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docx
- 文档编号:27547764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12.90KB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docx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在目标制定、课型设计、美术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当前美术作业评价研究与实践相对滞后,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美术作业评价过于简单
(二) 很多人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 课堂上, 学生作业刚完成, 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比如“A”、“B”、“C”或“D”,打上“A”的学生固然高兴, 但不知好在哪里, 打上“B、C、D”的学生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 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
(二) 美术作业评价过于单一
(三)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 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
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 然后给出一个成绩, 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
(四)(三) 美术作业评价不够全面 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 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评价标准, 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
评价形式单一, 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
三) 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小学美术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
,提高作业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果教师对作业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改,不仅会消耗教师本应用来钻研大纲和教
其美术作品的内涵。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美术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也就是学生学习中途进行的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应强化三种作用:
诊断、发展、激励,还有一个弱化作用,即甄别和选拔功能。
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探索途径可以通过小组竞赛得红旗等物质奖励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随机“奖励”。
学生形还可以通过表扬、鼓掌、表演等非物质激励形式。
评价的内容可以从美术本身及以外的非智力因素两大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其中美术方面主要考察构图、色彩和创意,非智力因素方面则可强调合作精神、学习态度及常规习惯等因素的关注。
个人认为,美术课的形成性评价方式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评价的方式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保持评价对改进教学、学生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开始,我在批改学生美术作业时,一味的肯定和鼓励,不知该如何打分,对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切中要害。
分低了也担心抹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热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我感觉,在造型活动过程中,应该主要侧重学生合作能力,学习态度,情感道德方面的评价。
学生刚刚学习画画,不知道如何画,教师,应该多鼓励帮助,注意正面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欣赏活动中,侧重审美能力的评价,注重细节入手,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让他们发现美,寻找美。
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注意留心个体的变化,培养创新精神。
记得一次美术课绘画课,有一位拿着他的画给我看,我一看画面画杂乱,色彩没有搭配好,可我觉得不能打消他的创作热情,就对他说:
“你画的真好,画得更整洁些,涂上合适的颜色,会更棒!
”他立即行动,第二次画的真的进步多了。
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从甄别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产生学习动力。
我有时候也会制作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形成性评价表格,从这几方面评价:
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的表现;课堂演示中的表达能力、作品的创新性。
采取小组评优、同学之间互评为主,结合教师评价。
使学生保持美术学习的兴趣。
我的小学美术作业评价观文/吴菲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应以素质教育的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作用,走出评价误区,构建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小学美术作业评价体系。
要以“全程式”、“全面化”、“综合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在小学,美术与“主课”不同,主要注重个人的感知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作业评价是完整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检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同时又是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反馈,以便学生及时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然而长期以来,一些美术教师对于学生作业仅仅依靠画得“像不像”或颜色涂得好不好来进行评价。
这种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从表面上看能显示教师的技术水平,也能使作业水平整齐划一,达到一种标准,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误区一:
教师以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给学生评价,压抑学生兴趣。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从一个星到五个星不等。
打上五个星的学生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一两个星的心里难过却不知差在何处。
如此使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其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一些原本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渐渐地产生了厌恶心理,容易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二:
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业,
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
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三:
教师平时只重视学生美术作业的表面效果,对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张绘画作品就确定成绩”的做法。
往往让学生将书上某一幅图临摹下来,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我认为这些作业评价方式有以下弊端。
首先,扼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开始学习美术、完成作业时,无论在造型、色彩方面,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认识去想象的。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作业常常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在他们手下绘画出的事物往往是连我们成年人都感到惊讶的。
为此,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现代的艺术眼光去看待和品评。
如果仅仅依照“像”与“不像”来评价,只会让学生的想象力受到压抑,使他们的创造力过早地被扼杀。
其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当我们有了兴趣,做事才能更加专注,才能越做越好。
对于儿童来说,画画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它由一次次成功的喜悦引起,兴趣随着成功的次数增加而增强。
可是,教师如果以自己的水平、眼光去评价学生作业的“好”与“不好”,使学生得不到成功的满足,不仅不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走到与我们的意愿相反的方向去。
再次,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教育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喜欢用老师自己认为是好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不敢越雷池一步,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容易使他们缺少信心,形成机械刻板的心理特征。
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千差万别,其实是他们努力去思考的结果。
教师应科学地看待,而不能以自己的水平去修改或否定学生的作业。
教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就会使每个学生画出各不相同的作品,使他们能自信地面对每一件事,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针对以上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在上课时作了一些改革。
第一,美术作业评语留有发展空间。
我们要给每个学生留有各自的发展空间,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作业,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在学生的作业上不要像“主课”作业一样写分数,而是写上一段以鼓励为主的话,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他们看到自己一直都在
不断进步时,学习热情会越来越高。
如:
“干净、整洁就是你的作品给老师的印象。
如果绘画的时候不那么拘谨,你会画得更好。
你的作品每次都让老师的眼前一亮。
希望你画得再快乐一点,画出你的高兴。
期待看到你更精彩的作品。
”第二,“数数谁的奖最多”。
美术评价的方式可以向多元化去发展。
当课堂作业做完后,可以集中在一起进行展示。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每位学生有三颗小星星,一颗用于自评,两颗用于互评)。
在自评中主要以自我介绍作品为主,注重学生的表现欲望。
在互评中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大家的欣赏能力。
为让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发给每位小朋友五颗星星,让他们选择自己认为画得最棒的作品贴上去。
而且,五颗星颜色不同,各有含义,可单项使用:
蓝色的代表智慧之星,黄色的代表进步之星,红色的代表勇敢之星,粉红色的代表创意之星,紫色的代表速度之星。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星光灿烂”。
此外,在教师评价环节,我还用教师的“笑脸”这一有趣的方式来评价,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你是笑脸吗?
