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阁记》阅读答案翻译刘基.docx
- 文档编号:27504835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27KB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翻译刘基.docx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翻译刘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风阁记》阅读答案翻译刘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翻译刘基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翻译刘基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翻译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
雨、露有形,物待以滋。
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
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
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
土石屃赑①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皆不得其中和。
使人骇胆而惊心。
故独于草木为宜。
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
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jiū),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②,潇洒而扶疏,鬖髿③(sānsuō)而玲珑。
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
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注】①屃赑(xìbì):
强壮有力的样子。
②巃嵸(lóngzōng):
聚集的样子。
③鬖髿:
比喻草木枝叶散乱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潇洒而扶疏扶疏:
枝叶残落貌
B.不壅不激壅:
堵塞,阻止
C.无外物以汩其心汩:
扰乱,干扰
D.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去:
距离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
A解析:
扶疏:
枝叶繁茂的样子。
【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①记忆解词法。
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
②组词解词法。
古代汉语大多是单音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基本上都演变成了双音词,有的词语只是在文言词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字便成了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掌握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这一联系,将文言文中单音词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或合成词,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词。
③成语解词法。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都是由古代汉语中的词直接传承下来或由某个故事概括而成的,成语中个别字词的解法就是古汉语的解法。
所以在解释中碰到不懂的字词不妨联想一些包含此词的成语,问题有时便能迎刃而解。
④对文解词法。
也叫互文解词法。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相关联的词语。
根据这一点,有些词语依据上下文就能断定其含义。
⑤活用解词法。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
根据词类活用这一特殊用法,在碰到有活用现象的词语时,必须解释它活用后的意义。
⑥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
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物待以滋貌而无物以相之
B.附于物而有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非若雷之怒号若合一契
D.故风之过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
B解析:
B.才/表修饰;A.用来;C.像,好像;D.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思路点拨】推断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应试能力。
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代入检验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
3.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4.结构推断法。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
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
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5.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
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B.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C.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D.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知识点】本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
C解析:
理解大意,划分停顿;寻找标志性词语“之”句末助词;“其声雄以厉”“其声汹以豗”结构相同,中间可以停顿。
【思路点拨】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①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雨、露、雷是为了衬托风无形有声、附物为声。
风的声音是一直附着于其它物体上的。
B.文章第二段至四段先写风吹它物之声令人“骇胆而惊心”,次写草木之声令人不快,最后写松风之声令人“旷神怡情”,层层推进,井然有序。
C.第五段连用四个比喻,笔墨简炼,形象真切地表现金鸡峰三松随风势由弱而强,其声亦随之变化万端的特征,令人如临其境。
D.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对山间美景的钟爱之情,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
A解析:
风的发声完全依据所吹到的物体而定。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
(4分)
译文:
(2)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2分)
译文:
(3)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4分)
译文: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
(1)所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往来。
(2)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得想要长往下来而忘了回去。
(3)又为何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颖水边先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算清廉呢?
解析:
(1)关键词:
烦黩、昏秽、游,使动用法:
旷、怡;
(2)关键词:
尝、止、洋洋乎;
(3)关键词:
濯、高、清,反问句式。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翻译刘基
雨、风、露、雷,都来自天空。
雨、露有形体,万物等待它们来滋润;雷没有形体却有声音,风也是这样的。
风不能自己发出声音,借着东西发出声音。
不像雷的震怒号叫,能在虚无的空中发出大声。
就因为风借着物体而发声,所以它的声音完全随着物体而改变:
响亮、微弱、清晰、混浊、轻快、恐怖等变化,就都随着物体的开关而和生了。
土山石崖雄壮而高大,风虽吹过它们上面也不能发出声音;山谷空阔广大,那声音闵雄壮凄厉;水流荡漾温和,那声音就喧嚷吵杂。
都不能算中正平和的声音,让人听了胆战心惊。
所以只有借着草木发声才合适。
而花草树木当中,叶子阔大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窒息沉闷;叶子枯萎了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极为悲凉;叶子很柔弱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细弱而不高昂。
因此,最适宜于风所依附的物体莫过于松树了。
因为松树这种植物,树干挺直枝叶缠绕,叶子细小而成长条,奇特而茂密丛集,蓬松而精巧。
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会被阻塞也不会被激荡,流畅通达,具有自然悦耳的声音;所以,听了可以消除烦闷,洗涤昏沉和污浊,使人精神开朗而心情怡悦,心境恬静淡泊而寂静寥远,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生活,同自然万物相往来。
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听松风为快乐而不愿离去。
金鸡峰上有三棵大松树,不知道有几百年了。
微风轻吹,声音如同幽静的泉水淙淙的流过沙石;风稍大,那声音就像是演奏高雅的古乐;那大风吹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敲响大鼓,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起名叫松风阁。
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非常得意地想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
因为松风阁虽处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
夏天不太酷热,冬天不太严寒,观赏松树可以使我眼睛舒畅,听着松涛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我的心情,使人欣喜快乐,使人整天流连,又为何一定要像许由那样用颍河水洗耳朵才算清高,像伯夷、叔齐逃到首阳山不吃周粟才算清廉呢?
我是个四处寄居的人,行踪去向没有一定,但对这松风阁,却不能忘怀,所以在要跟上人道别之时写下些作为松风阁记。
日期是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松风阁记 阅读 答案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