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小高考生物回顾书本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27579478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86
- 大小:1.17MB
高二小高考生物回顾书本复习提纲.docx
《高二小高考生物回顾书本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小高考生物回顾书本复习提纲.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小高考生物回顾书本复习提纲
高二小高考生物回顾书本复习提纲
必修一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中的含量:
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2)元素组成:
主要是C、H、O、N,还有Fe、Zn、Mn等,例如血红蛋白含有Fe
(3)基本单位:
氨基酸
①种类:
在生物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②结构通式及特点:
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R基团,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团的不同。
(4)从氨基酸到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一条或多条肽链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是:
脱水缩合
1概念: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的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2生成的水分子(H2O)的两个氢(H),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氧(O)只来自羧基。
3肽键的连接方式:
—CO—NH—
4与氨基酸(蛋白质)有关的计算:
a、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一条肽链,则脱去的水分子=形成的肽键=N-1
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脱去的水分子=形成的肽键=N-m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时,原来的氨基和羧基已不存在,形成的化合物即多肽,其一端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而另一端只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不计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所以对于一条多肽链而言,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m条多肽链至少有m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C、n个氨基酸分子形成m条链,每个氨基酸分子量为a,那么形成的
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脱去水的数目*水的相对分子量=n*a—(n—m)*18
(5)、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①、氨基酸的种类的不同②、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
③、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
(6)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原因:
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
功能:
①、结构蛋白②、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③、运输载体作用(血红蛋白运氧)④、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胰岛素降血糖)⑤、免疫功能(抗体)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7)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H2O、尿素。
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功能: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元素组成:
C、H、O、N、P
(3)种类:
名称
简称
基本
单位
五碳糖
的种类
碱基
种类
分布
完整结构的链数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
脱氧
核糖
A、G、C、T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
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
核糖
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G、C、U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一条核糖核苷酸单链
注意:
①、DNA和RNA的化学组成:
相同的有:
磷酸、A、G、C三种碱基。
不相同的有:
DNA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
T是DNA的碱基,U是RNA的碱基。
②、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碱基。
③、原核细胞的DNA位于细胞的拟核中。
(4)、核酸与遗传物质
①、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生物(动植物、真菌等)核酸有DNA和RNA
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等)
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病毒(噬菌体)的核酸只有DNA;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的核酸只有RNA。
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例如:
人、动植物、真菌、蓝藻、细菌
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例如:
豌豆细胞中核酸有2种DNA和RNA;含核苷酸8种,碱基5种;
豌豆细胞中遗传物质有1种DNA;含核苷酸4种,碱基4种;
大肠杆菌中核酸有2种DNA和RNA;含核苷酸8种,碱基5种;
大肠杆菌中遗传物质有1种DNA;含核苷酸4种,碱基4种;
噬菌体中核酸有1种DNA;含核苷酸4种,碱基4种;
流感病毒中核酸有1种RNA;含核苷酸4种,碱基4种;
三、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1)、元素组成:
C、H、O
(2)、功能: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又称“碳水化合物”。
(3)、分类:
概念:
不能水解
五碳糖:
核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
①单糖种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命燃料”
六碳糖半乳糖
(C6H12O6)果糖
注意:
a、DNA、RNA含有糖,DNA中有脱氧核糖,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所以脱氧核糖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中有核糖,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核糖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b、静脉输液时,输液成分中含有葡萄糖,是为了补充能量。
c、单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其他糖类不能直接吸收,水解成单糖后可直接吸收。
概念:
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②二糖分子式:
C12H22O11
水解:
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
种类:
a、蔗糖:
分布:
植物细胞,甘蔗、甜菜中丰富
生活中的红糖、白糖、冰糖都是有蔗糖加工成
水解:
2分子葡萄糖
b、麦芽糖分布:
植物细胞,发芽麦粒种子中含量丰富
水解:
1分子葡萄糖+1分子半乳糖
c、乳糖分布:
植物细胞,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
概念:
水解后能形成许多单糖的糖
③、多糖分子式:
(C6H10O5)n
植物细胞内多糖,光合作用产生,植物体内储能物质
种类淀粉不溶于水,淀粉催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纤维素:
植物纤维成分,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不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糖原:
存在于动物和人的肝脏和肌肉;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注意点:
(1)、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半乳糖、乳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但它们的形态和功能都有很大的不同
(3)、不是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例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
(4)、植物细胞(包括酵母菌)、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壁,但化学成分不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因此,能否被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是区分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依据之一
(5)、糖类代谢的终产物是CO2和H2O
四、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元素组成:
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N
脂肪中C、H含量高,O含量少,氧化分解耗氧多,释放的能量多,产生水多;糖类则相反
(2)种类
脂肪:
元素:
C、H、O
作用: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人和动物体内:
减少身体热量散失,保温,维持体温恒定,缓冲和减压作用,保护内脏器官
磷脂:
元素:
C、H、O、N、P作用: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元素组成:
C、H、O
分类:
