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佳辅导员事迹材料汇编.docx
- 文档编号:27582617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08.73KB
全国十佳辅导员事迹材料汇编.docx
《全国十佳辅导员事迹材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十佳辅导员事迹材料汇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十佳辅导员事迹材料汇编
团”团队博客,开辟14个板块,涉及思想建设、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圈内圈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营造舆论氛围,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
倡导朋辈辅导是“金大团”的特点,“心灵导航”、“岁月流金语”等心灵辅导、激励成长的300余篇博文,用身边的典型感动学生、教育学生。
公益是“金大团”的另一面旗帜,王莎利用博客、微博,牵手校内外公益组织,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感恩,敢于担当。
有着多年辅导员“博”导实践的她,以“利用团队辅导员博客开展思政教育”为研究方向,主持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辅导员专项课题1项,主持2010年教育部思政司委托项目子课题研究1项。
三、安庆师范学院辅导员华秀梅——执著探索辅导员专业化成长之路
“肩上有责、腹中有墨、心中有爱”,是华秀梅的职业信念。
在10年的辅导员工作中,华秀梅一直用她的信念一步一步地在这个岗位上快乐地前进着。
华秀梅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辅导员。
多年来,她一直执著地在为辅导员“正名”,为辅导员这个职业谋求一张独立的“身份证”。
为此,她提出了“辅导员职业等级认证”这个大胆的设想,其课题被教育部列为2011年辅导员专项项目。
她是一个善于研究的辅导员。
近几年,她发表了《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展望》等10余篇学术论文,成功获批各级科研课题6项。
2011年,在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和《高校辅导员》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论文评选中,她的论文被评为一等奖。
她是一个善于工作的辅导员。
她在学生公寓成立了“橙子工作坊”,把以前学生到教师那里“找帮助”,变为教师去学生那里“送服务”。
她还和同事合作开发了“学生四成预警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可以立刻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生们喜欢她,私下甚至当面会亲切地称她“梅姐”。
她是一个善于创新的辅导员。
她在新浪、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站分别开通了辅导员博客,一篇篇的日志记录了她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
两年多来,中国大学生在线的博客访问量已近19万人次,她发表日志583篇,学生跟帖6294人次,其中博文《写给迷茫的大三学生》在《中国教育报》全文刊登。
2011年,她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博客网络评选,获得“最佳博客奖”、“优秀博客奖”;两篇博文获得“优秀博文奖”,4篇博文获得“博文单项奖”;关于博客育人的论文荣获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二等奖。
四、长春大学辅导员刘海涵——真情为残疾大学生铺就成才之路
刘海涵,一个普通的名字,在长春大学500名聋人学生的世界里,这个名字就是一个爱的符号。
这个符号代表尽责的教师,代表慈爱的母亲……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3名聋人学生在舞台上对着刘海涵发自肺腑地喊出:
“妈妈!
我爱你!
