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 文档编号:27573506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9.47KB
汽车金融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汽车金融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金融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金融行业分析报告精编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6年3月
目录
一、汽车金融:
汽车产业链上的“明星”3
1、汽车金融:
成熟市场重要而稳定的盈利来源3
2、市场容量:
汽车金融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速超过22%,融资租赁增速超过37%.4
二、需求分析:
确定性的高增长5年复合增速22%4
1、低市场渗透率蕴含巨大增长潜力..5
(1)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大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
2、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对金融产品的接受度提高..5
3、供应增加释放抑制的汽车金融需求.6
4、汽车金融已成为促进新车/二手车销量的重要手段7
三、供应分析:
高进入门槛从银行独大到多方参与..7
1、1998~2004年:
银行是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唯一参与者8
2、从2004年开始,汽车金融公司成为推动市场进程的主要力量9
3、展望未来,新进入者继续增多.10
四、业态分析:
从汽车信贷到融资租赁.11
1、两大主流业态:
汽车信贷与融资租赁.11
(1)在汽车金融市场中,融资租赁业务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11
2、融资租赁:
新力量正青春.12
3、融资租赁业务的参与者:
龙头经销商的新利润增长点14
一、汽车金融:
汽车产业链上的“明星”
如果把目前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看作一个公司,用波士顿矩阵来衡量的话,汽车金融无疑是其中耀眼的“明星业务”:
需求端是确定性的高增长,供应端是高进入门槛,财务指标是高息差。
1、汽车金融:
成熟市场重要而稳定的盈利来源
汽车金融业务在整个美国汽车产业链上的利润占比达到12%(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6%)。
此外,在国际车企中,汽车金融占收入的比例约为5~15%,占利润的比例超过20%。
目前中国汽车金融产业(包括汽车信贷和融资租赁业务)的渗透率大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往前看,随着供需两端的改善,包括多样化金融产品供给的增加、中国家庭理财意识的增强、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等因素,汽车金融将引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预计到2019年,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将达到4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
2、市场容量:
汽车金融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速超过22%,融资租赁增速超过37%
未来5年,在汽车金融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渗透率有望提升21个百分点至41%,隐含复合增速超过22%。
而汽车融资租赁受益于融资租赁公司融资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增长,未来5年的复合增速将超过37%,在汽车金融市场的份额由目前的6%提升至14.6%。
二、需求分析:
确定性的高增长5年复合增速22%
汽车消费,应该是目前中国唯一一项尚未大规模使用金融杠杆的大宗个人消费。
1、低市场渗透率蕴含巨大增长潜力
(1)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大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汽车金融业务在中国仍处于发展初期。
2014年,我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仍低于20%,这一贷款渗透比例不仅低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同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印度和巴西。
导致我国如此低的金融渗透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1)中国老一代消费者金融观念不强;2)监管法规限制;3)中国金融市场仍不成熟,金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
2、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对金融产品的接受度提高
随着人口峰值逐渐从20岁向30岁靠近,80后、90后正逐渐进入事业高峰期,成为汽车的主要消费群体。
和他们的父辈相比,这一人群对美式汽车文化更为认同,对信贷消费和财务杠杆的接受度较高,也更愿意通过贷款、租赁等方式来买车。
过去4年,80、90后消费者在汽车消费者中的占比提升了24.5个百分点至48.4%,成为推动2010~2014年汽车金融渗透率加速提升的主要力量,渗透率从2010年的9.3%翻了一倍多至2014年的20%。
3、供应增加释放抑制的汽车金融需求
我们相信,正如中国的医疗、教育等行业一样,供应端的不足是导致该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汽车消费信贷与房地产消费信贷具有很大的不同。
汽车是动产,房地产是不动产,因此对于作为贷款抵押物的汽车而言,它的定价、跟踪、锁定、收回和处置的难度都要远高于房地产,这对于贷款方的风控和资产处置能力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从中国汽车信贷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2004年以后,正是由于汽车消费贷款坏账高企,导致银行放贷意愿大幅萎缩。
我们将在下一章的供应分析中,重点分析汽车金融供应端的变化。
4、汽车金融已成为促进新车/二手车销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国内广泛讨论的汽车2.0中,一个核心的观点是人与汽车的关系未来会发生改变,即消费者无须为每天1~2个小时的使用汽车而24小时拥有这辆汽车,也就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选择租车而不是购车。
我们相信,如果“以租代购”成为一种潮流,那么这一潮流一定是以汽车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前提的。
目前在美国,约有20~30%的新车是销售给融资租赁公司。
研究表明(Fred,Clifford,2002):
融资租赁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换车手段,从而促进消费者更为频繁地换车,尤其是购买豪华车。
而根据奔驰的数据,约有1/3的奔驰汽车是通过租赁形式售出的。
三、供应分析:
高进入门槛从银行独大到多方参与
纵观中国汽车金融十余年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现阶段,供给是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决定性因素。
市场参与者的积极程度和所提供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发展进程。
1、1998~2004年:
银行是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唯一参与者
1998年9月出台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正式启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2004年3月31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叫停车贷险业务,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也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市场萎缩期,银行主导的汽车金融时代结束。
