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全集.docx
- 文档编号:27530165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50.99KB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全集.docx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全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全集
第1课
自我测评:
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2.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老子的“道”是具有很高的抽象性,是指世界本原,它高于万事万物并凌驾于天之上。
阅读与思考:
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儒家学派,以“仁”“礼”为核心学说,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
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
因而成为“显学”。
儒学仁爱德治礼教的精神,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格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封建统治得以巩固后,儒生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学被捧上独尊的地位,并长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
1、分析“畏天命”的真实内涵。
不能违背上天的意志但要优先重视人事,人主观上要积极主动去探寻“天命”。
2、对比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
材料一体现了商周延续下来的天命观。
神的世界即“上届”有一位统治者,他仁慈聪明,常常降临下届,考察民情,并相应的对人世事务作出安排。
材料二体现了老子的天命观。
他认为“天”是一种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天命观。
他怀疑鬼神、重视人事,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力量的存在。
第2课
自我测评:
1.列举(战国)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①儒家。
孟子主张:
“仁政”、“重民”、“性善论”。
荀子提出: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张“性恶论”和“礼教”、“礼法并施”以治国。
②墨家。
墨子主张:
“兼爱”“非攻”;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③道家。
庄子提出:
“齐物”观点,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与顺从自然的观点。
④法家。
韩非子主张: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是古非今”,提倡变法革新。
⑤兵家。
孙膑受《孙子兵法》和其他各家的思想影响,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
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诸子百家的理论思想,极大的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阅读与思考:
文化觉醒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
(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
文化觉醒根源于社会大变革:
①礼乐崩坏的社会大裂变,促使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②激烈的兼并战争,促进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传播交流、交织重组。
③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为各种学派提供了宽松活泼的学术环境。
④宫廷文化官员下移,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解析与探究:
儒家学派为什么会成为显学?
(解析:
一种历史现象的地位,取决于它是否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
①晚周时期社会大动乱的形势,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稳定社会、安抚人心成为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
②儒家学派的“仁”“礼”等思想,有利于创造、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受到人民的欢迎,也能够得到统治者的青睐。
③儒家学派顺应历史大发展,不断创新改造,使之能够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第3课
自我测评:
1.简析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原因?
随着汉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谈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董仲舒以儒家经典《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家思想体系。
其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同时,认为国家必须“大一统”,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直沿袭了二千多年;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解析与探究:
董仲舒与李斯上述主张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效应有何差异。
提示:
①指导思想方面,李斯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废弃一切思想理论,实行彻头彻尾的愚民政策,禁锢思想,强化君主专制;董仲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统一思想,发展儒家的思想理论体系,使儒家理论定于一尊,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
但是对这一区别的认识也不要绝对化:
李斯的主张也包含巩固统一的想法,董仲舒的主张也有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的目的。
②社会效应方面,李斯的主张摧残了思想文化,也未能维护秦的统治。
董仲舒的主张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兴盛,维护了汉朝的统一与稳定,但也导致了其他思想流派的衰落。
阅读与思考:
如何理解和评价汉代新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
提示:
材料从两方面探讨了“天人感应”思想。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需要政治上和社会上的稳定,知识阶层不得不去确立国家民族的象征性领袖的地位,故承认其受命于天的身份。
②为避免君主权力的无限扩张所带来的灾难,故又以天作为更高的正义权威并强调对君主的制约。
第4课
自我测评:
1、什么是理学?
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现实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儒家学说。
理学兴起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②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③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唐宋时期儒学体系不断更新.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同异之处?
同: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
一是对世界的本原认识有差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外在先天存在的“理”,而陆王心学认为内在的本心就是“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阅读与思考:
如何评价“重义轻利”思想?
(解析:
“重义轻利”思想有着双重影响,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儒学在其发展早期就确立了先义后利的观念。
宋明时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思想,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将“义”与“利”对立起来,压制了人们个性的发展,限制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
理学强调通过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重义”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析与探究:
分析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王分别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思想之间的同异与渊源关系。
禅宗北派神秀主张人努力排除外界对内心的影响,勤于苦修才能渐悟先天存在的佛法。
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人要努力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会认识体验到外在先天存在的“理”。
后者吸纳了前者的观念。
禅宗南派慧能主张佛法就在心中,“自心是佛”、“本性是佛”,强调发掘内心的佛性,“顿悟”成佛。
陆王心学认为内在的本心就是“理”,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强调人求理就要努力的“发明本心”,“致良知”,进行自我内心反省。
后者也吸纳了前者的观念。
禅宗南北两派都主张信仰成佛,但求佛法的方式有差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但对理的认知和求理的方法上有分歧。
第5课
自我测评: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哪些内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进步意义表现何在?
