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专题限时训练4有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533036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74.55KB
届高考化学专题限时训练4有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专题限时训练4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专题限时训练4有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专题限时训练4有答案
1.下列描述的元素中,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有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个数为2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个数为6
C、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ⅡA族右边的元素D、阴离子RO4-中R元素
【答案】B
2.下列事实中,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
①HClO的氧化性比H2SO4的氧化性强②常温下氯气是气态而硫是固态
③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④HCl比H2S稳定⑤H2S能被Cl2氧化成硫
⑥SCl2分子中氯显-1价⑦氯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要容易进行
⑧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⑦
C.④⑤⑥⑦⑧D.③④⑤⑦⑧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①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不是氯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用于比较,故错误;②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化学性质,故错误;③比较非金属性强弱不能用氢化物的酸性.故选C。
考点: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3.现代科技将20984Po涂于飞机表面,可以吸收和屏蔽雷达波和红外线辐射,从而达到隐形目的。
下面列出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的数据正确的是
A.41B.84C.125D.209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209-84-84=41,答案选A。
考点:
原子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4.下列各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M为38,不选A;B、M为37,选B;C、M的正上方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所以M的原子序数为45,不选C;D、M的原子序数为36,不选D。
考点:
元素周期表。
5.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碱性:
KOH>NaOH>LiOH
B.酸性:
HNO3>H3PO4>HClO4
C.还原性:
Cl->S2->I-
D.稳定性:
H2O>HF>H2S
【答案】A
【解析】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A正确。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中非金属性是Cl>N>P,所以B不正确。
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C中非金属性是Cl>S>I,C不正确。
非金属性越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中非金属性是F>O>S,D不正确,答案选A。
6.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称为类铅元素。
下面关于它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预测正确的是()
A.类铅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B.其常见价态为+2、+3、+4
C.它的金属性比铅强
D.它的原子半径比铅小
【答案】C
【解析】114号元素位于第ⅣA族,最外层电子数应该是4个,A项错;C、Si、Pb的常见正价有+2、+4价,没有+3价,B项错;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由上至下逐渐增强,C项正确;该元素的电子层数比Pb多,原子半径比Pb大,D项错。
7.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B.Y的原子半径比Z的原子半径大
C.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D.W的单质可与Y的氢化物生成两种强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核外电子排布是2、6,该元素是O元素。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确定X是N元素,Z是S元素,W是Cl元素。
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所以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弱,错误。
B.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
所以Y的原子半径比Z的原子半径小,错误。
C.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2SO4为强酸,正确。
D.W的单质可与Y的氢化物发生反应:
Cl2+H2O=HCl+HClO,HCl是强酸,而HClO是弱酸,错误。
考点:
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8.有aXn+和bYm-两种元素的简单离子,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n+mB.a-b=n-m
C.核电荷数Y<XD.质子数Y>X
【答案】C
【解析】因为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其核外电子数相同,且阴离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小于阳离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由此可知:
①a-n=b+m a-b=m+n,A、B选项不正确;②a>b,C正确,D不正确。
9.下表中元素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短周期元素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X
Y
Z
W
N
原子半径/nm
0.186
0.074
0.102
0.099
0.16
主要化合价
+1
-2
-2+6
+7-1
+2
A.X和W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B.常温下单质与水反应速率X大于N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W大于Z
D.X和Y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短周期元素,Y、Z都有-2价,处于ⅥA族,Z有+6价,其原子半径较大,则Y为氧元素、Z为硫元素;W有+7、-1价,则W为Cl元素;N为+2价,原子半径等于硫原子,则N为Mg元素;X为+1价,处于ⅠA族,原子半径大于Mg元素,则X为Na,A.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Na的活泼性大于Mg,故常温下单质与水反应速率:
Na>Mg,故B正确;C.非金属性Cl>S,故酸性HClO4>H2SO4,故C正确;D.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为淡黄色固体,故D正确;故选A.
