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 记叙文阅读习题2.docx
- 文档编号:27569060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76.76KB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 记叙文阅读习题2.docx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 记叙文阅读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 记叙文阅读习题2.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习题2
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
一、(2019·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槐花飘香
申 琳
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
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
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槐花香,香在枝头。
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
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
“真香!
”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
“香不香?
”带头的孩子高声问。
“香!
”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槐花香,香在嘴里。
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
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
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
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
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
”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
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
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
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
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
“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
”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槐花香,香在田间。
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
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
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
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
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
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28日)
1.作者围绕槐花香,写了槐花香在____,香在____,香在____三个方面,表达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的__________之情。
2.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赏析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从人物动作描写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
(从修辞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画线句从动作和嗅觉描写的角度,写出活泼可爱的孩子,透露出作者对槐花香的赞美之情。
请你利用所学的人物描写的其他方法并调动其他感觉器官,也来写一写赞美槐花香的话,不超过7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碗面条的吃法
孙道荣
小区边有家面馆,生意火爆。
我也常去吃。
店里的桌子,都是那种四人座,两两相对。
因为食客多,常常一座难求,陌生人不得不拼桌。
坐在对面的,是一对情侣。
服务员将面条端来了,男的牛肉面,女的鸡蛋面。
男的拿起筷子,将碗里的牛肉,一块一块夹到了女的碗里。
女的一边说够了,一边将自己碗里的煎鸡蛋,夹到了男的碗里。
然后,两个人才开吃,稀里哗啦,很幸福的样子。
还有一次,对面也是一对青年男女,男的是香辣牛杂面,女的是鸡汤面。
两人各自捧着面碗,埋头吃。
吃了几口,女的忽然把自己的面碗往男的面前一推,男的心领神会,将自己的面碗移到女的面前,两人埋头吃面。
过了一会儿,女的一边嘘着气,一边将面碗又推到男的面前。
男的将自己的面碗端到女的面前,接过碗继续吃。
就这样,一碗香辣牛杂面和一碗鸡汤面,在两个人之间,击鼓传花一样,吃几口,换一下,又吃几口,再换回来。
一对中年男女,坐在我面前。
面条上来了,两碗青菜面。
女的将两只碗并在一起,用筷子从一只碗中捞起面条,夹到另一只碗中。
另一只碗里的面条,堆得小山一样。
男的说,差不多了。
女的说,我不饿,你下午还要上工地呢。
男的说,那你多吃一点青菜。
说着,用筷子将面条多的那只碗里的青菜,全夹到了另一只碗里。
身边坐的是一家三口。
孩子是大排面,大排很快就吃掉了,面却没吃几口。
妈妈说,你再吃几口面条嘛。
孩子摇头说,我吃饱了。
妈妈夹起自己碗里的鸡块,那你再吃几口鸡肉吧,很好吃的。
孩子不耐烦地嘟囔了一句,你不要把你吃的东西夹给我好不好,这样不卫生,我不吃。
然后,便自顾自地埋头玩起手机来。
爸爸抬头看了孩子一眼,将孩子的面端过来,哗啦哗啦吃起来。
傍晚,对面坐着一个姑娘。
一会儿,她点的面条也端上来了,两碗,都是牛肉面。
没想到,这样娇小的姑娘,一个人竟然能吃两碗面,我正暗自惊讶。
姑娘拿起手机,你快点啊,面条已经烧好了。
原来还有个伴。
打好电话,姑娘拿起筷子,将一只碗里的牛肉,全夹到了另一只碗里。
然后,开始吃面。
一个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姑娘说,快吃吧,面条都有点凉了。
小伙子兴奋地叫了起来,哇,今天这碗面,这么多牛肉啊。
姑娘笑笑。
小伙子说,你又把你的牛肉,都夹到我碗里了吧?