内容:
反对绝对权威;倡导个性发展;否定“三纲五常”,否定“天理”存在;提倡男女平等。
经世致用:
为学应求务实,立足现实,学以致用;主张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进步意义: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总而言之解放了思想,启迪了后世。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经世致用思想: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工商皆本”的思想有利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的冲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深刻影响着清末民国初思想家的民主主义思想。
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进而鼓吹“大賈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上述思潮与传统本末观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历史意义?
变化:
传统的本末观点是农为本,商为末,重农抑商。
而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张重视工商业。
变化的原因是:
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经济日益重要。
历史意义:
有利于突破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阅读与思考:
请对照以上材料思考,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与超越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
材料中涉及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康熙皇帝视朱熹为儒学之正统,二是雍正皇帝强调三纲五常对于维护统治的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对照材料思考,可以发现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触及上述两方面的问题。
其影响包括:
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冲击当时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影响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从总体上说,促进了社会的思想启蒙。
解析与探究:
比较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上古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
为什么有这些异同?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⑴相同:
都认为民为国本,要善待民众;
⑵相异:
上古重民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则含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成分。
⑶原因:
相同的是都认识到人民的作用;不同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也就不同。
『补』:
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几经变迁,简要概述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演变过程。
(1)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儒家是诸家之一:
①创立:
春秋时由孔子创立;
②发展:
战国时期,由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百家中著名的一家。
(2)秦朝: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沉重打击和排斥。
(3)西汉:
董仲舒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其加以改造,其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学说自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宋明时期,经朱熹和王阳明的发展,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和心学,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
(5)明清时期:
经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的批判继承,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其正统地位受到批判。
第6课
自我测评:
1.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
①天文学成就:
天象观测和《甘石星经》;天体测量和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动仪,以及僧一行的黄道游仪、测量子午线长度和郭守敬的简仪、《授时历》;
②数学成就:
突出体现在数学专著如《九算算术》的写作和圆周率的计算等方面;
③农学成就:
诞生了贾思勰《齐民要求》、王祯《农书》和徐光启《农政全书》等三大农书;
④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巨典和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医学大家的出现;
⑤工艺学成就:
出现了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⑥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古代中国科技的里程碑。
2.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对世界做出了什么贡献?
①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方面成就斐然,很多成果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世界前例,受到后世学者的推崇,推动了世界相关学科的发展;
②“四大发明”向欧洲传播和更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印刷术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的利用有利于摧毁欧洲封建堡垒和打败封建骑士,指南针的应用促使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从而加速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交往。
阅读与思考:
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解析:
文化繁荣以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前提,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一文认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成就主要归功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各朝代都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科技的交流和传播。
同意上述看法。
其他原因:
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博大精探的中原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等等。
解析与探究:
1、比较明初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远航在规模与水平、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
(解析:
材料提供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的一些具体数据,对比分析就能够得出较为全面的认识)
⑴郑和下西洋时,明朝国力强盛,郑和远航船只的数量、随航,人数、航船吨位等方面都远远超过西方哥伦布的远航。
⑵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郑和船队具有官方使团的性质;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攫取暴利、掠夺财富和开拓殖民地,具有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性质。
⑶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明清时期,为什么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
①中国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固守农耕文明。
西方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逐渐发展起来。
②中国思想文化高度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人们思想逐渐解放。
③中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对外交流缺乏;
西方在新航路开辟后不断对外扩张,出现世界市场
④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封建统治日趋没落;
西方自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在西方逐渐建立起来。
第7课
自我测评:
1.概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过程。
文字起源:
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群体创造的成果,如结绳记事是促使文字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传说仓颉创制汉字。
发展演变: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雏形。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金文,西周晚期形成“籀文”;到秦朝时出现了一个巨大飞跃,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用秦国通行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接着出现了更为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标准。
魏晋以后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楷书、行书、草书出现。
