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091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2.docx
- 文档编号:27531205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66KB
重庆市万州二中091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2.docx
《重庆市万州二中091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二中091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万州二中091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2
重庆市万州二中09-1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2)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刽(guì)子手笑靥(yàn)联袂(mèi)洁癖(pì)
B.央浼(měi)木讷(nè)鼓噪(zào)纨绔(kù)
C.踉踉(niàng)跄跄迤(yí)逦搭讪(shàn)租赁(lìn)
D.簪笏(fù)沏(qì)茶攒(cuán)动蹩(bié)进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面面相觑扶摇直上不省所怙粉墨登场
B.问心无愧掎角之势初出茅芦无精打彩
C.奄奄一息冷若冰霜不迳之谈萍水相逢
D.老态龙钟回光反照鞠躬尽瘁冠冕堂皇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到底答不答应他的请求,我的小宝贝?
”爸爸急冲冲地走进来,“人家在大厅上还等着你的答复呢!
”
B.她成绩不好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C.李公民教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一场题为《当代艺术与社会责任》的演讲,听众应热烈。
D.孩子离家外出已经多天了。
他究竟去了哪里,会不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
这些都是家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其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留守在家的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得到了老师、学校和社会各界无所不至的关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B.参加华商会的客人们赞叹道:
“南京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是人间的又一天堂。
”
C.尽管伊拉克新宪法在全民公决中通过,但摆在伊美当局面前首当其冲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平息种族仇视和恐怖袭击。
D.每天凌晨,人民公园里就挤满了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晨练老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红豆小史
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的《相思》。
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还是泛指爱情与友情,或有不同理解。
根据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以及用王维诗红豆相思之典故的唐代诗词,如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温庭筠《南歌子》、韩偓《玉合》等,其中相思特指爱情,可知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相思》诗所汲取,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
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
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精致、坚贞,也确实是爱情的绝妙象征。
诗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着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
红豆的象征内涵,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获得显著发展。
如赵崇嶓《归朝欢》:
“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较王维诗与其后的唐诗宋词,红豆意象同是象征相思、爱情,但是王维以后唐诗宋词中的红豆相思,往往写出了相思双方之间的被阻隔。
这一特点,在王维诗中只是潜在的涵有,而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则获得显性化表现。
这种红豆相思的典型品格,其实更为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的第二象征意义是故国之思。
红豆意象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到故国之思的这一转变,发生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发展于明末清初时期。
红豆意象的第二象征意义,包含唐朝人的故国之思,明遗民的故国之思。
就在王维作《相思》诗之后不久,红豆意象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唱“红豆生南国”“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在这个故事中,红豆象征唐人的故君之思、故国之思。
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王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
这时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于满座听众联想起明皇和盛唐,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
红豆热烈、坚贞的品格,红豆所象征的相思、爱情,与故国之思、爱国热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这是唱红豆诗而触发起故国之思的原因之二。
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群体,充分开发了红豆象征爱国这一虽故犹新的资源,创作出一大批隐喻象征忠爱故国的红豆诗,宛如白花怒放。
而且明末清初红豆诗,往往具有诗人亲自参与复明运动的背景和内容,故不同于一般单纯抒情的遗民诗。
常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及其用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而且有意改变古典之细节,以确指今典。
红豆相思的本义,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也同时获得表现。
女性爱国志士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使明末清初红豆诗兼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
明末清初红豆诗因此而格外鲜艳夺目。
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红豆意象的第三层象征意义。
5.下列说法,不能证明王维《相思》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的一项是()
A.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
B.一些唐代诗词能用王维红豆相思之典,其中相思特指爱情。
C.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时人们的普遍默契。
D.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的《相思》诗所汲取。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红豆”意象有三种象征意义,这三种象征意义分别是是“相思”、“爱情”和“故国之思”。
B.王维用红豆表达相思,意蕴单一明了,不具有以后的唐诗宋词写出相思双方之间被阻隔这一特点。
C.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听众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是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
D.“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王维《相思》更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红豆的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转移到了故国相思,由此可见,意象的意蕴是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的。
B.红豆的象征意义表明,一个客观事物进入诗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的意象,同它自身的形象特质关系很大。
C.我国古代诗人把意象作为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他们特别注重意象的象征性、隐喻性,因此,古诗大都耐读。
D.红豆意象的历史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鉴赏诗歌,要注重意象的多重意蕴,并知人论世地去品味、评价。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
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
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
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
“张雄飞真公辅器。
”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
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
拜参知政事。
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
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
“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
”雄飞曰:
“我曾受汝家钱物否?
