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4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540543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334.17KB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4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教案.docx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4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4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4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教案
6.4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
【教学课型】:
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课题】:
6.4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
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3)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金属回收的重要性
2、过程和方法:
体验铁生锈条件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保护金属资源
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金属的锈蚀条件的探究。
2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铁生锈的原因,如
何防止生锈。
【教学工具】:
试管、铁丝、氯化钠、水等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
课前预习
复习工业炼铁和钢的原理→探究铁生锈
的原因→防止铁生锈的办法→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教学情景导入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
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需要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防护的方法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对于这些,你了解吗?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炼铁和炼钢的原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的知识。
[回答]:
学生回答
[展示]:
“炼铁和钢”的电影和原理
[过渡]:
讲述钢铁的用途,然后发
问:
面临钢铁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回答]:
学生齐生回答是钢铁的腐蚀。
[展示]:
钢铁生锈的图片
[引入]:
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首先,大家请拿出小组在一周前准备的“铁生锈”实验。
[实验]:
分别把铁钉放入干燥空气的试管、装有水的试管、装有
上层有煤油的水的试管、装有食盐水的试管中,一周后,观察发生生锈的情况。
[展示]:
展示铁生锈的图片
[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和图片,交流铁生锈的原因。
生甲:
铁钉放在水中,浸没部分生锈不严重,在空气、水界处的铁钉生
锈较
严重。
生乙:
比较铁钉放在水中和食盐水中的生锈情况,在空气、食盐水界处的铁钉生锈较严重。
生丙:
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没有生锈。
生丁:
浸没在上层有煤油的水中的铁钉生锈也不严重。
[展示]:
同学回答的结果,使其能更好地为探究铁生锈
的原因做好准备。
[讲述]: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观察非常仔细。
那么根据上述现象,请同学们思考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交流]:
学生交流并回答。
生甲:
铁钉生锈与水有关,因为放在潮湿空气中的铁易生锈,但放在干燥空气中的铁不易生锈。
生乙:
铁钉生锈与氧气有关,有一半浸没在水中和食盐水中的铁钉,生
锈严重的都是空气、水的界处。
生丙:
在干燥的空气中也有氧气,但它不易生锈。
所以,我认为铁生锈应该与水、氧气同时存在有关。
生戊:
通过比较水中和食盐水中铁钉的生锈情况,我认为铁钉生锈还与水的性质有关,如果在水中加入食盐,则可能会加速铁的生锈速度。
[展示]: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
展示铁生锈的原因。
[问题]:
1.铁锈的颜色是?
其主要成分是?
它是纯净物吗?
2.氧化铁能像铝壶表面的氧化铝膜一样阻止铁继续生锈吗?
[回答]:
学生交流并回答。
[问题]:
前面在讲述灭火的原理就是要阻止可燃物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
那么,如果要防止铁生锈,则原理是什么呢?
[回答]:
学生回答是要阻止铁同时与氧气、水接触。
[讲述]:
那么,同学们想想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来防止铁生锈的呢?
[回答]:
学生交流后回答。
生甲:
在铁表面镀上一层搪瓷,目的是为了不与氧气或水接触。
生乙:
在油轮的表面经常要涂油漆,目的是为了阻止铁和水接触,防止生锈。
生丙:
家用的菜刀,用完后通常要擦干或在刀表面涂一层油,目的是为了防止刀与水和氧气接触。
[展示]:
防止金属生锈的办法。
[讲述]:
一旦发现金属生锈了,该如何处理呢?
A方案:
把铁锈留在铁的表面利用铁锈作为保护膜;
B方案:
尽快去掉铁锈,涂上其他保护膜。
哪种方案是科学的呢?
[讨论]学生讨论并回答
[设问]如何去掉表面铁锈呢?
[讲述]在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铁锈和酸的反应。
[讲述]万一铁制品的锈蚀程度太深,已经不能使用,也不能乱扔。
要对废金属进行回收利用,原因是废金属会对人类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展示]:
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指导阅读]课本内容。
[习题]:
某同学想弄清楚生锈是否必须同时有空气和水,他将干净的铁钉放入A、B、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
如果提供:
水、植物油、酒精灯、无锈铁钉等物品,如何设计一
个实验来验证铁生锈的原因呢?
在上图的每支试管中画出并
标明所
需的物质和用品。
一周后,编号为____的试管中铁钉最易生锈
。
课堂板书设计
6.4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
一、金属资源的消耗二、保护和回收金属资源
铁生锈的条件1、涂保护膜或保持表面干燥
氧气、水同时存在2、回收
教学反思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钢铁生锈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分析、归纳能力。
认识处理废金属,回收金属的价值,提高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生活里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质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木材燃烧D.燃放烟花
2.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
A.