考点:
考查性质结构位置关系应用
10.元素氟位于周期表右上角,下列对元素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性:
F—>Br—B.酸性:
HF>HCl
C.半径:
F HF 【答案】C 11.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H 2He 2Cl Ca2+ A 质量数 中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B 质量数 质子数 原子个数 电荷数 C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个数 电子数 D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荷数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H中的“2”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为2;2He中的“2”表示He的质子数为2;2Cl中的“2”表示氯原子个数;Ca2+中的“2”表示钙离子带2个正电荷,选B。 考点: 考查化学用语、相关符号的含义。 12.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C>D C.化合物AE与CE具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D.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 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根据B的原子序数判断B为第二周期元素,所以B是C元素;A为气态单质,所以A是H元素;元素C是第三周期元素,所以C是Na元素,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所以D是Al元素,E是气体单质,则E是Cl元素。 A、H与C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为气体,如苯为液体,错误;B、Na的金属性比Al的金属性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C>D,正确;C、化合物HCl含有共价键,Na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正确;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能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错误,答案选BC。 考点: 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化合物性质应用 13.将甲、乙两种金属的性质相比较,已知①甲跟水反应比乙跟水反应剧烈;②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单质;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以甲、乙两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 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 A.①②③B.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金属性即金属的还原性,金属的还原性越强,则金属在反应时越易失去电子。 而④中的表述指的是甲原子的氧化性,则甲原子不属于金属原子,不符合要求。 ⑤中两种金属作电极,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Mg比Al活泼,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时,Al作负极。 考点: 本题考查了运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判断物质的活泼性。 14.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X>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Z>W C.W的单质是制取盐酸的原料之一 D.X、W的氢化物相遇会产生白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说明X最外层为5个电子,是氮元素,所以Z为P元素,Y为O元素,W为Cl元素。 A、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电荷数越少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 Z>X>Y,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性W>Z,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Z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的结合应用 15.PASS是新一代高效净水剂,它由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Y、R同主族,Z、W、R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是常见的金属,电子层数等于主族序数,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耐高温材料 B.WY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原子半径按X、Y、Z、R、W的顺序依次增大 D.熔沸点: X2R>X2Y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则X为H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Y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Y为O元素,Y、R同主族,故R为S元素,Z、W、R同周期,都处于第三周期,Z是常见的金属,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主族序数,Z为Al元素,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W为Si元素,则A.Z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熔点很高,可作为耐高温材料,A正确;B.二氧化硅能与碱反应,能与氢氟酸反应,B错误;C.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 H<O<S<Si<Al,C错误;D.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H2S分子之间没有氢键,故H2O的沸点比H2S高,D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位置、结构和性质关系的应用 16.X、Y、Z、T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核电荷数Y<Z<X<T,则 (1)元素符号XYZT; (2)写出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按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的顺序,写出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 (1)(每空1分)XNaYCZNTCl; (2)(2分)___H+_+_OH-===H2O_____;(3)(2分)NaOHH2CO3HNO3HClO4。 【解析】 试题分析: (1)元素X为+1价,且为原子序数最大,所以为钠,其他元素依次为碳、氮、氟。 (2)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硝酸,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OH-=H2O;(3)X对应的物质为NaOH,是强碱,Y对应的物质是H2CO3,是弱酸,Z对应的物质为HNO3,是强酸,T对应的物质是HClO4,是最强酸,所以按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的顺序为NaOHH2CO3HNO3HClO4。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推断。 17.(8分)A、B、C、D、E为短周期元素,A-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40,B、C同周期,A、D同主族,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C和A2C2,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D的单质投入A2C中,反应后得到一种无色溶液。 E的单质在该无色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D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单质化合生成氢化物DA,熔点为800。 C。 DA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印刷电路版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 现改用A2C2和稀硫酸浸泡既达到了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二周期ⅤA族 (2)2Al+2H2O+2OH-=2AlO2-+3H2↑ (3)NaH+H2O=H2↑+NaOH (4)H2O2+H2SO4+Cu=CuSO4+2H2O(每空2分,共8分) 【解析】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E是铝;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C和A2C2,所以A是H,C是O。 