,曰:
“惟公独否。
”雄飞曰:
“如是,则我当问汝矣。
”忽辛遂伏辜。
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
“古人言:
无赦之国,其刑必平。
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帝嘉纳之,语雄飞曰:
“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
朕今从汝。
”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
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
“若卿可谓真廉者矣。
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
”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
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
“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
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
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
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辩,雄飞曰:
“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辩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
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拜御史中丞 拜:
授予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 用事:
掌权
C.忽辛遂伏辜 辜:
辜负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识:
作标记
9.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讥卜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
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辩白。
11.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孝经·士章第五》)
(2)将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②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三、古代诗歌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哪两种意象?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古人在谈到诗词创作时曾说:
“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词。
四、句子默写
13.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李密《陈情表》)
(5)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__________。
(6)“元曲四大家”之一的_________的代表作《窦娥冤》是由窦娥主唱,所以,按主唱角色划分,它是旦本戏。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恨书
宗璞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觉得有几分吓人。
书之可宝可爱,尽人皆知,何以会惹得我恨?
有时甚至是恨恨不已,恨声不绝,恨不得把它们都扔出去,剩下一间空荡荡的屋子。
显而易见,最先的问题是地盘问题。
老父今年九十岁了,少说也积了七十年书。
虽然屡经各种洗礼,所藏还是可观。
原先集中摆放,一排一排,很有个小图书馆的模样。
后来人口扩张,下一代不愿住不见阳光的小黑屋,见“图书馆”阳光明媚,便对书有些怀恨。
“书都把人挤得没地方了。
”这意见母亲在世时便有。
听说有位老学者一直让书住正房,我这一代人可没有那修养了,以为人为万物之灵,书也是人写的,人比书更应该得到阳光空气,得到推窗得见的好景致。
后来便把书化整为零,分在各个房间。
于是我的斗室也摊上几架旧书,《列子》《抱朴子》《亢仓子》《淮南子》《燕丹子》……,它们遥远又遥远,神秘又无用。
还有《皇清经解》,想起来便觉得腐气冲天。
而我的文稿札记只好塞在这些书缝中,可怜地露出一点纸边,几乎要遗失在悠久的历史的茫然里。
其次惹得人恨的是书柜。
它们的年龄都已有半个世纪,有的古色古香,上面的大篆字至今没有确解。
这我倒并无恶感,糟糕的是许多书柜没有拉手,当初可能没有这种“设备”(照说也不至于),以致很难开关,关时要对准榫头,关上后便再也开不开,每次都得起用改锥(那也得找半天)。
可是有的柜门却太松,低头屈身,找下面柜中书时,上面的柜门会忽然掉下,啪的一声砸在头上,真把人打得发昏。
岂非关系人命的大事!
怎不令人怀恨!
有时晚饭后全家围坐笑语融融之际,或夜深梦酣之时,忽然一声巨响,使人心惊胆战,以为是地震或某种爆炸,惊起或披衣起来查看,原来是柜门掉了下来!
