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docx
- 文档编号:27526284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6.05KB
经济常识.docx
《经济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常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常识
1.生产全球化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内容()。
A.使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国际分工
B.使水平型国际分工发展为垂直型国际分工
C.使独立型国际分工发展为联系型国际分工
D.使水平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扁平型国际分工
2.跨国公司的实质是()。
A.最大限度地追逐巨额垄断利润
B.高度国际化的资本垄断组织
C.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济活动的公司或企业
D.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和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特殊主体
3.组建跨国联盟,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
A.增强B.削弱C.不变D.消失
4.集约型经济主要是依靠()。
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通过深化改革()。
A.增强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B.提高人们的质量、效益观念
C.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形成有利于集约型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
6.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
A.加快企业技术进步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加快鼓励兼并、规范破产的步伐
7.“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这两种不同提法的区别在于()。
A.是否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B.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C.是否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D.是否认为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所下降
8.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10.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B.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国有企业的改革D.调整生产力的布局
1.A【解析】生产全球化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内容,即使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现代工艺和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使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国际分工。
2.B【解析】跨国公司的实质是高度国际化的资本垄断组织,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巨额垄断利润。
C是含义,D是性质,只有B是正确选项。
3.A【解析】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范围内生产和资本运动的主要形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经济生活中具有巨大影响。
4.C【解析】A、B、D项是粗放型增长的特征。
5.D【解析】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通过体制改革才能实现。
6.A【解析】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要通过企业技术进步体现出来。
7.A【解析】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补充论”虽然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却不承认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8.D【解析】贯彻按劳分配会使占有资源优势或生产经营良好的国有企业先富,但只有把按劳分配与企业经营成果相结合,才能使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却获得不同报酬,所以选D项不选A项。
9.C【解析】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但并非直接对应关系,因为社会将实行按需分配;但公有制也排除了按资分配的统治地位,所以使消费品能按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分配,即使按劳分配成为主要的分配方式。
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只有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差别的存在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所以对“前提条件”、“物质条件”、“直接原因”三个不同概念要区分清楚。
10.C【解析】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1.我国地产市场的土地转让是指:
A.土地所有权的转让 B.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C.土地占有权的转让 D.土地收益权的转让
2.我国现行分税制把税种分为:
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
C.增殖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3.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基础是:
A.资金市场 B.证券市场 C.外汇市场 D.期货市场
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支配地位的是: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合作制企业 D.公司(法人)制企业
5.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有:
A.国有资产分级所有 B.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
C.国有资产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经营 D.国有资产分散由各级政府经营
6.区分不变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7.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
A.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 B.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C.资本循环所经历的阶段和资本形式的变化 D.资本运动的间断性
8.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目的分别是:
A.自给自足;社会分工 B.自给自足;商品交换
C.扩大生产;满足他人需要 D.社会分工;专业化
9.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累的结果会使()
A.社会资本总额增大 B.个别资本规模扩大C.剩余价值数量增加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10.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
A.资本积聚 B.资本原始积累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11.(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合资企业 D.私营企业
12.( )是市场体制的三大支柱。
A.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消费品市场 B.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信息市场 D.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
13.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如何再生产问题 B.剩余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C.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形式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4.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来自
A.物物交换 B.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固定资本更新
15.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要实现十五大确定的目标,必须要解决好的两大课题是:
A.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
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C.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17.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 )
A.到建党100周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
B.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基本实现工业化
C.2020年,GDP是2000年的四倍
D.205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20年再翻一番,基本实现现代化
18.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C.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因为变质而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下列看法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 )。
A.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同样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
B.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生产商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
C.有价值,只不过这些商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 D.没有价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0.复杂劳动被当作简单劳动的倍加,是因为( )。
A.从事简单劳动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B.从事复杂劳动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C.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差别
1-5BBADB 6-10BABAC 11-15ABDBC 16-20DCABC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B?
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
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D?
