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电梯控制系统.docx
- 文档编号:27497029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16.73KB
PLC的电梯控制系统.docx
《PLC的电梯控制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的电梯控制系统.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LC的电梯控制系统
黑龙江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PLC电梯控制系统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班 级:
机电13-01班
学生姓名:
芦晶
指导教师:
胡春玲
2016年5月31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芦晶学号:
1302050141
院别:
电气工程学院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任务起止时间:
2015.7.1至2016.5.31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PLC电梯控制系统
毕业设计工作内容:
本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在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编程环境下通过对电梯运动过程的分析运用交直流变速系统的相关理论,写出电梯运动过程的控制程序并画出控制电路图,运用西门子仿真软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控制程序满足设计要求。
完成毕业设计的目标,并以论文的形式将整个毕业设计内容书面化。
参考资料:
[1]殷洪义吴建华PLC原理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柴瑞娟陈海霞西门子PLC编程技术及工程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胡学林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朱近康编著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5]武艺峰编著系列单片机的开发应用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6]王整风谢云敏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实践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7]郁汉琪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8]常晓玲电气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严盈富罗海平屋海勤监控组态软件与PLC入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0]张运刚宋小春从入门到精通西门子工业网络通信实战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07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主任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进步,电梯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
它不仅仅是高层建筑里的必备设施,在多层建筑里也是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
电梯的控制系统已由初期的继电控制向微机控制发展。
可编程控制器由于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强大等特点已经成为电梯微机控制系统的核心。
本机控制单元采用以三菱公司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对机器进行全过程控制
整个系统通过PLC、逻辑控制电路对电梯的升降;加、减速;平层、起动、自动控制。
其机构简单、运行效率高、平层精度高,易于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
电梯;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
一、绪论..............................................................................................................................1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而与之配套的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同时,由于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多层建筑同样也有使用电梯的要求。
而目前,国内中小电梯厂商大多采用继电器控制或微机控制方法实现对电梯的控制前者控制线路复杂、体积大、故障率高、维护困难后者可靠性不高,容易发生故障,从而使电梯难以达到用户希望的安全、稳定、可靠的基本要求。
自问世以来,以其高可靠的特点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的性能价格比逐年提高,使用控制电梯,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可靠性高的好方法。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题目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楼群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当今社会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梯作为楼群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大部分电梯控制系统都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
传统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采用继电器逻辑控制线路。
这种控制线路,存在易出故障、维护不便、运行寿命较短、占用空间大等缺点。
从技术上发展来看,这种系统将逐渐被淘汰。
如何解决电梯的可靠性、维护方便等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大众的迫切心声。
(2)题目研究的意义:
目前,由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微机组成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正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
采用PLC控制的电梯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开发周期短,这种电梯运行更加可靠,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控制任务,已成为电梯控制的发展方向,其许多功能是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无法实现。
可编程控制(ProgrammableController)系统是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
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
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实现由继电器实现的逻辑控制功能,而且最主要的是可编程控制器的“可编程”功能,使得当改变电梯的控制功能时,只要更改程序即可,而不需要像继电器控制系统那样改变硬件和接线。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国内外发展状况在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R新月异的今天,楼的高度已和经济发展同样的速度成长起来。
作为建筑的中枢神经,电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电梯作为建筑物内的主要运输工具,像其他的交通工具一样,已经成为我们R常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电梯需求总量,主要受其经济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及数量、国家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这从客观上导致了我国电梯行业的空前繁荣景象,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电梯需求量越来越大。
总趋势是上升的,目自口进入了“第三次浪潮”,2004年总产量超过了8力.台,而且目前还没有减速的迹象。
从1949年建国以来全国共生产安装了6l万多台电梯。
尽管如此,我国的电梯远未达到饱和的程度。
全世界平均1000人有l台电梯,我国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准,还需要增加70万台。
到那时候,全国在用电梯将达到130万台,每年仅报废更新就需要6万台。
到2005年,中国电梯的年产量达到13.5万台,与1980年相比,25年增长了59倍,产量每年平均增长17.8%。
2005年安装验收电梯124465台,截至05年底,我国的在用电梯总数已达651794台。
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舞台!
