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docx
- 文档编号:27499124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6.29KB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docx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金融学概论》(课程代码:
04762)
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1经济学中的货币
1.2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1.3货币的计量
1.4货币制度及其演进
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2.1信用的演进
2.2信用形式
2.3信用工具
2.4信用与经济
第3章利息与利息率
3.1利息
3.2利息率
3.3利率的结构
3.4利率的决定
第4章金融与金融功能
4.1金融
4.2金融功能
4.3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第5章金融市场
5.1金融市场概述
5.2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5.3金融市场的类型
5.4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6章金融工具
6.1金融工具概述
6.2货币市场工具
6.3资本市场工具
6.4衍生金融工具
第7章金融机构
7.1金融机构的产生
7.2金融机构体系
7.3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7.4传统银行的衰退
第8章支付系统
8.1支付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
8.2纸体转账系统
8.3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8.4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第9章现代货币的创造
9.1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9.2存款货币的创造
9.3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第10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10.1货币需求
10.2货币供给
第11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1.1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11.2通货膨胀
11.3通货紧缩
第12章 货币政策
12.1货币政策目标
12.2货币政策工具
12.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2.4货币政策效应
第13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13.1外汇与汇率
13.2国际收支平衡表
13.3国际储备
第14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
14.1金融创新的内涵与背景
14.2新观念、新制度与新工具
14.3金融创新的效应
14.4金融工程的兴起
第15章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15.1金融脆弱性
15.2金融与经济泡沫
15.3金融危机的演化机制
15.4金融监管
15.5当代中国的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
第16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16.1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16.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16.3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
16.4中国金融发展与前瞻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金融学概论》课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投资理财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考生掌握金融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金融学概论》课程论述了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及利息、金融体系、货币均衡、金融发展等基本理论,阐述了货币的供给与需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等理论以及国际收支与国际金融等内容。
《金融学》课程在论述有关金融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同时,结合我国以及国际金融的实践与发展进行分析。
(二)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货币制度、信用及利息、金融体系、货币均衡、金融发展等基本理论。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完整、准确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金融学的视角、观点、方法分析经济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金融投资理财专业中的一门,本课程要求考生在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全面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主要观点,初步具备将金融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与我国现实经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金融实践与现象,从而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考生的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问题的能力。
它是本专业所开设《投资学原理》、《金融营销》、《房地产投资》、《金融理财分析技术与技巧》和《金融理财规划》等课程的基础课。
教材的第9、10、11、12章是考核重点章,第3、5、6、7、8、15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1、2、4、13、14、16章是考核一般章。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与经济学中的货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货币的起源、本质、货币形态的变化以及货币的计量方法,熟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货币制度的演进。
重点:
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计量、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模式。
难点:
货币的计量、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课程内容
1.1经济学中的货币
1.2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1.3货币的计量
1.4货币制度及其演进
三、考核知识点
1.通货的概念;财富的概念;货币与通货、收入、财富的区别。
2.货币的概念;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形态;货币的4个职能;货币的本质;电子货币;铸币税;货币主权;货币安全。
3.狭义的货币的概念;广义的货币的概念;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模式。
4.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单位;辅币;金准备制度;货币制度的演进;格雷欣定律;银本位制;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四、考核要求
(一)经济学中的货币
领会:
通货与货币;收入与货币;财富与货币。
(二)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识记:
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形态。
领会:
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货币交换的优势;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电子货币的挑战。
(三)货币的计量
识记:
狭义的货币;广义的货币。
领会:
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模式。
(四)货币制度及其演进
识记: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格雷欣定律。
领会:
货币制度的演进;国际货币体系。
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是阐述信用的一般理论知识,核心问题是信用的概念与起源、各经济行为主体在信用关系中的地位、信用形式、经济与信用的关系。
重点:
信用的含义和特征、信用产生的基础、信用工具的分类标准与相应的类型、几种收益率的含义与计算。
