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专家详解.docx
- 文档编号:27567171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89
- 大小:94.01KB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专家详解.docx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专家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专家详解.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专家详解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专家详解
NO.1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
《学记》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2.【答案】C。
解析:
一刀切是说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忽略了整体中的个体,无视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能力、发展速度,因而,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3.【答案】A。
解析:
文化的选择功能是对某种、某部分文化的吸收和舍弃。
题干说明教育内容是对文化的“吸取”和“清除”,这体现了教育内容是从文化中精选出来的,所以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选择功能。
4.【答案】A。
解析: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注重教育的个人价值,主张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社会本位论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
5.【答案】A。
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答案】A。
解析:
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说明教育是随着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7.【答案】D。
解析: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因此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平。
8.【答案】D。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
9.【答案】B。
解析:
张老师运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丰富学生的知识,运用了言语直观,遵循了直观性原则。
10.【答案】D。
解析: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体现在:
教育具有间接性,即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育具有引导性,即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教育具有简捷性,即学生所学知识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
11.【答案】D。
解析:
这句话意思是:
君子们广泛的读书并且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那么他的智慧就会显明而且品行方面也没有什么过错了。
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结合句意,体现了个人修养法。
12.【答案】B。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赋予枯燥无味的知识特定的意义,体现了精细加工策略。
13.【答案】D。
解析:
小岩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是提出假设阶段;去检査保险丝是检查所提出的假设,属于检验假设阶段。
14.【答案】A。
解析: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老师和同学对小伟的行为不予理睐是不给予他任何强化物,属于消退原理。
15.【答案】D。
解析:
公正阶段的表现主要有出现利他主义,晓霞能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判断道德事件,说明她处于公正阶段。
16.【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入中学之后,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一定的掩饰性,即情绪的外在表现与内心真实体验不一致。
17.【答案】B。
解析: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为理性疗法,是通过驳斥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的观念的方法。
题干中的心理辅导老师即是用了这种方法。
18.【答案】A。
解析:
焦虑症表现为坐立不安、情绪紧张等,小燕的症状与此相符,所以她存在的心理问题是焦虑症。
19.【答案】C。
解析:
群体的认同功能是对群体倡导的价值观念具有认同感,晓玲能在很多方面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表明了群体的认同功能。
20.【答案】D。
解析: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丁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投射到学生身上,是投射效应的体现。
21.【答案】B。
解析:
李老师能兼顾学生各种活动,体现了很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因此选择B项。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
基础教育包括:
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故普通高中也属于基础教育。
23.【参考答案】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中心工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
教育目的的实现也要通过教学来讲行。
因此教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路径。
24.【参考答案】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25.【参考答案】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因此,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7.【参考答案】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28.【参考答案】
(1)阶段性与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9.【参考答案】
(1)同理心。
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包括三个条件:
①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②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③让对分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2)真诚。
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3)接纳与尊重学生,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四、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
(1)梁老师成功地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2)要在德育工作中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材料中梁老师对待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写的“诗”,不仅没有批评,反而从中看到了学生不甘于落后的精神,体现梁老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其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梁老师通过改写学生的“诗”,利用的“诗”鼓励了学生,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自己积极的精神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了好的成绩。
最后,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梁老师对小刚的德育工作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对他“诗”的评价进而促使小刚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自我肯定,并在这种认识下坚定了学习信念。
31.【参考答案】
初中生的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
这一特点体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以及运用逻辑法则三个方面。
另外,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相呼应,初中生的思维也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这一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活动的自我中心的出现。
案例中小林由小学时期认同教师所说的,转变为初中时期和同学一起讨论知识甚至批判、争执,这是其思维批判性的表现。
由老师对小林的描述可以看出,小林的思维也表现出片面性。
针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教育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
(1)贴近生活,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2)从具体实物到抽象思维。
(3)从动手实践到抽象理论。
(4)要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
(5)加强实际逻辑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NO.2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2.【答案】D。
解析:
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掌握了学校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
3.【答案】D。
解析:
不同的学生各有其特点,设置供学生选择的兴趣小组正是遵循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4.【答案】B。
解析: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5.【答案】D。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为培养合格工人发展资本主义,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
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6.【答案】A。
解析;课程的文本有三种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7.【答案】B。
解析:
新课改明确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
8.【答案】B。
解析:
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9.【答案】A。
解析: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过程中,结合内在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0.【答案】D。
解析: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成分,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根本标志。
11.【答案】C。
解析:
实际练习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其优秀思想品德的方法。
12.【答案】C。
解析: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做联觉。
13.【答案】B。
解析: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题干反映的就是人格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14.【答案】A。
解析:
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产生干扰的现象称为倒摄抑制。
