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四年级美术下.docx
- 文档编号:27484546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8.06KB
修订版四年级美术下.docx
《修订版四年级美术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版四年级美术下.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订版四年级美术下
总体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第一课聚聚散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
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欣赏导入
1.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 点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具:
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
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
”板书:
《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
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
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一)、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
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
(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
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
(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
(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三)、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
你们看!
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四)、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
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
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
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
2.要美观。
3.更需要创意。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
不好又在哪?
互相提点建议!
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课:
“五谷”作画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种子的颜色、形状、质感、大小,以及种子贴画中的方法
2、通过动手实践看一看、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在感知与欣赏中找到种子贴画的几种方法,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并巧妙的运用。
3、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
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并学以致用。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有个性的创造。
教学重点:
认识种子,感知种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种子贴画的几种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考眼力:
看看老师带来的这幅画,画的是谁?
用什么东西做的?
喜剧明星(憨豆先生 用种子粘贴的)用种子也可以创作一幅作品,再欣赏一幅 瓜籽皮粘贴的。
出示课题《五谷作画》。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老师带来了一些种子,你来认一认,再说一说种子的样子(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
尝试发现:
2.摸一摸、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摆一摆,再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了?
探究形成:
学生汇报展示:
1.种子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的点,排列成线和面。
2.种子的大小决定线的粗细3.可以利用颜色巧妙地排出图案4.种子滚动要用胶水粘贴。
欣赏提升:
看看这些画是怎样做出来的?
播放课件学生描述1.小熊的脸,卡通人物用的是豆子红豆、黄豆、黑豆(因色造型同一种豆子不同颜色的组合)
2.小鱼、瓢虫用的是小的玉米麦子粒等与各种豆子(用不同的米粒表现不同的质感)种子的大小对比(因质造型)
3.蝴蝶根据种子的形状来粘贴(因形造型)
4.小鸟你发现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除了颜色的搭配种子的排列是这副画的最大特点,显得作品有秩序美。
三、欣赏书中作品,你还有什么发现?
背景的处理
你想不想也来粘贴一幅种子贴画啊?
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出示课件,粘贴的步骤1设计图案2局部刷胶水3粘贴谷物,逐一完成
学生能出什么是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
能够粘贴出简单的形象。
种子给予人类的贡献,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第四课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
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
学生答:
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
主体与背景(课件1)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学生思考:
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
4.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第五课色彩的明与暗
教学目标
1、了解明度的含义;了解夏加尔的作品及简介;学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水粉颜料涂色,提高色彩表现力。
2、引导学生欣赏夏加尔作品,感受色彩的层次丰富;通过师生互动对作业评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明度色彩效果的由来;采用引导学生依据作业标准,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
3、在尝试色彩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中感受色彩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明、暗色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明、暗色调的配色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欣赏揭示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
媒体出示关键字:
三原色、间色、复色
2.学生小组讨论关键字的含义。
3.学生反馈
4.欣赏作品(媒体出示作品及其介绍)
问:
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
《我与村庄》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
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
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
5.学生交流感受:
作品的色彩很有层次感。
6.小结:
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
7.揭示课题:
明色和暗色
二、自学方法尝试调配
1.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
2.媒体板书调配方法:
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
明色——加白色使色彩变亮。
暗色——加黑色使色彩变暗。
3.学生尝试调配明色和暗色,教师辅导。
要求:
随意加白和加黑。
三、教师演示学生创作
1.教师演示用不同层次的明度:
师:
你们看色彩层次感的体现就在这随意间的加白和加黑而形成的,你们说有趣吗?
2.出示未涂色的画面:
3.师提出作业要求:
1)在这四幅画里选择一幅涂色。
2)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
3)可以自己创作涂色:
造型简单。
四、展示评价教师小结
1.展示作业。
学生依据黑板上的评价标准把作业贴在相应的位置。
2.自我评价: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棒,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在自学、自主、自我的活动中完成,老师希望你们今后也能像这堂课一样表现出自我和个性的风采。
好吗?
