京遂复用。
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
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
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B.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C.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D.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
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副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
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
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
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
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B.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
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
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对他心有忌惮而厉行节俭。
C.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
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D.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
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5分)
(2)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岩居僧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4.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15.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习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武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的句子是“,”。
(2)辛弃疾《破阵子》中“,”两句,突出表现了军容的雄壮及将士们战斗情绪的高昂。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通过虚写在高塔上见到辉煌景象来言志的一句是“
”,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
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下面是某重要会议邀请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
本届大会将于20××年12月19日(星期六)在北京举行。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软件工程,与时俱进",将围绕软件需求、软件测试、过程改进、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较量。
会议将为来自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和工程师提供一个代表国内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最高水准的信息交流平台,分享有关方面的成果与经验,改进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在思维、观念和方法上提出更多创新。
所有人员均免费参会,且有免费获得平板电脑的机会。
作为中国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的年度交流盛会,大会组委会恳请您驾到。
届时,您不仅可以了解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的最新发展状况,更有机会与技术、管理专家和行业权威同席对话,并且可以高攀近千位业界专业人士。
①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银川 一中 届高三 语文 第五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