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真题精选.docx
- 文档编号:27571039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7.24KB
区域经济学真题精选.docx
《区域经济学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真题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经济学真题精选
2020年区域经济学真题精选
[填空题]
1试述建国后中国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及成败得失。
参考答案:
重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要求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有较高的资本积累以便进行扩大再生产。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都以降低重工业投入,提高其产出为核心制定的。
第一,是扭曲的低工资政策。
第二,低利率与低汇率,降低重工业投入的资金成本。
第三,基础产业产品低价格,制造业产品高价格政策。
第四,农产品低价格和各种服务低价格。
第五,高度集中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物资分配制度。
可见,在传统体制下,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扭曲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且使之制度化,人为地创造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环境。
由于这些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着极大的冲突,为了保证政策的实施,人为地取消了任何形式的市场,包括农村集贸市场,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为非常规的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重工业超前发展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中国重工业的迅速发展,很快建立了中国的重化工业体系,中国国力也得到大幅度增强,1952-197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增长6.1%,以1952年中国GDP为100,1978年GDP指数为471.4,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产业结构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农业在GDP中的比重由50.5%降至28.1%,第二产业由20.9%上升到48.2%,第三产业则由28.6%降到23.7%。
但是,由于重工业超前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有悖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产业结构优化困难,除重工业以外的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第三产业比重绝对下降是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走向;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国民难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企业效率低下,投资效益低下,国民经济运行困难;城市与乡村差剧不断扩大,二元经济机构日益呈刚性。
所有这些重大问题与矛盾日积月累,不断加剧,呼唤中国重新思考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需要彻底改革经济管理制度。
1978年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
[多项选择题]
2、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决策
B.责任
C.利益
参考答案:
A,B,C
[填空题]
3区域经济学(狭义)
参考答案: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填空题]
4试述中国新一轮的地区市场割据和贸易冲突的原因,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健全市场机制?
参考答案:
第一,市场条件下地区间的利益冲突加剧。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区经济发展完全服从于中央的安排,地方利益弱化;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主要由企业和地方决定。
一个地区如果经济发展较好,则民众受惠,政府有功,该地区在全国的地位也会提高。
这样为了尽快发展地方经济,各地区相互之间展开了激励的竞争,地区间利益冲突加剧。
第二,地方政府作为地区经济利益的代表,往往通过非经济手段干预市场,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多地受到政府行为的控制。
实际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区之间的竞争较之计划体制下无竞争的经济要进步得多。
如果这种市场竞争引导得好,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导致各地区形成一批各具特点的优势产业,最终形成合理的专业化和地区分工格局。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府的放权让利首先是把经济管理权限放给了地方政府,加上各地区的先进企业都以国有企业为主,这些国有企业又归各地区政府领导,因此,实际上政府成为地区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
各地区政府为了维护地区经济利益,促使本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展,纷纷采取行政手段管理地方经济。
可见,政府利用非经济手段管理地区经济是造成地区市场分割的最主要原因。
第三,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倒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是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的基本动机是追逐利润,为此企业需要配置在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地区,并扩大规模生产,以便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但是,在目前体制转化的过程中,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都没有到位。
政府直接办企业,企业被政府直接管理,而一个地区的政府所能利用的只能是本地区资源,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跨地区组织生产,企业的发展就不能实现规模经营,成本必然高。
“大而全”、“小而全”结构的形成又为地区经济实现自我循环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得保护地方市场显得更为必要。
可见,中国地区市场分割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得到真正的建立和健全,企业作为微观主体不能真正按照市场要求发展,政府职能没有从传统管理经济模式中摆脱出来,地方政府拥有干预市场的权力,但其行为缺乏科学性。
其结果,不仅没有促使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健全,不能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反而成为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严重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
任何大国都存在着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减少区际利益冲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全国范围内实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是任何一个大国都要面对的问题。
[填空题]
5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将进一步综合化和分化是?