(媒体出示板书)
红、黄、蓝是三原色。
用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称为间色。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间色调配而成的,这样调配出的颜色称为复色。
第六课色彩的渐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巩固同一种颜色加白或加黑会使颜色变浅或变深的色彩的明和暗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加深理解合理的色彩搭配使画面装饰效果更好
2.合作用剪贴的方法完成作业,体验色彩搭配的乐趣,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先向学生出示“联想”一词,提问:
什么是联想?
学生理解“联想”的含义:
由一样事物联想到另一样事物。
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觉和联想不一样。
出示不同颜色纸块,请学生比赛想象力,一种颜色至少说三种感觉或联想。
提示:
红色——热情、火焰、红苹果等等,此时有媒体演示辅助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装有各色油画棒,只有一小口的盒子,请学生跟着音乐,好奇地伸进盒中任意摸出一支颜料来。
启发提问:
“你摸到了一支什么颜色?
喜欢这种颜色吗?
”请你找出比他稍暗或稍亮的“伙伴”,形成一组渐变色。
学生兴致勃勃地相互展示、交流。
我出示一块涂有一个颜色向另一个颜色渐渐变化效果的色块,引出课题《渐变的色彩》。
2.新授
⑴启发方法,创设“涂色”比赛
我演示“接色”涂色方法及出示各类渐变涂色效果。
学生观察感受:
色彩得渐进排列;两色相交处的自然衔接。
渐变涂色使画面层次丰富,有立体感觉。
尝试比赛:
比赛谁能最快用所学“接色”涂色方法又快又好地涂满半张铅画纸。
提示:
可以大面积渐变也可以小面积渐变;可以有较接近的色彩组合,也可以用反差较大的色彩组合。
选出每组动作最快的四位分别奖励彩纸。
⑵出示教具,递进提问:
出示一些主体与背景反差较大和不明显的范样。
问:
觉得那些画效果好不好?
为什么?
同桌交流:
涂色的效果怎样?
比较、讨论、交流。
深色使浅色更浅;亮色使暗色更暗;反差大的色彩搭配效果鲜明夺目。
出示动植物的剪影问:
还会画哪些东西的影子?
(出示相关教具)
出示一些色块和单色图形:
请你把这些不同颜色的影子放到合适的色块里去。
争相回答:
回忆学画过的东西的剪影特征,并勇于上黑板勾勒。
练习色彩搭配:
每组一位上黑板练习。
集体讨论交流优缺点。
(深配浅;暗配亮)。
⑶创设情景,体验快乐
播放儿童歌曲《找朋友》,为刚才自己所涂色系寻找想配效果较好的“合作伙伴”。
找“伙伴”:
跟着音乐,踏着节拍,走出位子,涂较深色系的同学可选涂黄、橙、红等较亮色系的同学作“伙伴”。
找到“伙伴”的同学可适当调换位子,以便进一步合作完成作业。
出示两张不同背景:
怎样使单一的背景显得更活泼点?
启发孩子多说些,顺着他们的思路,多给些鼓励!
伙伴”讨论:
如何分工、设计变化,共同完成作业:
用大小变化、重复剪贴的方法设计主体造型。
用学过的撕贴或剪贴的方法改变背景效果。
(横条、圆点、不规则图形等)
⑷引导合作,完成作业
出示作业要求:
请你和你的合作伙伴共同用各自色彩渐变的涂色方法完成的色块相互配合,设共同计剪贴组合成一服装饰画。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体验合作,把完成的作业贴到自己的小队展示区域里。
(教师作巡回指导)
3.小结
学会选择:
每组动作最快的同学选三张自己喜欢的评议最好的作业。
第七课色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别、感受不同的色彩,让学生获得对色彩不同的感觉,进而积极主动地感受色彩的情感、象征意义和色彩表现中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2.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赏析,感受艺术家的内心思想与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直觉。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色彩练习。
教学难点:
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观察、演示、练习
教具:
多媒体课件、颜料、油画棒或蜡笔、素描纸
教学内容:
一、导入部分
让学生走进美丽的色彩世界。
(欣赏多张图片:
自然风光、动物世界、花草树木、服装色彩、家居环境等。
)
在教师节的时候,同学送老师鲜花了,让你选择的话,你会选什么颜色的花,为什么?
