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资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584439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62
- 大小:133.23KB
全国教资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docx
《全国教资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资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教资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
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
这种观点()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代作用论
1.【答案】A。
解析:
外铄论指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
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洛克,提出“白板说”是外铄论的观点。
故选A。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2.【答案】C。
解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人的劳动能
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故本题选
C。
3.小龙明知乱仍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
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信念
3.【答案】C。
解析: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A选项,
知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
德观念。
B选项,情是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
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
C选项,意是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人们为实
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D选项,道德信念是干扰项。
题干中,小明
知道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也就是已经有了道德认识,但是管不住自己,也就是没有坚定
的信念,没有做出自觉地努力,所以缺乏道德意志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其道德意志。
故
选C。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83年B.1986年C.1993年D.2006年
4。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7月1日起实行,2006年
进行第一次修改。
5.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
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A.小组活动B.学科活动C.阅读活动D.群众性活动
2.【答案】D.【解析】群众性活动具普及性,形式上适合大多数学生,规模比较大,如
各种报告会,讲座等。
3.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般不可低于()
A.20%B.40%C.60%D.80%
3.【答案】C。
解析:
对回收的问卷,只有当回收率在70%以上,所得材料方可作为研
究结论。
题干中无70%,选择D项80%。
4.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B2
C.维生素CD.维生素D
4.【答案】B。
解析:
维生素A缺乏皮肤粗糙干燥;头发干燥易脱落,缺乏光泽和滋润;
眼睛干燥,怕光,有时发生结膜炎。
严重甚至出现夜盲症、失明、生长迟缓。
维生素B缺
乏。
缺乏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手足发麻,肌肉酸痛。
易患周围神经炎,严重可引起脚气病
(即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症状)。
维生素B2缺乏易口唇干裂,易患口角炎、唇炎、舌炎,
结膜炎、角膜炎、皮炎、阴囊炎。
维生素C缺乏疲倦、虚弱、关节疼痛;抵抗力减弱,易受
各种感染,伤口或溃疡不易愈合;有出血现象:
皮下粘膜、牙龈出血,鼻衄;牙龈炎,口干舌
燥;不适应周围环境温度变化。
维生素D缺乏小儿夜眠不安,头部多汗;出现枕部秃发;牙齿
发育障碍,出牙推迟,排列不整,易患龋齿;局部肌肉抽搐,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可出现
骨质疏松。
故本题答案为B。
8.橙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联觉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D.感觉后像
4.【答案】A。
解析:
联觉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
象。
题干颜色的刺激不仅引起视觉还引起皮肤觉故为联觉。
5.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班级排名B.老师表扬
C.家长奖励D.学习兴趣
5.【答案】D。
解析:
根据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分类,班级排名属于自我调高内驱力、
老师表扬和家长奖励都属于附属内驱力,二者都属于外部动机。
学习兴趣是指向学习本身,
源自于学习者内部需要,所以D学习兴趣才属于内部动机。
6.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整数。
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D.组合学习
5.【答案】A。
解析:
整数包括负整数、0、和正整数,而自然数只包括0和正整数。
简单来说就是整数包括自然数。
那么整数是上位概念,自然数是下为概念,根据题干描述这
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6.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编成小故事。
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答案】C。
解析:
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
记的策略。
组织策略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
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元认
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有助
于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题目当中把单词变成小故事,就是对他赋予意义的过程,
所以是精加工策略。
故答案选C。
12.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共情B.移情
C.同情D.亲情
6.【答案】B。
解析: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
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
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
是来访者
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共情是一种能够
感受被分析者感受的能力,也是一种心理咨询的技术和产生心理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是一
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同情是指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
解的情感反应。
亲情,特指亲属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会爱对方,无论贫
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
根据提议,小学生把对父母的情感投射到咨询
师身上,属于移情。
故答案选B。
7.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菜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7.【答案】B。
解析:
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
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
程。
这种课程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被官方采纳并实施。
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
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理解的课程。
由于教师对正式课程会有
多种解释方式,因此教师对课程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
我国学者将这种
由教师重构后的课程称作“师定课程”。
第四种是实行的课程,即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的课程。
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称作“生定课程”。
识别这种课程的
方式包括学生问卷、访谈,以及课堂观察。
8.《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涌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敦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答案】C。
解析:
题干意思是君子教育学生要进行启发、诱导,体现启发性教学
原则。
4.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
该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答案】A。
解析:
新课改后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
题干中“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为对知识的要求,所以先择A。
9.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
识,再是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A.直线式B.螺旋式
C.并列式D.循环式
9.【答案】B。
解析:
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成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
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现的内容
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通进。
其
强调的是学生的认识逻辑成名说心生认识发展过程的规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
还步深化的。
题干中,老师先讲基础知识,再讲更深度的知识,属于螺旋式的组织方式。
10.某小学拟编写.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
C.课程标准D.课程计划
7.【答案】C。
解析: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
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8.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
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
5.