参考答案:
综合与分化是现代科学分展的两大趋势。
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是全方位、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很难用单一学科的理论进行全面解释,更不可能用单一学科理论提出的对策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的融合。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一种学科、每一种理论又都在不断深化、细化,在具体解决某个单一问题、单一问题的某一个侧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科学在发展中综合和分化并存的这种特性区域经济学也是一样的。
[填空题]
6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填空题]
7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具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第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地带差异仍然比较明显,沿海地区铁路的线路长度,路网密度及货流密度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我国公路运输的地区差异基本上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运在东部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东部地区的内河航运里程占全国的52.8%,而且集中了所有的海上运输。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兴建大型深水港,提高海洋运输的水平和质量,是沿海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特殊使命。
第二,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十年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区域。
1997年我国中部地区的铁路线长度及铁路货运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东部地区。
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由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必然要求交通运输先行;其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能源、原材料工业仍然占有很大比重,与沿海地区相比,货运量的需求弹性教高。
实际上,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发展对货运量的需求逐步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一规律反映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就表现为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货运量的需求弹性低,而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货运量的需求弹性高。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的重化工业过程不断推进,区际分工将日趋明显。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北部内陆地区的资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与沿海地区相比,其能源原材料产业的比重仍然会比较高。
因此,我国未来时期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应该逐步西移,特别是承担笨重货物长途运输的铁路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到中西部地区,同时强化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通道建设,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宜一味追求线路长度和路网密度,而应该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体系建设相结合,强化经济增长极的枢纽作用,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交通运输网络。
根据交通运输部门的规划,未来5年-10年,我国公路和铁路线路布局的基本走势是重点西移,强化网络。
公路建设要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纵横全国的国家级干线道路网。
主要发展“五纵七横”12条公路。
铁路将成为我国今后5年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铁道部规划未来5年投入资金2450亿元,重点建设以下“三纵四横”线路,扩展、完善铁路网。
全国性公路网和铁路网建设的不断进行,将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开发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填空题]
8生产要素禀赋
参考答案:
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填空题]
921世纪中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2、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4、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5、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和合作格局,共同开发优势资源,共同建立区域市场。
6、综合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包括计划、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以保证和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填空题]
10如何认识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实现宏观经济在空间层面上的均衡发展,在依靠市场作用的基础上,还需要辅之以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即由政府制定各种区域政策,借助行政、经济诸杠杆调控区域经济运行,以求区域均衡发展。
具体说来,之所以有必要制定区域政策来调控区域经济运行,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市场机制主要以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体现商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效用,在二者存在显著差异的地方,可能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从空间角度看,在生产或分配上存在密切的前、后向联系,或在布局上有着相似指向性的产业布局与某个拥有特定优势的区域会形成聚集经济效应,而企业总是倾向于在这种地方聚集,市场作用使这种聚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使外部不经济和环境恶化等问题越发严重。
2、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平等性。
要素分布不平等和现代经济活动的某些内在特点,使得区域间均衡发展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源的空间再配置。
然而,在正常的市场调节下,这一过程可能进行得过于缓慢。
原因在于,市场是通过调节产业经济活动来调节区域经济的,因而这一过程取决于产业经济的特点,而现代产业经济的四个基本特征都可能会加剧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
3、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市场对区域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来解决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但是,在这种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也会产生一种区域累积因果效应,从而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因为一旦某些地区由于初始的优势而比别的地区超前发展,那么由于既得优势和聚集经济,这些地区因市场的作用而持续、累积地加速增长。
长此以往,即使是平等的产业竞争,也会表现为不平等的区域竞争。
此时,市场无力集中支配资源,实现资源的区域合理配置。
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而政府的作用手段,最后都归结到政策上。
区域经济政策由于要解决空间经济的问题,因此十分引入注意。
[填空题]
11要素密集度
参考答案:
(factorintensities)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填空题]
12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无指向性产业增多;据畸形布局指向的出现。
[填空题]
13工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工业区位论是德国学者韦伯在对工业布局问题研究基础上建立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框架是:
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究劳动费与聚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填空题]
14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的内容。
参考答案: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是立足于后发国家发展的需要,论述了如何接受发达国家传递下来的,技术相对成熟的产业,并且将它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
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第三阶段,产品大规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实际上是一种落后国家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实现经济赶超的理论。
它经常用于通过扶持幼稚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填空题]
15阐述并解释中国核心区与外围区变化的基本格局。
参考答案:
核心区与外围区是反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层面。
如果说经济重心推移是反映全国经济发展空间平衡点的变化,那么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变化则更加具体地说明哪些地区在支撑着全国经济的增长,哪些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滞后了。
核心区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外围区则是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低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填空题]
16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那几部分内容组成?
