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唾液腺疾病.docx
- 文档编号:27513898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46MB
口腔组织病理学唾液腺疾病.docx
《口腔组织病理学唾液腺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组织病理学唾液腺疾病.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组织病理学唾液腺疾病
口腔组织病理学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
慢性涎腺炎
以慢性化脓性唾液腺炎多见,
多发生于下颌下腺及腮腺。
可由结石、异物、瘢痕挛缩等堵塞导管和放射线损伤后继发感染而发病;也可由急性唾液腺炎转变而来。
长期口腔内压力增高如口吹乐器等,可逆行感染发生慢性唾液腺炎
常为单侧发病,涎腺局部肿大、酸胀感、进食时加重。
导管口流出少量黏稠而有咸味的液体。
涎腺造影主导管呈腊肠状,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
病理表现
腺导管扩张,腺管内有炎症细胞;
腺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形成淋巴滤泡;
腺泡萎缩、消失而被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
腺导管上皮增生,有时可鳞状化生。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表现为病因不明的反复腮腺肿胀。
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有关。
以3~6岁儿童、中年女性多见。
临床特点
单侧或双侧腮腺反复肿胀,伴不适,唾液混浊黏稠。
唾液腺造影末梢导管呈点状或斑片状扩张。
病理特点
腺泡细胞萎缩。
小叶内导管囊状扩张,导管上皮增生,
囊壁为一层至数层扁平上皮,囊腔可融合;
附近导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淋巴滤泡形成。
唇腺活检表现为腺体萎缩,
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
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
又称Kuttner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唾液腺慢
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
伴有纤维化和无痛性肿胀等临床病理学特征。
好发于成年男性
临床特点
为单侧下颌下腺无痛性肿胀,病期长达数月至十余年。
挤压下颌下腺有黏稠的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
下颌下腺造影显示腺泡消失和导管扩张。
病理特点
腺体导管周围纤维化,小叶问结缔组织显著增生,并玻璃样变性;
导管扩张,导管上皮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腺泡萎缩消失,被淋巴细胞取代,可形成淋巴滤泡;
病变中含较多的IgG4阳性浆细胞。
坏死性涎腺化生
病因不明,有自愈倾向的涎腺良性病变,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易误认为恶性肿瘤。
因受物理、化学或生物性损伤,使局部缺血而发生坏死性炎症。
临床特点
多发于腭部,也可发生于唇、颊及磨牙后腺;
腭部病变多在硬软腭交界处,可为单侧或双侧;
本病特征为黏膜表面形成火山口样溃疡,溃疡可深达骨面,但不破坏骨组织,溃疡中心坏死,周围黏膜充血,也有少数不出现溃疡,而为表面黏膜发红的肿块;
一般无痛或偶有刺激痛;
病程约6~8周,可自愈。
病理特点
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
腺小叶坏死,黏液外溢形成黏液池;
腺导管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
有的腺小叶完全被鳞状细胞团片取代,易被误认为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或黏液表皮样癌。
腺体内有弥散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舍格伦综合征
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表现包括:
眼干、口干及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
40岁以上的中年女性多见
唾液量减少,龋齿增多
口腔黏膜干燥,“镜面舌”
泪液分泌量减少致干燥性角膜结膜炎。
唾液腺肿大以腮腺多见,多为双侧,亦可单侧发生。
大多伴有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节性多动脉周围炎、
多发性肌炎、
硬皮病。
肉眼观,唾液腺腺体肿大或呈结节状包块,
剖面呈灰白色。
弥漫性者腺小叶境界清楚。
镜下见病变从小叶中心开始
早期淋巴细胞浸润
腺泡破坏、消失
腺小叶萎缩
上皮肌上皮岛
唇腺活检
唇腺的病理变化与大唾液腺基本相似,
因此多取唇腺组织做病理检查。
唾液腺肿瘤
唾液腺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中,
