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与栏目》第一章概述.ppt
- 文档编号:2756946
- 上传时间:2022-11-11
- 格式:PPT
- 页数:74
- 大小:858KB
《电视专题与栏目》第一章概述.ppt
《《电视专题与栏目》第一章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专题与栏目》第一章概述.ppt(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概述第一节电视专题节目概述v一、关于专题节目定义的认识何谓专题?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专题是指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
v何谓电视专题节目?
v过去通常叫电视专题片。
电视专题节目,是指主题相对统一,能对主题作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一种电视节目。
从字面意义理解,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名词。
但事实上,“电视专题节目”作为中国电视界一个约定俗成广泛运用的概念,为电视理论界和创作界带来了长达数年的争论。
v
(一)界定v1、1979年,美国四大学电视系联合编撰的电影术语词典有这样的表述:
电视专题,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它直接取材于现实,并用剪辑和声音增进主题思想。
v2、我国界定(也是纪录片的定义):
v以摄影或摄像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和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审美享受的影视作品。
它要求直接从现实取材,拍摄真人真事,其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用“挑、等、抢”或追随采访的摄录方法,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在确保报道整体真实的基础上,要求细节的真实。
v简单概括电视专题片的定义:
具有特定主题或内容取向,真实地记录客体对象,并对主题或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对客体对象运用多种电视艺术手段进行表现的电视片。
(二)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国内关于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关系争论的四种观点:
等同说:
认为专题片即纪录片,纪录片即专题片,同一个片种,两个名称。
从属说:
纪录片从属于专题片:
实际上是把专题片看作是“专题节目”或者是“专题栏目”,因为节目或栏目内容很大,纪录片只是在栏目播出一种形式。
专题片从属于纪录片:
是把专题片看作是与纪实风格相对应的表现风格的纪录片。
前者把专题片片种被专题节目形态所置换;后者没有看到专题片既有主体意识和较强的艺术性,也有较强的客观记录纪实性。
畸变说:
是把我国专题片说成是外国纪录片在中国的“怪胎”。
认为我国专题片过于直露,主观介入太强,改变了外国纪录片客观纪实的传统,是对纪录片的异化。
v独立说:
认为专题片与纪录片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片种。
如何区分专题片与纪录片?
v专题片追求艺术加工,情感抒发,主观意念强;而纪录片追求客观,排斥主观。
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全国性评奖评选章程实施细则(试行)中,对专题片作如下界定:
“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的节目;对纪录片的界定是:
“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节目。
(三)电视专题片和电视专题节目研讨结论:
1、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分类条目不再使用专题片的名称,而是明确提出:
电视专题是电视专题节目的一部分,被涵盖于其中的报道类,是报道类节目中的主要形式。
2、报道类(含电视专题)根据其叙述表述方式的差异,可分为纪实型、创意型、政论型、访谈型和讲话型五种。
这五种类型基本包括了以前被认为是专题片和电视专题的电视片。
至此,关于电视专题和专题片名称的争论便暂告结束。
以后,电视专题片的概念逐渐淡出,而包括电视专题在内的电视专题节目的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
二、电视专题节目的分类1、按题材内容来划分:
人文类、社会报道类、自然环境类等三大类。
每大类又可细分为一些小类,如人文类又可分为人文类历史题材和人文类现实题材。
v2、按风格样式来划分:
可分为纪实类与写意类。
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高峰将专题片分为纪实类、表现类、思辨类三种。
v3、按操作形式来划分:
台湾著名纪录片人李道明划分为四类:
即旁白、解说加画面的“主观式”;由采访构成的“采访式”;既无旁白也无解说和采访的“纯观察式”;由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互动构成的“反射式”。
