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7569154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94.34KB
福建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福建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南平市2016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综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24.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
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
”表明元代经筵官( )
A.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B.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
C.能有效避免帝王决策失误D.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谏议制度
【解析】经筵官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经筵官主要是对君主劝诫,不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故B项错误;“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体现了经筵官对君主“辅导劝诫”,可以有效避免帝王决策失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筵官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25.李贽在《藏书》中既反对专权,又称颂“圣主”;既同情农民起义,又视起义为“盗贼”。
其认识源于( )
A.历史的局限性B.个性的价值观C.思想的矛盾性D.主张的片面化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主张
【解析】李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同时又受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产生了反专制思想,因此其认识源于历史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个性的价值观来源于李贽所处的时代,受时代局限,故B项错误;思想的矛盾性和主张的片面化都是李贽思想的特点,不是根源,故C、D项错误。
【答案】A
26.图8表述最准确的是( )
A.集宗教、商业、娱乐于一体B.源于六朝民间集市——草市
C.民间信仰与经济的有机结合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重要表现
27.光绪二十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面世,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求书者络绎不绝,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场考试也常以书中所谈时务为题目。
该书畅销的背景是( )
A.科举考试的改革B.市民阶层的需要
C.近代工业的兴起D.民族危机的深重
【考点】早期维新思想——郑观应《盛世危言》
【解析】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主要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对民族危机严重的一种应对,与科举考试、市民阶层和近代工业兴起无关,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8.杨度认为:
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
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他的“民族观”强调( )
A.民族血统论B.文化共同体C.种族融合体D.地理决定论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强调文化的共同性,与民族血统论、种族融合体和地理决定论无关,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9.1904年《时报》载:
共和国家,主权在民,举凡一切政务,非由吾民通过,不可贸然施行,此必然之理也。
由此观之,吾民责任重大,已不待言。
从中折射出当时中国( )
A.民主革命成为时代主流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众积极参与国家管理D.民众国家责任意识增强
30.下表为1928—1930年中外火柴销售量情况
年份
国产火柴(万箱)
瑞典火柴进口量(万箱)
瑞典火柴占国产火柴比重(%)
1928
45.6
12.9
28.21
1929
41
16.8
41.02
1930
35.4
17.9
48.07
对表中信息理解最具说服力的是( )
A.资本输出不断增多B.民族工业发展减缓
C.市场竞争日趋激烈D.社会需求出现过剩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表格反映的是1928—1930年中外火柴销售量情况,与资本输出无关,故A项错误;1928—1930年处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减缓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从表格可以看出瑞典火柴占国产火柴比重在不断加大,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故C项正确;表格没有反映出社会需求出现过剩,故D项错误。
【答案】C
31.毛泽东致电陈(毅)、邓(小平):
“请你们准备着,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
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
”其战略意图在于策划(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淮海战役)
【解析】“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
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反映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无关,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据统计,雅典一年之中有祭典和节日六十余个,这些文化活动既是民众的大事,也是城邦的大事,因此雅典政府是十分重视的。
这主要基于( )
A.民族习俗的影响B.城邦的重视倡导
C.政治文化的融合D.雅典的公民素养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发展也得到政府的重视,其出发点是
使文化活动成为接受民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民族习俗无关,故A项错误;城邦的重视倡导是表现,雅典的公民素养是条件,对民主政治文化的融合才是出发点,故B项和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C
33.图9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
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
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
【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图9反映了君主掌握绝对权力,宰相、议会、内阁都对皇帝负责,是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体现了德国1871年宪法,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是英国,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是美国,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是法国,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4.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
“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
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可见,梅隆( )
A.反对自行调节 B.主张干预经济
C.抨击经济改革 D.相信自由经济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注意时间1932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梅隆的“我不相信我
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