倾倒液体B.
给液体加热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过滤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氧化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A.干冰、结净的空气B.食盐、石油
C.高锰酸钾、海水D.五氧化二磷、水银
4.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5.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微观粒子
B.化学之最
①原子比分子小
②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③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①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③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防止水污染
D.灭火原理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①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A.AB.BC.CD.D
6.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
1
7.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力的效果,苹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C6H8O6)还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B.每个维生素C分子含4个氢分子
C.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3
8.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和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将一定质量的碳在密闭容器中(含空气)加热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A.AB.BC.CD.D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3
21
7
反应后质量/g
11
3
9
待测
A.甲一定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单质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8分)
1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铝原子
(2)
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3)+2价的镁元素
(4)汽水中含有的碳酸 .
12.化学与社会、人类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作 ;氮气常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是由于
(2)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3)下列物质:
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是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请你分析这样变化的优点是 .
13.如图是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A装置可制取气体是 (任填一种)
(2)B、C两装置都可用作实验室制取H2或CO2的发生装置,写出用此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3)C装置是B装置基础上增加隔离铜丝改进而来的,它的优点是 .
14.A﹣G是同学们已学过的常见物质,其中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D为黑色固体,E为紫红色金属,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2)反应②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一个能实现转化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15.某气体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由什么物质组成?
【提出假设】猜想Ⅰ:
只有氢气;
猜想Ⅱ:
只有一氧化碳;
猜想Ⅲ:
;
【提供信息】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气体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
【设计实验】将该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根据装置A、B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来推测该气体的组成.
【现象与结论】
现象
结论
若装置A无变化,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成立
装置A白色粉末变成蓝色,装置B无变化
猜想 成立
③若
猜想Ⅲ成立
【反思与拓展】
若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依次通过该套实验装置A、装置B,发现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了,则该纯净物可能是 (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6.偏二甲肼(C2H8N2)是“长征2F”运载获奖发动机推进剂之一,常规氧化剂为四氧化二氮(N2O4),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2CO2+4 +3N2,请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以完成该化学方程式
(2)请计算12kg偏二甲肼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
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生活里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质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木材燃烧D.燃放烟花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
A.
倾倒液体B.
给液体加热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过滤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大拇指要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氧化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A.干冰、结净的空气B.食盐、石油
C.高锰酸钾、海水D.五氧化二磷、水银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利用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判断氧化物,对于混合物,从物质的种类上分析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
A、干冰中含有C和O两种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则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B、食盐是两种元素组成,但不含有氧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故错误;
C、高锰酸钾中有K、O、Mn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海水中有水及多种无机盐类化合物,则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由P和O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氧化物,水银是只有Hg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故选A.
4.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B、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
C、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的使用范围判断;
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解答】解:
A、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蒸气,打或接听移动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气体,所以错误;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所以错误;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火灾,所以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沼气有可燃性,闲置的沼气池内是它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所以错误;
故选:
C.
5.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微观粒子
B.化学之最
①原子比分子小
②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③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①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③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防止水污染
D.灭火原理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①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A.AB.BC.CD.D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关化学之最;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A、根据微观粒子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物质的含量解答;
C、根据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解答;
D、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解答】解:
A、①原子比它构成的分子小,错误;②分子和原子都运动,错误;③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正确;
B、①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正确;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正确;③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
C、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正确;②不能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错误;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正确;
D、①隔离可燃物能灭火,正确;②隔绝氧气(或空气)能灭火,正确;③不能降低着火点,错误;
故选B.
6.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
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观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解:
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2O
CO+H2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
1,故D错误.
故选D.
7.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力的效果,苹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C6H8O6)还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B.每个维生素C分子含4个氢分子
C.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维生素C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维生素C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维生素C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维生素C分子中只含有氢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8):
(16×6)=9:
1:
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8.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和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
B、可燃性气体点燃和使用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会发红;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
A、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A错误;
B、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法错误,故C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将一定质量的碳在密闭容器中(含空气)加热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A.AB.BC.CD.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
【分析】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固体质量不断减少;
D、根据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象应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正确;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固体质量不断减少,反应完后不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而不是质量比为2:
1,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故选:
B.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3
21
7
反应后质量/g
11
3
9
待测
A.甲一定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单质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本题可分析先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丁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4g+3g+21g+7g=11g+3g+9g+待测,则待测=12g.则甲、丁质量增加;丙的质量减少.
A、甲、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甲不一定是化合物,错误;
B、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错误;
C、甲、丁质量增加;丙的质量减少,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D、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8分)
1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铝原子 3Al
(2)
表示的是 S2﹣ (填离子符号)
(3)+2价的镁元素
(4)汽水中含有的碳酸 H2C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粤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64 珍惜 保护 金属 资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