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汇编专题04 地球上的水教师版.docx
- 文档编号:27483361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1.80MB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汇编专题04 地球上的水教师版.docx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汇编专题04 地球上的水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汇编专题04 地球上的水教师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教师版
专题04地球上的水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题。
11.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
【答案】C
【分析】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
故选C。
(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18.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
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
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
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
研究表明:
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
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1)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
(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高,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分析】本题以祁连山冰川的图文信息为材料,涉及影响冰川分布的因素、冰川的生态价值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图文信息和地理常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意表明,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应根据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进行推测。
图中显示,蔬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冰川呈片分布,而材料信息表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由此推测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图中显示,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小,冰川呈碎片化分布,由此推测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面积小、分散破碎。
(2)本题审题关键是注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一信息,由此推断,冰川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应向降低气温方面进行分析。
冰川表面的镜面效应,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弱,从而减少地面辐射,使得气温降低,缓解气候变暖;升温过程中,冰川消融大量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冰川服务价值减幅与冰川面积变幅密切相关。
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转换一下就是,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面积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
这样再分析自然原因就相对简单了。
图中显示,东部地区冰川面积较小,则平均海拔较低,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容易退缩,加上基数(冰川面积)小,因此退缩率较高,从而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
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右图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
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
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
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
16.根据右图,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
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答案】15.A16.A
【分析】15.由图示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后,边滩体处的流速大幅减少,此处以河流沉积作用强,才会形成边滩,而深槽区流速减少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强,才会形成深槽,说明此时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而边滩体处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边滩体会扩大,选项A正确,排除选项B、C、D。
故选A。
16.根据材料可知,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说明泥沙沉积减少。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水库可以蓄水拦沙,三峡水库的运行使得长江中游河道的来沙量减少,因此导致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
选项A正确,排除选项B、C、D。
故选A。
(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
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
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
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答案】
(1)影响因素:
盛行风、海陆轮廓、洋流等;南极高纬地区盛行东南风,表层海水受东南风的吹拂从罗斯湾东岸向西岸运动;到西岸后受地形影响向低纬运动;到60°S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形成环流。
(2)从冰筏漂移方向可知,其与极地环流(洋流)方向一致,说明洋流造成冰筏移动;极地环流(洋流)的形成是因为极地东风的吹拂;而极地东风的形成是由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存在气压差;两地间的气压差与太阳辐射高低纬间分布不均有关。
(3)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冰面减少,反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固态降雪,使海冰补给来源变少;与降雪相比,降水的温度较高,增加流经海冰区域温度,加速海冰融化。
【分析】本大题以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为材料,涉及洋流的影响因素、洋流的形成原因、南极海冰融化的原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罗斯环流属于风海流,受盛行风带的影响,加上陆坡流、大陆形状和其他洋流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罗斯环流。
(2)读图可知,冰筏移动方向与极地环流运动方向一致,分析动力机制,即分析洋流形成的原因。
极地环流为风海流,受到极地东风的影响,极地东风的形成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的气压差有关,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则是形成气压差的根本原因。
(3)海冰融化加速可从海冰形成量减少和融化量增加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降雪变为降水,海冰补给来源减少;另一方面降水使得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且雨水的温度更高,使海水升温,进一步加速海冰融化。
(2021年浙江省6月高考真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下表为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
省级行政区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千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甘肃
2647
5377.0
440
青海
608
290.1
174
宁夏
695
1289.9
540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20)》
(3)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图示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利用率;加强管理,优化配置。
【分析】图示地区深居内陆,大气降水较少,水资源紧缺,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在不同农业类型之间合理分配水资源。
(2021年浙江省6月高考真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
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图一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二为图一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三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_________。
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_______(填方位)移动。
(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
(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
【答案】
(1)西南;南
(2)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
(3)原因:
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理由:
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
【分析】本大题以海雾的形成及分布为材料,涉及雾的形成及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读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可知,当吹西南风时,甲地最容易形成海雾。
根据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可知,145°E经线上,每年3月-6月,成雾频次的等值线向低纬弯曲,即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南移动。
(2)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海雾都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雾。
当风力过大时,水汽易蒸发,不易凝结;当风力过小时,输送的水汽量有限,不利于形成海雾。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日本暖流影响,夏季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增大,水汽增多;且根据图中7月等压线可知,夏季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流经北侧较冷的海面易形成海雾,因此甲地夏季海雾频发;北极航线主要通行时段为北半球夏季,所以甲地夏季航运更为繁忙,结合上题可知,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南界往低纬延伸,表明夏季海雾范围扩大。
因此,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
(2021年浙江省6月高考真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一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产品通过海运出口。
图二为图一中①河附近两测站年内降水分配图。
(1)从支流流量变化看,①河丁城以上河段支流多_____河﹐以下河段支流多_____河。
从河流补给角度﹐说明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常年;时令;以雨水补给为主;丁城以上河段雨季较长,以下河段雨季较短。
【分析】读图可知,巴马科处位于①河上游,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圣路易位于①河下游,年降水量较少,冬季河流有断流现象,说明①河丁城上游支流多常年河,下游多季节性时令河;两地降水均集中在夏季,结合纬度位置可知,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巴马科纬度较低,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所以雨季较长,河流下游地区纬度较高,雨季较短。
