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docx
- 文档编号:27577686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64.30KB
第八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docx
《第八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
1.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D)
A.公有制 B.私有制
C.股份制 D.混合经济
2.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提出(A)
A.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B.股份制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C.把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相结合
D.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在于:
(D)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这一点的制度性保障条件是(A)
A.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D.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7.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申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8.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C)
A.投资规模较小 B.经营方式单一
C.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不是法人企业
9.我国价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C)
A.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体系
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统一定价与分散定价相结合的价格制度
1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
A、“五个统筹”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D、坚持改革开放
11.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我们要坚持(A)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兼顾效率与公平D.有时效率优先、有时公平优先
12.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
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c)
a.12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13.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A)
A.私营经济B.个体经济C.集体经济D.股份合作制经济
14.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我们要坚持(A)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兼顾效率与公平D.有时效率优先、有时公平优先
15.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无论是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还是注重社会公平,其实质都是(B)
A、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如何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问题
C、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
(A)
A.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B.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C.形成以效益为中心、结构为基础、速度为条件的产业格局
D.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17.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分配阶段的基本特征、基本政策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其实质是城乡之间的(C)
A.分割关系 B.统一关系
C.反哺关系 D.正哺关系
1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是(C)
A、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B、人才
C、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D、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19.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C)
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2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是(B)
A.落实科学发展观 B.“五个统筹”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21.“五个统筹”的根本出发点是(A)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保持政治社会稳定
C.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2.“五个统筹”的主题是(D)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协凋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3.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的文明发展道路是(C)
A.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 B.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
C.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
2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C)
A.提高劳动者素质 B.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
C.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D.加快科技进步
2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首要任务是(A)
A.大力发展循环经济B.加大保护环境力度
C.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D.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6.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___A____。
A消费模式B生产方式C生活方式D发展模式
27、十七大报告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____B___。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8、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____D___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尊重农民意愿
C公平合理合法D依法自愿有偿
二、多项选择
1.规范市场秩序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要以(ACD)
A、道德为支撑 B、行政为主导
C、产权为基础 D、法律为保障
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表现在:
(ABCD)
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B.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C.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这种观点:
(BD)
A.是正确的,德治与法治没有契合点
B.是错误的,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德治经济
C.是正确的,市场经济就是依靠法治来保障的
D.是错误的,“诚信原则”基础上的利益追求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这样就要求(ABD)
A.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必须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B.在发展经济中,速度和效益互为前提,同时要以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C.讲求效益,必须把质量和数量放在第一位,效益和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D.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5.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BCD)
A、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C、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b、d、e)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8.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是(ABCD)
A.归属清晰B.权责明确
C.保护严格D.流转顺畅
E.监管严密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AD)
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ABCD)
A.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E.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1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下面哪些属于五个统筹(ABD)
A.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B.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C.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E.统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
12.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ABD)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服务业全面发展
13.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a、b、c、e)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产值增加快 e.环境污染少
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就曾用过这一提法。
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4年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即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中出现过这一提法。
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涵义与以前有很大不同。
具体表现在:
(ABCD)
A.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B.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C.在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
D.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15.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依据是(ACD)
A.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重大政策
B.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C.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必然要求
D.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
16.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思路就必须(ABCD)
A.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C.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D.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17.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认为,健康的经济发展应以下列方面为基础(ABC)
A.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 B.社会公正
C.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 D.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
18.经济发展中的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其表现是(ABCD)
A.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
B.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
C.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
D.质量是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最终反映
19.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ABD)
A.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
B.是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C.是我国加速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D.是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2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ABC)
A.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B.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D.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21.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下列选项中是对“五个统筹”具体内涵的体现的是:
(ABCD)
A.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B.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辨析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
答案要点:
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二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
(2分)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虽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因而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分)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来看,社会财富是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形式分配给个人。
[答案要点]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上,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财富并不是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给予个人。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社会财富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形式分配给个人是一种传统的分配形式,其缺陷是只突出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没有充分重视其他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应该实行以劳动分配为主体,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指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给人类敲内了警钟。
(1分)
但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
(3分)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
(1分)
。
六、分析题
1.材料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肯定了中国过去30年在减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为0.755在全球排名85位,比1990年上升了20位。
人类贫困指标中国的成绩是12.3%,在103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27。
然而,报告强调,中国在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却没有使贫困人口受益。
特别是没有能够将创造财富和提高收入转化为更快地降低儿童死亡率。
在废除了公费医疗体制之后,中国70-80%的农村家庭没有医疗保险,这方面的缺失导致了婴儿的不必要死亡。
摘自联合国《处于十字口的国际合作:
不均衡世界中的援助、贸易与安全》
材料2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会引发各种矛盾,最终难以为继,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10月
材料3 中国是一个大国,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意义十分重大。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80年代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对于解决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如何解决?
(2)为何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实现经济增长方面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中,如何处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关系?
(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和主要措施。
答案要点:
(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转化为非收入方面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A、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
B、是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C、是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客观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首先,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
其次,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
再次,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
最后,质量是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最终反映。
(3)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
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
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
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自: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2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相关决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经受住了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严峻考验。
摘自: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材料3
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主要体现在新体制因素的引入、成长与拓展方面,而在旧体制的核心部位要实现向新体制的转轨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这是渐进性改革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反映了改革在各个领域进展的不平衡。
比如说,改革滞后于开放,宏观改革滞后于微观改革,政府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等等。
从现实情况看,改革有待完善的重点领域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
二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
三是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使其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政府干预市场和介入经济活动的行为,使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五是加快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合理的社会公正调节机制。
六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协调发展体制的形成,以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摘自:
《人民日报》2003年10月24日
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2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什么材料1还说“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结合材料3说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3)结合材料3说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什么?
3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请结合相关知识说明上述观点。
[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新阶段,进入经济市场化迅速展开的阶段。
此前的改革就主要方面来说,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引入市场机制或市场因素。
因此,这10年来改革最大的成功,就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已经确立。
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还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 第八 社会主义改造 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