(学生回答)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同学们已经赋予了色彩某种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情感》。
二、色彩的感受与联想
1.春夏秋冬给你什么样的色彩印象?
你会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呢?
小组讨论,选代表作总结。
(演示图片)
2.表现色彩的情绪
(1)大家都知道体育、音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与此相对,色彩对人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却鲜为人所重视。
而它正成为生活必须的调味品走进千家万户。
记得前年夏天,一个附属医院住院部,不知何故把病房过道墙壁统统涂满了朱红色,不下一个礼拜,不少病员及其家属纷纷告状诉苦,因为他们一站在此过道上,便有一种令人难以节制的冲动和烦躁不安的难受。
最后把过道墙改涂嫩绿色调,病员与家属相安无恙拍手称道。
人们普遍喜欢橙黄桔红色的果酱和饮料,就是因为红桔子与黄橙子是饱含维生素C的水果,故此类色调的食品便能吸引人,从而增强人们的食欲。
(2)生活中不同的色彩设计,会有不同的气氛,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和情感体验。
A:
对红色的感觉。
B:
对蓝色的感觉。
3.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感觉。
蒙德里安的《爵士乐》
说明对爵士乐的一种视觉再现,艺术家以红、橙、蓝的几何色块在空间的排列、重叠,给人某种现代爵士乐的强烈的节拍感。
(利用色彩的视听通感使两种艺术联系起来.)
(2)找感觉:
听觉、味觉、嗅觉、等
听阿炳的《二泉映月》,谈一下心情,你会选什么颜色表达?
(3)味觉,黑板上写有4个表示味道的词—甜、酸、苦、辣
(4)嗅觉,桂花的香味、米饭的香味。
(5)触觉,光滑感觉、粗糙的感觉。
4.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来分析艺术家的情感
(1)凡高作品的色彩感觉跳动、热烈。
(2)毕加索作品的色彩感觉单纯、悦目。
(3)蒙克作品的色彩感觉郁闷、不安。
(4)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颜色,你喜欢什么样的颜色?
5.欣赏一些作品,可以怎样通过画面表现心情。
有的是具象(写实)的,有的是抽象的。
可以通过线来表现,可以通过点线面的结合表现。
三、学生活动——
用四种色彩表现你喜欢的季节。
(把颜色填在4厘米*4厘米的四个格子里)
四、评价:
作品展示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五、本课小结
第八课我画的动漫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知领域:
指导学生欣赏卡通,使学生了解什么卡通及卡通画的不同类型。
2.能力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
在欣赏各种卡通的同时,让学生找出卡通画的表现方法,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以及通过学生的临摹,让学生逐步掌握卡通画的表现方法。
3.情感目标:
情感领域:
在欣赏卡通的同时,逐步激发起学生对卡通画的热爱,以及树立为我国卡通事业的提高做贡献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并学习描绘卡通形象。
2.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看似简单,但其幽默感,鲜明个性,思想内容均由外在形象体现,因此创意十分花费心思,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过程。
教学教具:
1.师生共同收集的卡通图片、文字、实物以及影像资料
2.学生画的卡通画作品
3.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以多媒体方式导入
问题:
同学们喜不喜欢卡通?
想不想看一段动画片?
(引入课堂教学。
)
播放卡通片《狮子王》,让学生很快进入卡通天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以问题带出新课
1.什么是卡通?
