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7570993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21KB
山行教学设计.docx
《山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行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
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
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
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
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
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
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
马车出现。
]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
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
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
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
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
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教材简析:
《山行》通过诗人的所行、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赞美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诗由寒山、石径、人家、白云、枫林组成,有景有人,有情有景,构图和谐,抒情自然。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目标预设: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
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
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引入:
1、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2、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吗?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4、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
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哪些景色?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朗读古诗,正字正音,引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斜:
xia)。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4、师生交流。
板书:
(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读第一行诗。
理解“远上”“石径”“斜”。
为什么称“寒山”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
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这几户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读第二行诗。
理解“白云深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
小结:
前二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
3、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为什么诗人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4、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霜叶比什么还红?
说说第四行诗的意思。
把第三、四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
小结:
这两行是写诗人看到的枫林近景。
5、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小组内讨论交流。
6、师生交流:
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
7、教师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
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
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4、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爱恋之情。
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
霜 径
2、师范写。
3、生描习字册,师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山行
景: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
情:
热爱自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两个生字:
径、斜;学会5个生字:
远、亭、停、车、霜,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区别“亭、停”,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
看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
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
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步感知古诗
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
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
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
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
在课题中读准字音。
组词,理解字义。
(行:
走的意思)
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
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
指导书写“行”。
理解诗题。
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
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
(远、下、寒、黑、无)
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
3、游戏区别学习“。
停、亭”。
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
做动作理解字义。
去掉单人旁再认读。
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
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
(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
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
)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
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
(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
)
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前两句诗
指名一二句,思考:
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
学生说,教师画。
并在诗中找依据。
(重点理解“径”)
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2、后两句诗
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
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
理解“坐”的意思。
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
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
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