胆固醇: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
促进人和动物肠对钙和磷的吸收
五、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
大量元素:
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
FeMnZnCuBMo等
(2)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C;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C,其次是O;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4)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C、H、O、N等化学元素在细胞内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糖类和脂肪提供了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水和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起共同承担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的主要功能。
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水:
含量:
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生物种类不同,含水量不同,生物体在不同的时期,含水量不同
(2)存在形式
存在形式
结合水
自由水
含义
与细胞内其他物质项结合
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含量
4.5%
95.5%
功能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代谢废物和营养物质
注意: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增大,说明代谢旺盛,反之,代谢缓慢
鲜种子晒干时减少的为自由水,仍能保持生命活性,仍能萌发;试管加热或炒热,则散失结合水,种子死亡不萌发;种子萌发吸水主要是增加自由水,代谢加强,呼吸作用加快。
(2)、无机盐:
存在形式: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功能:
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例如: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动物缺钙会发生抽搐,佝偻病等;缺硒患克山病;Na+、Cl-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HCO3-、HPO4-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注意:
急性肠炎病人补水同时还要补充盐,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大量出汗,应多喝盐开水
医用生理盐水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与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
7、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50℃-60℃水浴加热约2分钟)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淀粉+碘---蓝色
(2)实验材料用具与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
A、还原糖鉴定所需材料为苹果或梨匀浆,也可用白色甘蓝叶或白萝卜(原因:
还原糖含量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无色)不能用西瓜、韭菜、胡萝卜,也不能用甘蔗。
B、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使用时,甲乙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现配现用),需水浴加热,故要用到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灯
C、脂肪的鉴定,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故要用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还需用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因为苏丹Ⅲ(Ⅳ)溶于酒精。
观察时,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在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最薄处,移到视野的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光圈,使视野变亮,调细准焦螺旋使清晰)
D、双缩脲试剂由A液(0.1g/mlNaOH溶液)和B液(0.01g/mlCuSO4溶液)组成,使用时先注入A液1ml,摇匀后再注入4滴B液摇匀。
注意B液不能过量,而且不需加热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建立者:
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2)意义:
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要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有的横跨、有的贯穿。
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子分子不是静止的,都是可以运动的。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①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②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主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例如: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③细胞膜的功能
ⅰ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ⅱ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ⅲ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结构:
在细胞中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液泡、溶酶体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中心体、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②功能:
ⅰ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ⅱ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ⅲ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3.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
叶绿体
分布
需氧型真核生物所有细胞中
植物叶肉细胞、幼茎皮层细胞
(植物根细胞、表皮细胞中无叶绿体)
形态
椭球形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增大膜面积的方式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由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相同点
1均具有双层膜结构
2均具有能量转换功能
3均含少量DNA和RNA
注意:
①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例如:
人的肌细胞有线粒体,但在剧烈运动时进行无氧呼吸。
②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例如:
蛔虫、哺乳动物红细胞
③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有的能进行有氧呼吸。
例如:
好氧细菌、蓝藻
4蓝藻、光合细菌无叶绿体,但含光和色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2)其他几种细胞器的功能
①内质网:
扩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为各种反应提供了有利条件,使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②高尔基体:
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③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场所,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
④溶酶体:
被称为“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5液泡: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其保持渗透压及膨胀状态
6中心体:
与有丝分裂有关
(3)有关细胞结构的总结
①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无的结构:
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动物和低等植物有高等植物无的结构:
中心体
区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是有无细胞壁。
因为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液泡,低等植物细胞也会含中心体。
②具有双层膜的结构:
叶绿体、线粒体、核膜;
无膜结构:
中心体、核糖体
具有单层膜的结构: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细胞膜
③含DNA的结构: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④含色素:
叶绿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溶于有机溶剂),液泡(花青素,水溶性)
⑤产生ATP的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⑥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7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核膜:
双层膜,上有核孔,是大分子(蛋白质mRNA)进出核的通道
①结构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在有丝分裂中,与核膜周期性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染色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特性: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与染色体的关系:
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②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及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染色质只有DNA分布于拟核
有核膜、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放线菌等
动物、植物、真菌
联系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
注意点:
蓝藻有蓝球藻、颤藻、念珠藻、螺旋藻、发菜等。
蓝藻细胞内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
(3)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的进行。
三、细胞的代谢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小分子物质)
类型
物质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耗能
实例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否
否
CO2、O2、H2O、甘油、脂肪酸、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低
是
否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高
是
是
①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小分子有机营养物(如葡萄糖,氨基酸)②离子的跨膜运输。
③生长素
注意:
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求,主动选择吸收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①细胞膜(生物膜)的生理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膜。
②选择透过性的含义:
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而其他大分子和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和离子则不能通过。
③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
(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死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是全透的。
)
(3)、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排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
两者都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都需要ATP供能,例如:
白细胞吞噬细菌,分泌蛋白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①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酶的来源:
活细胞产生。
酶的作用:
催化作用。
酶的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而言)
②特性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需适宜的温度和PH)
③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
共同点:
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活化能)
都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化学平衡不移动。
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性质)和数量都不发生变化。
不同点:
酶降低活化能的效率更显著(高效性)
无机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范围广(酶具有专一性)
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远失活。
0°C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C)下保存。
例如:
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37°C(人体体温),PH接近中性,如果温度由15°C→25°C,酶的活性增大;温度由15°C→50°C,酶的活性先增大后减小;温度由50°C→15°C,酶的活性一直不变(为0);PH由2→10,酶的活性一直不变(为0);由10→2,酶的活性一直不变(为0)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①中文名称:
三磷酸腺苷
②结构简式:
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中两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化合物称一磷酸腺苷,又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ATP中含有3个磷酸集团,2个高能磷酸键。
③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水解实质是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①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ADP+Pi+能量酶ATP
此反应式的酶是合成酶,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化学能。
能量的去路是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
ATP酶ADP+Pi+能量
此反应式的酶是水解酶,能量来自于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去路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所以ATP与ADP相互转化物质是可逆的,而能量是不可逆的,酶是不相同的,是不可逆反应。
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意义
ATP与ADP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使细胞中的ATP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功能环境。
③绿色植物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场所在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动植物和真菌细胞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呼吸作用。
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④ATP的利用:
主动运输,生物发电,肌肉收缩,合成物质,大脑思考等。
⑤能量的最终来源:
太阳能(光能)
能源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ATP。
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
主要储能物质:
脂肪,淀粉,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
ATP
4、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1)、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①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
过程:
a、饥饿处理叶片(方法:
把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
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淀粉)
b、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
形成对照)
c、用碘蒸气处理(原理:
淀粉遇碘变蓝)
结果:
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另一半没有蓝色。
结论: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
②1880年,恩格尔曼实验结论: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③1939年,鲁宾卡门的实验,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结论: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④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结论:
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14CO2→14C3→有机物)
光
叶绿体
(2)光合作用过程:
①反应式:
CO2+H2O(CH2O)+O2
由反应式可知:
Ⅰ场所:
叶绿体;Ⅱ条件:
光;Ⅲ原料:
CO2H2O;Ⅳ产物:
有机物(CH2O)O2
②叶绿体的结构:
外膜、内膜、基粒(由类囊体薄膜组成)、基质
Ⅰ基粒:
光反应场所,上有色素和光反应有关的酶;Ⅱ基质:
暗反应的场所,上有暗反应的酶
③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
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种酶
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
H2O→[H]+02
ATP的合成:
ADP+Pi→ATP
CO2的固定:
CO2+C5→2C3
C3的还原:
C3+[H]+ATP→(CH2O)+C5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产物
O2、[H]、ATP
ADP、Pi、(CH2O)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
注意:
Ⅰ、光合作用中ATP是在光反应阶段类囊体上生成,转运到叶绿体的基质中去参加暗反应;ADPPi是在暗反应阶段生成,转运到类囊体上参与光反应
Ⅱ、O2是在光反应阶段生成,是光反应进行的标志
Ⅲ、光照由强变弱,CO2供应不变:
【H】ATP含量减少,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
光照不变,降低CO2浓度,C3含量下降,C5含量上升,【H】ATP含量上升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及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1光:
光质: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小 高考 生物 回顾 书本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