以Calponin(一种钙结合蛋白)特异性最强。
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在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中
高表达,但特异性低。
细胞角蛋白14和P63在向导管基底细胞分化的
细胞阳性。
肌上皮细胞
形态变化多样:
上皮样肌上皮细胞
浆(细胞)样肌上皮细胞
梭形肌上皮细胞
透明肌上皮细胞
免疫组化技术
淀粉酶用于确定腺泡细胞癌与其他透明性肿瘤的鉴别;
Calponin、S—100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用于鉴别肌上皮细胞肿瘤;
细胞角蛋白用于区分未分化癌与恶性淋巴瘤和肉瘤的鉴别;
CEA和甲状腺球蛋白鉴别原发性涎腺腺癌和转移性甲状腺癌;
线粒体用于大嗜酸粒细胞分化的肿瘤的鉴别。
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曾称为混合瘤,
镜下以结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多形性为特征的肿瘤。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
部位:
约80%发生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罕见。
小唾液腺以腭部最多见,上唇、磨牙后腺、颊腺和舌等均可发生。
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生长缓慢的肿块,
直径在2~5cm。
肿瘤呈不规则形,表面有结节,
触之软硬不一,可活动。
当生长加快并伴有疼痛时应考虑恶变。
肉眼观
肿瘤多呈不规则结节状。
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有白色条纹,可见囊腔形成,囊腔内含透明黏液,有时可见浅蓝色透明的软骨样组织或黄色的角化物,偶见出血及钙化。
肿瘤可有完整、不完整的包膜
复发肿瘤多为多灶性
镜下肿瘤细胞:
为腺上皮、肌上皮、黏液、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
肌上皮细胞可分为浆细胞样、梭形、透明和上皮样、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
肿瘤的间质较少,纤维结缔组织常发生玻璃样变性。
肿瘤的包膜大多完整,但厚薄不一,包膜内可见有肿瘤细胞侵入,少数部分包膜消失,
这种表现多见于黏液样组织的表面和腭部多形性腺瘤的近黏膜侧。
多形性腺瘤来自闰管或闰管储备细胞
它既可向上皮分化,又可向肌上皮细胞分化
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进一步形成黏液软骨样组织
从而形成肿瘤的多形性结构
腺淋巴瘤
又称为Warthin瘤、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Warthin瘤占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5%~10%。
50~70岁为发病高峰,平均年龄为62岁。
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和腮腺的淋巴结,多数位于腮腺下极
肉眼观
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2~4cm,质地柔软,可有囊性感。
包膜完整,界限清楚。
剖面常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含透明的黏液样、乳白色或褐色液体,囊腔内可有乳头状突起。
少数为实性,呈灰褐色或暗红色。
囊内可有黏液样物溢出。
光镜
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构成
肿瘤上皮细胞形成大小和形态不一的腺管或囊腔样结构,有乳头突入囊腔。
囊腔内衬上皮由双层细胞构成,排列规则呈栅栏状
肿瘤上皮细胞之间偶见鳞状上皮细胞灶、杯状细胞和皮脂腺细胞
嗜酸性腺瘤
嗜酸性腺瘤是由胞质内含大量特征鲜明的嗜伊红颗粒的上皮细胞(大嗜酸性粒细胞)构成的唾液腺良性肿瘤。
50~80岁常见,平均年龄为58岁。
无性别分布差异。
主要发生于腮腺。
临床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肉眼观察,肿瘤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有时呈结节状,一般直径为3~5cm,包膜完整,界限清楚。
剖面实性,淡黄色或褐色,分叶状,偶见小囊腔。
嗜酸性腺瘤
光镜观察,大嗜酸性粒细胞,胞核居中,椭圆形,空泡状,有一个或多个核仁,偶见双核,称为“明细胞”。
细胞其胞质呈鲜明的嗜伊红染色,胞核浓缩,小而深染,称为“暗细胞”。
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或小梁状结构。
基底细胞腺瘤
基底细胞腺瘤由基底细胞样肿瘤细胞构成,缺
乏多形性腺瘤中的黏液软骨样成分。
约75%发生于腮腺,5%发生于下颌下腺,其他
发生于小唾液腺,尤其上唇多见。
多见于60~70岁。
多数肿瘤为实性,界限清楚,活动,表面呈结节状,常有局部囊性感。
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肉眼观察,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1~3cm。
肿瘤细胞排列成梁状、膜性,管状、实性