我国电梯行业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生产能力。
兴旺的电梯市场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的知名电梯公司,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同本三菱、只立、东芝、富士达等13家大型外商投资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4%”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的引进对国内电梯企业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苏州江南、山东百斯特、浙江巨人、上海华立、昌华、东莞飞鹏、宁波宏大、苏州申龙和东南液压电梯等一批优秀的电梯品牌看清了自己的定位与出路。
目前国内市场需要的电梯产品,我国电梯行业几乎全部可以生产,不但大量替代了进口,而且有一定的出口。
国产电梯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正在稳步提高。
自1985年我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l78以来,先后等同或等效采用了一批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的标准。
标准的高起点使我国电梯行业在技术上居于有利地位。
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如无机房电梯、无齿轮曳引机、永磁同步拖动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国际上也是刚刚出现,我国就有许多企业可以生产了。
国产电梯以其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为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电梯控制上采用微型计算机,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使用微型计算机控制,它成本低,体积小,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简化了安装调试工作,使得电梯控制系统体积减小,节省能源、可靠性提高。
可编程使灵活性增大。
更突出的优点是微型计算机具有算术运算功能和灵活的逻辑运算功能,因此可以实现更完善的自动控制,例如对于电梯平层可以实现自适应控制,便平层情况达到最佳状态”目前,交流调压调速电梯技术已趋成熟,一些企业都有成功的产品。
微机控制电梯是电梯技术的方向,~些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相结合,相继推出了微机控制的电梯新机型使控制功能得到增强,电梯的性能得到改善,明显提高了可靠性。
除了合资企业外,也有其他厂家开发出了变频调速电梯新产品。
另外,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机型对单梯进行控制还是有前途的。
有些生产企业开发了紧急供电装置、防火厅门、地震控制、自检测以及语言合成等电梯新功能;对机械系统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
总之,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虽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国内电梯技术正以迅猛的发展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电梯在亚洲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每年销售量己达l万台左右,约占亚洲市场的1/50,一些合资企业在出口创汇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当今世界,电梯的生产情况与使用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在一些发达的工业国家,电梯的使用相当普遍。
世界上有名的几家电梯公司,诸如:
美国奥的斯公司、瑞士讯达公司、日本三菱和日立公司、芬兰科恩等,其电梯的产量已占世界市场的51%”。
其中,奥的斯公司和三菱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企业。
目前,国外除了以交流电梯取代直流电梯以外,在低层楼房越来越多的使用液压电梯。
此外,家用小型电梯将成走电梯家族中新的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也更加安全、舒适。
然而,人们的追求并没有就此停止下来,仍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
绿色是和平,绿色是天然,绿色是和谐。
电梯是载人的机电设备,要实现“绿色”,也就是强调电梯更舒适、更安全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强调电梯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国外对绿色电梯的研究做得比较出色的可能要数Peters了,他专门就绿色电梯进行研究。
当然,他的研究是从电梯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进行的。
P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产生废弃物和为生产满足曳引电梯的电力而产生的二氧化碳。
同时他还认为,目前电力是不可持续的并对环境有损害,作为在地球上有责任的人,我们应当减少能源消耗,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
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灵活通用与维护方便等一系列的优点.特别是它的高可靠性和较强的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受到用户的青睐。
因而在冶金、化工、交通、电力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工业控制的三大支柱之一”
(一)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在可编程序控制器问世以来,工业控制领域中是继电器控制占主导地位。
这种由继电器构成的控制系统有着明显的缺点:
体积大、耗电多、可靠性差、寿命短、运行速度不高,尤其是对生产工艺多变的系统适应性更差,如果生产任务和工艺发生变化,就必须重新设计并改变硬件结构造成了时间和资金的严重浪费。
1968年,在底特律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公司)为了在每次汽车改型或改变工艺流程时能不改动原有继电器柜内的接线以便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出了研制新型逻辑顺序控制装置,并提出了该装置的研制指标要求,即十项招标技术指标。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在使用者的工厂里,能以最短中断服务时间,迅速方便地对其控制的硬件和设备进行编程及重新进行程序的设计。
(2)所有系统单元必须能在工厂内无特殊支持的设备、硬件及环境条件下运行。
(3)系统的维修必须简单易行。
在系统中应设计有状态指示器及插入式模块,以便在最短的停车时间内使维修和故障诊断变得简单易行。
(4)装置的体积应小于原有继电器控制柜的体积,它的能耗也应较少。
(5)必须能与中央数据收集处理系统进行通信,以便监视系统的运行状念和运行情况。
(6)输入开关量可以是已有的标准控制系统的按钮和限位开关的交流15V电压信号。