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体现了他仍相信自由经济,主张经济的自行调节,反对干预经济,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改革,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5.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解析】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是美苏冷战的表现,故A项错误;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二战后初期美苏战时盟友关系逐渐被美苏冷战所取代,美苏在文化上通过精心拍摄的电影进行交流,体现了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故C项正确;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
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
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
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
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开始关注下层贫民的教育,各种办学形式出现,主要有慈善学校、主日学校(星期日学校)等。
慈善学校的男生以园艺、木工、制鞋和印刷等技术课程为主,女生开设缝纫等生活课程,最主要对学生进行宗教和道德训练,使他们养成对上层尊重的态度。
主日学校,主要是利用星期日对贫苦儿童进行宗教和文化教育,学习基本的读写知识,工作之余教儿童阅读圣经,使下层群众养成勤劳虔诚的习惯。
此外还有一些文化和技艺课程设置,适应工厂生产的需要。
——摘编自朱静轩《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教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书院教育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贫民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得以发展的原因。
(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不足。
(8分)
【考点】
(1)宋明理学——宋元时期书院教育
(2)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贫民教育)
(3)宋明理学——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贫民教育)
【解析】
(1)第一小问问功能,“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体现了知识
的传授和道德的养成,“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体现了弘扬理学,“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体现了社会责任教育和维护统治;第二小问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思想传播、学术探讨归纳直接影响,从深远影响可以结合社会稳定和社会教化归纳。
(2)第一小问问特点,“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开始关注下层贫民的教育……主要是利用星期日对贫苦儿童进行宗教和文化教育,学习基本的读写知识,工作之余教儿童阅读圣经,使下层群众养成勤劳虔诚的习惯”体现了面向贫民和慈善性的特点,“各种办学形式出现,主要有慈善学校、主日学校(星期日学校)等”可以看出办学形式多样,“慈善学校的男生以园艺、木工、制鞋和印刷等技术课程为主,女生开设缝纫等生活课程”体现了注重实用,“最主要对学生进行宗教和道德训练,使他们养成对上层尊重的态度”体现了宗教性和道德性;第二小问问原因,可以从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的需要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等归纳。
(3)此题问不足,宋元书院教育的不足可以结合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特点回答,比如轻技术和实践,轻人性的发展,弱化法制建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教育的不足可以结合材料二归纳,贫民缺乏学习时间和学习经费,学习内容主要是技术性,缺乏系统的知识,同时缺乏制度保障。
【答案】
(1)功能:
传授知识;道德养成;弘扬理学;社会责任教育;维护统治。
(5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影响:
思想传播;社会稳定;学术探讨;社会教化。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特点:
面向贫民;形式多样;慈善性;实用性(技能性);宗教性。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
工业革命的发展;人文思想的影响;观念的更新;社会的需要。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中国:
忽略科学技术;弱化法规建设;轻视实践运用;漠视人性发展。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西方:
学习时间不足;教育经费短缺;知识系统缺乏;缺少制度保障。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宣传画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很强的政治、文化色彩。
提取反映两幅图片历史变化的一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苏友好;20世纪60年代外交关系——中苏关系破裂
【解析】第一小问问信息,图13体现了中苏友好关系,图14体现了中苏关系恶化;第
二小问问说明,可以结合5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史实和50年代后期中苏恶化的史实进行说明。
【答案】示例:
信息:
中苏关系从友好到恶化。
(4分)
说明:
建国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结盟。
后由于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的分歧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中苏关系变化。
(8分)
(评分说明 信息赋分:
只答出其中一幅图片的信息,给1-2分;答出历史变化的信息,给3-4分。
说明赋分:
仅罗列史实,给1-2分;能运用史实说明、表述逻辑基本清晰,给3-5分;能运用史实说明、表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给6-8分。
从其它角度答题,符合题意的酌情给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鸦片战争后,我国度量衡无一定准则,制度混乱。
民国初期进行改制,但效果不佳。
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规定
(一)标准制发:
定万国公制为中华民国权度之标准制。
长度,以一公尺为标准尺;容量,以一公升为标准升;重量,以一公斤为标准斤。
(二)市用制:
以与标准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
长度,以标准尺三分之一为市尺,计算面积以六千平方尺为亩;容量,即以一标准升为升;重量,以标准斤二分之一为市斤,一斤为十六两。
为保证实施,国民政府成立度量衡推行委员会,公布《度量衡法》,分地区、分期、分器逐步推行公制和市用制。
成立全国度量衡局,掌管全国度量衡行政事务。
标准制虽未能在全国推行,但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市用制,在各省市商业行会促进下通行起来。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指出国民政府计量改革的方向。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计量改革的影响。
(9分)
【考点】南京国民政府计量改革
【解析】
(1)此题问方向,“定万国公制为中华民国权度之标准制。
长度,以一公尺为标准尺;容量,以一公升为标准升;重量,以一公斤为标准斤”体现了国际化,与世界计
量单位接轨,“长度,以标准尺三分之一为市尺,计算面积以六千平方尺为亩;容量,即以一标准升为升;重量,以标准斤二分之一为市斤,一斤为十六两”体现了标准化,以国家标准为准则,“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国民政府成立度量衡推行委员会,公布《度量衡法》”体现了法规化,制定法律为保障。
(2)此题问影响,可以从计量统一后对社会、对经济、对国际交流等回答。
【答案】
(1)方向:
规范化(标准化),以国家标准为准则;法规化(制度化),以法律为保障;国际化,与世界计量单位接轨。
(6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影响:
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便于对外交流;影响深远。
(9分。
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
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摘自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鄙人行年将近古稀,窃尝究观哲理,以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
四书五经,固是最富矿藏,惟须改用新式机器(指西学)发掘淘炼而已。
——摘自严复《致熊纯如》(1917)
(1)指出材料一中严复对卢梭学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严复的文化观?