难点:
信用与分配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2.1信用的演进
2.2信用形式
2.3信用工具
2.4信用与经济
三、考核知识点
1.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2.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3.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4.几种主要的信用工具
5.信用与经济
四、考核要求
(一)信用的演进
识记:
信用的含义和特征;信用的演进。
领会:
信用与商品买卖的区别;信用与财政分配的区别。
简单应用:
信用产生的基础;信用发展的形式;信用关系产生的要素。
(二)信用形式
识记:
商业信用的概念;银行信用的概念;国家信用的概念;消费信用的概念;国际信用的概念;民间信用的概念。
领会:
商业信用的作用;银行信用的作用;国家信用的作用;消费信用的方式;
国际信用的方式;民间信用的特点。
简单应用:
商业信用的特点;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的特点。
(三)信用工具
识记:
信用工具的特征;典型信用工具。
领会:
信用工具的分类标准与相应的类型;几种收益率的含义与计算。
(四)信用与经济
识记:
信用与生产的关系,信用与消费的关系。
简单应用:
信用与分配的关系。
第3章利息与利息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掌握利息的基础知识和利率的基本理论,要求理解利息的本质和掌握各种利率的内涵,了解利率决定的不同理论观点,掌握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各种因素,理解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把握中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和进程。
重点:
利息的本质;单利、复利的计算;现值、终值的计算;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利率的决定理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实际。
难点:
利率的决定理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实际。
二、课程内容
3.1利息
3.2利息率
3.3利率的结构
3.4利率的决定
三、考核知识点
1.利息起源理论;马克思的利息形成理论;利息的本质和作用;西方经济学派的利息本质理论;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单利、复利的计算;现值、终值的计算。
2.利息率的定义;利率的基本特征;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利率的经济功能。
3.利率体系的含义;各种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的结构。
4.利率的决定理论;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实际。
四、考核要求
(一)利息
识记:
利息起源理论;马克思的利息形成理论;利息的作用。
领会:
西方经济学派的利息本质理论;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
综合应用:
单利、复利的计算;现值、终值的计算。
(二)利息率
识记:
利息率的定义;利率的基本特征。
领会:
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利率的经济功能;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
(三)利率的结构
识记:
利率体系的含义;基准利率;中国的利率体系。
领会:
利率风险结构;利率期限结构;利率信用差别结构。
简单应用:
收益率曲线;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解释。
(四)利率的决定
识记:
西方古典利率理论的特点;流动性偏好的三个动机。
领会: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
简单应用: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实践。
第4章金融与金融功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就金融的概念进行辩析,主要对金融体系、金融功能及现代金融学的最新发展进行说明,核心问题是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与不同格局,以及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流动与金融功能。
重点:
金融的定义;金融功能;金融领域的几个关键概念;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概念;行为金融理论的几个主要行为模型。
难点: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4.1金融
4.2金融功能
4.3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1.金融的定义;金融的范畴;金融学科的基本框架。
2.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与不同格局;金融功能;金融领域的几个关键概念。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概念;资本结构和杠杆比率;杠杆效应;资本成本理论的概念;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融资顺序选择;行为金融的产生和特征;行为金融理论的几个主要行为模型。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
识记:
金融的定义;金融的范畴。
领会:
金融学科的基本框架。
简单应用:
金融范畴发展的方向。
(二)金融功能
识记: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风险与收益。
领会:
金融体系的不同格局;信息不对称;现金流。
简单应用:
金融功能观;市场有效性;货币时间价值。
(三)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识记:
资本资产定价的定义;CAPM的公式;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融资顺序理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行为金融学的特征;行为金融理论的几个主要行为模型;行为金融对一些现象的解释。
领会:
CAPM模型;资本结构与杠杆比率;杠杆效应;资本加权平均成本(WACC)的基本含义。
简单应用: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WACC的计算方法。
第5章金融市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金融市场的定义与金融市场的功能,熟练掌握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了解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重点:
金融市场的定义;直接金融的概念;间接金融的概念;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定义;资产证券化定义;金融自由化的内涵。
难点:
资产证券化。
二、课程内容
5.1金融市场概述
5.2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5.3金融市场的类型
5.4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
1.金融市场的定义;资金循环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主体;金融市场的功能。
2.直接金融的概念;间接金融的概念;直接金融的优点与局限;间接金融的优点与局限;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比较。
3.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定义;区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标准;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的定义;公开市场与协议市场的定义;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定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定义;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的定义;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
4.资产证券化定义;金融自由化的内涵;金融全球化定义;金融工程化的含义。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市场概述
识记:
金融市场的定义;金融市场的主体。
领会:
资金循环与金融市场;管理的主体、载体与目的;金融部门;金融市场的功能。
(二)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识记:
直接金融的概念;间接金融的概念。
领会:
直接金融的优点与局限;间接金融的优点与局限。
简单应用:
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比较。
(三)金融市场的类型