v4、按文化形态来划分:
张同庆在多元共生的记录时空一文将纪录片分为主流文化纪录片、精英文化纪录片、大众文化纪录片和边缘文化纪录片。
v5、多标准分类:
报道类栏目类非栏目类其他类多标准分类(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分类条目简表)v一、报道类(含纪录片)v
(一)纪实型
(二)创意型v1、新闻性1、抒情性v2、文献性2、表现性v3、文化性3、哲理性v4、综合性4、愉悦性v(三)政论型(四)访谈型v1、评述性1、对话性v2、思辨性2、专访性v3、论证性3、座谈性v(五)讲话型v1、报告性2、发布性3、礼仪性v二、栏目类v
(一)对象型
(二)公共型v1、军人节目1、社会节目v2、青少年节目2、经济节目v3、老年节目3、文化节目v4、妇女节目4、体育节目v5、残疾人节目5、科技节目v6、少数民族节目6、卫生节目v7、港澳台节目v8、对外节目v(三)服务型v1、公益性2、指导性v天气预报示范节目v股市行情时令节目v寻人启事v广而告之v节目预报v三、非栏目类v
(一)特别节目型
(二)系列节目型v(三)连续节目型v(四)竞赛型v1、益智性2、娱乐性3、技能性v四、其他类v
(一)主持人节目
(二)节目主持人v采用上面以节目的构成和表现形式为主的多标准进行分类,体现了科学的现代观念(多标准、多向度是现代思维的重要特点),它对专题节目从类、型、性三级进行了金字塔型的立体分类。
它囊括了电视上几乎所有的节目。
报道类强调专题节目的真实性、深入性特征,栏目类与非栏目类体现专题节目的编排、播出的规范性特征,主持人节目与节目主持人侧重突出专题节目人格化传播特征。
三、电视专题片的功能与特征
(一)电视专题片的功能1、记录历史1)记录重大事件2)钩沉和发展历史3)记录即将逝去的人类文明4)记录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v2、认知功能1)认知社会2)认知自然3、展现人生1)生命操作,人生体验2)追求信仰,升华精神3)珍惜生命,抗拒死亡4、审美愉悦5、沟通文化v
(二)电视专题的品格、特征v1、纪实性对于电视专题是具有质的规定性之品格(真实性)v真实性在电视专题里要包括五个方面:
空间、时间、人物、事件和细节。
这五方面的真实是电视专题存在的基础。
可见,真实是电视专题的首要品格。
因此,电视专题不能虚构。
v2、电视专题还应该具有思维的品格(思考性)v
(1)从创作者的角度讲,思维的品格就是要通过对生活素材的选择与处理,升华出情感、判断、思考;v
(2)从观众的角度讲,就是要利用镜头内和镜头间产生的含义去唤起观众的体验;v(3)思维品格实际上就是创作者的一种介入,要有主体的创作意识和社会倾向。
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但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这种倾向是以显在的方式存在还是以潜在的方式存在。
v3、电视专题应具有审美的品格(艺术性)v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
电视专题必须要拍的好看。
为了使电视专题拍得美,必须在纪实和造型之间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
好的电视专题应该能够引发观众审美的思考,因此,电视专题应多用开放性的叙事结构,少用封闭性的叙事结构,思考应该多隐少显,理性的内在最好用感性的外衣来包装。
四、电视专题节目的发展历程v按照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各时期的创作特征,我们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报道阶段:
19581966年从中国第一部电视专题节目诞生,到1966年“文革”开始,为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发展的第一阶段(兴起阶段)。
一)中国第一部电视专题节目诞生于1958年10月1日,是采用16毫米胶片拍摄的,片长20分钟,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九周年的无声电视作品,由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记者、编辑集体创作。
二)本阶段电视专题节目的主要特点:
1、这时期的电视专题节目主要是报道型,以介绍先进典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领导人出访等重要活动和重要节日为主要任务;2、选题内容和风格形式不够丰富;3、创作者的工作作风极为认真负责。
(二)颂扬阶段:
19661978年“文革”开始至党的十一展三中全会召开前,祖国各地栏目的开播为我国电视专题节目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这是我国推行极“左”路线最严重的时期。
v这一阶段优秀电视专题节目突出特点:
v1、以工农业生产成就和工农业战线新闻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题材相同或相近;2、以颂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基本主题;3、作品的拍摄内容和人物形象比较深入、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三)觉醒阶段:
19781989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祖国各地开播,到1989年大型电视电视专题望长城确定跟踪纪实拍摄基调,是我国电视专题节目发展的第三阶段,即觉醒阶段。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思想观念发生巨变的时期,我国的电视节目创作不论在题材、数量、种类、表现形式上,直至设备材料、人员队伍都有空前发展。
一)这个时期电视专题节目的主要创作手法:
编导们基本上使用文学的方式跟生活达成关系,就是先有完整的文学本子,然后用比较唯美和接近古典主义的方式去完整记录一个对象。
这是典型的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手法。
二)这个时期电视专题节目的主要创作内容:
1、对风光的歌颂在这个时期,从1978年到1983年期间,电视专题节目主要是在进行一种释放,在思想上受到压抑后的一种空前的释放。
这种释放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以1983年为例,几乎平均20天就有一集中国名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在话说长江以后,黄河的制作,唐蕃古道的开机,以至到话说运河,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的制作都给人充满活力的印象。
2、政论片的热播知识界的“文化热”使一大批文化界的人参与到电视节目制作中来。
80年代后期,创作了很多大型的高屋建瓴、气度恢弘、洒脱自如的政论片,如长征生命的歌、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3、电视栏目逐渐成熟
(1)1978年9月30日祖国各地开播,播出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民族风情,以此传播地理、历史、文化知识。
(2)1979年,开办了第一个有主持人的节目为您服务,加强了电视的服务性。
(3)随后,一系列为满足群众需求,以服务于受众为定位的名牌栏目如中华民族、神州风采、地方台50分钟等相继问世。
栏目的开办,培养了一批有追求的电视编导,一大批优秀作品在这里占斩露头角。
(四)纪实阶段:
1989年至今从望长城至今,是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的第四阶段,即纪实阶段。
1989年开拍,1991年播出的望长城是中国电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一)望长城的重要意义:
1、望长城的创作人员用类似于集体兵谏的方式,以一种不计后果的精神确立了全新的拍摄理念,就是纪实美学原则的确立(纪实性拍摄、访谈、现场录音、长镜头等一套新的记录方法)。
2、自望长城开始,一种新的影像纪存形式逐渐兴起,即为纪实风格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二)纪实美学的黄金期:
1、1992年,沙与海,中国的电视专题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这是一个标志;2、1993年,电视专题学会的成立;3、上海台第一个电视专题栏目电视专题编辑室于1993年建立,以电视专题工作室为口号,它的收视率曾经创造了整个上海电视台第一名(达到30%),代表作有毛毛告状德兴坊重逢的日子等;沙与海导演康健宁4、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开播,该板块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中国电视电视专题带来了一阵清风;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1)视点下移:
真正把原来高高在上的视角彻底地平移下来,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它给观众传递的是百姓故事背后的思想、哲理以及发现的思考空间。
通过讲小的人物,小的故事,来体现社会大的背景。
(2)风格质朴:
它的纪实语言、拍摄手法和创作风格也堪称一派,一时成了各电视台效仿的对象。
它和纪录片编辑室播出的作品,成为大众文化纪录片的杰出代表(分别是“京派”和“海派”风格)。
5、许多大型文献电视专题片纷纷亮相荧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孙子兵法、百年中国等无不以打破历史教科书冷冰冰的面孔,以人物性格为浓墨重彩所在,以纪实风格赢得观众的喜爱;
(1)这些电视专题与生活空间的视角大有不同,它们更多的是关注大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的人和事,关注流逝了的历史热点、冰点以及历史人物和事件,关注时代变迁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处境。
这些电视专题勇敢地触摸过去,大胆地聚焦现实,大主题、大制作,从记录百姓生活流中脱离出来,转向对历史与现实的放大和张扬。
(2)文献电视专题的意义:
这些电视专题所要传达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要唤起的是人们的社会良知、历史感知和文化良心。
在中国社会的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视专题与栏目 电视 专题 栏目 第一章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