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586176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92KB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课题
3.5运动与摩擦力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通过实验操作,探究怎样增加或者减少摩擦力。
3、了解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怎样减少摩擦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怎样减少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摩擦力的实验材料及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1、出示我国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介绍: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在科学技术非常不发达的过去,人们是怎样搬运巨大的石头,砌成这样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的呢?
2、出示课本51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思考:
人们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搬运巨大的石头?
用这样的方法搬运石头更省力。
3、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搬运石头更加省力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5运动与摩擦力
二、探索
活动一:
认识摩擦力
1、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轻轻的滑动,再用手掌使劲的在桌面上滑动,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觉?
两种方式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用手掌在桌面上轻轻的滑动,不需要用多大的力,手掌使劲的摁在桌面上滑动,需要很大的力气。
2、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因为摩擦力,在我们手掌和桌面之间有一种力,这种力影响着我们的手掌在桌面上的滑动。
3、认识摩擦力
出示课本52页的资料,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什么是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活动二:
用不同的方式搬运重物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教师引导:
既然物体运动时,物体与物体之间会产生摩擦力,那么用不同的方式搬运重物时,拉力会有怎样的不同?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材料:
纸盒、垫圈、绳子、橡皮、胶棒等等。
实验方法:
在纸盒里放入橡皮、胶棒等等物体,通过垫圈拉动纸盒在粗糙的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
2、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搬运纸盒里的重物?
预设:
生1:
让纸盒在平面上直接滑动。
生2:
在纸盒下面垫上滚木,让纸盒在滚木上滑动。
生3:
给纸盒安装上轮子,使纸盒向前滚动。
3、实验操作:
第1步,将装了重物的纸盒放在木板上,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一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了解实验操作方法。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完成本步骤的操作实验,并且完成实验记录的第一部分内容。
教师强调:
本步骤实验操作三次,取平均值,同小组学生之间要互相合作。
第2步,用各种笔做滚木,放在装着重物的纸盒下面,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2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本步骤实验操作方法。
教师强调:
这次实验中的纸盒与第1步实验操作中的纸盒是一样的。
选用的各种笔粗细、长短尽量一致,便于实验操作。
本次实验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这次实验操作,共进行三次,取平均值。
学生分小组完成第2步的实验操作,并且做好实验记录。
第3步,给盒子安上轮子,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这次实验的操作方法。
教师强调:
这次实验中的纸盒仍然跟第1次、第2次实验中的纸盒是一样的。
同小组学生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4、教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三次实验,我们初步看出了运用不同的方式搬运重物,所需的拉力有大有小,下面请大家完善好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各小组出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说一说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5、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运用不同方式搬运重物的时候,所需的拉力有大有小。
重物在平面上直接滑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大的,给重物安上轮子向前移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
6、为什么重物直接在平面上滑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大的?
而给重物安装上轮子向前运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减小摩擦力的概念
7、教师小结:
这里主要是因为摩擦力的原因。
当我们让重物直接在平面上滑动时,平面与重物之间的摩擦力是最大的,因此,需要的拉力也是最大的;而给重物安装上轮子,轮子和平面之间的摩擦力就小了很多,因此需要的拉力也就小了很多。
板书:
摩擦力越大,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小,拉力越小。
8、交流讨论:
在第2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用滚木移动重物,请大家想一想,用滚木移动重物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出示课本52页第二幅插图,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全班交流。
预设:
用滚木移动重物的优点是可以省力,缺点是重物会颠簸,用这种方法移动重物比较麻烦。
9、教师小结:
其实在第3次实验中,给重物安装上轮子向前运动,轮子就可以看作是移动的滚木。
人类发现可以用滚动的方式前进,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三、研讨
1、教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拉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摩擦力越大,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小,拉力越小。
那么怎样搬运重物最省力?
哪一种方式搬运重物产生的摩擦力最小?
使用轮子搬运重物最省力,使用轮子搬运重物产生的摩擦力也最小。
2、在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摩擦力,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增大摩擦力,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减少摩擦力。
3、出示课本53页上面鞋底的花纹这幅图,想一想:
鞋底为什么会有花纹?
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增大鞋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走路的时候因为摩擦力过小而滑倒。
4、出示课本53页自行车轴承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
自行车的轴承上润滑油是要增大摩擦力还是要减小摩擦力,为什么?
在自行车的轴承上涂润滑油是要减小摩擦力,因为减小摩擦力,我们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可以更省力。
人们往往会在自行车的轴承部分涂抹润滑油,就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5、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哪些地方减小摩擦力,哪些地方增大摩擦力的呢?
