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7494249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80
- 大小:90.98KB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解析.docx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解析.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解析
鱼我所欲也
先秦:
孟子及其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注释
亦:
也。
欲:
喜爱。
得兼:
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
舍弃。
取:
选取。
甚:
胜于。
于:
比。
故:
所以,因此。
苟得: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
厌恶。
患:
祸患,灾难。
辟:
通“避”,躲避。
如使:
假如,假使。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莫:
没有。
则:
那么。
凡:
凡是,一切。
得生:
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用,采用。
为:
做。
而:
但是。
是故:
这是因为。
非独:
不只,不仅非:
不独:
仅。
贤者:
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
此,这样。
心:
思想
勿丧:
不丧失。
丧:
丧失。
箪:
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
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
就。
弗:
不。
得:
得到。
呼尔:
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呼尔而与之:
呼喝着给他(吃喝)。
尔,语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
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
“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行道之人:
(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
用脚踢。
而:
表修饰。
不屑: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
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辩:
同“辨”意为辨别。
何加:
有什么益处。
何介词结构,后置。
宫室:
住宅。
奉:
侍奉。
穷乏者:
穷人。
得我:
感激我。
得:
同“德”,感激。
与:
同“欤”,语气助词。
乡:
同“向”,先前、从前。
已:
停止。
本心:
指本性,天性,良知。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文言现象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中“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中“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中:
乡”,通“向”,先前,从前。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本文主旨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赏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
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
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孟子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
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这几句论证说:
生命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指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指不义),所以有时对祸害(死亡)不愿躲避。
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这几句论证说:
如果没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惜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样不能用呢!
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死亡)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
言外之意是:
这样下去,人们的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鄙无耻了吗?
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其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几句论证说:
通过这样的手段(指不正当的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愿意采用;通过这样的办法(指不正当的办法)就可以避免祸患(死亡),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
所以,还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爱的(指义),还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指不义);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
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
通过论证,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就成立了。
为了使这种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孟子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箪”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篮,“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尔”是大声呼喝着,“蹴尔”是用脚踢着。
这几句说:
只要得到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饿死,如果是轻蔑地呼喝着叫别人吃,哪怕是饥饿的过路人都不愿接受,如果是用脚踢着给别人吃,那就连乞丐都不屑要了。
《礼记·檀弓》有一段故事与此相类似: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厌恶,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
连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都能这样做,常人更不用说了。
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
文章第三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孟子指出,社会上确实存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
有人不问合不合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呢,万钟俸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房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因为给了所认识的穷朋友以好处而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吗?
华丽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肯饿死也不愿受侮,却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
孟子警告说:
“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应该罢休了。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
他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
(《公孙丑下》)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其次,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简析
本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他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入手,在生与死、利与义、守义与失义等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必须舍生取义。
还强调指出“非独贤者有是心(舍生取义之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人如果经不住万钟、宫室、妻妾、施恩的诱惑,必然会“失其本心(舍生取义之心)”。
《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如今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
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
《鱼我所欲也》一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
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
如果把《鱼》文分成三段来分析,是不难说明这一观点的。
本文逻辑严密,析理精深,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唐雎不辱使命
两汉:
刘向撰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注释
唐雎(jū):
也作唐且,人名,安陵国的臣子。
不辱使命:
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秦王:
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使:
派遣,派出。
安陵君:
安陵国的国君。
安陵是当时战国的一个小国,即现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
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易:
交换。
其:
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加惠:
给予恩惠。
虽然:
即使这样。
虽,即使。
然,这样。
弗:
不。
说:
通“悦”,高兴、愉快。
谓:
告诉。
欲:
想。
以:
用,用作介词。
秦灭韩亡魏:
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
之:
的,助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错意,置意。
错,通“措”,安放,安置。
请广于君:
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扩充。
逆:
违背。
非若是也:
不是这样的。
非,不是。
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直:
只,仅仅。
怫(fú)然:
盛怒的样子。
公:
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布衣:
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抢,撞。
徒,徒:
裸露。
跣:
赤脚。
庸夫:
平庸无能的人。
士:
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专诸,春秋时吴国人。
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
“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聂政,战国时韩国人。
韩傀,是韩国的相国。
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把韩傀刺杀了。
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
公子光杀死王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去把他杀了。
仓,同“苍”,灰白色。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的预兆。
祲,凶险的预兆。
与臣而将(jiāng)四矣:
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若:
如果。
必:
一定。
怒:
发怒,动词。
缟(gǎo)素: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缟,白绢。
素,白绸。
是:
这样,代词。
秦王色挠:
秦王变了脸色。
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长跪而谢之:
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古人没有凳椅,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
为了向对方表示敬重,上身挺直,臀部离开脚跟,就是长跪。
谢,道歉。
谕:
明白,懂得。
以:
凭借。
存:
幸存。
者:
的原因。
徒:
只。
以:
因为。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
“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安陵君说: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
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加以注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
“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
“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白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只,仅仅)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6.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一词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用来)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怒气)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前“使”:
派遣;后“使”:
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长跪而谢之(连词,表修饰)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
这样,如此。
今:
经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
只,仅仅。
今:
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
吉祥。
今:
经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
交换。
今:
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
虽然这样。
今:
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
6.徒以有先生也(古:
只。
今:
徒弟)
7.秦王色挠(古:
屈服。
今:
轻轻地抓)
8.跪而谢之(古:
一种坐姿。
今:
双膝着地。
古:
道歉。
今:
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
撞。
今:
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
于是。
今:
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
给予。
今:
增加)
12.彗星袭月(古:
扫过。
今:
袭击)
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
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
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
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
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
但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天下缟素:
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亦免冠徒跣:
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
徒: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与臣而将四矣:
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
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倒装句)
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倒装句)
评析
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
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
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他的强横无理,又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轻蔑。
不料在安陵君那里竟碰了个软钉子,因此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在强迫对方服从的基础上,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脸渐露狰狞,“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面对秦王的盛气淫威,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一个委婉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强烈的轻蔑。
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
秦王自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头上猛击一掌。
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
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
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强暴的鲜明个性。
解析
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文言文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