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要点集合.docx
- 文档编号:27600083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83
- 大小:93.65KB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要点集合.docx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要点集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要点集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要点集合
1.教育:
解释之一:
教育是培植人的一种社会运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接洽。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术、影响人们的思想品质的运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首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必然社会(或阶级)的请求,有目标、有企图、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植成为必然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运动。
解释之二: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转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运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首要情势,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行的有目标、有企图、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运动。
2.教育方针:
是国家或政党在必然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根基政策的总概括,是断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领导全部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举动纲领。
3.德育:
即思想品质教育,是教育者遵守必然社会的请求,有目标、有企图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必然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
德育包孕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德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运动:
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行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运动。
5.教育科学:
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钻研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首要内容;(3)科学技巧转变了教育技巧。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维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性所抉择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基道路;(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性抉择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阐明这一点。
3.请阐明教育目标同培植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标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请求,而培植目标是根教育目标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植的具体请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植目标的断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标的根基上,而教育目标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植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程度的进步,为学校的产生供给了必要的物质根基;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手,为学校产生供给了专门从事教育运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收拾达到了必然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植官吏和知识分子。
5.师生关系的本色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性是:
(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切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切珍爱。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性。
另外,在教学历程中,师生共同顺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历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增进的关系。
6.班主任工作的根基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法子是:
全面领会和钻研学生;组织和培植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气力;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企图和总结。
7.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标记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
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记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起头形成。
8.课程内容包孕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情势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孕: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根基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术和操作技术的知识经验;关于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情势有:
课程企图、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9.简述德育工作的新情势。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运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10、什么是微格教学?
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师进行那些角色创新?
一、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
二、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
三、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
四、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12、说明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思路与做法?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具体应用时,应遵循四条原则:
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可以拓宽思路,产生互动,激发灵感,进而提高创造性。
13、学习策略的特征是什么?
四个特征:
第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第二、是有效学习必需的;第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第四、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是什么?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过度学习是必要的,但注意有时引起学生疲劳也不好)(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5、简述学习的类型。
(按不同标准分类)
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
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学习和情感的学习。
(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
试误学习、顿悟学习和模仿学习。
(3)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可把学习分为:
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6、什么叫学习策略?
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
(1)注意策略。
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
(2)编码策略。
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以便于取用。
(3)提取信息的策略。
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
17、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
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
(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
(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
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
(4)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18、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有哪些特
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有以下特点:
(1)从“他律”到“自律”。
(2)从效果到动机。
(3) 从别人到自己。
(4) 从片面到全面。
19、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
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是练习曲线呈负加速变化。
其特点是:
初期进步快;练习高原现象;后期进步慢;总的趋势是进步,但有时会有暂时的退步。
20.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1.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22.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3.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4.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运动中该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径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进步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俗,推动社会主义精力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行。
2.如何了解教育的经济功效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进步的首要手法之一;
(2)教育是进步经济效益的首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庞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美育能增进教育目标实现,增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增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德的形成,它对于培植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别的功效。
(2)美育能增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张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增进体育。
4.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①生产力的发展抉择教育目标的断定;②生产力程度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程度还制约着教学法子、教学手法和教学组织情势。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增进作用,这首要表现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法;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巧再生产的手法;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的手法。
5、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一、有效的说服。
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群体约定: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四、价值辨析:
讨论交谈等。
一种观念要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选择(1、自由选择;2、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赞赏(4、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
5、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行动(6、按自己的选择行事;7、做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赋值过程”。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
奖励:
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
惩罚:
当不良行为出现时,两种方式:
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
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有效。
6、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一)竞赛的作用:
1、积极作用:
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
2、消极作用:
(1)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
(2)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
(3)对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4)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
此外,还表现在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
(二)运用原则:
1、要慎用少用。
2、要注意方式:
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另一方面不宜只在少数优秀学生中进行。
(1)按能力分组竞赛
(2)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
用昨天和今天比。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一)作用:
一般说来,应奖励多于惩罚。
奖励过多也有负面作用。
批评更不宜过多,但是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
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但运用不当,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
(二)应注意的问题:
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
把奖励与惩罚看成是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正、适当。
另外奖励的方式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一)学习结果反馈的激励作用
(二)反馈的原则:
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
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
如作文只指优良等,不如用眉批、评语等形式指出优点及不足。
四、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适当扩展)。
7、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与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增强记忆能力。
(要求至少解释清楚两种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
)
有关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学生回答出两种即可,4分)
(1)干扰说。
该理论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进入了记忆系统,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先后学习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
(2)衰退说。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某种方式在大脑建立痕迹的过程,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以至消退。
因此,适量的过度学习和复习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能阻止遗忘的进程。
(3)线索依存说。
该理论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不会“漏失”,遗忘并不意味着长时记忆中不存在有关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
因此,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利用线索提取有关知识,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动机说。
该理论认为,遗忘是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主动压抑的结果。
(5)同化说。
该理论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8、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哪里?
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4分)
(1)记忆有意性、主动性的发展;
(2)记忆策略的发展。
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善于发现记忆材料中的规则,把握了规则,就会提高记忆的效果;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可能自发地复述记忆材料;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善于联想。
(考生将所述的遗忘理论结合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能合理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回答得7分)
9、何谓迁移?
结合自己谈谈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有那些基本策略?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分)
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有:
(10分)
(1)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
小学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
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对促进小学儿童建立认知结构是很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呈现的顺序应努力做到:
①从一般到个别,使教材渐进分化;②建立横向练习,使教材综合贯通;③从已知到未知,使教材组织序列化。
(2)训练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
认知策略是个体面对新的问题时,个人调节与监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
为了在教学中训练小学儿童的认知策略能力以促进小学儿童的迁移,应努力做到:
①注意小学儿童的心理状态;②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③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
10.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11.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12、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
(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
(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
(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
(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14、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13、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
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
(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
(6分)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
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1、态度与品德的区别。
答:
二者实质相同,但有一定的区别
(1)涉及的范围不同:
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比如我们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品德不良。
(2)价值的内化程序不同。
态度的内化水平由低到高:
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其中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
2、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效应?
答:
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
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
3、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答: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
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第三、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高智商是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答:
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5、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是无心理疾病吗?
答: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至少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6、什么是微格教学?
答:
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师进行那些角色创新?
一、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
二、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
三、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
四、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8、学习策略的特征是什么?
四个特征:
第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第二、是有效学习必需的;第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第四、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9、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10、什么是注意?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1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5、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招考 教育学 心理学 考试 要点 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