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社会工作汇编.docx
- 文档编号:27490170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32KB
小组社会工作汇编.docx
《小组社会工作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社会工作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社会工作汇编
小组社会工作
小组的定义、构成要素及类型
定义:
小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互关系的独立个人,经由社会互动,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并享有共同的规范与特征,根据共同拥有的目标或期待来完成共同目标任务的集合体
小组的构成要素
小组的类型
小组目标
形成划分:
组成小组/自然小组
小组契约
组员关系:
基本小组/层次小组
小组工作者
小组结构:
正式小组/非正式小组
小组成员
参与态度:
志愿小组/非志愿小组
小组规模
进出自由程度:
封闭小组/开放式
小组时间
目标划分:
教育小组/成长小组/
分享小组/治疗小组/任务小组
小组空间
小组工作的前提、定义、特征、及功能
前提
1、提供一种归属感
要使小组工作得以展开,必须首先确定小组工作具有这些优点
2、提供验证事实的机会
3、得到互助合作的资源
4、小组是赋予成员能力的工具
定义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
主要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群体的组织动员和群体活动,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推动组员在小组中建立互动关系、分享小组经验,从而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组员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特征
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功能
康复
能力建立
矫正
社会化
预防
问题解决
社会价值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者在运用小组工作协助服务对象工作的过程中,秉承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引导小组组员参与积极互动和相互协作,达到激发小组组员的个体潜能,帮助小组组员发生变化并解决自己的社会功能问题。
小组工作的具体价值原则
1、合作互助的原则
2、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原则
3、个人进取心的原则
4、高度个别化的原则
小组工作的基础理论
1、镜中自我理论
2、交流分析理论
3、场域理论
4、符号互动理论
镜中自我理论
代表人物
库利(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
理论内容
1、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助而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
社会是一个统一体,在社会这个庞大的互助组织中,它的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这个有机体所有的其他部分。
人与社会并不是割裂开或对立的。
2、镜中自我。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
我们根据镜子里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情。
同样,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应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
3、首属小组。
库利首次正式提出并使用了首属小组这个概念,它是指那些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动和合作的小组。
这些小组主要包括家庭、邻里以及儿童游戏伙伴。
首属小组是对个人的发展成长影响最深远的小组,很多积极的品质和消极的品质都是在首属小组获得并强化的。
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的启示
1、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2、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个人终身的发展打上烙印,是很多理论都涉及的观点。
在小组工作中,尤其是治疗性的小组,通过探讨个人的首属小组对个人的具体影响,尤其是个人首属小组里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目前的人际关系的模式的影响和个人的非适应性行为的来龙去脉,可以帮助成员获得深入的自我察觉。
交流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
波恩
理论内容
交流分析理论是一种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它有三个基本假设:
每一个新生儿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力,相信自己和他人都是“好的”;每一个人在童年的早期便决定了自己将如何生活;人们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才能生存。
波恩认为,我们的人格结构存在有三种自我状态:
儿童状态、成人状态、父母状态。
儿童自我时,是以某个早年经验到的方式来应对眼前;父母自我时,是以曾经经验到的父母的方式应对眼前;成人自我时,以一种经过思考、较理性的方式应对眼前,每个人三种状态的比例不同。
交流分析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交流分析理论解释与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因此非常适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小组工作
2、交流分析理论中对个人三种自我状态的自然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分析和领悟自己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的与他人沟通。
3、小组可以帮助个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帮助组员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以及个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
4、小组可以提供一个互动的情境,使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法,增加他们的自我觉察,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终开始新的生活。
场域理论
代表人物
考夫卡(美籍德裔心理学家)
理论内容
场域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
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
场域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场域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行动均被行动发生的场域所影响,它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且这个场域是此时此地发生的。
