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情是建设和谐文化.docx
- 文档编号:27537146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8.46KB
当下国情是建设和谐文化.docx
《当下国情是建设和谐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下国情是建设和谐文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下国情是建设和谐文化
当下国情是建设和谐文化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关键和根本
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总是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我国具体国情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的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这又是我们党的又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
理想决定行动。
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
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得体现。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是被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在新世纪新阶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把握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建设和谐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也决定着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很强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整合性。
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1、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
所谓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保障,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从上述内容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它崇尚和谐、追求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一种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形态,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现象、和谐本质以及和谐规律的总体思考和认识,包含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纽带。
再次,它主张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保证。
和而不同反映在文化上,就是要承认不同文化传承之间的差异,通过借鉴、吸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指针,也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关键和根本
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就紧紧的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扑朔迷离的文化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客观要求。
强调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了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就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互交融的,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深熔铸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是中华民族能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证。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
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在全社会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关键和根本的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要建设和谐文化,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基本价值层面上倡导普遍的社会公德即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价值基础。
新晨范文网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和谐文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建设和谐文化就无从谈起。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这一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从而保证了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高度一致。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之中,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而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牢牢的掌握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主导权,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活力,夯实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社会道德基础,有利于增强我们党执政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充分发挥和谐文化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年修订版.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光明日报2009年04月17日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2007年09月03日《求是》杂志当下国情是建设和谐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下 国情 建设 和谐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