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
区域发展理论以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研究一个区域内部的发展问题;区域关系理论以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区域贸易为基础,研究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若干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政策理论以区域发展和区域关系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与方法。
[填空题]
17产业空心化
参考答案: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和区外,使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下降,造成制造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
[填空题]
18城市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具有高度发达的产业结构;
(2)具有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
(3)具有高度发达的交通、信息体系;
(4)具有高度发达的科教体系;
(5)具有各种完善的服务功能;
(6)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品位;
(7)具有比较坚实的民主基础和法治意识;
(8)具有比较完善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系。
[填空题]
19简述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
参考答案:
(1)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
(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
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城市化。
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高。
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
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
城市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集中能产生聚集经济效益。
聚集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居民和工业的大量集中产生了市场经济。
②大规模的本地市场能够减少生产费用。
③基础设施可以集中建设并广为分享利用,如交通运输业。
④某些工业在地理上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地区,有利于促进一些辅助性工业的建立,以满足其进口的需要,也为成品的推销与运输提供方便。
⑤同类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使资本、劳动力趋于集中,从而为企业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提供便利。
⑥有才能的经营家和企业家的集聚也发展起来。
⑦城市集中带来的更广泛的娱乐、社交、和教育设施可以吸引高级管理人员。
⑧在大城市,金融与商业机构条件更为优越。
⑨企业的集中可以使工商业者面对面地打交道,增进信任,自由交流思想。
⑩地理上的集中可以加强企业的创新动机,促进企业的发展。
[填空题]
20为什么说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参考答案:
(1)知识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的经济,它是人类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有别于劳动力经济发展阶段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时期。
在知识经济时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充分有效利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2)在知识经济时期,人是知识、经济动作的核心与目的,同时人又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者,因此,人在知识经济化过程中,发挥着中心作用,是知识经济一体化的焦点。
(3)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化举足轻重的加速动力,对于知识经济化起着动力加速的作用,由于人的需求,人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画相辅相成,因此,人类社会、人类群体与知识经济化相互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互动关系。
(4)人在知识经济的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不仅是知识经济化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经济化的创造者,人不仅是知识经济化的中介和凝聚,更是知识经济化发展的无穷动力。
人在经济中,不仅迅猛的创造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还迅速地创造人自身。
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第一推动力。
[填空题]
21地方政府做好扶贫工作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正确使用扶贫资金;资助贫困地区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正确分配地方政府的行政性和生活性支出,以此来促进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有计划的组织移民。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填空题]
22试论述城市化的内涵与动力机制
参考答案:
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填空题]
23非均衡增长理论的连锁效应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连锁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和旁侧关联效应。
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前,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后向关联效应是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旁侧关联效应是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填空题]
24跳跃式扩散
参考答案:
实际上是等级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的是生产要素可以跨越距离的限制,直接在区域之间各自的首位节点扩散;当两区域间区位势能相同或相近时,则成为一种相互交换的平等对流关系。
属于区域经济的远域扩张。
[填空题]
25地区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参考答案:
把技术创新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保证国有企业的产品结构现代化;不断提高职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填空题]
26城市化的测度指标包括
参考答案: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和城市成长力。
[填空题]
27一个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应注意解决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第一:
选择先进的技术武装主导产业;第二: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载体。
第三:
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幼小产业进行扶持,为未来时期主导产业的升级和更替作准备。
[填空题]
28等级极化
参考答案:
规模较小的节点中心向规模较大的节点中心的极化。
[填空题]
29地区形象塑造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以地区发展战略为基础的原则;地域性特点与现代化风格相结合的原则;区内外公众最大认同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填空题]
30区域经济核心区
参考答案:
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
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
[填空题]
31一个地区主导产业选择应注意哪些因素?
参考答案:
主导产业是在较长时期内支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因而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
为此,应该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
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
第二:
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要在科技创新期和发展期的产业中选择,其中处于科研创新时期的产业可以作为潜在主导产业来加以培育。
第三:
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主导产业应该是具有高收入弹性的产业,从而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该主导产业能够拥有不断扩大的市场。
[填空题]
32选择性移民
参考答案:
指移民具有选择性,移民往往是那些关键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年轻人,并非隐蔽性失业人员。
[填空题]
33电网的优势有何表现?
参考答案:
电网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网络。
与单个电站发电、送电相比,电网的优势和作用在于:
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发挥水火电性能互补的特性,减少检修和事故备用装机,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可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时间差和负荷特性差,减少尖峰负荷,获取错峰效益;大电网可实现跨流域调节电能的生产和供应,利用各流域径流丰枯不同步的变化,相互调剂,弥补枯季之不足,这样可以提高综合出电能力。
电网越大,电网的经济效益就越明显。
[填空题]
34区域空间结构
参考答案:
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
[填空题]
35试分析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别?
参考答案:
第一,区域开发有明确的开放主体,改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一旦开发主体不存在了,该开发活动也就不能继续,或者只能由另一个主题来执行;区域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有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持续不断的客观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主体都难以完全主宰发展的过程,单一主体消亡了,发展的过程仍然在继续。
第二,区域开发是对未被利用的、或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或者进行更为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而发展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第三,区域开发具有时效性,任何区域经济开发活动都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进行,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区域开发共同组成区域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区域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填空题]
36相对差异
参考答案:
指某变量偏离参照值的相对额,一般也使用极值方法计算极值差率或极均值差率。
极值差率是指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率,而极均值差率是指极大均值与极小均值之比率。
[填空题]
37根据测度城市考虑指标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主要国家城市确定的标准分为哪几类?
参考答案:
(1)根据人口集聚的规模来确定;
(2)根据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来确定;
(3)根据人口规模和产业人口结构来确定;
(4)根据行政级别来确定;
(5)根据城镇的特征来确定。
[填空题]
38为什么在“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的大城市规模却增长很快?
参考答案:
在“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的大城市规模却增长很快是由于在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因其特殊的集聚效应和吸引力而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加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服从于比较利益原则而不断调整空间布局,先进的生产要素仍然突破充斥行政障碍,不可阻挡地向大城市集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城市具有巨大的魅力,对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居民有着挡不住的诱惑。
[填空题]
39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的现状,谈谈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采取的对策?
参考答案:
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人口众多的资源大国,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对中国本身,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品种繁多,资源类型丰富,其绝对量在世界各项资源中名列前茅。
但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却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口基数,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取向负荷极限;二是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经济学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