”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称呼,但学生们却用尽全身力气去呼唤,含糊的语音表达了内心清晰的感情,震撼了全国亿万观众,也感动了从事残疾人工作的每一个人。
在无声世界里,她曾为了能够了解学生心理困惑、解决思想问题,而发奋学习手语。
从手语中的“文盲”到与学生无障碍交流,再到被学生们呼唤为知情达意的“妈妈”,刘海涵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
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指导,以发展文艺、体育为特色,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为载体,在她的教育和培养下,涌现出一批优秀聋人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残疾人中的佼佼者:
2005级学生杨翠获得长春市“五四青年奖章”、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2006级学生殷士静、2008级学生周璇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从教10多年,她用真情、真心、真爱谱写着一篇篇动人的篇章。
2011年,她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长春市“师德标兵”;2012年,她光荣当选为吉林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
她以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和热情,铺就着残疾青年大学生的成才之路,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五、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次仁央宗——下寝室进班级为困难学生解难题
次仁央宗,女,1976年5月生,藏族,中共党员,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学生党支部书记,2009年至今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
参加工作10多年来,她始终战斗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两校合并以后,她担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学院畜牧兽医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在担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辅导员期间,次仁央宗经常下寝室、下班级,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同学生们谈心,不厌其烦地做好后进学生和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基本上来自农牧区,家庭经济困难。
她毫不犹豫地从每月工资里拿出400元,帮助4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更加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校园里、在教室里、在学生宿舍里,经常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经常说:
“学生无小事。
也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所以,对待学生工作她非常认真负责,为此她得到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高度肯定。
次仁央宗时时刻刻以一个优秀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争当先锋模范。
她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生活中又严于律己、关心他人,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的好教师。
六、天津大学辅导员柳丰林——学生成长背后都有他真诚的关怀
天津大学80后辅导员柳丰林,2004年开始担任兼职辅导员,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正式参加工作,现就职于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中心”求是学部,被3个年级439名90后学生亲切地称为“猫哥”。
柳丰林坚持“立信育人、大爱暖心”的理念,贴近学生生活,关爱学生成长。
他坚持每天24小时待机状态,时刻准备给学生坚强而温暖的支持。
每个学生成长的背后都有他真诚的分享与沟通,及时的开导和安慰,关切的叮咛与陪伴。
学生们评价他是说暖心话、办实在事、麻辣又新潮的“猫哥”。
他奉行“引人入途助力成长”原则,把稳思政主舵,塑造可靠接班人。
他坚持思想教育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他亲自主持“新生党员第一课”,开设“时政论坛”,让学生放眼看世界,了解时政动态;他精心策划“价值观澄清”等形式灵活的教育活动,带领学生感悟“奉献”等诸多人生珍贵品格的意义。
他立身改革前沿,务实求索,探索教育规律,创新育人模式。
他工作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一线,立足第二课堂,结合学生特点,以学风建设、科技活动、综合素质提升为重点,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提升高端工程人才全面素质的创新之路。
他勤学巧思,坚持科学发展,走专业化道路。
他在扎实练好辅导员基本功的基础上,注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指导技能,顺利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他带的学生获得了“天津市优秀团支部标兵”、“先进集体标兵”等荣誉称号,在各项全国学科、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屡获大奖。
七、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黄珏——真情融入聋人大学生无声的世界
黄珏,女,1974年10月出生,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刚开始接触聋人学生的时候,黄珏首先要克服的是交流困难。
她虚心求教,认真学习手语,因为她知道,只有学好了聋哑人的语言,才能融入聋人学生那无声的世界。
逐渐地,黄珏被聋人学生接受、喜欢。
能跑能跳、充满青春活力的她,也成了学生们眼中的“好姐姐”。
与聋人学生接触后,黄珏了解到了他们特殊的身心特点。
他们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有很多易发的疾病;由于语言缺陷,他们也比一般人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每当这时,黄珏就成了一位无微不至的“好妈妈”:
当学生半夜生病,是“黄妈妈”带他们去医院;当学生流连网吧,彻夜不归时,是“黄妈妈”亲自去网吧寻找,并领回宿舍;当学生就业遇到困难时,又是“黄妈妈”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并亲自将他们送到用人单位面试……
在黄珏的关心和鼓励下,聋人学生们不断成长,他们认真学好技能,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参与服务社会等活动,分别获得了“国家奖学金”、“2009年度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和“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
她自己也多次获得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2011年,她被江苏省教育工委评选为“大学生最喜爱的辅导员”。