姑娘还是笑笑。
小伙子夹起一块牛肉递到姑娘面前,姑娘笑吟吟地张开了嘴……
这是我家附近的面馆,它让我觉得,我们吃下的不仅仅是一碗面条,还是有滋有味的生活。
(选自《意林》2017年第2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说说题目“一碗面条的吃法”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最后画线句“我们吃下的不仅仅是一碗面条,还是有滋有味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赏析下列语句。
(1)女的说,我不饿,你下午还要上工地呢。
男的说,那你多吃一点青菜。
说着,用筷子将面条多的那只碗里的青菜,全夹到了另一只碗里。
(从语言特点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不耐烦地嘟囔了一句,你不要把你吃的东西夹给我好不好,这样不卫生,我不吃。
然后,便自顾自地埋头玩起手机来。
爸爸抬头看了孩子一眼,将孩子的面端过来,哗啦哗啦吃起来。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9·易错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辣椒的时光
晓 寒
①在湘东,辣椒是菜地里的王。
②栽辣椒之前,一般要先铲火土。
挑一块荒地,将墈上的草和藤一股脑割下来摊开,再铲些草皮盖了,捡些干燥的松针塞在里面引火。
等烟没了,火也熄了,剩下那堆褐里带黄的泥土就叫火土。
③惊蛰过后,母亲去竹山排挖土。
火土在撮箕里隆起,母亲双手捧着撮箕把火土撒在新翻的土里。
等到盖上的火土均匀、平整了,母亲才从衣袋里慢悠悠地掏出三个纸包。
母亲把纸包里的辣椒种子撒下去,再撒几把火土,然后拍拍手,收拾东西,回去等待种子在火土里发芽。
④十几天后,土里冒出细细的芽来,密密麻麻,像许多小孩子挤在一起唧唧喳喳地说着话。
辣椒秧子长得快,见风长,见雨长,见阳光长。
它们开一片叶子,又开一片叶子,一片叶子搭在另一片叶子上,把一块地遮得密不透风。
等长到一拃高的时候,挑一个阴天,母亲就会把它们栽到另一块土里去。
⑤地早就挖好了,分了畦,畦上刨些浅坑,一行三个,横竖对得整整齐齐。
把辣椒秧子带泥挖了,粗壮的,一个坑里栽一根,不那么壮的,一个坑里栽两根或者三根。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辣椒就完成了一次简单的迁徙。
⑥种过菜的人知道,最容易种的是冬瓜、南瓜、苦瓜,把底肥放足,栽下去就不怎么用管了。
相比之下,辣椒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
⑦辣椒其实长得很卖力,但它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长不过草。
牛筋草、省把草、红脚草,它们从来不讲道理,它们抢雨水,抢阳光,抢本来属于辣椒的肥料。
因此,隔六七天母亲会去扯一次草,施一次肥。
这样几个回合,就能看到辣椒的枝丫像手指一样叉开,开始长成树的模样,白色的花苞从枝枝节节上嘟噜嘟噜地冒出来。
⑧花苞终于在母亲的期盼里变成花朵。
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像一个个细小的星星,连着一个稍微弯曲的绿柄,埋在碧绿的枝丫间。
不几天,白色的花朵便洋洋洒洒,叶子的光芒黯淡了下去。
⑨辣椒结出来了。
米粒儿大小的它们,一脸羞怯地寻求叶子的庇护,然后偷偷地抽个儿,沉甸甸地往下坠。
这时候,打屁虫来了,它们成群结队,缠满枝干。
母亲又开始对付这些虫子。
她左手拿着皮撮放在辣椒树下,右手抓着辣椒树不停地摇晃,打屁虫极不情愿地落到皮撮里。
父亲早已在地坪里烧起一堆火,母亲把皮撮里的打屁虫往火堆里一倒,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一股臭气扑鼻而来。
这场人和害虫的战争以母亲的胜利告终。
⑩端阳节前后,辣椒熟了,一个个坠满树上,望过去一片青幽。
辣椒的成熟像是一种无声的号令,很多菜都跟着熟,黄瓜、丝瓜、茄子、苦瓜、四季豆……每年这个时候,母亲把新熟的菜从地里摘回来,每样挑一点炒了盛在碗里,整整齐齐地摆到桌上,然后用量筒盛些米,点三根香插在米上,没有跪拜,没有祝颂,也不烧纸钱,不打爆竹,任凭香上的青烟在偌大的厅屋里飘动。
这是一个极简的仪式,叫作吃新。
不单我家这样,家家都这样。
这个不知在村庄里流传了多久的习俗,使辣椒的成熟注入仪轨的庄严,成为一件不可小觑的事情。
一年到头在地里打滚的女人们,对一片土地的复杂情感,都化作了穿堂风中袅袅的青烟。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28日)
1.母亲种植辣椒的过程包括烧撒火土、________、________、除草、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环节。
2.文中为什么要提到种植冬瓜、南瓜、苦瓜很容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年到头在地里打滚的女人们,对一片土地的复杂情感,都化作了穿堂风中袅袅的青烟。
”你觉得“女人们”对土地有哪些感情?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在蔬菜成熟时,要每样挑一点炒了盛在碗里,还要盛些米,点三根香。
对这一仪式,你如何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9·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楼外鸟鸣声
孔令建
①清明回乡祭祖,在新筑的自家楼房里拥衾独睡,有一种深邃曼妙的虚静,弥散于周身之间。
次日,久违的乡间晨曦,一下催醒我梦里一晌贪欢的沉香。
向隅枯坐,旋转的微光勾起内心怀旧的清愁。
正踟蹰间,窗外一缕吐翡铺翠的绿丛中,突然,奏起一串打击乐一样的天籁妙音:
滴溜儿,滴溜儿!