(2021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21.将污水和雨水分别用不同的收排系统进行管理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措施。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示意图。
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收排有利于()
①改变河网,拓展城市空间②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
③增加蓄渗,减少城市内涝④节约土地,降低资源消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详解】雨污分流收排系统主要位于地下,没有改变河网,①错误。
污水管进行了污水处理,改善了水质,雨水管的水可以用于绿地生态用水,提高了用水效率,②正确。
雨水管系统设置了透水地面,有利于下渗,减少了城市内涝,③正确。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④错误。
故选B。
(2021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
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
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
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区。
(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
(3)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大气降水冰雪(川)融水西北干旱半干旱
(2)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
(3)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分析】
(1)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和区域差异。
疏勒河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流河,水源补给可能是祁连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该河中下游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本题考查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结合材料“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可知从地形和河床特征是切入口。
该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易造成洪水泛滥;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河水溢出而改道;中游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易出现洪水。
(3)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
疏勒河中下游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可从气候、水源、生物和整个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
水量增加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加生物多样性;减缓土地荒漠化速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区域气候环境等。
(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真题)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
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
【答案】7.B8.D
【解析】7.参照图中的岛内的淡/咸水界限,可知岛内地下淡水受岛屿周边海洋水的影响。
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雨水得到充分稳定的下渗,有利于岛内地下淡水区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界限变化大,岛内地下淡水区空间变化大;人工岛足够宽也有利于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所以选B。
8.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人工岛没有足够宽度,容易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导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的区域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即选D。
此题容易错选水质较差,水质差是受到海水影响的地下水咸水区,地下水淡水区水质没有问题。
(2020年江苏省高考真题)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答案】
(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分析】
(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
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
(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
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根据表1信息可知,自迪雷~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2020年山东省高考真题)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
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B.河流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
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B.水深C.水量D.水质
【答案】9.C10.D
【解析】9.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湖岸山地多可溶性石灰岩,喀斯特貌发育,雨水下渗快,图中显示,没有明显河流注入奥赫里德湖,因此雨水和河流水直接补给湖泊较少,不是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A、B不符合题意;湖岸山地多可溶性石灰岩,喀斯特貌发育,当地雨水大多转化为地下水,又因湖泊沿断层分布,地下水易沿断层出露,补给湖泊,地下水补给水源含沙量小,使得湖水透明度高,因此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C符合题意;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冰川,因此冰雪融水不是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
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
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
故选D。
(2020年天津市高考真题)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
【答案】A
【解析】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河河道,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调节地表径流,A正确。
汛期分流洪水,枯水期可能补给河流,因此B错误。
湖泊水流速度慢,利于下渗,C错误。
湖面水面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错误。
故选A。
(2020年上海市高考真题)8.世界各地淡水资源的数量差异很大,下列地区中,淡水资源最缺乏的是()
A.刚果盆地B.西欧平原
C.东南亚诸群岛D.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
【答案】D
【详解】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一般用地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诸岛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系发达,地表径流总量大,水资源丰富,A、C错误;西欧平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地表径流总量也比较大,水资源丰富,B错误;澳大利亚中西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地表河流稀少,水资源最为缺乏,D正确。
故选D。
(2020年上海市高考真题)9.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山脉的北麓,湖面开阔,水质清澈。
该湖湖水补给的主要形式是()
A.大气降雨B.沼泽水C.冰雪融水D.地下水
【答案】C
【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伊塞克湖位于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脉的北麓,中亚气候干旱,大气降水对湖水的补给少,A错误;湖泊海拔高,地下水补给少,D错误;周围被高山环绕,不利于沼泽发育,沼泽水补给少,B错误;周围被高山环绕,山顶积雪冰川发育,冰雪融水补给量大,C正确。
故选C。
(2020年上海市高考真题)10.在下列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一组是()
A.西风漂流,东澳大利亚暖流B.千岛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C.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D.秘鲁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答案】B
【详解】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是在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属于风海流,B正确;东澳大利亚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千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形成海湾盛行风没有直接关系,不属于风海流,ACD错误。
故选B。
(2020年海南省高考真题)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
2003年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A.侵蚀为主B.淤积为主C.侵蚀量和淤积量相当D.无法判断
16.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大升高B.增大下降C.减小升高D.减小下降
【答案】15.B16.D
【分析】15.读图可知,三峡工程运营前(注意材料中三峡工程运营的时间),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是入湖输沙量大于出湖年输沙量,所以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以淤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鄱阳湖位于三峡大坝下游地区,三峡工程运营后,三峡下游河段水位降低,使得丰水期长江对鄱阳湖的补给减少,同时,枯水期鄱阳湖对长江的补给增多,所以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减小;读图可知,2003年后,鄱阳湖出湖年输沙量大于入湖输沙量,加之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拦截泥沙,使得入湖泥沙量大大减少,所以湖底高程下降。
综上分析可知,ABC错,D正确,故选D。
(2020年浙江省7月高考真题)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
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甲洋流()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9.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8.D9.C
【解析】8.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
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
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
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
故选D。
9.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
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
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
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
故选C。
(2020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
T1、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汇编专题04 地球上的水教师版 三年 高考 地理试题 汇编 专题 04 地球 教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