(7)输出的驱动信号必须能驱动以交流运行的电动机起动器和电磁阀线圈,每个输出量将设计为可开停和连续操纵具有115V、2A以下容量的电磁阀等负载设备。
(8)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
在扩展时,必须能以系统最小的变动及最短的更换和停机时间,使原有装置从系统的最小配置扩展到系统的最大配置。
(9)在购买和安装费用上,应有与原有继电辑控制系统的竞争力,即有高的性能价格比。
(10)用户存储器容量至少在4KB以上。
(根据当时的汽车装配过程的要求提出)从上述十项指标可以看出,它实际上就是当今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最基本的功能。
将它们归纳一下其核心为四点
(1)用计算机代替继电器控制盘。
(2)用程序代替硬件接线。
(3)输入输出电平可与外部装置直接连接。
(4)结构易于扩展。
美国的数字设备公司(DEC)CP标,并在1969年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DP--14)““其后,美国的MODICON公司也推出了084控制器,1971年,日本推出了DSC.8控制器1973年西欧各国的各种可编程序控制器也研制成功.我国在1974年开始研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半导体集成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又对这些高新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从控制功能束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问世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初创阶段。
这一阶段的产品主要用于逻辑运算和计时、计数运算,它的CPU由中小规模的数字集成电路组成,它的控制功能较简单.典型产品有MODICON公司的084\ALLEN—BRADLEY(AB)公司的PDQ2、DEC的PDP.14、同立公司的SCY--022等。
由于这些产品主要完成逻辑运算功能,因此被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t--PLC)。
第二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末期,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扩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产品的主要控制功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它的发展主要来自两方面,从可编程序控制器发展而来的控制器,它的主要功能是逻辑运算,同时扩展了其他运算功能;而从模拟仪表发展而来的控制器,其功能主要是模拟运算,同时扩展了逻辑运算功能。
因此,按习惯的分类方法,前者被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后者被称为单回路或多回路控制器。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名称缩PC(ProgrammableControll),但是为了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的名称缩写PC相区别,通常还是把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为PLC,这一阶段的产品有MODICON公司的184、284、384,西门予公司的SomaticS3系列,富士电机公司的SC系列等产品.第三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PLC通信功能实现阶段。
与计算机通信的发展相联系,PLC也在通信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分布2式的通信网络体系,但是,由于制造企业各自为政,通信系统自成系统,因此,各产品的互相通信是较困难的。
在该阶段,由于生产过程控制的需要,对PLC的需求大大增加,产品的功能也得到了发展,数学运算的功能得到了较大的扩充,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这一阶段的产品有西门子公司的SYMATICS6系列、富士电机公司的MICREX和德州仪器公司的T1530等等。
第四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是PLC的开放阶段。
由于开放系统的提出,使PLC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通信系统的开放,使各制造企业的产品可以通信,通信协议的标准化使用户得到了好处。
在这一阶段,产品的规模增大,功能不断完善,大中型的产品多数有CRT屏幕的显示功能,产品的扩展也因通信功能的改善而变得方便,此外,还采用了标准的软件系统,增加了高级编程语占等。
这一阶段的产品有西门子公司的SYMA7ICS5和s7系列、AB公司的PLC一5等。
(二)PLC的特点
PLC能如此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它具有通用计算机所不及的一些下列特点。
可靠性对可以维修的产品,可靠性包括产品的有效性和可维修性.
(1)PLC的可靠性高,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与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比较,PLC可靠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①PLC不需要大量的活动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它的接线也大大减少。
与此同时,系统的维修简单、维修时间缩短,因此可靠性得到提高。
②PLC采用了一系列可靠性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例如冗余设计、掉电保护、故障渗断和信息保护及恢复等,使可靠性得到提高。
③PLC有较强的易操作性,它具有编程简单、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等特点,因此对操作和维修人员的技能要求降低,容易学习和掌握,不容易发生操作的失误,可靠性高。
与通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比较,PLC可靠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①PLC是为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而专门设计的控制装置,它具有比通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更简单的编程语言和更可靠的硬件。
采用了经简化的编程语言,编程的出错率大大降低,而为工业恶劣操作环境设计的硬件使可靠性大大提高。
因此,PLC的可靠性较通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有较大提高。
②在PLC的硬件设计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提高可靠性的措施。
例如,采用可靠性高的元件;采用先迸的工艺制造流水线生产;对干扰采用屏蔽、隔离和滤波等,设有对电源的掉电保护、存储器内容的保护并采用看门狗和其他自诊断措施、便于维修的设计等等。
③在PLC的软件设计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旌。
例如,采用软件滤波,软件自诊断、简化编程语言、信息保护和恢复、报警和运行信息的显示等等。