【答案】A。
解析: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的智力、体力和情感
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念解决有关问题,或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和行为,以进一步理
解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观念,并培养相应的技能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6.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X,”做
对后再打“√。
”这种评价属于()
A.延迟评价
B.绝对评价
C.相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10.【答案】A。
解析:
A选项,延迟评价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或做出的答案不予及时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的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
间,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探究。
B选项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
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C选项,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评价,是运用目标
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D选项,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现在和过去
或者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
11.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分科课程为主
B.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课程为主
D.校本课程为主
11.【答案】C。
解析: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里强调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
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
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2.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9.【参考答案】
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7.简述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12.【参考答案】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1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13.【参考答案】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1)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2)组织与实施能力
(3)激励与评价能力
(4)沟通与合作能力
(5)反思与发展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
共40分)阅读材料。
14.材料:
四
(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清。
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
班主
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
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
过”
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
“顾老师,您这话欠妥。
这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
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他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
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
”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
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1)结合材料。
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2)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第一问:
教师与家长的冲突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材料中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观念和行动的偏差,使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教师总是以这种专业人
士的姿态出现,凌驾在家长之上,那么在沟通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描述学生表现的好坏。
材料中,教师以专业人士的态度来指责小明的问题出现在父亲身上,而家长则将教育的责任
全部都归结到学校和老师身上,说明二者存在信任危机。
(2)沟通技巧的缺乏,使沟通无实效。
教师跟家长沟通时,偏重指责、命令,很少运用
引导、激励的方法;有些教师不能巧用非语言的如声音、表情、体态等传递信息的方法。
材
料中,老师引用“养不教,父之过”这种指责的言语,势必会引起家长的不满。
(3)沟通过程缺乏计划性,错失沟通时机。
教师应该在沟通渠道方面起主导作用,根据
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沟通计划,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和家长关心的问题,到达早发现、
早解决。
材料中,小明的成绩出现了严重下滑,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在老师和家长沟通时
出现了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如果能做好计划性沟通,双方达成对问题的一致看法,也就不会
出现上述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优势互补,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
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不仅是促进孩
子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二问:
家访是班级管理者与家长交流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也是班级教育力量协调的好方法,
是班主任与学生个别家庭进行交流,以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家访注意事项:
(1)不以告状为目的
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交流信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最好的家庭和班级合作的条
件,而不是“告状”。
材料中,顾老师带着指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2)要保持诚恳态度
班主任态度要诚恳,尊重学生和家长。
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班主任的地位不是高高在
上的,而是一种服务者的态度,因此家访中应态度谦和诚恳。
材料中,顾老师凌驾于父亲之
上,是欠妥的。
(3)要承担责任
家访不是简单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而是要与家长一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因
此班主任要承担责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帮助。
材料中家长和顾老师都推卸责任,缺乏责任
意识。
(4)要守时、守信
要建立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家长充分信任班主任。
守时守信是基本的要
求,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材料中,家长和老师已经出现了信任危机。
25.材料:
王老师出示问题:
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
经过协商,买3棵送1棵。
每棵
便宜多少元?
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x3-48(元),48÷4=1元2(),16-12=4(元)。
(2)16x3=48(元),16x4=64(元),64-48=16(元),16÷4=元4()。
王老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
“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
“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
”
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
是巧合吗?
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
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
便宜的。
”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
除以4就是每棵树便宜多少元。
”.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
(10分)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10分)
14.【参考答案】
(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和
借鉴。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
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材料中王老师面对学生不同
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组织同学共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解决困惑,遵循了启发
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
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材料中,王
老师给学生讲授数学题时,联系生活中买树苗的事例,便于学生解决除法的运算。
遵循了理
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此外,王老师在解决学生困惑时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教育者中心”转向
“学习者中心”,王老师并没有以自己讲授的方式教会学生解决困惑,而是采用学生自己探讨
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符合“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替代了传统的知识传授。
这些做法均值得我们学习。
(2)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有以下要求:
①合理选择。
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能成为教学所用,教师要认真地加以
选择。
②学生自愿。
教师在利用学生个体资源时一定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因为有的可能涉及
到学生的隐私。
③利用适度。
在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教师不可以没有限度地拿到
课堂上来。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④创设机会。
无限的教学资源就潜藏在学生的整体构成中,有待教师的开发与激活。
⑤因地制宜。
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⑥及时调控。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获得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及时作
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
⑦了解学生。
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就要切实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⑧尊重学生。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千方百计地
激发学生需要。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
考生可按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
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成多
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井按要求作答。
10惊弓之鸟
更赢(leng)是古时候统魏(wei)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贏跟魏王到郎外去打猎。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边飞边鸣。
更贏仔细
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
更赢说:
请“让我试一下。
”
更赢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xian),只听得嘣(beng)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
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
”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
更赢笑笑说:
“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
“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bei)惨(can)。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
愈(yu)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
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文的文本特点。
(10分)
(2)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2分)
(2)更“赢看到大雁后作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针对该问
题设计教学活动。
(18分)
26.参考答案
(1)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
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
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
的推理文章。
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他
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2)教学目标:
15.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
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的意思。
16.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7.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情境教学,步步为赢
第一步:
文本突破
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用手势告诉老师。
明确:
第8节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第二步:
学生讨论表演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
表演:
“箭伤未愈”孤“单失群”。
明确:
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
讨论: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
因果——先果后因。
第三步:
分角色朗读,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
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
它飞得慢——女:
是因为⋯⋯
男:
它叫得悲惨——女:
是因为⋯⋯
第四步:
引导学生学习因果句式。
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明确:
通过朗读,理解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第五步:
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教 统考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