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7542181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5.84KB
初二语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初二语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能说出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 能说出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不同特点,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3. 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 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 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七律长征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老山界1课时
草1课时
《长征》节选2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
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感同身受,以引起思想上的震撼。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回顾、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并明确任务:
共同回首初一的学习
听讲
2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功之处?
你在七年级语文学习中有什么疑惑?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展望新学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引导讨论:
你期望中的八年级语文学习。
进入八年级,你能在语文学习上做到什么?
思考
2
组织交流
交流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八年级语文课本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浏览课文、目录
明确任务
2
巡回指导
浏览课文、目录
3
布置讨论:
新的语文课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最喜欢课本中的第几单元或哪些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根据你在暑假中的阅读,请你准备给课本推荐一篇文章,说说理由。
讨论
4
边引导边总结,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老师的要求和看法
交流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推敲关键字词的含义领悟其中饱含的感情
3.总结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学习写作中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所了解的长征。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倾听学生关于长征情况的口头交流
交流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
认识长征
观看课件
3
教师指导朗读
范读全诗,正音正形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重音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介绍诗歌欣赏的方法
教师介绍四字学习
法——译、读、悟、诵
译:
指疏通诗歌大意;读:
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悟:
理解诗歌内涵;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再现作者的情感。
听讲
掌握方法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3
研读诗歌
介绍“诗眼”
创设问题情境: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听讲、思考
明确本诗的诗眼及作用
思考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5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思考,讨论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7
播放朗诵录音
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 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 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第3课时《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欣赏、体会歌词精当的语言。
2、领会两首歌词蕴含的丰富感情。
3、鼓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继续发扬长征精神。
课前学习:
查询书面资料或音像资料,向长辈咨询有关长征的歌曲
教具准备:
用电影《长征》中的个别画面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以《长征组歌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第四、六乐章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长征精神”的兴趣。
课堂学习:
一、学习第一首诗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由《长征》电影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看
2
介绍相关资料
指名学生上台介绍“红军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3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提出朗读要求
巡回指导
指名朗读
自由朗读
观看记录片段,体验革命豪情
4
组织学生评价同伴朗读
指名朗读
5
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领会文章深意:
(1)红军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又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
(2)“天如水来,水似银”一句有什么作用?
(3)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
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
(4)你认为歌词中哪些词用得较精当?
试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5)本首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学生讨论交流
6
读课文,欣赏《长征组歌》第四乐章,结合歌词学习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领略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马艺术。
读课文
交流学习
7
小结:
这首词描写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
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听
记
二、运用方法自学第二首诗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思考题:
(1)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加以渲染?
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体会其含义。
(3)试向你的同桌推荐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
小组合作,
用方法来自主学习
2
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读课文
体会、质疑、赏析、
交流
3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小结。
三、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讨论: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项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
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自己思考
再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
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第4、5课时:
《老山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能说出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说出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课前学习:
阅读课文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
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
那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
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2
放朗读录音,速读课文。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3
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4
了解事件经过。
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填表
二、理解分析课文
1
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跳读、勾划、概括
2
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讨论
交流
3
引导学生赏析“半夜醒来……”一段
(1)“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以什么为序?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
(2)“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些声音有何特点?
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阅读课文
思考
讨论
交流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5
总结
课后学习:
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第6课时《草》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学习:
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复习《一面》、《柳叶儿》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回顾、思考
2
整体感知悟精神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
3
抓住线索理情节
组织交流,围绕文章的题目,请用几个含“草”的小标题来概括文意
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
4
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中的疑难
交流
2
导入,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
“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
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3
问题创设:
作者重点描写了主席的哪方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动作、神态、语言: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
“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
作者动作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
“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4
思考:
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5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与同学交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
”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
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6
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副主席的伟大人格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150左右的片断,主题不限
第7课时《长征》节选
学习目标:
1说出故事的情节特点和文中关键句子的深刻含义。
2.能说出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课前学习:
通读课文
课堂学习:
一、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教师借助电脑,播放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有关红军过草地的片段。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2
请学生分别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四个场景
阅读剧本,思考
泥泞的草地
草地水塘旁边
草地之夜
泥泞的草地
3
读了剧中下面两段文字,你是否觉得心头一亮?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
“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
2、蔡畅:
“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
”
毛泽东:
“我哪里有哇!
不过,我从《马赛曲》中领悟出了一条真理:
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
”
学生讨论交流:
课文节选的四个场景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由于各人的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各言所感。
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官兵的优秀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以及革命理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
思考:
课文中多处用了“猝然”这个词,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列句中的“猝然”所含的情理。
1、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猝然眼花,栽倒在草地上。
2、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4、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彭德怀爱兵如子,把自己的炒面分给伤病员吃,忍饥为革命操劳过度,突然晕倒,当在情理之中。
2、警卫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眼见首长饿晕而身无半点炒面,认为自己没有尽责,因此突然哭起来,这并不出乎意料。
3、此前曾欲杀马,现在眼见更多的指战员因饿极而牺牲,为挽救战士的生命,为走出草地,彭德怀在凝视“无声战友”良久后拔枪扣动扳机诀别爱马,亦在情理之中。
4、被马蹄声惊醒的毛泽东眼见十多匹战马疾驰而来,预感到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有救了,因而兴奋激动得突然站起身来,这是十分自然的。
教学反思
二、选择场景、创作剧本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课文节选了四个场景,哪个场景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阅读、讨论、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3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组织志同道合的同学,准备下节课将它进行表演。
小组分工,进行选题
4
巡回指导:
注意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
阅读课文,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剧本的再加工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小组进行表演的彩排,分工合作
第8课时《长征》节选
学习目标:
通过自身的表演,进一步体会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前学习:
反复阅读课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彩排。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观看学生表演
按小组分工合作表演各自的剧本
2
引导学生合理的评价
结合课文,从多个角度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
3
播放《长征》片断
观看电视剧《长征》24集
4
引导学生合理评价
对比电视剧,进一步比较差距,反思自己的表演
教学反思
第9课时诵读欣赏
一、 学习诗歌精当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
二、 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诗中的感情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了解毛泽东。
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学生交流
2
提出朗读要求:
1、划分节奏、确定重音
能说出划分和确定的根据
2、体会诗人的感情,确定朗诵的感情基调
.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讨论:
诗歌的最后一句“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思?
这样写好不好?
讨论,交流
4
请理解课文后关于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讨论交流
教学
反思
第10课时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学习目标:
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
能够发挥自身特长主持大方自然。
课前学习:
搜集一部分名主持人的主持节目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引导自学
自学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2
交流
谈自学体会
3
播放视频
观看央视“挑战主持人”或其
他著名主持所主持的栏目
4
引导、点拨
结合电视加深主持人要求的体会,交流体会
5
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同学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完成一次虚拟的节目主持,将串连词在班级交流
第11、12、13课时写作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
写作指导
口头完成习题二,口头讲述“一个有关我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准备一个有关自己的或你周围人的故事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提供参考题目:
“的故事”、或“我们班的新鲜事”等
学生讨论自定也可以
2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
3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语文教案 苏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