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 文档编号:27535897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71
- 大小:78.06KB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第二章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二、发展目标
第三章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打好扶贫攻坚战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五)深化农村改革
二、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增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优化发展六大优势产业链群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二)努力实现旅游业的新跨越
(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四)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五)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业
(六)规范、有序发展房地产等服务业
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
(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能源
(三)水利
(四)信息化
五、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一)构建空间开发战略布局及主体功能区
(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四)建立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加强资源管理和节约、保护
(二)集约高效利用关键自然资源
(三)强化能源节约
(四)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五)切实加强生态建设
(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七、实施科教兴滇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一)优先发展教育
(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三)加强科技进步
八、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一)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
(二)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
九、构建平安和谐云南
(一)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三)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四)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七)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建设
第四章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
前言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背景下编制的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纲要》,对于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省委提出的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凝聚人心、加快发展的五年,是抓住机遇、加大投入的五年,是创新思路、真抓实干的五年,是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五年,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五年,是民族团结、平安和谐的五年。
“十五”期间,全省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的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克服非典、严重自然灾害和煤电油运紧张带来的困难,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安宁,顺利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步奋斗目标,开始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步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胜利完成“十五”计划,为编制和实施《纲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科学发展的办法和深化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编制《纲要》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编制《纲要》的依据。
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是编制《纲要》的基本要求。
《纲要》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智慧,是引领未来五年发展的导航图,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纲要》既指出了人民期望的发展方向,又提出了需要政府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努力实现的目标,更在公共服务领域作出了庄严承诺。
动员全省各族人民,全面完成《纲要》提出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从历史发展阶段看,我省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
“十一五”期间,将进入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
这既是云南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困难和矛盾的凸显期,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既要坚持又快又好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方针、目标和任务又要适应初级阶段的基本省情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特点,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看,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科学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部署和落实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重点。
具有加快发展的较好基础。
“十五”计划全面完成,经济发展的条件改善,特色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为加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只要抓住机遇,科学谋划,积极应对,认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能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具有加快发展的明确方向。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经过“十五”时期的探索和实践,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初步形成,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好本规划,争取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具有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我们用好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推进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有利于开展与区域内省(区、市)的联合。
投资环境改善,大力开展省内外经济协作,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将投资云南。
具有加快发展的广阔空间。
深化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教育等体制改革,将释放出巨大的动力。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还有很大潜力。
席卷全球的科技创新浪潮,有利于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引进、集成、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关键环节和领域取得突破。
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将产生巨大的投资、消费需求和就业空间,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加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国际分工格局发生新的变化,竞争压力加大。
发展不够、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仍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深层次的矛盾和体制机制问题愈加突出,需要在“十一五”期间着力解决。
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
需求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将进一步加大。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够协调,降低农业就业比重、扩大服务业就业困难。
城乡结构不够协调,农民转市民面临障碍。
部分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工业发展空间受限。
扩大投资与增加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的关系亟待改善,经济增长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
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对资源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的价值明显上升,但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土地、水、矿产、森林等主要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下降。
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以及水、大气污染的状况加剧,环境问题更加尖锐。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
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倾斜,上学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贫困人口、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面临很大困难。
自主创新能力弱。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
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拉大。
农村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农民增收和减贫难度加大,城乡差距持续扩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将触及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难度加大。
