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锚碇施工技术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7563834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38.71KB
悬索桥锚碇施工技术方案.docx
《悬索桥锚碇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索桥锚碇施工技术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悬索桥锚碇施工技术方案
悬索桥锚碇施工技术方案
锚碇混凝土工程中,基础、锚块、散索鞍支墩墩顶段属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锚块包含锚块基础、锚块混凝土体、锚固系统、后锚室四部分。
前锚室包含前锚室底板、前锚室侧墙、前锚室顶板、前锚室前墙四部分。
散索鞍支墩包括散索鞍支墩基础、散索鞍支墩两部分。
后浇段包括散索鞍支墩基础后浇段、锚块基础和锚块后浇段、散索鞍基础与锚块基础后浇段三部分。
1..5.1施工程序
锚碇混凝土浇筑分为锚块基础、锚块、散索鞍支墩基础、散索鞍支墩、前锚室底板、前锚室侧墙、前锚室顶板、前锚室前墙和后浇段六部分进行。
整个锚碇由纵横向的2m宽的后浇段分成五个部分。
锚碇混凝土根据温控方案竖向分层,平行对称方式浇注。
锚块基坑清理完毕后立即对基底进行封闭,然后在封闭层上放样进行基础混凝土施工,各个部位施工完成后,全部冷却水管通水降温,降到稳定的低温时(16℃)时浇筑后浇段。
施工程序
1..5.2施工要点
锚体砼施工关键控制点为预应力管道精确定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等。
锚碇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混凝土数量大,持续时间长,经历一天中的高温时段和低温时段转换期;由于混凝土水化热作用,混凝土浇筑后将经历升温期、降温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的体积也随之伸缩,若两块混凝土体积变化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如果该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拉抗裂能力,混凝土就会开裂。
为此,在锚碇施工过程中将要采取有效温控措施来防止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浇注按照分块分层方案进行施工,循环作业,科学安排,确保锚碇混凝土施工质量。
1..5.3施工测量控制
(1)控制网布设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对乌江特大桥基础控制网进行复测,在基础控制网基础上建立满足精度要求的施工控制网,并进行平差计算,补充锚碇施工需要的轴线控制桩和水准点,进行局部坐标系转换。
(2)锚体施工测量
锚体施工测量包括锚体各结构层的放样测量、锚具安装、预应力管道安装、预埋件安装、散索鞍底座安装测量等。
施工前根据设计文件,认真计算各结构控制点特别是锚具截面中心、预应力管道中心的三维坐标,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控制测量定位。
A模板测量
锚体各结构层施工前,用全站仪测定锚体结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并作出明显标记,作为钢筋制作和模板安装的基线。
待模板安装完成,用全站仪检测模板顶口的三维坐标,并比较与设计坐标的差值,确定调整量,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控制其差值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填写相关资料报监理复核。
在锚体基础砼浇注前,预埋四个沉降观测标志,使用水准仪测量各点高程作为初始值。
在锚体施工期间,分阶段定期观测各点高程计算沉降值并作好记录
每次砼浇注完成后,用全站仪检测各结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与设计值的差值,整理相关资料作为竣工验收报监理复核。
B锚具、预应力管道安装
锚具、预应力管道安装采用左右幅后锚面中心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进行局部系,进行局部坐标系转换,方便预应力系统部分施工。