(答案很多:
动画就是卡通;动画片中的动物就是卡通;小朋友喜欢的就是卡通;大人和小朋友都喜欢的、非常好玩的就是卡通,等等,也有学生把个体称之为卡通)
教师小结:
通常我们把动画片中的形象称之为卡通。
(这儿教师强调所有形象,即包括动物、植物、人物等)因而把动画片称之为卡通片。
现在我们又把漫画、连环画、插画以及电脑上的动漫都归纳为卡通,因而卡通现指青少年图形读物及动画影视等。
2.让学生讲讲自己喜欢那些卡通画?
为什么?
(在学生讲地过程中,教师在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图片)(这里学生过多的会回答是颜色、造型很漂亮;卡通片很好看,顺而喜欢主角;他的本事很大等。
教师可指点学生怎样欣赏,从画面的整体到局部)
3.归纳出卡通画的造型特点(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答案来归纳)卡通画的造型特点:
生动活泼、简洁、鲜明、夸张
4.简单了解现时卡通画的流行趋势(学生喜欢的卡通画大多为美国的、日本的),并激励学生树立对卡通画的爱好,以及我国弱势的卡通画,我们该做什么的问题
流行趋势:
①.以美国卡通画特别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卡通画造型统称为国际式或美国式;②.自由式或独立式的欧洲卡通;③.以日本卡通为代表的日式动漫画,及影响周边韩国、香港、台湾等地的东方式卡通。
(加线的加以强调
5.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资料(讲解,挑选,交换)
6.再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卡通画讲一下。
7.让学生临摹(在学生临摹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其他学生的作品)
五、巡回指导
教师演示如何画卡通画
六、课堂小结
第九课对称的美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称知识,掌握镜面对称、平移对称及旋转对称的特征,并能区分各种对称图形。
2.能尝试表现出不同形式的对称,并尽量展现特有的秩序美感。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一种创造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景物范例,了解、认识秩序美和对称美,学会用绘画或剪纸的方式表现对称美和秩序美。
2.教学难点:
巧妙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工具及材料等。
学具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剪刀、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凌乱和有序对比,正反例子对比教学,认知“秩序”。
2.请学生说说哪个场景让人感到舒服?
启发学生总结出:
整齐、有序等词语。
(板书:
秩序)。
3.出示孔雀,播放动画孔雀开屏,引导学生发现秩序带来美。
(板书:
美)。
4.师将孔雀对折,学生发现,两边重叠,师引出对称,揭题并板书:
对称美。
二、探索发现: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见过哪些对称的现象?
(提示:
人、动物、昆虫、植物……)总结并板书:
镜面对称,(形体一边与另一边完全相同,可以折叠重合,具有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特点,给人以匀称和均衡的感觉)。
2.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的另一种形式:
平移对称。
出示图片(竹子),引导观察思考:
A排列方式有什么特点?
B生活中有哪些相似的现象?
(栏杆、斑马线、电线杆……)总结并板书:
平移对称(平行移动一定间隔,图形完全重复,如竹节、路灯杆,它给人连贯、流畅的感觉。
同时它也给人一种有秩序的感觉)。
3.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的第三种形式:
旋转对称。
出示风车图片,引导观察思考:
A排列方式有什么特点?
B生活中有哪些相似的现象?
(总结:
围绕圆形,任意的旋转,每个形状保持不变,位置看上去完全一样,我们把这种对称形式称作旋转对称。
它能给人以匀称的感觉。
)板书:
旋转对称。
三、游戏感知:
1.组织学生游戏:
亮眼睛找找找。
下面这三样东西分别是用了哪种对称形式创造出来的?
”(课件出示路灯、服装、栏杆)
2.小朋友们参与游戏。
四、欣赏学习
1.欣赏同龄人作品。
2.教师示范。
先出示静态范画,引导学生欣赏线描的表现方式,再用剪纸的方式示范蝴蝶(镜面对称),贴到静态范画上面,手工与绘画相结合。
五、创作表现
1.布置作业:
尝试选择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修订版 四年级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