其实这些都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因我理家包括理书无方,才因循至此。
可是因为书,我常觉惶惶然。
这种惶惶然的感觉细想时可分为二:
一是常感负疚,一是常觉遗憾。
确是无法解决的。
邓拓同志有句云:
“闭户遍读家藏书。
”谓是人生一乐。
在家藏旧书中遇见一本想读的书,真令人又惊又喜。
但看来我今生是不能有遍读之乐了。
不要说读,连理也做不到。
一因没有时间,忙里偷闲时也有比书更重要的人和事需要照管料理。
二是没有精力,有时需要放下最重要的事坐着喘气儿。
三是因有过敏疾病,不能接触久置积尘的书。
于是大家推选外子为图书馆馆长。
这些年我们在这座房子里搬来搬去,可怜他负书行的路约也在百里以上了。
在每次搬动之余,也处理一些没有保存价值的东西。
一次我从外面回来,见我们的图书馆长正在门前处理旧书。
我稍一拨弄,竟发现两本,《丛书集成》中的花卉书。
要知道《丛书集成》约四千本一套,少了两本便是残书!
我在怒火上升又下降之后,觉得他也太辛苦,哪能一本本都仔细看过。
又怀疑是否扔去了珍贵的书,又责怪自己无能,没有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如此怨天尤人,到后来觉得罪魁祸首都是书!
书还使我常觉遗憾。
在我们磕头碰脑满眼旧书的居所中,常常发现有想读的或特别珍爱的书不见了。
我曾遇一本英文书,翻了一两页,竟很有诗意。
想看,搁在一边,也找不到了。
又曾遇一本陆志韦关于唐诗的五篇英文演讲,想看,搁在一边,也找不到了。
后来大图书馆中贴出这一书目,当然也不会特意去借。
最令人痛惜的是《四库全书》中萧云从《离骚》全图的影印本,很大的本子,极讲究的锦面,醒目的大字,想细细把玩,可是,又找不到了!
也许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据图书馆长说已遍寻无着——总以为若是我自己找,可能会出现。
但是总未能找,书也未出现。
好遗憾啊!
于是我想,还不如根本没有这些书,也不用负疚,也没有遗憾。
那该多么轻松。
对无能如我者来说,这可能是上策。
但我毕竟神经正常,不能真把书全请出门,只好仍时时恨恨,凑和着过日子。
是曰恨书。
(选自《宗璞散文精品集》)
14.书的“可恨”之处有那些?
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
(6分)
15.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6分)
16.作者写邓拓把“闭户遍读家藏书”当做人生一乐之事,有何用意?
(4分)
17.文章以“恨书”为题,有何妙处?
请简析。
(6分)
六、语言表达
18.对对联。
请依据给出的对联上联的形式概括《长亭送别》的内容,补出下联。
上联:
窦娥千古奇冤刑场发誓三桩感天动地
下联:
19.按要求写一段话。
某学校高三年级举办学习方法交流会,还邀请了高一高二年级的学习委员参加。
一开始,主持人说了一段开场白:
“……对今天交流的内容,许多学习好的同学作了认真的准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听听他们的真知灼见吧!
”结果,使本来比较活跃的气氛沉闷下来,造成了冷场……
两周以后,高二年级召开同样的会。
某班学习委员担任主持人,他认真研究了高三交流会的冷场原因,说了一段很好的开场白。
本来,因邀请了高三的优秀生,会场气氛显得严肃;主持人的开场白,一下子使会场气氛活跃起来,发言热烈。
请写出这位主持人的开场白(限40字以内)
20.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②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等危害社会。
③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④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应对此高度重视并作不懈努力。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21.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的一段话.