后锚面的锚杯安装:
加工足够刚度的劲性骨架作为后锚面支撑,通过全站仪的三维坐标测量精确定位,形成后锚基准面。
在基准面上用全站仪精确定位每一层锚杯的纵横轴线和每个锚杯的中心,并作好油漆标记作为安装锚杯的基准线。
预应力管道的安装:
用钢板加工预应力管道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呈圆盘状,圆盘直径以管道内径为基准加工(可比管道直径小1mm左右),圆盘中心钻一小孔作为测量置镜点(每一规格的管道须加工一个圆盘)。
安装管道时将圆盘扣在管口,直接测量定位圆盘中心坐标与管道设计坐标一致即可。
由于预应力管道较长,一次性安装定位难度较大,可考虑将管道分成2至3段安装。
导向圆盘示意图
锚具、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控制限差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并整理测量记录报监理复核。
每节段砼浇注完成须及时对预应力管道或锚杯进行复测,检查其偏差值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如果其差值不能满足要求应及时处理,整理测量记录作为竣工验收报监理复核。
(3)散索鞍底板安装
散索鞍底板安装控制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底板角点、预埋螺栓孔位三维坐标,用水准仪控制其高程,确保各项差值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1..5.4基坑开挖与边坡支护
基坑左右侧各修一条“之”字形运输便道,运输土石方到弃土场。
北锚经历洪水位施工,地面标高位于洪水位下,为了确保干施工和安全,在基坑外周修筑砼挡水墙。
北锚基坑盘旋开挖,在边坡壁修盘旋运输临时道路运土石方到弃土场。
基坑开挖前,对基坑平面位置和现在地面标高进行测量,报批后,才进行开挖。
为避免对自然景观较大的破坏,基坑开挖边坡不宜过缓,严格按图纸要求边坡施工,边挖边对边坡支护,确保边坡稳定安全。
基坑开挖设计见下图:
基坑开挖示意图
基坑开挖与边坡支护示意图
(1)基坑排水
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坡顶外侧设置一圈截水沟。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底部布设集水沟和集水井,利用8台潜水泵集中排水,防止积水长时间浸泡导致基底承载力和摩阻系数降低。
(2)基坑土石方开挖
施工前清除坡顶危岩和开挖范围的地表植被,进行复测、放样,施做边坡外的截、排水沟,完成运输便道的施工。
土石方采用明挖法施工,自上而下分层、分部开挖。
A土石方开挖方法:
开挖采用4台1.0m3反铲挖掘机和3台潜孔钻施工,由10辆15t自卸汽车将土石方由出渣通道运至弃土场。
基坑开挖至离设计基底面100cm以内时,利用2台岩石破碎机进行剩余岩层的开挖,配以10台风镐人工修整基底面齿坎和边坡。
B石方爆破方法
开挖中,遇到基岩强度高及机械开挖困难时,采用小药量预裂爆破的方法进行开挖,距基底1.0m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的方法开挖,以确保基底岩层的完整性和强度。
可采用如下爆破方案:
爆破方法:
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台阶高度约为8m,采用中深孔爆破。
边坡的保护:
爆破时预留缓冲层,采用预裂和光面爆破。
爆破技术设计:
爆破技术参数按经验和规范要求进行选取,装药量最终由试验炮选取、调整、最终确定其合理药量。
(3)基坑边坡防护
基坑边坡防护采用钢筋锚杆+钢筋网+10cm厚C20喷射混凝土,根据实际开挖地质情况确定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
锚固钢筋采用φ22的二级钢筋,锚固长度3.0m。
钢筋网为φ5@15×15cm。
A预应力锚索施工
钻孔采用潜孔冲击钻进行钻孔,钻孔时要求干钻,钻孔完成后必须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中岩粉及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体的粘结强度。
锚索材料采用直径Ф15.24mm钢绞线,下料长度为相应的锚索长度加70cm。
设计荷载值为600kN,锚具采用15-4型。
采用孔底返浆法进行注浆,张拉用千斤顶对称进行,实行张拉应力和延伸量双控,以张拉力为主控指标。