请大家来举举例子。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
汽车方向盘上有花纹
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使接触面变得粗糙
冬天结冰时,在轮胎上缠绕防滑链
冬天道路结冰,在上面撒上沙子
减少摩擦力的例子:
行李箱下装着轮子,拖着走既方便又省力。
电风扇转轴做的很光滑
滑冰前刨光冰刀,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儿童滑梯的表面尽可能的光滑。
6、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交通工具都有减小摩擦力的措施,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7、出示课本53页下面两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分别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底之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垫起,离开水面,而实现高速航行。
气垫与水面之间是很薄的一层空气,是从气垫中吹出来的,因此气垫船是在水面上飞,与水面几乎没有接触,水面和气垫船之间的压力很小,摩擦力就很小。
磁悬浮力车上面装有电磁体,铁路底部则安装线圈,通电之后,地面线圈产生的磁场极性与列车上的电磁铁极性总保持相同,两者同性相斥,排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列车与铁轨没有接触,摩擦力就非常小。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与摩擦力,知道摩擦力越小,拉力越小,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增加或者减小摩擦力。
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了解生活中增加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8设计制作小车
(二)教案
课题
3.8设计制作小车
(二)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合作分工,根据绘制的小车设计图,动手制作小车。
2、展示各小组制作好的小车,测试并改进小车,使自己制作的小车更加完善。
3、全班交流,对各小组设计的小车进行评估,各小组根据评估情况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小车。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根据绘制的设计图制作小车,并对小车进行测试和改进。
教学难点
制作小车,并对小车进行测试,发现小车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教学准备
制作小车的各种材料、测试并改进小车的记录表、评估方案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我们通过讨论,确定了小车的设计方案,并且绘制出了手车的设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根据设计图,制作我们的小车。
板书课题:
8设计制作小车
(二)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制作小车
1、出示制作小车的步骤
确定组装步骤
选择材料和工具
加工材料组装
调试
2、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制作小车的步骤分小组活动,按照分工开始制作小车。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小车制作的情况,用相机做一些指导。
活动二:
测试并改进小车
1、各小组的小车初步完成了,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各小组制作的小车。
小车制作好了,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测试,不完善的地方要加以改进。
下面请同学们对本小组的小车进行测试并改进。
2、出示课本58页“测试并改进小车”记录表,引导学生根据“测试并改进小车”记录表对小车进行测试,改进。
测试并改进小车
发现的问题
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
不能走直线
车轴不正
调整橡皮筋
小车动力不足
一根橡皮筋驱动力太小
加
皮筋
气球小车吹气时间太短
气球中的气不足或者气球太小,驱动力太小
打足气球里的气,或用两个气球,加强驱动力
橡皮筋打滑
摩擦力过小
把两根橡皮筋缠绕起来,增加摩擦力
活动三:
评估与改进
1、教师引导:
经过大家的制作和测试与改进环节,相信每个小组的小车都很完善,下面我们对各小组的小车进行评估。
2、出示评估标准,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本次小车的评估标准。
3、引导学生从小车设计、小车制作、小车功能、团队分工合作、展示讲解等五个方面,对各小组制作的小车进行评估,然后打分,评选出班级小车制作的优胜小队。
4、根据评估的情况,各小组再次反思小车设计和制作的过程,进一步改进本小组的小车。
三、课堂总结
1、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引导:
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根据提出的要求制作出了小车。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与同学们分享的吗?
预设:
同小组同学之间合作分工非常重要,不然会一团糟,每个人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
材料要准备很充分,不能在制作小车的过程中缺这个,少那个。
小车的设计方案非常重要,这一环节决定了小车的制作,因此,要想制作出完美的小车,完美的设计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小组的小车虽然设计制作的不是很完美,但是经过测试和改进之后,我们的小车也非常好,也能够达到本次活动的要求,所以小车后期的改进也很重要。
2、教师总结
在这次设计制作小车的活动中,很多同学表现的非常好,能够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认真思考,积极反思,使本小组的小车设计的更加完美。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败,不过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将它看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能够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够向工程师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的完善。
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工程师。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课题
3.3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这种力就是弹力。
2、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小车、橡皮筋、砝码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出示橡皮筋,问:
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玩过橡皮筋,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呢?
(可以拉伸,有弹性。
)
上两课我们利用垫圈、绳子、气球等简单材料使小车运动了起来。
那么,我们使用橡皮筋能够使小车运动起来吗?
板书课题: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
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要想探究用橡皮筋能否驱动小车,就需要先组装一台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2、出示课本46页下面的两幅图,学生自由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两段文字,了解如何使用橡皮筋组装一台小车。
第1步:
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第2步:
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
第3步:
放开手,会发现车轮会转动起来。
3、学生分小组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并展示自己的橡皮筋小车。
4、讨论: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几圈后,为什么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呢?
5、出示课本46页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了解内容。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6、教师小结: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几圈后,为什么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就是因为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我们今天所做的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其实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活动二:
推测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并设计实验
1、教师引导:
小车的运动与橡皮筋的缠绕有关系,那么,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来预测一下。
2、我们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
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预测。
全班交流,选择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板书在黑板上,建议大家选择使用。
3、出示活动手册上的“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个实验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
小车、橡皮筋、卷尺等等
实验方法:
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然后使小车运动起来,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得出结论。
实验要领:
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使小车运动起来。
每一种情况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在实验时注意观察,橡皮筋缠绕不同的圈数时,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
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出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交流本小组的实验过程。
5、教师小结: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度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6、认识弹力
教师引导:
橡皮筋产生的力,究竟是什么力呢?
出示课本47页的资料,学生自由读一读,认识弹力。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改变形状时,他们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7、实验结论: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驱动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反之,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少,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短,产生的弹力就越小,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小。
三、研讨
1、在实验中,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
来自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2、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距离越短。
因为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多,弹力大,缠绕的圈数少,弹力小。
四、拓展
1、橡皮筋的弹力,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显然是不是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尝试让橡皮筋产生大小不同的力?
学生分小组讨论,想出方法,并且通过验证来检验自己的方法是否科学。
2、有同学说,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是不是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可以无限制的加大?
产生的弹力是不是可以无限制的变大?
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是有一定的范围值的,在这个范围之内,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超过了这个范围值,橡皮筋就会损坏,就会失去弹力。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弹力,知道橡皮筋在拉伸时,恢复到原状,会产生弹力,利用弹力,我们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并且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远,弹力越小,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教学
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教科版 四年级 上册 科学 35 运动 摩擦力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