①我国空间出舱活动的成功实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壮丽梦想,更是中国人征服太空迈出的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步伐。
②探索太空领域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
人类的科学探索正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
③2008年9月27日16点35分,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开始打开神舟七号飞船门,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完成了历时25分23秒的出舱活动。
④回顾中国神舟飞船系列的发展史,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无人到有人,从一天到多天,从不出舱到太空行走……这些变化记录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遵循科学规律、实现科学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
⑤这再次彰显了中国航天人所具有的为人类航天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联想、思考或感悟?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笑靥yè;
C项,踉踉跄跄liàng;
D项,簪笏hù。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形。
平时应多积累牢记。
B项,初出茅芦——初出茅庐,无精打彩——无精打采;
C项,不迳之谈——不经之谈;
D项,回光反照——回光返照;
故选A。
3.A
【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标点的功能和连用的规则等。
有时还要结合句子的含义分析。
B项,分号改为逗号,注意层次级别;
C项,《当代艺术与社会责任》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不是文章名;
D项,问号改为逗号,句子不是问句。
故选A。
4.B
【解析】无
5.C
6.D
7.A
【解析】
5.无
6.无
7.无
8.C
9.C
10.D
【解析】
8.无
9.无
10.无
11.
(1)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2)①因此赦免,是不公平的政策啊。
圣明的君主执政,怎么能几次赦免犯人!
②皇帝赏赐张雄飞的原因,是要表彰他的廉洁,不受小人欺骗。
【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以孝事君则忠和以敬事长则顺构成语义上的延续,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可以断开,忠顺不失,把上文的忠和顺连接起来,以事其上,说的是用忠顺的态度来对待皇帝,可以达到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因此本文的段句应为: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2)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①中,赦:
赦免。
数:
数次。
故赦者,不平之政也。
判断句式,要翻译出来,岂,反问的语气要翻译出来。
②所以:
……的原因。
旌:
表彰。
诈:
欺骗。
为小人所诈,被动句式,要翻译出来。
12.
(1)答案:
梅和云。
梅:
疏朗,脉脉含情;云:
谈淡,飘来飘去。
(2)答案:
本词运用的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词的上阕描摹了一副优美的画面:
晚晴风歇,淡云飘飘,几枝梅花开放。
词的下阕写一个独倚画楼的人,面对低飞的两行大雁,生出无尽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词人匠心独运,以乐景显哀情,将写景与言情融为一体,以景色的优美反衬人物内心的孤寂,使整首词达到了景愈美而愁愈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详解】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花疏”,点出梅花之开。
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的梅花,就连安详淡远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
“天淡”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更见“晚晴风歇”之后,气清云闲之美。
故答案为梅和云。
梅:
疏朗,脉脉含情;云:
谈淡,飘来飘去。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要回顾抒情的方式有哪些,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表达的情感。
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上阙,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下阙,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
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本词运用的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以乐景显哀情,将写景与言情融为一体,以景色的优美反衬人物内心的孤寂,使整首词达到了景愈美而愁愈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3.舸舰迷津晓来谁染霜林醉舞幽壑之潜蛟愿陛下矜悯愚诚哈姆雷特关汉卿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文学常识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舸舰”“壑”“矜悯”。
14.①侵占地盘,“书都把人挤得没地方了”;②书柜很难开关,有的柜门太松容易掉下来伤人;③书让“我常”觉惶惶然,常感负疚,常常遗憾。
15.这几句话运用心理描写,将作者发现好书被弃后由愤怒到体谅、再到怀疑、进而自责的复杂而曲折的心理过程刻画得真切具体,含蓄地揭示出作者的爱书惜书之情,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16.以邓拓读书之乐反衬自己不能从容读书之憾,表达自己因日常生活的烦扰牵绊而不能尽读书之乐的负疚和无奈。
17.①世人爱书,而“我”却“恨书”,巧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正话反说,“恨书”却“不能真把书全请出门”,“恨书”之深正显爱书之切;③结构全文,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解析】
14.无
15.无
16.无
17.无
18.莺莺一片痴情长亭送别十里裂肝断肠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形式是对联题。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字数,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其次要求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首先分析上联的形式特点,“窦娥千古奇冤刑场发誓三桩感天动地”:
名词+偏正短语+动补短语+并列短语。
再分析内容,本题要求概括《长亭送别》的内容。
根据以上形式和内容的要求答题即可。
19.对今天要交流的内容,每位同学都很熟悉,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信对大家会有启发的。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具体考查拟写开场白。
“开场白”就是在活动展示、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万州 0910 年高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