识记: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定义;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的定义;公开市场与协议市场的定义;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定义;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的定义;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
领会: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的关系。
简单应用:
区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标准。
(四)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识记:
资产证券化定义;金融工程化定义。
领会:
资产证券化过程;金融自由化的内涵。
简单应用:
金融全球化。
第6章金融工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金融工具的定义与特征,熟练掌握各种货币市场工具与资本市场工具,掌握债券收益率的计算,掌握股票特点与影响股票价格的一些基本因素,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重点:
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金融工具定价的原理;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股价指数的计算;债券价格的计算;金融期货含义;金融期权含义;互换协议含义;远期利率协议含义。
难点:
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股价指数的计算;债券价格的计算;金融期货含义;金融期权含义;互换协议含义;远期利率协议含义。
二、课程内容
6.1金融工具概述
6.2货币市场工具
6.3资本市场工具
6.4衍生金融工具
三、考核知识点
1.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含义和分类;金融工具定价的原理;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
2.短期国库券的定义;银行承兑汇票的定义和承兑程序、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计算;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定义;商业票据的定义和类型;回购协议的定义和分类。
3.股票的定义和特征、股票的分类、股票价格的几个概念、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股价指数的计算、影响股票价格的其他因素、股价指数和几种主要的股价指数;债券的定义和特征、债券的分类、债券价格的计算。
4.金融期货的含义;金融期货的类型;金融期权的含义;互换协议的含义;远期利率协议的含义。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工具概述
识记:
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含义。
领会:
金融工具的特征;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
简单应用:
金融工具定价的原理。
(二)货币市场工具
识记:
短期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回购协议。
领会:
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流程;商业票据的类型。
简单应用:
商业票据贴现方面的计算;短期国库券贴现方面的计算。
(三)资本市场工具
识记:
股票的特征;股票的分类;债券的特征;债券的分类。
领会:
股票价格的表现形式;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简单应用:
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股价指数的计算;债券价格的计算。
(四)衍生金融工具
识记:
金融期货含义;金融期权含义;互换协议含义;远期利率协议含义。
领会:
金融期货的类型;看涨期权、看跌期权;金融期货计算;金融期权计算。
第7章金融机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金融机构产生的原因和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过程,掌握各种存款类金融机构与各种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熟练掌握市场主导型金融机构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机构体系的区别,了解“金融脱媒”与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重点:
金融机构的含义和范围;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的分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范围;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含义和特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含义和特点。
难点:
传统银行的转型。
二、课程内容
7.1金融机构的产生
7.2金融机构体系
7.3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7.4传统银行的衰退
三、考核知识点
1.金融机构的含义和范围;各类金融机构产生的标志性事件;金融机构产生的原因。
2.存款类金融机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3.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商业银行的分类;政策性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中国邮政储蓄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范围。
4.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含义和特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含义和特点;金融体系模式在中国的选择;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冲击;传统银行的转型。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机构的产生
识记:
金融机构的含义;各类金融机构产生的标志性事件。
领会:
狭义的金融机构的范围;广义的金融机构的范围。
简单应用:
金融机构产生的原因。
(二)金融机构体系
识记:
存款类金融机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领会:
美国金融机构体系;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范围;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范围。
简单应用: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三)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识记:
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历史;政策性银行。
领会:
商业银行的分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范围。
简单应用:
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四)传统银行的衰退
识记:
市场主导型特点;银行主导型特点。
领会: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区别;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简单应用:
金融体系模式在中国的选择;传统银行的转型。
第8章支付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支付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其在金融市场的功能,掌握纸体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及运作原理,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及运作,熟悉一些典型的资金转账系统,了解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重点:
纸体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及运作原理,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及运作,一些典型的资金转账系统。
二、课程内容
8.1支付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
8.2纸体转账系统
8.3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8.4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
1.支付系统的概念与构成;支付系统在金融市场中的功能。
2.纸体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运作原理及缺陷。
3.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和运作原理;几个典型的资金转账系统。
4.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四、考核要求