B钢筋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清理、平整坡面:
清除坡面浮石、悬石。
石方开挖时尽可能使坡面平整。
钻锚固孔:
按设计布置锚杆孔位,用凿岩机钻孔。
安装锚杆:
锚固钢筋按设计下料。
成孔后一边灌水泥M20膨胀性砂浆一边插入锚杆。
挂网:
按设计尺寸安装加强钢筋后进行挂网施工。
网间搭接宽度不小于5cm。
混凝土喷射:
采用混凝土喷射机进行喷射施工。
(4)浇筑基坑底部垫层砼。
砼由搅拌站集中搅拌,砼搅拌运输车运送到施工现场,砼泵车泵送入仓。
1..5.5锚体施工模板体系
(1)模板概况
锚体外模采用DP180式悬臂模板系统。
模板总高3.25米,支模一次浇注两次,每次浇注高度为1.5米(特殊部位按温控要求)。
模板下包混凝土0.1米上挑0.05米。
锚体后浇段分隔段模板采用满堂式支架支撑组合钢模。
(2)DP180式悬臂模板系统组成
(3)悬臂模板的特点
单面墙体爬升模板DP-180主要用于大坝、桥墩、混凝土挡土墙、隧道及地下厂房的混凝土衬砌等结构的模板施工。
混凝土的侧压力完全由预埋件及支架承担,模板不必有另外的加固措施,施工简单、迅速,且十分经济,混凝土表面光洁,是理想的单面墙体模板体系。
(4)预埋件安装顺序
步骤
示意图
说明
第一步:
埋件固定于模板
在模板就位前,通过模板面板上的孔,将埋件用M36×60的螺栓固定在模板上,对特殊定位尺寸,埋件通过定位螺栓与面板固定在一起,随模板一起吊装。
第二步:
受力螺栓的安装
混凝土浇筑后,卸下M36×60螺栓,模板后移,将受力螺栓安装在爬锥上。
第三步:
模板支架就位
将模板吊装就位,支架卡在受力螺栓上,插上销子。
第四步:
埋件的取出
人在吊平台上用套筒扳手和爬锥取出器将受力螺栓和爬锥取出,以便重复利用,同时用砂浆抹好由爬锥留下的孔。
(5)平面模板的组成
A工字木梁模板特点
木梁直墙模板为装卸式模板,拼装方便,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能拼装成各种大小的模板。
模板刚度大,接长和接高均很方便,模板最高可一次浇筑十米以上。
B直墙模板拼缝结点
如下图,直墙木梁模板通过芯带进行连接,模板与模板之间直接拼缝时,采用拼缝一的做法,当模板与模板之间不能拼在一起时,则增加拼缝模板,用芯带压住拼缝模板,按拼缝二做法。
阳角处模板通过45度的斜拉杆连接,角部形成企口形式,因为斜拉杆为45度方向受力,能有效保证模板角部不胀开和漏浆。
(6)悬臂模板施工流程
步骤
示意图
说明
第一次砼浇筑
在结构基础施工时,需预埋好地脚螺栓;
支设模板,按设计图纸在模板上安装预埋件;
支设模板后安装支架,间距以设计图纸为准。
第一次爬升
第一次砼浇筑完后,拆除模板及支架;
清理模板表面杂物;
吊装爬架,按设计图纸将爬架挂在相应的埋件点上;
通过可调斜撑调整模板的垂直度;
通过微调装置将模板下沿与上次浇筑完的砼结构表面顶紧,确保不漏浆,和不错台。
第二次和第二次以上提升
在第一次提升的爬架下安装吊平台,以便拆除可周转的埋件;
清除模板表面杂物;
按设计图纸将爬架吊装就位;
拆除前一次可周转的预埋件,以备用。
注:
模板见专项模板方案
(7)质量保证措施
拼缝处模板面板保护措施:
因模板在拆除和安装时,面板与面板之间相互错动,易导致面板端头容易破损,因而在面板端头增设边肋角钢进行保护。
模板底口封闭防止漏浆措施:
每层墙体浇筑完成后,在砼墙体上弹线找平,沿线切割砼表面,切线应平直。
要求对混凝土上表面冲洗干净,再合模夹紧。
1..5.6钢筋施工
(1)钢筋材料要求
所用钢筋的种类、钢号和直径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并满足规范要求;锚体钢筋线材Ⅰ级钢筋和Ⅱ级钢筋适用标准为GB13013和GB1499。
钢板Q235A钢适用标准为GB/T700。
冷却水管电焊钢管适用标准为GB/T13793。
所用钢筋除附有制造厂钢筋合格证书外,进场钢筋应按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抽样试验并必须合格;
进入现场的钢筋应分批堆放,上架堆放,避免锈蚀污染,不得使用带有颗粒状和片状老锈的钢筋。
(2)钢筋接头要求
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采用剥肋直螺纹连接,个别施工困难处可采取单面焊接接长,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其他类型的钢筋连接采用搭接焊,直径小于20的钢筋除了可采用单面搭接焊外可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小于35d。
应避免在最大应力处设置接头,并尽可能使接头交错排列,接头间距相互错开的距离应不小于30d,且不小于500mm。
