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7593007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97KB
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题.docx
《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题
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科试题(2012.4)
(范围:
选修一考试时间:
100分钟 总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须认真检查试卷的页码和题目是否完整。
2.答卷前,考生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号数工整地填在机读卡上和答题卷的密封线内。
3.第一卷是选择题。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第二卷主观题部分,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上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解决,稳定了社会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2.之所以说雅典的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C.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3.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
A.赋予公民的国家主人地位B.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
C.引导公民切实地关心国事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4.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
()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③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
④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5.“(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
”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 )。
A.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
D.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
6.《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7.公元前338年,刚继位的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
“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
这个就是“作法自毙”的故事。
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措施是()
A.行县制B.什伍连坐制度
C.奖励军功D.焚烧诗书
8.公元997年,北宋朝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政府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主兼并土地,朝廷财政收入减少
B.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C.过度强化中央集权,机构庞大臃肿
D.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
9.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农田水利法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这里所说的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D.李悝变法
11.学者梁庚尧认为:
“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
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
”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
A.节流增收B.打击富豪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抑制兼并
12.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
教皇是太
阳,皇帝是月亮女神。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
上帝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归恺撒。
下列比较典型反映此说法的是()
A.马丁·路德改革B.加尔文改革
C.英国国教改革D.英国清教运动
13.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较有利于化解双方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农民可以获得土地,但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14.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15.19世纪上半叶,埃及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政府主要侧重于()
A、创建军事工业 B、发展民用工业
C、兴修水利工程D、鼓励对外贸易
16.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
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①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
②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③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④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7.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8.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D.日俄休战
1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
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0.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论文主题可能是: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1分,22题13分,23题14分,24题22分。
2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
(一)、兵力的逐渐腐败。
(二)、番戍之制:
(甲)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领(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与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丙)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灾之策;于是兵数递增。
宋开国时,不满20万。
真宗时,增至91万。
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治兵之法,一曰汰冗兵而合营勇,二曰起民兵而立团练,三曰练旗兵而振满蒙,四曰募新制以精器械,五曰广学堂而联将才,六曰厚海军以威海外
——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军事弊端导致的后果。
对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应的军事措施?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军事改革措施。
王安石与康有为在军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
(6分)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
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
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
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
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
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
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
——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
材料三 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
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四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
新章
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
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
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
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
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
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分)
(2)据材料二,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
(2分)
(3)据材料三,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
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
(3分)
(4)材料四与材料二、三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
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
(3分)
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
《学制序文》中说: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
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
故有学校之设立”。
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
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
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
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8分)
(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明治维新、清末新政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6分)
24.(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然则革命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
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XX甚多,惟要义有三:
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
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的理由有哪些?
(8分)
(2)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6分)
(3)材料三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
(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4)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4分)
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题第Ⅱ卷答题卡
21.⑴(5分)
⑵(6分)
22.⑴(3分)
⑵(2分)
⑶(4分)
⑷(4分)
23.⑴(8分)
⑵(6分)
24⑴(8分)
⑵(6分)
⑶(4分)
⑷(4分)
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CBB6-10:
DBCAB11-15:
CCCCA16-20:
DDCAB
二、非选择题:
21.
(1).后果:
军队战斗力削弱;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积贫积弱)(2分)措施:
精减军队;将兵法;保马法;保甲法。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措施:
裁汰旧军,采用西法练兵。
(2分)相似: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
(4分)
22.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
(3分)
(2)弊端:
法院专门为贵族设立;司法权和行政权不分。
(2分)
(3)权利:
有控告、辩护、起诉的权利;获得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2分)说明:
农奴获得了公民权。
(农奴的地位得到提高)(2分)
(4)进步:
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司法更加平等、公开。
(2分)问题:
农村地区司法权仍掌握在地主手中。
(2分)
23.
(1)以立法形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2分);重视基础教育(或:
普及小学义务教育);(2分)推行全民教育(或:
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2分)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2分)
(2)以立法形式建立了近代学制;重视儒家道德教育;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政府主导。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24.
(1)立宪是循序渐进的;立宪可使国家安定;立宪会得到民权自由;立宪不会被野心家所利用。
(8分)
(2)理由:
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
(4分)
地位:
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分)
(3)含义:
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2分)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分)
(4)改革措施:
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溪 一中 下学 期中考试 历史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