第二章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十一五”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云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突出又快又好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断开创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十一五”期间,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必须贯彻以下发展方针:
--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
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既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赶超发展,更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着力构建更多人参与发展进程、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模式,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以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
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方位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
切实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着力构建节约自然资源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多数人支持、多数人受益的原则,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全面深化和推进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明显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
以全面建设惠及各族人民的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和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全省空间开发战略布局为指导,在继续发挥滇中等相对发达地区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以人为本构建平安和谐云南为目的。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把维护和实现云南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于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中,最充分地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发展质量。
注重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
注重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关注困难人群生产生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着力解决公共服务分配不公的问题。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各族人民的精神文明水平。
注重加快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
主要目标是:
继续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到2010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2%以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加强,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内外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低收入人口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一步完善,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到2010年,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1.2番,人均生产总值翻1.1番。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收支保持平衡。
--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
43:
42。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0亿元以上。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6吨标准煤。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能源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总人口控制在46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0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提高。
城乡统筹的就业体制初步建立,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以上。
城镇化率达到35%左右。
基尼系数控制在0.46以内。
贫困人口减少250万人。
┌────────────────────────────────────────┐│专栏1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 指 标 │ 2005年 │ 2010年 │ 指标属性│├──────────────────┼───────┼───────┼─────┤│全省生产总值(2005年价,亿元) │ 3472 │ 5220 │ 预期性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 19∶42∶39│ 15∶43∶42│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2005年价,元) │ 7833 │ 11400 │ 预期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 — │ [2.0] │ 预期性 │├──────────────────┼───────┼───────┼─────┤│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 │ — │ [4.6] │ 预期性│├──────────────────┼───────┼───────┼─────┤│城镇化率(%) │ 29.5 │ 35.0 │ 预期性 │├──────────────────┼───────┼───────┼─────┤│粮食产量(万吨) │ 1515 │ 1600 │ 预期性 │├──────────────────┼───────┼───────┼─────┤│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万人) │ [480] │ [600] │ 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价,元) │ 2042 │ 2730 │ 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价,元)│ 9266 │ 12400 │ 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价,亿元) │ [5658] │[≥10000] │ 预期性 │├──────────────────┼───────┼───────┼─────┤│资本形成率(%) │ 50.0 │ 46.0 │ 预期性│├──────────────────┼───────┼───────┼─────┤│公路总里程(万公里) │ 16.8 │ 17.2 │ 预期性 │├──────────────────┼───────┼───────┼─────┤│ 其中:
高速公路里程(万公里) │ 0.14 │ 0.32 │ 预期性│├──────────────────┼───────┼───────┼─────┤│铁路营运里程(万公里) │ 0.19 │ 0.3 │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0.4l │ ≥1.5 │ 预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 500 │ 300 │ 预期性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6.3 │ 8.0 │ 预期性 │├──────────────────┼───────┼───────┼─────┤│总人口(万人) │ 4450.4 │ 4600 │ 约束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 [≥90] │ [≥100] │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3 │ ≤5.0 │ 约束性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 1.83 │ 1.60 │ 约束性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 606 │ 610 │ 约束性 │├──────────────────┼───────┼───────┼─────┤│贫困人口减少人数(万人) │ 50 │ [250] │ 约束性│├──────────────────┼───────┼───────┼─────┤│解决农村安全饮用水人数(万人) │ — │ [500] │ 约束性│├──────────────────┼───────┼───────┼─────┤│农村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比重(%) │ 98.3 │ 99.9 │ 约束性 │├──────────────────┼───────┼───────┼─────┤│文教科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 │ 28.5 │ 约束性│├──────────────────┼───────┼───────┼─────┤│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万人) │ 29.3 │ 46 │ 约束性 │├──────────────────┼───────┼───────┼─────┤│初中三年保留率(%) │ — │ ≥95.0 │ 约束性 │├──────────────────┼───────┼───────┼─────┤│广播/电视覆盖率(%) │ 92/93.5 │ 95/96 │ 约束性│├──────────────────┼───────┼───────┼─────┤│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 │ 90 │ ≥90 │ 约束性 │├──────────────────┼───────┼───────┼─────┤│孕产妇死亡率(人/10万人) │ 65.4 │ 49 │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40.3 │ 100 │ 约束性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176.2 │ ≥290 │ 约束性│├──────────────────┼───────┼───────┼─────┤│森林覆盖率(%) │ 50.0 │ 53.0 │ 约束性 │├──────────────────┼───────┼───────┼─────┤│化学耗氧量(万吨) │ 29.5 │ 27.6 │ 约束性 │├──────────────────┼───────┼───────┼─────┤│氨氮排放量(万吨) │ 1.82 │ ≤1.7 │ 约束性│├──────────────────┼───────┼───────┼─────┤│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 48.2 │ ≤49.7 │ 约束性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 52 │ ≥60 │ 约束性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38 │ ≥60 │ 约束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45 │ ≥50 │ 约束性│├──────────────────┼───────┼───────┼─────┤│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公顷) │ [120.0] │ [120.0] │ 约束性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