因此,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
小组成员之间是互动的,每位成员都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
符号互动理论
代表人物
米德(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之一)
理论内容
个人社会行为是其所属群体中规范行为内化的结果,由于意识的存在和相互作用,才使人们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看到自己、知道自己;自我是逐步发展的,是在社会经验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个人社会化就是把个人行为置于社会结构中去考虑,角色就是个人在社会互动中,一方面得到社会期待(角色期待),另一方面遵照他人角色或社会规范等获得。
符号互动论对小组工作启示
1、人类的行为与互动是由“符号”及其意义而引起的,人类不是对外部刺激做出简单反应,而是对刺激做出能动的反应,并且赋予新的社会意义。
2、人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人性化的,所以人类是互动过程的产物,只有与他人不断互动,人类才具有社会性和创造力。
3、互动中的人组成最优群体,只有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4、人类在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地塑造着自己的行为,所以互动强调社会过程。
5、人类群体必须承认环境的影响,并且自觉适应环境
6、个人在小组中担任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艾伯特·班杜拉
阐述著作
《社会学习心理学》
理论内容
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
对小组社会工作的启示
1、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以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2、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
3、强调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对人的尊严和能动性予以充分肯定。
小组工作的目标
1、实现大家共同决定的目标
2、帮助经历了个人、家庭、职业和适应问题的个人,获得预期的改变
3、促进个人提高和个人充实
4、将治疗、自我提高和个人实现有机结合起来
整体介绍
三大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结构层面
互惠模式人际关系层面
治疗模式个人治疗层面
宏观和微观的介入
外借理论
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
理论来源于两部分
实务理论
自身的实践工作中
社会目标模式——最早的小组模式
概念
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
它的原则与社区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识与任务达成;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
总目标
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应用领域
社会政治小组;组织小组
理论基础
1、参与、意识提升与赋权
2、系统功能理论
3、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目标模式工作内容和小组运用
总目标
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具体目标
1、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他们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
2、发展小组成员的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环境方面个人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社会能力
3、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觉醒和能力去带领推动社会变迁
实践原则
社工:
让组员充分自决
小组:
民主参与、成员共识和小组任务的达成
组员
可以是全社会的全体公民,特别是鼓励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工作者
与小组成员一路同行,但在同行过程中又扮演着一个可变的角色
优势
1、符合社会工作最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将个人的问题与其所属的社会环境或社会结构联系起来,强调个人问题的解决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相关联
2、通过小组工作发展社区组织,通过社区组织进行社区教育,一次提升民众的意识,达到社区赋权的目的
参与、赋权与意识提升
参与
期待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相互支持
赋权
三个层面
个人→发展一种更加积极的自我意识
社区→获得知识和能力,以便对周围环境有一个批判性的理解
社会→获取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
意识提升
弱势群体、社会排斥、边缘机制等概念在小组工作中运用十分广泛。
如单亲家庭青少年自强小组。
系统功能理论
理论内容
其假设所有的社会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由附属母系统的次系统所组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结的,并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以保持系统内部的平衡,使整个系统稳定地向前发展。
四个原则
目的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小组是由不同元素所组成的系统
2、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小组正是基于整体性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3、小组必须建立总目标和过程目标,帮助组员达成目标是小组的归宿
4、小组过程是一个动态化、情境化的过程
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变迁。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互惠模式
理论基础
1、系统理论中人与环境的关系
2、场域理论中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论和此时此地
3、“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小组目标
1、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实现个人的满足
2、在小组成员中、小组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间达到互助和开放
3、小组工作的目标可能是预防的目标性的、防御性的和复原性的。