”成为学生们非常关注的一句问话。
第三,从爱出发进行评价。
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
教师要从爱心出发,把对艺术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学生作品的爱,对学生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融汇在一起,对学生作业进行科学的评价,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应适当、灵活地进行一些反面评价,指出不足并给予具体帮助。
第四,“档案袋”加“展览”的评价。
1.其形式是为每个学生设立一只档案袋(我专门设计印刷了属于小学生的“美术作业档案袋”)。
今后,对于学生档案袋的封面,将进一步改进,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让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封面,知道这袋子里是自己创作的作品,有一种珍惜感。
2.其内容可以有学生自己认为满意的美术作业(并不是每课都要,基本以绘画作业为主),也可以是课外创作的美术作品。
袋子里可以放自己收集的有关美术领域的图片、自己的美术小评论等等。
3.当作品放入袋子以后,就自己给那张作品取好题目,自己进行评价(评价不再是优秀、良好等,也不是一个分数,而是“笑脸”、“五角星”“心”等),让学生世界中的评价“符号”尽情展示,教师不多加“干涉”。
并且对每次作业进行筛选存放时,可以与前一次的作品进行比较,不满意的作品允许学生拿出袋子或回去再进行修改。
判断自己的进步,给学生以自己反思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自己作品的“主宰”。
我想,一张张充满幼稚、幻想的儿童画本身究竟有多少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童在绘画活动中情感的投入程度、思维的发展、创新的精神以及在纵向比较上的进步程度。
对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其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可以实现自我需要,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
我很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第五,互评或座谈方式的评价。
定期把学生的作业贴在教室的墙上,或将手工作业摆放在第一排课桌上,可以是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也可以分小组进行,确保一个学期里每位学生都有一次展示作业的机会。
老师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相互指出对方作业的优点和缺点,也可以动手帮助改一改,还可以用座谈的方式对典型的作业进行集体评论。
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评价他人的作业,用他们的眼光、他们的思维去欣赏作业。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认识,从而逐步提高自己。
通过学生的话语,老师可以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自己,同时也会觉得学生的作业应该得到尊重。
作业评价体现的是一种教育艺术,它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形成,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将会出现的反应,并正确、适时、灵活地进行评价,才能使作业评价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美术作业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得到发展我们在评价时要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
我们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使美术教育以美的力量,激励孩子们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小学生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
它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它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时间的过程,而结果和评价方式当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另外美术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想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并不难,难的是要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所以美术教学也是一项长久的具有其本身特性的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本人围绕 学生评价方式改革 这一主题展开了多种实践,创造了许多新的课程评价方式,开拓了美术课程资源。
但美术课始终没有像语文数学那样引起过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认为美术不是主科学好学不好学不学都行,甚至有的小学校在考试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课。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观念的改革,因此,如何从更深层次改进学生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才是小学美术学生评价的重要意义。
……
新标下美术作业的评价所呈现的多元化、多样化、多角色化。
反映出了美术教师一开始树立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观,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的一次思想的转变。
然而,在转变的过程之中,美术作业也还应该注意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适当、灵活地进行一些反面评价,指出不足并给予具体帮助。
应该打破传统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
"像不像"与"对不对"的作业评价标准只能造成学生按照教学要求用模仿的方式被动学习,扼制了学生的创造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
"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针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教师应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要体现差别性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因为每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要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赏识,帮助学生树立创作自尊与自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美术 作业 评价 存在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