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是因为后面的学习材料对之前的学习材料产生了干扰抑制,属于倒摄抑制。
15.【答案】D。
解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16.【答案】A。
解析: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强迫症的表现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已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题目中的症状是强迫观念。
17.【答案】B。
解析: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8.【答案】B。
解析: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19.【答案】C。
解析:
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20.【答案】C。
解析:
群体约定是指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由形成了“拒绝网络谣言”的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可知,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群体约定。
21.【答案】A。
解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和民主法治等多方面。
因此德育不仅仅是道德品质教育,故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直观教学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已有经验,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直观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教学。
24【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
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二者不能等同。
故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5【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非正式群体指的是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和消极型之分,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有助于班级管理与建设,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起着阻碍作用。
教师应该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级作用。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学校教学工作包括下面五个基本环节:
(1)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7【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1)德育是具有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喜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8.【参考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29.【参考答案】
(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2)言语表达能力。
(3)组织教学的能力。
(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
(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
(6)教育机智等。
四、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尼克•胡哲尽管天生没有四肢,但是他有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他凭借顽强的毅力逐渐适应生存环境并挑战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尼克•胡哲的成功正是因为其充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天生“海豹肢症”的尼克•胡哲无法享受正常孩子的生活,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没有四肢这种天生的缺陷并没有决定他的人生一事无成,相反,却使他的人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
(3)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尼克•胡哲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应付自身的不足,并逐渐能够独立做事情,正是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4)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尼克•胡哲的成长经历恰恰就是利用外界环境并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
总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学校教育以及环境,四种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交互影响的作用。
31.【参考答案】
(1)材料体现了学习迁移的思想。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首先,学习迁移从迁移的结果来看,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材料中,学生发现语文语法的学习促进了英语语法的学习、电子琴的学习促进了钢琴的学习,就是正迁移的体现。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材料中,学生感受到学习自行车不利于三轮车的学习,就是负迁移的体现。
其次,学习迁移从迁移发生的方向来看,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之分。
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材料中,学生们感受的迁移过程,都是先学习的活动对后学习活动产生的影响,因此都属于顺向迁移。
(2)教师应当利用学习迁移的基本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
①精选教材: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选择精炼的教材,对促进学生的迁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迁移。
(3)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顺序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而迁移的规律也在其中。
(4)给学生迁移的策略,提高学生迁移的意识。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迁移的策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让他们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
No.3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答案】A。
解析:
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3.【答案】D。
解析:
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康德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4.【答案】B。
解析:
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故答案为B。
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的是教师劳动的周期长,故本题选B。
6.【答案】B。
解析:
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7.【答案】A。
解析:
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
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感的熏陶。
后来的学者把“连带学习”或者“附属学习”的内容称之为“隐蔽课程”或“潜课程”。
故本题选A。
8.【答案】B。
解析:
这是《西邻五子》中的原话,大意是:
西邻公有五个孩子,一个朴实,一个聪敏,一个盲人,一个驼背,一个跛脚。
西邻公让朴实的务农、聪敏的经商、瞎眼的算命、驼背的搓麻、跛脚的纺纱。
如此,大家各展其长,各有所成,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9.【答案】D。
解析: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10.【答案】B。
解析: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一步一步地、由浅人深地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使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
强调的是教育学生要循循善诱,符合疏导的德育原则。
故本题选B。
11.【答案】D。
解析:
这句话体现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有着诸多途径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故本题选D。
12.【答案】A。
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同时指向两种活动,属于注意的分配。
故本题选A。
13.【答案】C。
解析:
外在动机常常由外部诱因所引起,“为了通过出国考试”就是外在诱因,由这种诱因所引起的“刻苦学习外语”是一种外部学习动机;“下个月”表明学习活动持续的时间不长,是近景要实现的目标,属于近景动机。
故本题选C。
14.【答案】A。
解析: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
包括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
故本题选A。
15.【答案】D。
解析:
赵明能够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表明赵明可以进行演绎推理,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
故本题选D。
16【答案】D。
解析:
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
由赵毅不能坚持己见可以看出,赵毅容易受外界影响,属于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
17.【答案】D。
解析:
情绪的两极性是指情绪维度各个特征的变化幅度具有两种对立的状态,主要包括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四个维度。
题干中小丽高兴体现了情绪动力的增力性,小悦的担忧体现了情绪动力的减力性。
故本题选D。
18.【答案】C。
解析: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遵守法规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题干中小娜对学校校规处于绝对服从地位,并以此做出小青不是好学生的判断,因此,属于习俗水平中的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故本题选C。
19.【答案】A。
解析:
强化法是应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来改变学生行为的做法,即每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一定的强化刺激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
韩老师对晓红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就是为了增加晓红类似行为发生的频率。
故本题选A。
20.【答案】D。
21.【答案】B。
解析:
课堂纪律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反抗行为阶段;自我服务行为阶段;人际纪律阶段;自我约束阶段。
处于第一阶段的学生经常拒绝服从管教,处于第二阶段的学生以自私自利为表现,处于第三阶段的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处于第四阶段的学生以自我管理为表现。
故本题选B。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样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23.【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业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资格考试 教育 知识 能力 中学 试题 专家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