(一)支付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
识记:
支付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领会:
支付系统在金融市场中的功能。
(二)纸体转账系统
识记:
纸体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缺陷。
领会:
纸体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的运作原理。
(三)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识记:
几个典型的资金转账系统。
领会:
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和运作原理。
(四)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识记:
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第9章现代货币的创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信用货币的特点和构成,掌握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熟练掌握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因素,了解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回笼与管理。
重点:
信用货币的特点;原始存款的含义;派生存款的含义;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存款创造和收缩过程;派生倍数的计算;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中央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
难点:
存款创造和收缩过程。
二、课程内容
9.1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9.2存款货币的创造
9.3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
1.信用货币的特点和构成;通货的含义。
2.原始存款的含义;派生存款的含义;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存款创造和收缩过程;派生倍数的计算;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因素。
3.二级银行体制的含义;二级银行体制的特点;现金发行与回笼的过程;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特点;中央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识记:
通货。
领会:
信用货币的特点;信用货币的构成。
(二)存款货币的创造
识记: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超额准备金。
领会:
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存款创造过程;存款收缩过程
简单应用:
派生倍数的计算;对存款创造过程的说明;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因素。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识记:
二级银行体制的含义。
领会:
二级银行体制的特点;现金发行与回笼的过程;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特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中央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
第10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掌握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认识和把握影响货币供给变化的因素,理解和掌握货币供给的通用模型,熟练掌握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了解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重点:
货币需求的概念;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层次划分;货币乘数的定义;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给量;信用创造论;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
难点:
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分析;乔顿模型的分析。
二、课程内容
10.1货币需求
10.2货币供给
三、考核知识点
1.货币需求的概念;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流动性陷阱假说;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2.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的概念;货币层次划分;基础货币的概念和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货币乘数的定义;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给量;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信用创造论;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分析;乔顿模型的分析;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货币需求
识记:
货币需求的概念;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流动性陷阱假说。
领会: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单应用:
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
综合应用: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二)货币供给
识记: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定义。
领会:
货币层次划分;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信用创造论。
简单应用:
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分析;乔顿模型的分析。
综合应用: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
第11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实现基础及其同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含义及衡量指标,了解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主要措施。
重点: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紧缩的定义;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表现;通货膨胀的成因。
难点: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表现;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紧缩的治理。
二、课程内容
11.1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11.2通货膨胀
11.3通货紧缩
三、考核知识点
1.货币均衡原理;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2.通货膨胀的定义;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衡量通货膨胀的类型;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表现;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治理。
3.通货紧缩的定义;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紧缩的危害;通货紧缩的治理。
四、考核要求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识记:
货币均衡;货币非均衡。
领会: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简单应用:
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二)通货膨胀
识记:
通货膨胀的定义;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菲利普斯曲线。
领会:
通货膨胀的类型。
简单应用:
通货膨胀的影响。
综合应用: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表现;通货膨胀的治理。
(三)通货紧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 金融学 概论 课程 考试 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