2.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曲尽其妙,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
隋唐国家一统,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文化多元。
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书体多样,或意绪狂放,张扬个性;或雍容大度,注重规范法度。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生活丰富,社会风尚和士人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化创造,篆刻也与书法、绘画相融汇。
阅读与思考:
怎样理解汉字文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提示:
通过阅读材料,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
①汉字关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统一的文字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存在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重要象征。
②与汉字一样在远古时期产生的其他各种文字均已成为“死文字”,唯独汉字绵绵不绝,流传至今。
③汉字在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凝聚方面,在维护民族统一和尊严方面,居功至伟。
也可以说出自己更多的见解和感受。
第8课
自我测评:
1、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有刻画简单图案的岩画、陶器画是中国绘画最初起源;战国秦汉时期,中国绘画初步发展,出现古拙的帛画。
(2)魏晋隋唐时期,突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和吴道子;
(3)宋元明清时期,一方面文人山水画兴起并发展,更注重意境;另一方面,宋以后描绘民间风情的画作(如《清明上河图》)和民间绘画(如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发展起来;
(4)明清时期还有出现与正统画风完全不同、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如朱耷),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
2、请概括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中国绘画风格独特: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又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阅读与思考:
如《野渡无人舟自横》,只画摆舟之人无聊吹笛;《深山藏古寺》,只画老和尚下到山溪边挑水;《竹锁溪桥卖酒家》,只画在竹林竹梢处挑出一个酒帘;《踏花归去马蹄香》,只画一群蝴蝶闻香飞扑在马蹄中;《蝴蝶梦中家万里》,只画上苏武思乡;《嫩绿枝头红一点》,只画绿树成荫中仕女樱桃小口的一点红。
第9课
自我测评:
1、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诗歌的特色,概述这些特色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先秦时期,形成了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含风雅颂三部分,采用四言体形式。
《诗经》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诗歌传统。
屈原等人在南方创制出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诗歌形式——楚辞,采用比较灵活的句式。
楚辞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汉代赋极盛行,赋是带韵散文,写法专事铺陈词藻,文采华丽。
作品多围绕贵族的奢侈生活而作,反映了汉代当时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盛行。
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文化多元,实行科举取士,出现太平盛世;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流派众多、题材风格丰富多样,边塞诗风格豪放,田园诗清新自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名垂千古,他们诗作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张扬个性,进取向上。
但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败,后多忧国忧民的诗作。
宋代实现局部统一,歌舞升平;城市繁荣,生活丰富;但两宋之际经历了山河破碎,偏安一隅,战乱多人民困苦。
宋词采用灵活自如的长短句式,并可配乐演唱。
词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形成豪放派和婉约派。
元代蒙古族统治,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到元曲之中,元散曲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广受民众欢迎。
散曲多感叹时世、寄情山林隐逸,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
2.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提示:
①明清小说的特色:
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
②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
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阅读与思考:
思考导致中国古代小说流变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和发展,适应社会日益平民化、世俗化发展的需要。
小说由记载社会名流奇闻轶事到描写现实市民生活,由文言文书写到用当时口语书写。
文学创作者在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造和积累。
由短篇创作发展到大量小说巨著产生。
第10课
自我测评:
1.概述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提示:
戏曲最初的源头之一是原始时期的歌舞仪式,称为“傩”春秋战国至汉唐时期,宫廷乐舞、杂技百戏一定程度上与戏曲的产生有关联。
两宋时期出现的南戏已经是较为完备的戏曲形式。
戏曲完全形成的标志是元杂剧的产生。
此后,戏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昆曲的艺术水平达到更高的程度,影响其他剧种的形成和发展。
清中期京剧艺术的兴起代表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最高成就。
影响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包括:
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相关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
2.简述京剧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①艺术成就:
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流传;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②特色:
形成之初即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解析与探究:
1、《京剧脸谱》邮票中的角色都属于哪一类行当?
《京剧脸谱》邮票的角色都属于净角行当。
2、中国传统戏剧与古代诗词、绘画、园林等艺术门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通之处?
中国各类艺术的最大共同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手法上虚实结合,行神兼备,强调写意,追求意境。
第11课
自我测评:
1.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有何不同?
他们各自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①不同:
智者学派是适应当时的民主政治的需要而产生的,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因此人们需要学习知识。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知识即美德”。
②各自的哲学观点: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
由此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
“认识你自己”和“知识即美德”,要求寻求知识,改善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智慧,善美道德),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2.为什么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①自然哲学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打破传统宗教的束缚,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②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否定了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③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亚里士多德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基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希腊先哲的思想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言必称希腊”也说明了古希腊先哲的思想的重要地位。
所以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解析与探究:
请探讨古希腊哲学和人文精神发展的原因。
(思考:
造成古希腊思想文化发达和哲学思想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
答:
第一,希腊城邦民主政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麓版 历史 必修 课后 答案 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