供应端的变化:
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银行对汽车金融态度谨慎,投入资源有限。
在2004年以前,银行是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唯一参与者。
在01~04年我国经历了第一轮汽车金融快速发展期,银行参与的积极程度很高,2003年汽车消费信贷余额占汽车销售产值比重一度达到22.4%。
但此轮增长中银行对汽车信贷的风险控制力度不够,导致汽车金融的坏账比例大幅提升。
自04~05年开始大幅收紧汽车信贷,此后汽车贷款比例一路下降。
对于经历过高坏账率的银行来说,汽车信贷对资质审查和风险流程控制的要求较高,但单笔资金量又较小,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因此银行对汽车信贷投入的资源有限。
从2008年以来,银行的汽车信贷余额稳定在110~150亿元,未有大的突破。
2、从2004年开始,汽车金融公司成为推动市场进程的主要力量
国内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金融公司(GMAC-SAIC)于2004年成立,之后国内主要的18家整车厂均成立了汽车金融公司,为其消费者提供贷款服务。
相对于银行信贷的缓慢发展,汽车金融公司显然更加积极。
从2008到2013年,汽车公司的贷款余额增长超过2倍,占汽车金融市场的比例提升了15个百分点至35%。
尤其是2008年以来,在银行汽车信贷余额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汽车金融公司成为推动汽车金融市场维持15%复合增速的主要力量。
3、展望未来,新进入者继续增多
受益于经销商集团等有竞争力的参与者入场,融资租赁业务自2010年后开始蓬勃发展。
2010年以前,融资租赁业务的参与者主要是第三方的小型融资租赁公司以及小型经销商。
受制于资金和网点规模,这些分散的小型机构的业务体量通常较小(平均不到100辆车),对行业的发展难有促进作用。
自2010年开始,大经销商集团以及资金实力较强且具有丰富融资租赁经验的第三方机构成为市场的主导参与者,汽车融资租赁的市场规模得以快速地扩张。
四、业态分析:
从汽车信贷到融资租赁
1、两大主流业态:
汽车信贷与融资租赁
(1)在汽车金融市场中,融资租赁业务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在我国的汽车金融市场,汽车信贷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2013年,两大参与者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而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的市场份额约为5%。
在融资租赁业务最为发达的美国,融资租赁的市场份额高达58%,在德国这一比例也达到33%。
若综合汽车金融的渗透率看,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在全行业汽车销售的渗透率还不到1%,蕴含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2、融资租赁:
新力量正青春
融资租赁凭借其不可替代的灵活性,将成为汽车金融市场的新生力量,满足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正如我们上节所讨论的,目前中国市场上汽车金融的潜在需求远大于供给,潜在需求能否转化为实际消费取决于供给:
因此是否能够推出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决定行业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
我们认为随着年轻消费者群体的扩大,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凭借其灵活性和产品多样性,将成为未来5年汽车金融领域中增长最亮眼的子板块。
融资租赁的主要目标客户群:
融资租赁的灵活性对一二线城市工作年限较短的年轻人、三四线城市家庭首部车消费者、以及对现金流要求较高的私营业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这一群体恰恰又是未来我国汽车市场最主要的新增消费力量。
我们预计,随着融资租赁公司成为汽车金融市场下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原本没有被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覆盖到的上述消费者将更快地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在提升汽车金融渗透率的同时也促进了汽车的消费。
“此融资租赁非彼融资租赁”——目前中国的汽车融资租赁本质上是更为灵活的信贷业务。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最大的难点是车辆的后期回购和处置。
受益于完善而成熟的二手车市场,美国的汽车融资租赁更符合正统融资租赁的概念:
大多数消费者以租代买,便于频繁地更换新车。
汽车所有权归租赁公司所有,消费者按月缴纳租金,租约到期时一次性结清尾款获得汽车所有权,或提前结束租约,继续租赁下一辆新车。
由于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仍处在初期阶段,缺乏成熟的定价体系此外,中国消费者也更重视所有权的归属,因此类似美国的租赁业务在中国推进尚需时日。
目前中国主流的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其本质是更为灵活的信贷:
所有权归消费者所有,但在首付比例、还款方式等多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灵活多样的服务。
虽然中国式融资租赁与美国融资租赁不完全类似,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更为灵活的金融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是对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补充。
美国的融资租赁业务占比对中国融资租赁业务的前景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融资租赁具有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不可比拟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
1)快速便捷的审批流程:
通常银行审批汽车贷款的周期是3~4周,汽车金融公司是2周。
而融资租赁公司只要1周的时间,大大提升了便捷度。
2)对申请者资质的审核方式更灵活。
由于汽车消费贷款单笔资金量小而且对风险控制的要求较高,银行对申请者资质有着最严格的硬性规定,甚至要求申请者提供房产证明/户口等材料以证明其财务状况及还款能力。
而融资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在这方面的审核条件更为宽松。
3)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提供其他费用/标的物的融资服务。
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仅为新车提供融资,但融资租赁公司还能为消费者提供其他的融资服务:
如二手车、牌照费用和保险费用等,这对于1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牌照费用通常占到车款20%以上)。
4)更为灵活的首付和还款方式。
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通常要求30~40%的首付比例。
而融资租赁公司通常从20%起,甚至可以为一些短期现金流紧张的客户提供零首付,期初月供少,在还款的最后结清尾款(最高可致50%)的还款方式。
3、融资租赁业务的参与者:
龙头经销商的新利润增长点
目前融资租赁市场中,我们预测汽车经销商和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各占据40%的市场份额,汽车金融公司占据20%的市场份额。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内龙头汽车经销商有望继续在汽车融资租赁业务领跑行业,理由如下:
1)协同效应:
融资租赁业务与经销商的新车销售、二手车、车险代理和维修保养等业务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
2)渠道优势:
与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相比,汽车经销商的融资租赁业务具有显著的渠道优势;
3)资金优势:
融资租赁业务是一项资本密集型业务,龙头汽车经销商,特别是已上市的龙头经销商,将具有相对更为低廉的融资成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金融 行业 分析 报告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