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交往和讨论来决定他的目标
小组角色
小组有一个目标并且是一个互助的系统,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小组是这个模式的中心
组员角色
组员将自己的需求感与小组集体任务的社会需求发生关联,组员是平等的个人。
工作者
角色
应使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帮助而完成特殊的任务,并使他们借助这种经验更加适应社会
实践原则
1、工作者应该通过评估其成员正在寻找的共同点,帮助小组强化他的目标
2、工作者应该向小组成员澄清和说明他与小组的角色,并订立一个明确的契约
3、工作者应该帮助小组成员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他们的小组目标上。
4、工作者应该是诚实的,避免封锁消息或知识
优势
1、小组互助系统的概念,支持并说明了“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概念
2、不对小组及成员预先设定一个目标,而是允许小组成员自己决定目标。
这符合社会工作自决的原则
3、该模式的双重中心,使小组成员能够选择一个更加恰当的介入策略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治疗模式
目标
是以治疗个人为目标,它的目的是帮助个人通过达到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
原则
1、如果是为特殊群体开设的小组,特定的治疗目标慧成为小组的目标
2、工作员经由小组每个人的治疗目标总和来界定小组的目标。
特点
小组治疗模式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等过程,也被看成是再教育过程。
包括对现在和过去事件的潜意识的觉察和了解。
有些治疗小组用来矫治妨碍个人功能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其目标在于个人人格结构的转变,因此,治疗小组常常要持续较长时间。
此外,由于组员的特殊性,治疗模式会比较依赖专家的判断和专业化的指导。
实践原则
1、工作者在开组前需要对组员进行细致的材料收集和评估,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功能和小组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2、工作者与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契约
3、工作者需要确定小组的理论倾向,选择使用特定的小组治疗理论和技术
4、从社会治疗的角度,小组工作者还可能需要小组之外的关系进行联络,如案主的医生、来源机构、家庭等,以便对组员有更详尽准确的评估和改变过程的把握
5、小组工作中的治疗模式可以比较广泛的运用在偏差行为的纠正,医疗和精神病服务,社区特殊群体的服务以及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
发展模式
小组目标
通过小组鼓励成员参与、表达自己,进而找出大家的共同兴趣和目标,以民主的过程实现小组目标和组员的自我成长
小组工作
的
特点
1、强调组员的朋辈关系及共同的目标和兴趣。
2、该模式注重自我完善,在组员互相推动下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满足组员个人自我发展及小组目标
3、注重现实影响小组及组员的状况,小组给予组员发挥潜能及自我完善的机会
4、提供组员宣泄的机会、支持作用、现实取向、自我重估
实践原则
1、发展性小组工作相信小组和个别成员能够发挥其潜能达到成长的目的、小组也会随之成长
2、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遇到困难,人可以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3、工作者持现实的态度,相信小组主要是提供组员一个现实的人生经验,通过组员的互动及相互借鉴,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促进个人成长。
4、工作者工作中以人性化的态度平等地对待组员、尊重组员、相信组员有权力和能力做出决定
工作者的
角色及
技巧
1、工作者与组员相同,不享有特权,仅以其经验和知识平等的与组员沟通,充其量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支持者
2、工作者与组员均自愿接受和提供服务、并投入小组之中
3、工作者要不断引导小组迈向目标,及时提醒个人在时间上和资源上的限制。
4、小组后期在组员的成长和小组整体的成长两方面做出评估
小组的构成
机构的
目标
与社会意识形态和公众关注的社会福利有关,它常常能够反映社区的兴趣。
通常机构的目标与公众认可的需求是相关的,都比较宽泛
小组的
目标
需要包括机构的目标、组员的目标及工作者的目标和需要。
目标必须具有现实性和明确性,应当是能够实现的
组员的
目标
每个组员参加小组希望实现的愿望。
组员目标与工作者的目标要有“协议”
工作者的
目标
在小组中使用的计划、方法、手段和程序,帮助组员实现愿望
不管小组组成的原因是什么。
组员参与的机制和动机是什么,在形成小组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以上因素
组员的选择
年龄
智力水平
兴趣特点
共同的问题
性别
自我能力
价值观体系
容忍小组结构
小组的结构
场所
小组规模
小组规则
开放式或封闭式小组
时间限制
领导权
男性小组、女性小组还是混合小组
聚会次数和时间
小组的活动安排
小组工作的阶段
小组初期
小组中期
小组后期
小组初期
概念阶段
小组的提出
小组的计划
选择组员组成小组
小组的目的
招收组员
小组持续的时间
小组的形式
小组的大小
小组聚会的物理环境
小组聚会的时间长短和聚会频率
这是小组前的准备阶段,其主要工作是酝酿成立小组、
设计目标、招收和选择组员
聚会阶段
成员的心理特征
工作者应做的工作
小组契约
这一阶段是指小组成员第一次正式聚会
形成阶段
小组的形成阶段是指组员开始熟知阶段
小组中期
冲突阶段
经过小组中期之初短暂的观望之后,小组成员开始表白自己,小组中产生权利分化,组员的观点、立场、兴趣、爱好、价值观的分化也表现出来,冲突开始产生并发展
维持阶段
这一阶段,成员达到交往深入化,沟通理想化,接触频繁化的状态,小组的概念深入人心,小组的权力结构趋于稳定,小组有足够的能力达到小组的目标,组员比原来有更大的自主性,组员与工作者的关系密切。
小组后期
结束阶段
小组后期是小组的结束阶段。
小组结束存在两种情况,正常结束和非正常结束(即小组夭折)
小组评估
行为计量法
日记法
目标达成测量法
评估工作贯穿于小组工作的整个过程。
目标达成测量法(示例)
非常恶劣
低于期待
期待水平
高于期待
非常理想
-2
-1
0
1
2
事件
事件
事件
事件
事件
小组工作的技巧
建立关系的技巧(设置基调、表现温暖与尊重)
有效沟通的技巧(同理心、自我暴露、澄清与提问、表达真诚、倾听)
如何设置基调
基调
小组的情绪氛围
如何设置
严肃/轻松
支持/对抗
导向/自由
正式/非正式
设置基调是,工作者应当考虑如上问题
如何表现温暖与尊重
1、无条件的正向关怀
2、对个人的尊重
名字的使用
目光接触
有效沟通的技巧
1、同理心的运用
进入案主的世界
传达对案主的了解
表达同理心的问题
2、澄清和提问
追问/深入
你能不能再具体谈一下(你刚刚说的)?
3、如何表达真诚
给予回馈
负面的示范
4、学会倾听
(倾听的细节)
身体语言
对内容进入解释性提问
记住提及过人名
透过记忆说出细节
发现内容中的主体,最终超越内容本身,给予案主回应
自我暴露
适当的自我暴露可达到适当的社会顺应效果
如何做好评估
评估类型
过程评估
结果评估(方法)
单个案设计
单个案设计因经常用于单个案例或案主而得名,又称为单一式设计、单个对象设计
1、标准化问卷或量表
1、标准化的测量工具
2、个案记录
2、目标问题测量
3、日志或日记
3、目标实现程度评估
4、录音和录像
4、任务完成情况评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 社会工作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