(9分)
【考点】严复的民主思想
【解析】
(1)第一小问问看法,“ 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
捐生以从其法,然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可以看出严复对卢梭的学说并不赞成;第二小问问原因,“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无济于治”说明革命高涨,但并不成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严重、政局动荡和严复的立场即可回答。
(2)此题问理解,“鄙人行年将近古稀,窃尝究观哲理,以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
四书五经,固是最富矿藏”体现了严复仍推崇传统文化,“惟须改用新式机器(指西学)发掘淘炼而已”体现了严复一方面承认西学的先进,另一方面主张中西结合。
【答案】
(1)看法:
不赞同(批评)。
(2分)
原因:
民族危机加重;革命高涨;政局动荡;主张渐进式改良救亡图存。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理解:
推崇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明;主张中西文化结合。
(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略)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有王莽(8-23年在位)之篡弑,则必有扬雄(西汉辞赋家)之美新。
有曹操之禅代,则必有潘勖之九锡。
是故乱之所由生也,犯上者为之魁,巧言者为之辅。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王莽是一个很有建树的士大夫,一个文学赞助者,一个对朋友和穷人仗义疏财的巨富。
他篡位之后,环侍其左右的皆是文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饱学之士。
他把土地收归国有,将其平均分给农民,并且取消奴婢制度。
像汉武帝一样,他也试图通过平准的办法来控制物价。
他规定以低息向私人企业发放贷款。
——摘自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对王莽所持态度的理由。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兰特对王莽的评价。
两则材料对王莽的评价标准有何不同?
(9分)
【考点】王莽
【解析】
(1)此题问理由,从材料一可以看出顾炎武对王莽持反对态度,“有王莽(8-23年在位)之篡弑,则必有扬雄(西汉辞赋家)之美新”体现了顾炎武认为王莽篡位和败坏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归纳王莽统治时期社会动荡和王莽篡位违背儒家伦理。
(2)第一小问问评价,“王莽是一个很有建树的士大夫,一个文学赞助者,一个对朋友
和穷人仗义疏财的巨富”说明对王莽是肯定,“他把土地收归国有,将其平均分给农民,并且取消奴婢制度。
像汉武帝一样,他也试图通过平准的办法来控制物价”体现了王莽改革顺应潮流,关注民生,有利社会发展;第二小问问不同,结合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前者是站在道义的角度,后者是从政绩出发评价。
【答案】
(1)理由:
篡位;引发社会动荡;败坏社会风气;违背儒家伦理。
(6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评价:
褒扬王莽。
(2分)认为王莽改革顺应潮流,关注民生,有利社会发展等。
(3分)
不同:
材料一侧重道义评价;材料二突出政绩评价。
(4分)
2016年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A
D
B
A
C
B
C
B
D
C
40.(25分)
(1)功能:
传授知识;道德养成;弘扬理学;社会责任教育;维护统治。
(5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影响:
思想传播;社会稳定;学术探讨;社会教化。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特点:
面向贫民;形式多样;慈善性;实用性(技能性);宗教性。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
工业革命的发展;人文思想的影响;观念的更新;社会的需要。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中国:
忽略科学技术;弱化法规建设;轻视实践运用;漠视人性发展。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西方:
学习时间不足;教育经费短缺;知识系统缺乏;缺少制度保障。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1.(12分)
示例:
信息:
中苏关系从友好到恶化。
(4分)
说明:
建国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结盟。
后由于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的分歧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中苏关系变化。
(8分)
(评分说明 信息赋分:
只答出其中一幅图片的信息,给1-2分;答出历史变化的信息,给3-4分。
说明赋分:
仅罗列史实,给1-2分;能运用史实说明、表述逻辑基本清晰,给3-5分;能运用史实说明、表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给6-8分。
从其它角度答题,符合题意的酌情给分)
45.(15分)
(1)方向:
规范化(标准化),以国家标准为准则;法规化(制度化),以法律为保障;国际化,与世界计量单位接轨。
(6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影响:
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便于对外交流;影响深远。
(9分。
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6.(15分)
(1)看法:
不赞同(批评)。
(2分)
原因:
民族危机加重;革命高涨;政局动荡;主张渐进式改良救亡图存。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文化观:
推崇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明;主张中西文化结合。
(9分)
47.(略)
48.(15分)
(1)理由:
篡位;引发社会动荡;败坏社会风气;违背儒家伦理。
(6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评价:
褒扬王莽。
(2分)认为王莽改革顺应潮流,关注民生,有利社会发展等。
(3分)
评价标准:
材料一侧重道义评价;材料二突出政绩评价。
(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福建 南平市 普通高中 毕业班 质量 检查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