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500624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31.47KB
精选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docx
《精选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
(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距离/m
1.5
3
0.5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
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
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
音的距离/m
8
4
7
5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羽绒服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所以不选用音叉。
(2)[3]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
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
故选B。
[4]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其隔音效果最好。
(3)[5][6]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有关,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所以要实验在教室中进行需要适当调小声源响度。
[7]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当控制不变,通过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反映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8]在探究不同材料隔音性能时,控制铃声响度不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9]材料的厚度对隔音效果有影响,实验中没有控制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
(5)[10]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用羽绒服做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因此,羽绒服的隔音性能最好。
2.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4)如图中,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
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答案】为零不变A320
【解析】
【分析】
【详解】
(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
(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1,甲、乙相距为s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
因此s1增大,△t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1,甲、乙相距为s2.
,增加压力时△t变小,由于s2不变,根据
知,速度
变大.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
,
所以
.
【点睛】
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
3.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
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
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
(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
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选填“C”或“D”).
【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高A、D(或B、E或C、F)长度低D
【解析】
【分析】
【详解】
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
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
由此可得,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实验时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C实验时的声音强度.
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
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
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
________。
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
[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
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5.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还需进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BCADF801.02选定某一根琴弦,调节它的松紧程度,比较音调是否变化
【解析】
【详解】
(1)[1]为了验证猜想一,即要保证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观察编号A、B、C的数据,它们的材料都是铜,长度都是60cm,横截面积不同,这三种规格的琴弦符合要求;
(2)[2]为了验证猜想二,即要保证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铜,观察编号A、D、F的数据,它们的材料都是铜,横截面积都是0.76mm2,长度不铜,这三种规格的琴弦符合要求;
(3)[3][4]为了验证猜想三,即要保证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观察G、H可知,它们长度都是80cm,横截面积都是1.02mm2,一个是钢材料,另一个是尼龙材料,此时编号E材料是铜,只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验证猜想三;
(4)[5]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需要选定某一根琴弦,调节它的松紧程度,比较音调是否变化。
6.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课本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她完成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需要实验器材:
铁脸盆、水、钢勺.
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
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
(4)结论:
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5)评估:
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
(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
【答案】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或音调高低与水多少有关吗?
【解析】
【分析】
【详解】
(2)本题所研究的问题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
因此,可以猜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高;(4)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因为实验中可以看到水的跳动,故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研究:
声音怎样产生;另外在水盆中将入不同深度的水时,盆的振动频率会变化,所以还可以研究:
音调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吗?
7.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器材:
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
(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说明:
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有关.除此之外响度还与_________有关.
(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________(选“能”或“不能”)弹开.
【答案】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较小较大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音叉的振动我们看不到,把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是为了把音叉的振动传给小球,用小球可以放大音叉的振动,所以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当轻轻敲击音叉时因为音叉振动幅度小,所以发出较小的声音,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
(3)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更大的角度,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音叉能振动,小球也能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8.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变小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改变.
【答案】振动响度Hz音调音色
【解析】
【分析】
【详解】
(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即两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尺子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2,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即声音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音调,所以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产生的声音波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波形的细微变化,决定的是声音的音色,所以可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
9.请按要求回答:
(1)图甲:
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________的关系;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________.
(2)图乙:
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
________.
(3)图丙: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填“高”或“低”).
(4)图丁:
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________.
【答案】振幅;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低;声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
【分析】
(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说明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4)用硬卡片拨动木梳齿时,木梳的齿振动发声,木梳的齿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详解】
(1)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乒乓球弹起的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是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
(2)图2:
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钢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钢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
(4)硬卡片拨动木梳的齿,卡片由于振动会发出声音;当用相同的力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时,卡片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故答案为
(1)振幅;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低;(4)声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点睛】
本题全部来源于课本插图,考查学生对课本插图蕴含物理知识的了解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要忽略这部分内容.
10.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000Hz~30000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_____Hz到_____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8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
【答案】10000200006000m变大不能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人耳只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000Hz∼30000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
10000Hz∼20000Hz;
(2)[3]①由速度公式得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
s=vt=1500m/s×8s=12000m;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s1=
=
×12000m=6000m;
[4]②因为声波频率变低,所以潜艇B是远离声呐,即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变大;
(3)[5][6]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精选 现象 实验 易错题 Word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