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4.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B.私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D.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5.商品经济是()。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6.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从低级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到高级社会经济形态
D.先进社会经济制度取代落后社会经济制度
7.推动社会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
A.生产方式的变革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8.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由原来的100%变为()。
A.150%,100%B.150%,200%C.100%,200%D.150%,300%
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这里,“超过一定点”指的是()。
A.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B.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C.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D.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12.处于购买和销售阶段的资本可统称为()。
A.流动资本B.流通资本C.商品资本D.商业资本
13.目的在于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及对剩余价值生产影响的是()。
A.资本循环B.资本周转C.资本流通D.资本增值
14.外资经济就其性质说,是()。
A.单纯的社会主义经济
B.单纯的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15.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6.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是()。
A.多种经济成分并存B.存在着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
C.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化大生产
17.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存在商品关系的原因是()。
A.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不同
B.各全民所有制企业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存在差别
C.各全民所有制企业属于不同所有者
D.各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18.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实现政企分开
C.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D.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19.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公司制的核心是()。
A.企业法人制B.有限责任制
C.公司法人治理结构D.科学的管理制度
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
A.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C.国有资产的所有者D.宏观经济调控者
1.C【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建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因此,二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3.D【解析】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资本积累过程的分析以及平均利润学说的提出是马克思对前人学说的总结和归纳。
列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第一个对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作出了全面深刻的科学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4.C【解析】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方式。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5.C【解析】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
商品经济是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式。
6.B【解析】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身的性质,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7.C【解析】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8.D【解析】若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2=6(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6/4=150%。
若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劳动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随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相对压缩2小时,为4-2=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2=6(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4+2)/(4-2)=300%。
9.D【解析】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而在工人工作日中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是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超过一定点”指的就是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10.B【解析】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内的劳动能力,而劳动则是劳动能力在生产中的耗费和发挥,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
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11.B【解析】资本循环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在整个过程中,生产过程起决定作用,因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资本运动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价值增值。
12.B【解析】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都属于流通过程,在这两个阶段发挥作用的资本是流通资本。
其他三个选项中,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指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商业资本是指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能资本。
13.B【解析】考查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4.C【解析】外资经济是经我国政府批准,在尊重我国主权、接受我国政府监督和管理的前提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就其性质来说,属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5.D【解析】企业可用于分配的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挂钩,职工个人收入与劳动贡献即效率挂钩。
16.C【解析】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区别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17.D【解析】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是归全体劳动者所有的,但在各个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却是相对独立的。
18.A【解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B、C、D三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内容。
19.C【解析】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0.B【解析】在国有企业中,国家作为出资者享有所有者权益,企业对其经营管理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只有政企分开,国有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1、2009年我国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将贫困线标准从年人均收入786元提高至1196元,这次调整的标准是( )。
A.2008年度物价指数 B.2008年度恩格尔系数
C.2008年度生产者价格指数 D.2008年度基尼系数
2、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
A.失业率上升 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 D.失业率波动不定
3、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而“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
以下不属于政府可以采取的扩大内需的措施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 B.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C.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开支 D.增加财政补贴规模
4、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 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5、( )主要用于稳定和发展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等目标。
A.预算政策 B.支出政策 C.税收政策 D.公债政策
6、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时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包括( )。
A.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B.调整再贷款利率
C.公开国债的买卖 D.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7、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 )。
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
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
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
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
8、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
A.均衡的货币政策B.紧缩的货币政策 C.扩张的货币政策 D.松散的货币政策
9、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
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1、【解析】A。
2009年我国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将贫困线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196元。
这是在2007年1067元低收入标准的基础上,根据2008年度物价指数作出的最新调整,并取消了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区别对待的政策。
按照新标准,我国扶贫面将覆盖4007万人。
2、【解析】C。
本题考查的实质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关系的理解。
通货膨胀的基本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经济呈过热的态势,表面上看经济一片繁荣,工作好找,失业率低。
通货紧缩时则相反。
但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关系,当出现滞涨时反而会出现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也高的现象。
题干问的也是“一般会导致”,故本题选择C。
3、【解析】A。
提高存款利率,会吸引居民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提高贷款利率,会增加生产者的融资成本,抑制投资。
因此,提高存贷款利率是收缩需求的措施,不仅不能扩大内需,反而会抑制需求。
4、【解析】B。
5、【解析】C。
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有力工具,税收政策主要用于稳定和发展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等目标。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等性质保证了税收作为财政政策工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6、【解析】D。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公开国债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
7、【解析】C。
提高利率,储蓄会增加,而降低利率,储蓄则会减少,投资和消费会增加,所以本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很快就可以排除A、B、D三个不正确的选项。
8、【解析】B。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加重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状况,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应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
9、【解析】C。
“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缓解收入差距扩大;“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安排收入分配格局;“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困”,就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以上方法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1.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求得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2.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效益不佳,陷入了困境,下面几项最不可能作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是( )。
A.明晰产权 B.私有化
C.兼并、破产 D.股份制改革
3.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4.生产资料的储蓄时间属于( )。
A.资本的流通时间 B.资本的生产时间
C.资本的购买时间 D.资本的销售时间
5.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的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
这是由于:
( )。
A.生产资料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 B.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C.按劳分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标准 D.按劳分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6.社会保障中的最大项目是( )支出。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7.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