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五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7540074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94KB
学习资料五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
《学习资料五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资料五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资料五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二中、龙海二中“五校联考”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课内相关知识点(本题21分)
1.(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说(shuì) 不可不语(yǔ) 美姬(jī) 飨士卒(xiǎnɡ)
B.鲰生(zōu)从百余骑(jì)戮力(lù)奔驰(chì)
C.卮酒(zhī)按剑而跽(jì)刀俎(zǔ)参乘(shènɡ)
D.瞋目(chēng)目眦尽裂(zì)彘肩(zhì)樊哙(kuài)
2.(本题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B.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虽然反映的是现代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但因为采用的是古体诗的形式,因此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C.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D.《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3.(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顷之未发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臣请入,与之同命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⑨秦之遇将军,可谓矣⑩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①⑨/②⑩/③⑤/④/⑥⑦⑧B.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D.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
4.(本题3分)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取之百金B.大王来何操C.若属皆且为所虏D.使毕使于前
5.(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因击沛公于坐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距关,毋内诸侯
C.沛公奉卮酒为寿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要项伯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令将军与臣有郤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敢以烦执事 执事:
对对方的敬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渡河
D.失其所与,不知与:
给予的
7.(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A.①群臣怪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B.①发尽上指冠②樊於期乃前曰
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阙秦以利晋
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范增数目项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他说: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
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
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梁实秋晚年回忆说:
“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
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
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
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
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
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
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8.(本题3分)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9.(本题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梁实秋的高度评价。
D.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10.(本题6分)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本题27分)二、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
整船靠岸。
②面之:
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1.(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
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兵:
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
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
购买
12.(本题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
13.(本题3分)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本题3分)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15.(本题15分)翻译画线句子
(1)(本题5分)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本题5分)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本题5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本题12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易水
[唐]胡曾
一旦秦皇马角生①,燕丹归北送荆卿。
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
【注】①《燕丹子》载:
“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
谬言曰:
‘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
渡易水
[明]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③,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陈子龙:
明末抗清义士。
②并刀:
一种锋利的刀。
③匣中鸣:
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
17.(本题5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易水》前两句从咏史写起,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交代易水送别的背景。
B.《易水》后两句回到现实,以行人的口吻说“东流易水声”中包含“无穷恨”。
C.《渡易水》前两句运用典故,借名刀在匣子里发出鸣响,抒发不平之气。
D.《渡易水》后两句写易水美景,以议论作结,强烈表达了英雄失路的悲愤之情。
E.两首诗都写到“易水”的景物,胡诗是静态写景,陈诗是在船上动态观察。
18.(本题6分)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
19.(本题7分)《大堰河——我的保姆》第7节用六个“她含着笑”开头,写了一组排比句,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分,也渗透了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
请你从父母、老师、亲友、同学中任选一个对象,也用“含着笑”开头写出三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
七、作文
20.(本题60分)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家是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家是一座舞台,上演喜剧也上演悲剧;家是一个蜜糖罐,有尝不尽的甜美与幸福;家是一个牢笼,有被关闭的苦恼与叛逆的冲动……
请你以“家”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经历感受,自拟标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
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龙海二中
五校联考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结合字形和字义进行辨析。
A项,“不可不语”的“语”应读yù;“语”读yù的时候意思是“告诉”,而“不可不语”意思是“不可以不告诉他”。
B项,“奔驰”的“驰”应读chí。
D项,“瞋目”的“瞋”应读chēn,意思是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2.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因此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错误,应该是属于现代诗歌。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①,助词,不译。
②动词,到。
③⑤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⑥⑩,代词,分别代指他、项羽、他。
⑦⑧,助词,的。
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例句,“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A项,“之百金”,状语后置句;B项,“何操”,宾语前置句;C项,“为……所”,被动句;D项,“于前”,状语后置句。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
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
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
A项,“共”通“供”,“倍”通“背”,“坐”通“座”;B项,“说”通“悦”,“知”通“智”,“内”通“纳”;C项,“奉”通“捧”,“要”通“邀”;D项,“不”通“否”,“郤”通“隙”,“振”通“震”。
故选C。
【点睛】
因为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
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
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
6.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考生应结合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分析。
D项,“失其所与”,“与”如解释为“给予的”,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文中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这段话意思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句中的“与”意思是“结交,交附”。
7.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判断文言文实词中词用活用词活用类型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A项,①怪: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②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B项,①上:
名词作状语,向上。
②前:
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C项,①从:
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
②阙:
动词使动用法,使……受侵损。
D项,①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翅膀一样。
②目:
名词作动词,示意,向……眼色。
故选C。
8.D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
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
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D、“就创作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于文无据。
故选D
9.A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最重要的转折”依据不足。
原文只是说“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10.①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
②具有远大的抱负。
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
③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
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
④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
创办新月社,出任《新月》杂志的主编,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可以从客观和主观方面来答题。
客观方面包括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主观方面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抱负、付出努力等。
从本文来看,徐志摩的家庭条件很优越,“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所受到的教育也很优越,“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上的是名校,求教的是名师,结交的是名流,这些都属于客观方面的助益;主观方面,徐志摩有远大的抱负,“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学习内容很多,“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等等。
从这些方面概括。
点睛:
传主成功的原因是常考题型,一般从内外因或主客观方面答题。
内因包括:
个人的努力、兴趣、美好品质等;外因包括:
他人的帮助、时代机遇、前辈指导等。
正面的人物形象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有眼光,具有远见卓识、前瞻性;有责任,恪尽职守;战争时期都爱国,心怀祖国,情系民生;理想现实两不误,有理想有追求,并有行动,脚踏实地,为之努力,敢创新,静守心灵有态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
11.D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购”,结合后面“千金”分析可知,是重金征求的意思。
该句式“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的意思。
故选D。
12.A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分别表转折和顺承。
B项,介词,用。
C项,疑问代词,怎么样、怎么办。
D项,连词,就、于是。
故选A。
13.D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此题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
①讲的是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了自己的名声放走了刘邦,最后搞得自己自刎乌江。
就是说他没抓住有利时机,丢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
应是对项羽的批判非对其同情;②中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表达了对项羽的同情;③句中指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并非指对项羽的同情;④句中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应为对项羽的同情。
故选D。
14.A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A项,“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分析错误,“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故选A。
15.
(1)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
(2)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重金征求我的头颅,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行。
(宾语后置2分,“白衣冠”名词作动词2分,句意通顺1分)
15.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纵”译为即使;“怜”译为怜惜;“而”,连词,表因果;“王”译为使……称王;“之”,代词,他们;“我何面目见之?
”(反问句)。
(2)“闻”译为听说;“购”译为重金征求;“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状语后置句);“若”译为你。
【点睛】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资料 学年 语文 上学 第一次 联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