吱咕咕,吱咕咕!
叽、叽、叽,叽喳,叽喳……
②是鸟鸣声!
而且是几种飞鸟齐奏的混合乐,仿佛一支乐队,面对饥渴的观众,尽情抹出一串串发烧的音符;又仿佛是一张躲闪不开的网,律动着古筝、二胡、笛子、扬琴、铜管的颤音,在半明半昧的晨曦中,将我深深笼罩。
③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
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
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
后花园以竹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幽香挺拔的寿星桃,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
花园之中,有蔬菜摇曳,有瓜果盛放,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
“琴声”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
这是一方母亲用汗水雕镂的圣土,它让我回到江南,淡烟疏雨中,那采兰配芷的意气风发;也让我回到蓬瀛城的林涧,那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花香鸟啼,日暖云散。
在纯净的空气里,我尽情打开透明的灵魂,拾撷朝露,吮吸故地的沁泽,以滋润我身心。
④滴溜儿,滴溜儿!
吱咕咕,吱咕咕!
叽、叽、叽,叽喳,叽喳……
⑤齐奏的混合乐,因我的出现而消停了片刻,接着又挥抹出协奏曲的和鸣。
我不敢再深入母亲打理的后花园,我害怕这些天籁的和鸣,因我的入侵而再度消失。
我躲在竹篱的后面,观看这些莺声呖呖的鸟群。
一只白肚灰翅的麻雀,穿着细黑的高筒靴子,站立在枝头的浓荫中,张开两片镶着黄边的长嘴唇,一声婉转的短音,便从紫红的喉头飘散而出——快快起来,快快起来!
仿佛是勤劳的钟声,鞭策沉睡的乡村,叫乡村迈开脚步,奔向春耕的繁忙。
一只绿背黄纹的鹧鸪,从一棵老栎树的枝头跃到一棵野毛榉的绿丛中,凝神片刻,左顾右盼,之后便撑出小巧玲珑的红喙,撒野般用短促而嘹亮的歌喉,清唱了起来——咕咕咕,别糊涂,别糊涂!
那声调仿佛是时光的指针,穿透缥缈的空气,指向楼房里那些慵懒的贪睡者。
接着,撇着八字胡的松鸦,神情怪异的黑鹭,吟落一地杜鹃花的子规,凶猛的秃鹫,学舌的鹦鹉,等等,先后继承麻雀与鹧鸪的衣钵,把缠绵悱恻、山重水复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撒泼开来,颇有钱塘春潮的气势!