每种规格的钢筋接头,按每批加工总数随机抽检1%,并不少于10根,并按技术规程要求填写加工检验记录。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进场钢筋和接头进行检验,每种钢筋母材每60t做一组抗拉强度试验,每种规格钢筋接头按每500根做一组抗拉试验,每组试件不少于3根,随机抽取同规格钢筋接头总数的1%进行外观质量检验。
(3)钢筋制作与安装
A钢筋制作
钢筋制作在制作棚制作。
首先对弯曲的钢筋进行调直。
弯曲的钢筋调直方法应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调直后钢筋的损伤不能超过截面的5%,不得用火焰加热。
钢筋的截取采用钢筋切割机,弯曲、弯钩用钢筋弯曲机加工。
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规定。
所有钢筋的弯折必须在温度+5℃以上进行。
钢筋按图纸所示形状弯折,浇入混凝土中钢筋的外露部分,不能在浇筑砼现场弯折。
所有钢筋都必须冷弯。
B钢筋安装
本工程钢筋长而且成空间布置,因此钢筋采用定制的钢筋支架来固定,间距≤2m,支架之间加设钢筋水平联系杆及钢筋剪刀撑,形成稳固的整体。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控制:
锚体后锚面钢筋层数多,重量较重,采用混凝土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应按图准确地安装,并用工作型钢支撑牢固地固定好,使其在砼浇注过程中不移位。
本工程钢筋上层重量较大,在安装时,可使用特制的钢筋支架。
支架应支承在下层钢筋,不得支承于模板上。
(4)钢筋验收要求
控制内容:
钢筋的品种、质量、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冷拉冷拔钢筋的机械性能,骨架的绑扎宽度、高度、长度、间距、排距、箍筋数量、弯钩、预埋件位置及受力钢筋保护层;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焊接接头、焊剂制品的机械性能及质量,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位移,接头处弯折及钢筋轴线偏移,焊缝厚度、宽度、长度。
验收依据:
GBJ30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04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钢筋工程、JGJ10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设计图。
1..5.7锚锭分块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工艺
混凝土采用2套80m3/h陆上拌合站集中拌合,2台输送泵浇筑各块混凝土。
按设计图纸和温控方案划分各层厚度。
每层由于浇注面积大、混凝土方量多,考虑到混凝土生产能力的限制,施工从一侧开始,以坡比1:
5按斜面法布料,由低处向高处浇注,水平推进作业。
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上层混凝土浇筑到位,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上下层混凝土浇注间歇时间控制在5-7d。
由于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施工时在前端设置挡板。
混凝土浇注时间选择在室外温度较低时进行,以夜间施工为主,并根据气温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
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在浇注过程中加强振捣。
振动器采用型号为φ100mm-150mm和φ60mm-35mm,两者结合使用,按施工规范要求反复振捣。
在浇注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和混凝土垫块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注,予以修整。
对混凝土凝结时间进行抽检试验,掌握混凝土硬化速度和振捣难易程度,并做好现场记录。
混凝土浇注尽量保证连续进行,如因故中断,其允许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对布料和振捣工序,安排技术熟练的混凝土工进行作业。
