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docgzip 1.docx
- 文档编号:27532925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81K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docgzip 1.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docgzip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docgzip 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docgzip1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5)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7、P24、P29)
答:
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就是一部分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理论成果:
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总结经验,第二次飞跃的理了理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P15-19)
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六个原理+一个活的灵魂)
4、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38)
答: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视线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全面是指各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个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
第二章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52)
答:
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
(P55-57)
答: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分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三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P69-72)
答:
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它虽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第四章1、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情况(性质、经济成分)(P90-91)
答:
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经济成分: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过渡的形式。
)
2、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特点(P93)
答:
基本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掌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P99-101)
答: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度形式。
包括三个步骤:
一是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二是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三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五章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及其科学内涵(P117-120)
答:
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2、掌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4-125)
答:
第一、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第二、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第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道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六章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P137)
答: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P147-149)
答:
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意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出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七章1、理解我国改革的性质、目的和应遵循的原则(P161-163)
答:
性质:
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目的:
(1)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2)就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革党的建设,保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原则:
?
?
?
如何理解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P166-167)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在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一方面不能把一切生产于资本主义并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的经济现象,都认为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而加以否定;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能无条件地拒绝和否定一切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和因素。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P168-169)
答: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处理的主要原则: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P182-183)
答:
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队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84-185)?
(不全面)
答: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它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又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3、掌握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主体地位(P188-189)
答:
含义:
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共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主体地位: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其主导作用。
4、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P201-202)
答: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是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5、掌握创新型国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P204-205、P207)
答:
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这就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
第九章1、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体(P220-221)
答: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235-236)
答: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P243、P245)
答: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它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
对于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
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
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第十章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P251)
答: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P253-254)
答: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掌握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256-262)
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P263-266)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发展教育和科学;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章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P276-277)
答: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81-282)
答: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自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为什么要加快及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284-290)
答: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十二章“一国两制”的内容(302-303)
答:
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独”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十三章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其特点(P316-323)
答: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第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330-331)
答: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P336-340)
答: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十五章为什么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P371-374)
答: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能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第二、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第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docgzip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概论 docgz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