在多年的辅导员工作中,她始终用手语与聋人学生对话,用心与他们交流,为残疾人大学生服务,帮助他们学有所长,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用爱心为残疾人大学生打造出一片美好的天空。
八、清华大学辅导员彭凌——把全部心血倾注在青年学子身上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彭凌自1999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工作以来,从筹备应用技术学院到软件学院成立,一直全职从事学生工作。
13年来,她陪伴软件学院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学生工作体系。
彭凌注重对学生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在工作中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在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群众游行”清华方阵的筹备过程中,她担任第三大队政委。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年龄最大的女教师,她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暑假,始终和学生们“战斗”在一起,“我这个老太婆还没倒下,大家就更不能倒下”。
彭凌的亲身示范和勉励给予她所在方阵中队的学生巨大动力。
彭凌把就业工作深化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加强对学生价值观、择业观的引导,注重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她带领软件学院学生工作组、研究生工作组,结合学校整体就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重点单位去建功立业。
彭凌对每个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都长期关注,及时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55岁的彭凌主持建立了软件学院BBS“出水芙蓉”。
由彭凌亲自担任版主的“彭凌信箱”就是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栏目,里面充满了她与学生们心与心的交流。
她的“人人网”好友已经达到了1357个,新浪微博的粉丝也高达1231人。
充分、平等、与时俱进、毫无障碍的交流方式,让同学们把她看作最值得信赖的人。
彭凌把全部心血和感情倾注在每一个软件学院青年学子身上,她的用心得到了软件学院全体学生的认可,也赢得了一个亲切的称呼——“婆婆妈妈”。
九、复旦大学辅导员韩秀引——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在风华正茂时放弃原本的医学专业、放弃出国深造;学医10年,却最终选择了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辅导员。
复旦大学的韩秀引从一名专业课的教师到一名专职的辅导员,似乎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其实她已经早早爱上了辅导员这个岗位。
担任专职辅导员没多久,韩秀引就跟系里申请担任兼职的专业课教师。
很多人不能理解她的举动,既然担任了辅导员,考核又不在系里,为何又要回到讲台身兼两职呢?
韩秀引说,课堂是育人非常有效的地方。
多年来,她一方面投身于专业教学,一方面投身于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人生解惑,但对她而言,对学生思想引导和人生解惑的乐趣要远远大于专业知识的传授。
韩秀引在教学上和别的教师不同,她每次课前都会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们分享一些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
不仅如此,她还根据多年的带班经验,总结出育人三境界——与己为乐、与人为乐、与众为乐。
从与己为乐、与人为乐,最终上升到与众为乐,韩秀引带领着学生在一个个志愿者项目中践行着“与众为乐”的理念。
在育人上,韩秀引主张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并逐渐总结出一套分类指导理念——为优秀的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广大学生打下一根桩,为后进学生垫上一块砖。
担任辅导员6年多来,韩秀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她对学生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不厌其烦,曾受助于她的学生不计其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医者,拯民于水火之中,治患于衽席之上。
放弃专业踏上辅导员之路,韩秀引从未后悔过。
6年多来,她用对辅导员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限热爱,如雾海中的航标灯,如湍流中的踏脚石,引领着每个学生。
十、内蒙古农业大学辅导员韩瑞平——像对待家人一样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蒙古语中,“塔拉”是草原的意思,“乌苏”是溪水的意思。
在祖国北疆草原青城的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里,有一位根系“塔拉”,爱如“乌苏”的专职辅导员韩瑞平。
韩瑞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3月出生。
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1997年7月,韩瑞平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北京的优厚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坚定地留校从事辅导员工作。
这次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干就是15年。
他始终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像对待家人一样爱护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全部倾注于辅导员工作。
多年来,无论职务有什么变化,都没有改变他的老习惯,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被学生誉为良师益友。
内蒙古农业大学有很多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韩瑞平给予他们很多的关爱与帮助。
学生塔娜自幼患有髋关节脱臼,不能正常行走且病情恶化,急需手术治疗。
但是,塔娜家庭困难,拿不出巨额的手术费。
韩瑞平为其垫付了2万元手术费,同时发动学校师生为其捐款12万元,及时地帮助塔娜进行了手术治疗。
韩瑞平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率先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学生电子信息管理系统、BBS论坛和短信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韩瑞平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为他钟爱的辅导员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
从他身上体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范,同时也诠释了一名根系“塔拉”,爱如“乌苏”的辅导员的人生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十佳 辅导员 事迹材料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