A、D同主族,所以D是钠。 质子数之和为40,所以B是N。 (1)氮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位于第二周期ⅤA族 (2)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 (3)H和Na形成离子化合物氢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方程式为NaH+H2O=H2↑+NaOH。 (4)双氧水具有氧化性,且还原产物是水,没有污染,方程式为H2O2+H2SO4+Cu=CuSO4+2H2O。 18.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的气态化合物,则: (1)写出下列元素名称: X是________,Z是________。 (2)由Y和Z组成,且Y和Z的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 (3)写出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阴、阳离子分别为_____和_____,其中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如果向该盐溶液中加入铜和稀硫酸,溶液变蓝色,试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该盐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分,方程式2分,余每空1分) (1)氢、氧; (2)N2O5;(3)OH-、NH4+或H3O+; ; (4)NH4NO3;3Cu+8H++2NO3-=3Cu2++2NO↑+4H2O;(2分) 2NH4NO3+Ca(OH)2 2NH3↑+Ca(NO3)2+2H2O(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则X一定是氢元素。 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所以Z只能是氧元素。 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的气态化合物,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Z的,所以Y是氮元素; (2)Y和Z的质量比为7∶20,则Y和Z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2: 5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N2O5。 (3)水是10电子微粒,所以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阳、阴离子分别是NH4+(或H3O+)、OH-。 其中阴离子的电子式为 。 (4)X、Y、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2∶3,所以该盐是硝酸铵,其化学式是NH4NO3。 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铜氧化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 在加热的条件下,铵盐和强碱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NH4NO3 Ca(NO3)2+2NH3↑+2H2O。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 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图2中,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 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甲同学实验中选用的物质名称为: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C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乙同学的实验中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答案】稀硝酸 碳酸钙或碳酸钡或碳酸钠硅酸钠或硅酸钾溶液 SiO32-+CO2+H2O===H2SiO3↓+CO32- (2)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Cl2+2Br-=Br2+2Cl-试纸变蓝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即强酸制弱酸,所以ABC分别为稀硝酸、碳酸钙或碳酸钡或碳酸钠、硅酸钠溶液或硅酸钾溶液,C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 +2CO2+2H2O===H2SiO3↓+2HCO ;(3)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乙同学的实验中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B处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B处由于生成了碘单质,所以现象为试纸变蓝。 考点: 元素周期律 点评: 本题以实验的形式探究元素周期律,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题从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了相关物质的递变性,具有一定的难度,该题是一道不错的实验题。 20.钛被称为“二十一世纪金属”,工业上用钛铁矿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写出TiO2+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 加入过量铁粉的作用是: ①;②。 (3)操作Ⅰ的实验步骤为: 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 (4)副产品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5)写出TiO2转化成TiCl4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第四周期第Ⅷ族; (2)TiO2++2H2O H2TiO3+2H+;①防止Fe2+氧化为Fe3+;②消耗多余硫酸;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FeSO4; (5)2Cl2+TiO2+2C TiCl4+2CO 【解析】 试题分析: (1)铁是26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2)依据水解的定义,TiO2+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OH-,生成的产物形式结合题目可知为H2TiO3;浓硫酸溶解钛铁矿生成的Fe2+易被氧化,同时TiO2+水解显酸性可知,过量硫酸需除去有利于水解; (3)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Ⅰ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出硫酸亚铁晶体,得到纯净的TiO2+溶液,从溶液中分离硫酸亚铁需要的实验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4)结合(3)的分析,并依据原子守恒可知副产物为硫酸亚铁; (5)由流程图可知,TiO2与焦炭、氯气反应可生成TiCl4,Ti的化合价没有变,Cl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降低,故C的化合价升高,由于C过量,所以C从0价升高到+2价,转化为CO,根据化合价升降法,质量守恒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Cl2+TiO2+2C TiCl4+2CO。 考点: 考查了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的相关知识。 21.(12分)动手实践: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锭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研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 ①,②,③,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 (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现象(填A—F) 实验步骤②涉及方程式,实验步骤③涉及方程式。 (4)实验结论: 。 【答案】 (1)同周期 (2)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 (3)BFACDE ②Na2S+Cl2==2NaCl+S↓③2Na+2H2O==2NaOH+H2↑ (4)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解析】 试题解析: 根据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 (1)该实验目的是研究同周期(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该实验为试管实验,第①步需要加热,实验仪器缺少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3)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⑥对应的实验现象依次为BFACDE;实验步骤②涉及方程式Na2S+Cl2==2NaCl+S↓,实验步骤③涉及方程式2Na+2H2O==2NaOH+H2↑。 (4)实验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专题 限时 训练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