作到布料均匀,勤移动,勤摊平,粗、细骨料分布合理,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匀质性。
混凝土入模塌落度掌握适度,泵送混凝土取设计塌落度的下限,严格控制塌落度忽大忽小的情况发生。
浇注混凝土时,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工艺流程和具体方案进行操作施工。
避免造成钢筋骨架、冷却管、预应力管道和预埋件的变形移位。
浇注过程中,充分对已入模混凝土进行振捣。
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将采取以下措施:
①振捣工序严格做到不漏振,不超振,按规范做到振捣作用半径相互叠合三分之一。
②每台输送泵配备3-4台振动器,多点振捣,每点相距50cm左右,振捣时间为10-30s。
③用两次振捣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④振动棒垂直插入混凝土内,并插入至下层混凝土5-10cm,以保证先浇注混凝土和后浇注混凝土结合良好。
⑤混凝土振捣应均匀、稳定,以避免局部混凝土表面出现砂浆过厚现象。
⑥每振捣一点,使该部位混凝土达到密实为止。
混凝土振捣密实的一般表象是:
混凝土表面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平坦、浮浆等。
⑦使用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
⑧振动过程中,避免振动棒撞击模板、钢筋以及预埋件等。
对已密实并初凝或不能重塑的混凝土,将不再直接或间接振动。
⑨提出振动棒时,做到边振动边提出,以免产生空洞。
对模板角落等振动器无法振捣的地方,用插钎插捣,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滑和密实。
(2)施工缝处理
对水平缝做到“面面俱到”,处处呈现毛面露石,并认真检查,严格把关。
垂直缝采用人工凿毛,凿毛的时间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
(3)冷缝防止和处理措施
A预防超过间歇时间的措施:
安排浇注计划时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平衡生产能力,合理确定工作面,使混凝土供应量能满足各工作面的需求,从根本上保证浇注上层混凝土时,下层仍处于初凝前的塑性状态;
采取一定的施工技术措施,如减少铺料面积或铺料厚度,低温天气时采取保温措施,高温天气时采取降温措施,尽量避开高温天气,在夜间低温时浇注;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及时妥善处理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混凝土供应,及时进行摊铺振捣。
B超过允许间歇时间的现场处理措施:
如果混凝土确实已初凝形成大面冷缝,只有停止浇注,按施工缝处理。
如果混凝土仍具有塑性,经处理后仍可继续浇注,但需经过现场认真鉴定。
鉴定方法为观察混凝土表面乳皮、硬度和粘度情况,用振捣棒插入混凝土内振捣,观察表面泛浆情况及振捣棒插入和拔出时是否顺畅,有无孔洞等。
如无异常现象,表面仍然泛浆,则说明混凝土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用振捣棒将其乳皮扰动,使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而不形成冷缝,然后继续浇注混凝土。
反之,则不能继续浇注。
(4)雨天混凝土浇注
在施工期间,派专人与气象部门随时联系,掌握天气变化,在大、中雨期停止混凝土浇注,小雨采取相应的防雨掩盖措施。
(6)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我公司编制温控专项方案。
每次砼浇注的作业循环如下:
冷却管安装→钢筋安装→布置振捣平台→锚固系统预应力管道定位→砼输送管道布置→砼浇注
1..5.8散索鞍支墩与前锚室施工
散索鞍支墩作为锚碇的主要受力结构之一,其承受由散索鞍传递的主缆压力。
散索鞍支墩为斜体矩形实体结构,分左右线两支墩。
在散索鞍支墩施工时,左右支墩同时进行。
散索鞍支墩的混凝土施工与锚块混凝土施工平行交叉进行,施工时按流水作业管理。
散索鞍支墩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施工的各项控制要求措施与锚块混凝土相同。
施工时采用翻模法逐段浇筑砼。
散索鞍支墩及前锚室一般结构图
进行散索鞍墩施工时要特别重视以下注意事项:
①散索鞍支墩分十二次浇筑,前锚室侧墙分七次浇筑,前锚室底板分五次浇筑,前锚室前墙分两次浇筑,前锚室顶板分五次浇筑。
浇筑顺序为先浇筑散索鞍支墩及前锚室底板以及合拢段,以提供猫道安装工作面,然后再浇筑前锚室侧墙,待主缆架设完成后再浇筑前锚室顶板和前墙。
②散索鞍支墩采用钢管支架和贝雷梁作为支墩底模板的支撑,钢管支架(见支架专项方案),墩身空心部分混凝土分层浇注,隔板采用牛腿法施工,顶部实心体采用预制砼顶盖的方法浇筑(详见示意图),预制厚底为10cm。
支墩前、侧面模板系统同锚体模板系统。
③在浇筑散索鞍支墩第一层混凝土前,对散索鞍支墩基础混凝土顶面进行人工凿毛。
在浇筑其余各层混凝土前,对已浇筑的下一层混凝土顶面进行人工凿毛。
混凝土浇筑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
浇注时铺料厚度不大于40cm,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为防止顶部实心体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在实心段布置三层冷却水管采用电焊钢管,冷却完毕后,压入砂浆封填。
④在接近散索鞍顶时,有上部构造施工用的猫道预埋件等,需根据相关施工设计图纸正确施工。
散索鞍支墩及前锚室分层见下图:
散索鞍支墩顶部实心体预制砼顶盖见下图:
散索鞍支墩顶部实心段冷却水管布置见下图:
散索鞍支墩、前锚室支架见下图:
1..5.9后浇段施工
锚体如图所示设置2m宽的后浇段。
锚体后浇段布置见下图:
锚体后浇段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施工顺序为先施工散索鞍支墩基础后浇段,再施工散索鞍支墩基础与锚块基础后浇段,最后施工锚块后浇段。
后浇段把锚碇各部分连接为整体,实现锚碇的整体受力。
施工的关键在于降低其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内部升温产生的较大温度应力,防止混凝土开裂。
因此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砼施工详见大体积砼施工控制。
后浇段在锚碇的各个单位项目施工完成后浇筑,浇筑时要求所有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都通水冷却,使整个锚体温度降到一个稳定的相对低温时进行浇筑施工。
后浇段每层侧面和底面均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凿毛,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使后浇段与已浇锚体联接紧密。
同时要求将预埋的剪力筋、连接筋凿出并校直,并联结好连接筋。
浇筑砼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以及凿毛情况进行严格检查。
后浇段浇注时,为防止砼离析,砼自由卸落高度不超过2m。
高度超过2m时,将输送泵管接至距混凝土面2m范围内。
在输送泵出料口下面,砼堆积高度不超过1米,及时摊平,分层振捣。
砼振捣应按规范规定,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注意将砼振捣密实。
后浇段浇筑时,很多部位已形成高空作业,施工中须作好安全技术交底,严防高空坠物等隐患。
由于采用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要考虑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微膨胀抗裂技术要求。
提前3个月准备微膨胀混凝土的配合比,该配合比的强度和膨胀率须得到监理确认。
1..5.10基坑回填施工
锚碇基坑回填土石方根据设计要求基坑回填分为两次完成:
第一次将C20砼变更为C30砼后与锚体同时浇筑,用素混凝土回填锚体基础高度10m范围;
第二次在附属工程安装完成后,基坑剩余部分回填卵石土至设计高程,并进行填土表面处理和绿化。
(1)第一次回填
第一次将C20砼变更为C30砼后与锚体同时浇筑,回填示意图如下:
(2)第二次回填:
剩余部分基坑卵石土回填施工
剩余部分基坑卵石土回填在附属工程安装之后开始施工,回填至设计回填线,回填卵石土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分层碾压密实。
回填部分见下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悬索桥 施工 技术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