⑥多么华美而珠圆玉润的交响乐,仿佛携着小提琴、钢琴、二胡、洞箫、萨克斯骤扬骤止的滑音,飞向岁月的灵河,丰饶着我的忧伤与快乐,我多想与它合二为一,永远倦憩在它汹涌的和音中。
这些年,久居繁华的都市,汽车喇叭的鸣响,流动小贩的吆喝,熙攘人流的喧嚣,装修工具的吵闹,汇成了一弘浩荡的洪水,将我挤扁,使我再难寻觅内心渴望的田园风光与天籁的和鸣,接近清纯无邪的大自然本色。
⑦我常在午夜的梦境中,憧憬着那些远去的乡间的鸟鸣声,那妙不可言的天籁的和鸣和大自然本色。
我想把这种憧憬,以我的勤勉,带回到与我息息相关的大都市之中,让它在大都市的土地上,积淀内存。
只要有内存的种子,就一定有追求的繁花绚放瑰丽……一如当年的母亲,面对一片泥泞的沼泽地,发誓要将它变成自己的后花园,才使我在清明回乡祭祖之际,接受了一场天籁和鸣与大自然本色的盛宴……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完成下表。
听鸟鸣声的角度
鸟鸣声的特点
“我”的心境
自家楼房窗外
朴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篱的后面
②_____________
多想与它合二为一
2.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挤扁”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说“我想把这种憧憬,以我的勤勉,带回到与我息息相关的大都市之中,让它在大都市的土地上,积淀内存”。
结合全文的主旨,说说作者这样想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8·福建莆田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永恒之树
章 红
他是个小男孩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这么大、这么粗了。
它大概有50米高,树冠像一片巨大的绿色云彩,许多遒劲的树根裸露在地面,像闪电一般朝四面八方辐射。
苔藓在树下铺开了一张绿色的绒毯,沿树干攀援上升。
它这么大,这么高,来到这个地区的旅人们总是把它当成路标。
对于小男孩来说,这棵树则是他的玩伴,他每天都要带着他的大狗来到树下玩耍。
有时候他爬上树,在桌面一般平坦的枝丫间坐上很久,眺望远方,感受风在树枝间的穿行,大狗安静地卧在树下等他。
有时候他环绕树干奔跑,跃过一处又一处树根,它们像横躺在地面的巨龙的脊背。
大狗跟在他身后,兴奋地玩着同样的游戏,把一股股热气喷吐在他耳边、颈后。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大狗渐渐奔跑不动了。
它变得衰弱,总是被树根绊倒。
爸爸说大狗生病了,它一天天消瘦,像雪人一样融化,他为大狗不安。
有一天早上,起床后他没能见到它。
他四处寻找、呼唤着大狗的时候,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亲爱的,不要找了,它已经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
“那是哪里?
”
“它和大树在一起,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你觉得呢?
”
他同意。
但他还是迷惑地问:
“可是,它为什么要消失呢?
不可以不离开吗?
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
妈妈更温柔地抱紧他,“亲爱的,无论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地待在这儿,我们不得不学会说再见。
”
他不太明白这些话,但是他听懂了大狗和大树在一起,真的,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
他再也没养过另外一条大狗,幸亏他还有大树。
又一些年头过去,他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一位年轻人,拎着旅行箱从家里出发,去城市里上学,爸爸妈妈温柔地吻别了他。
后来这一切都相当习以为常了:
一次次离开,一次次返回,他也成了旅人,大树是回家的路标。
家里等待他的永远是舒适的床铺、寒冬里噼啪作响的炉火、刚出炉的面包的香味……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两张亲人的面容。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与返回中,这两张亲人的面容在发生微妙的改变:
多出的一些白发,新添的几根皱纹,往下陷落的皮肤与骨骼……
而他,也成了一个中年人,有了自己的孩子。
大树底下,又有了一个小男孩的身影了。
他爬上爬下,围绕树干奔跑,或者安静地坐在树下。
跟当年的他那么像,但绝对不是他,那是另一个崭新、独立的生命。
有一年回庄园,他告别的人是父亲。
他和母亲往父亲棺木上撒下最后一抔泥土,母亲已快被哀伤击倒,他不得不尽全力搀扶着蹒跚的妈妈。
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他知道这软弱的眼神是在提一个问题,那是童年的他曾经问过的:
“为什么要消失呢?
不可以不离开吗?
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
那一瞬间他的心也跳动得非常非常软弱。
妈妈去世的时候,雪白的头发与雪白的枕头融为一体,洁白的被单覆盖住她的身体,像一面洁白的雪坡。
现在,他很老了,甚至到了他自己都快要离开的时候,他重新坐在大树下。
真奇怪,从前的小男孩变成了这么老的一个老人。
小男孩圆圆饱饱的脸蛋变成了老人瘦削凹陷的双颊,蓬勃茂密的头发变成了疏落的白发。
他生命中亲爱的人,都一一离去。
他不得不一次次说再见,直至自己也要对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时候。
只有大树依然存在,他感到了一种仅有的安慰。
他仰望着伸入苍穹的绿叶,耳边回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
“……不可以不离开吗?
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
那或许是大树底下又一个小男孩的提问,或许是从岁月深处泛出的回声,他想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必需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待在这儿。
但大树将在地球上留存下去,并在人们死去之后继续存在。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 记叙文阅读习题2 福建省 中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记叙文 阅读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