恶性多形性腺瘤
来自多形性腺瘤上皮性成分的恶变。
多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腭及上唇,
男性多于女性。
通常发生于50~70岁。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生长突然加快,可伴有疼痛、面瘫、固定和溃疡形成。
肉眼观
肉眼观察,肿瘤直径为1.5~25cm,平均大小约为多形性腺瘤的2倍。
剖面良性部分为乳白色或灰白色,组织致密,富有弹性,类似瘢痕;
癌变部分组织呈污灰色或鱼肉状,组织松软易碎,常见出血及大片坏死,通常界限不清,并且有广泛浸润。
癌变部分仍停留在多形性腺瘤内者称为非侵袭性癌;
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侵入包膜外等于或小于1.5mm者为微侵袭性癌;
癌细胞侵入周围组织深度大于1.5mm者则称为侵袭性癌。
腺泡细胞癌
腺泡细胞癌是唾液腺恶性上皮性肿瘤,构成肿瘤的细胞中至少部分肿瘤细胞含有酶原颗粒,多见于腮腺。
多数肿瘤生长缓慢,实质性,活动;少数肿瘤生长较快,与皮肤或肌组织粘连而不活动,可出现疼痛、面瘫。
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偶见结节状,可见薄层包膜,大多不完整。
剖面多为实性,呈分叶状,褐色或红色,可见囊腔和坏死。
镜下见肿瘤实质细胞有
腺泡样细胞
闰管样细胞
空泡样细胞
透明细胞
非特异性腺样细胞
内含微嗜碱性酶原颗粒
肿瘤细胞排列为四种组织类型:
实体型、微囊型、滤泡型、乳头囊状型。
黏液表皮样癌
黏液表皮样癌是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的恶性唾液腺上皮性肿瘤。
90%发生于腮腺;小唾液腺最常见于腭部。
肉眼见高分化者与多形性腺瘤相似
无包膜
剖面灰白色,实性,囊腔很少
常见出血和坏死
镜下
肿瘤实质
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
分型
①高分化(低恶性)型:
黏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为主,占肿瘤细胞的50%以上,中间细胞较少。
②低分化(高度恶性)型:
构成细胞主要是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较少,低于10%,散在于表皮样细胞之间。
肿瘤细胞异形性及核分裂象明显。
③中分化(中度恶性)型:
介于上述两型之间
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又称为圆柱瘤。
40~60岁多见。
无明显性别差异。
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病期较长,呈圆形或结节状,质地中等硬。
由于此瘤呈浸润性生长。
肿瘤浸润周围神经可引起疼痛和神经麻痹。
肉眼
肉眼见肿瘤呈圆形或结节状,平均直径约3cm。
剖面为灰白色或浅褐色实性肿块,
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
光镜
肿瘤实质细胞主要为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变异肌上皮细胞。
①腺性(筛状)型:
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团块内含有筛孔状囊样腔隙,与藕的断面相似;筛孔内充满嗜酸或嗜碱性黏液样物质,腔隙周围有基底膜样结构。
②管状型:
主要特点是以肿瘤细胞形成小管状或条索状结构为主;管状结构的内层衬有导管细胞,外层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
③实性型:
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团,大的团块中心组织可变性坏死,管状和筛孔状结构较少。
实性型通常比其他类型容易复发和早期转移,预后差。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又称为终末导管癌,小叶癌。
主要发生于小唾液腺,约60%发生于腭部。
中年以上女性稍多见。
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偶见表面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出血或溃疡。
肉眼观察,平均直径约2.2cm。
通常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剖面为实性,呈黄褐色、分叶状。
光镜观察,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特征是细胞形态的一致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及浸润性生长方式。
镜下
肿瘤细胞主要由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和肿瘤性导管上皮细胞构成。
肿瘤细胞较小,大小较一致,缺乏异形性、核分裂象和坏死。
镜下观
小叶状结构、乳头或乳头囊状结构、筛状结构、条索状结构和小导管样结构。
肿瘤边缘部细胞常呈单列形成“溪流”状。
肿瘤细胞如果浸润血管或神经,则围绕血管或神经呈旋涡状或靶环状排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 组织 病理学 唾液腺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