一份用户选用PLC原因的调查报告指出,在各种选用PLC的原因中,第一位的原因是由于PLC可靠性高的用户达93%。
其次,才是性能和维修方便等原因。
可见,可靠性高是PLC的主要特点。
(2)PLC的易操作性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操作方便。
对PLC的操作包括程序输入的操作和程序更改的操作。
大多数PLC采用编程器进行程序输入和更改的操作。
编程器至少提供了输入信息的显示,对大中型的PLC,编程器采用CRT屏幕显示,因此,程序的输入直接可以显示。
更改程序的操作也可直接根据所需的地址编号、继电器编号或触点号进行搜索或顺序寻找,然后进行更改。
更改的信息可在液晶屏或CRT屏幕上显示。
所以PLC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
编程方便。
PLC有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可供使用。
对电气技术人员来说,梯形图由于与电气原理图较为接近,容易掌握和理解。
所以有利于程序的编写和学习。
采用布尔助记符编程语言时,由于符号是功能的简单缩写,十分有利于编程人员的编程。
虽然功能表图、功能模块图和高级描述语句的编程方法应用尚未普及,但是,由于它们具有功能清晰、易于理解等优点,正为广大技术人员所接纳和采用并发挥出更有效的功能特点。
维修方便。
PLC所具有的自诊断功能对维修人员维修技能的要求降低了。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自诊断,维修人员可根据有关故障信号灯的提示和故障代码的显示,或通过编程器和CRT屏幕的显示,很快地找到故障所在的部位,为迅速排除故障和修复节省了时间。
为便于维修工作的开展,有些PLC的制造企业提供了维修用的专用仪表或设备,提供了故障树等维修用的资料.有些厂商还提供维修用的智能卡件或插件板,使维修工作变得十分方便。
PLC的面板和结构的设计也考虑了维修的方便性,例如,对需维修的部件设置在便于维修的位置,信号灯设置在易于观察的部位,接线端子采用便于接线与更换的类型等,这些设计使维修工作能方便地进行,从而大大节省维修时间。
采用标准化元件和标准化工艺生产流水线作业,使维修用的备品备件简化,也使维修变得方便。
(3)PLC的灵活性表现在下列三方面:
编程的灵活性。
PLC采用的编程语占有梯形图、布尔助记符、功能表图、功能模块图和语句描述编程语言,只要掌握其中一种语言就可以进行编程。
编程方法的多样性使编程方便,应用面拓展。
由于采用软连接的方法,在生产工艺流程更改或者生产设备更换时,可以不必改变PLC的硬设备,通过程序的编制与更改就能适应生产的需要。
这种编程的灵活性是继电器J颐序控制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正是由于编程的柔性特点,使PLC能大量地替代继电器顺序控制系统,成为当今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控制设备。
在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计算机集成过程控制系统(CIPS)qb,PLC正成为主要的控制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
扩展的灵活性。
PLC的扩展灵活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它可根据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展,即可进行容量的扩展,功能的扩展,应用和控制范围的扩展。
它不仅可以通过增加输入输出单元来增加点数,通过扩展单元来扩大容量和功能,也可以通过多台PLC的通信来扩大容量和功能,甚至可通过与集散控制系统(DCS)或其他上位机的通信来扩展它的功能,并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的交换等。
这种扩展的灵活性大大地方便了用户。
操作的灵活性。
操作的灵活性是指设计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编程的工作量和安装施工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操作十分灵活方便,监视和控制变得容易。
在继电器顺序控制系统中所需的一些操作可以简化,不同的生产过程可采用相同的控制台或控制屏等。
(三)PLC的工作原理
图2-1PLC的工作原理
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从继电器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它的梯形图程序与继电器系统电路图相似,梯形图中的某些编程元件也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如输入、输出继电器等。
这种计算机程序实现的“软继电器”,与继电器系统中的物理结构在功能上某些相似之处。
可编程序控制器有两种基本的工作状态,即运行(RUN)状态与停止(STOP)状态。
在运行状态,可编程控制器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
为了使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及时地响应随时可能变化的输入信号,用户程序不是只执行一次,而是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直至可编程序控制器停机或切换到STOP工作状态。
除了执行用户程序之外,在每次循环过程中,可编程序控制器还要完成,内部处理、通信处理等工作,一次循环可分为5个阶段(见图2-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
由于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极高,从外部输入-输出关系来看,处理过程似乎是同时完成的。
在内部处理联合阶段。
可编程序控制器检查CPU模块内部的硬件是否正常,将监控定时器复位,以及完成一些别的内部工作。
在通信服务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别的带微处理器的智能装置通信,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内容。
当可编程序控制器处于停止(STOP)状态时,只执行以上的操作。
可编程序控制器处于(RUN)状态时,还要完成另外3个阶段的操作(图2-2),图中仅画出了与用户程序执行过程有关的3个阶段。
图2-2可编程序控制器
2.扫描周期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RUN工作状态时,执行一次上图所示的扫描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其典型值为1~100ms。
指令执行所需的时间与用户程序的长短、指令的种类和CPU执行指令的速度有很大的关系。
当用户程序较长时,指令执行时间在扫描周期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不过严格地来说扫描周期还包括自诊断、通信等。
如图2-3所示。
图2-3PLC的扫描运行方式
(1)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读入所有的数据和状态它们存入I/O映象区的相应单元内。
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行和输出刷新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数据和状态发生变化I/O映象区的相应单元的数据和状态也不会改变。
所以输入如果是脉冲信号,它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LC 电梯 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