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列强瓜分世界》word教案1.docx
- 文档编号:27481319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48.10KB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列强瓜分世界》word教案1.docx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列强瓜分世界》word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列强瓜分世界》word教案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列强瓜分世界》word教案1
第三节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亚洲国家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1884——1885年柏林会议的重要文件、性质、标志;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高潮;英美等国加紧向拉丁美洲渗透;美国在拉丁美洲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及评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通过对本节的分析,要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激烈斗争,使亚、非、拉美各国的民族灾难更加深重,人民的处境极为悲惨。
2.通过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
虽然帝国主义列强给亚、非、拉各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真正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世界殖民体系沟通并加强了全世界各地紧密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历史到此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性。
3.通过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
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即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在不停顿的掠夺中发展起来的)。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概况简表》与小字部分列强各国侵略非洲的计划,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
帝国主义列强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侵略。
二、本课难点: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
教学设备:
幻灯机、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要点(板书)
一、亚洲国家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在西亚:
①土耳其——英、俄、法、德
②阿富汗——英
③伊朗北部——俄
南部——英
2.在东南亚:
①缅甸、马来半岛的大部分一一英
②越南、老挝、柬埔寨——法
③菲律宾——美
3.在东亚:
①朝鲜——日本
②中国——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提出“门户开放”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1.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
2.柏林会议(1884——1885年)
3.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高潮
三、帝国主义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1.英美等殖民势力加紧向拉美渗透
2.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扩张
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形成原因及评价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西方近代殖民主义
定义: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侵略
的政策
早期殖民活动的内容主要是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
背景:
资本主义产生;新航路开辟(原因、过程、影响)
方式:
抢劫;掠夺财富(珠宝、当地物产、劳动力)
史实:
略(如最早殖民国家、最早合法殖民国家、三角航程)
斗争:
主要国家:
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
过程:
略
调整:
维也纳会议(背景、性质、影响、存在矛盾)
殖民地斗争:
18世纪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背景、过程、影响)
影响:
1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原始资本积累
2给殖民地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3客观上促进了先进思想技术的传播
第二时期的主要内容是掠夺原料和倾销产品。
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确立;工业革命完成
各国势力范围:
略(俄国、英国、法国)
殖民地斗争:
亚洲革命风暴(背景、性质、主要表现)
影响:
略(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国家)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时期是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时期。
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各国势力范围:
略(英国、俄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
非洲:
过程:
略(柏林会议)
概况:
略(侵占面积最大国家、殖民人口最多国家)
矛盾:
英国、法国、德国
拉丁美洲:
英国:
资本输出、控制经济
美国:
特殊地理条件、门罗主义、泛美主义、大棒金纪元政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殖民体系的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原因
3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关系
教师: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末二0世纪初,有哪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学生:
英、法、俄、德、美、日。
(齐答)
教师:
回答正确,它们在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过程中,不仅要求进一步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且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这就推动了列强对世界的瓜分,那么,列强是怎样瓜分世界的呢?
同学们要想知道它们对世界瓜分的情况,请翻开书上第四章第三节《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讲授新课]
一、亚洲国家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在亚洲激烈地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使亚洲各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师提出问题:
帝国主义在这场激烈的争夺中各侵略和占领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接着出示课前在小黑板上制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亚洲概况简表》,见下面的简表)引导学生看书,三分钟后,让学生上台板演,最后教师评分和讲解。
在讲解时,让学生看《列强对亚洲侵略示意图》(教师制作的投影片),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用不同的彩色笔在投影片划上受侵略国家的地理位置,以便学生记忆、理解、提高直观效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亚洲概况简表
殖民国家
被侵略和占领的国家、地区
英国
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印度、缅甸、马来半岛、中国(学生写)
法国
土耳其、越南、老挝、柬埔寨、中国(学生写)
俄国
土耳其、伊朗、中国(学生写)
德国
土耳其、中国(学生写)
美国
菲律宾(学生写)
日本
朝鲜、中国(学生写)
讲解内容
1.在西亚:
①土耳其进一步受到英俄法德侵略,沦为半殖民地。
②英国控制了阿富汗。
③俄、英把伊朗北部和南部划为各自的势力范围。
2.在东南亚:
①英国兼并了缅甸,征服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
②法国侵占了越南、老挝、柬埔寨。
③美国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菲律宾。
3.在东亚:
①1876年日本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了朝鲜的门户;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组织了亲日的朝鲜政府;接着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政府战败,日本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1904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在美国斡旋下,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1905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把朝鲜变成实际上的殖民地;1910年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
②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到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时,亚洲已被分割完毕。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在亚洲激烈地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使亚洲各国殖民地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亚洲各国人民的处境极为悲惨:
帝国主义在分割亚洲的过程中,反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亚洲各国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亚洲许多国家的人民遭受了空前的灾难。
当他们侵占和控制亚洲以后,在政治上,对亚洲各国或者进行直接统治,或者扶植该地区的封建势力做其代理人,进行间接的统治;在经济上,除直接掠夺财富、资源和倾销商品外,还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亚洲各国的经济命脉,以种种手段阻碍、限制当地新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亚洲各国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
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1.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
教师: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对殖民地争夺的高潮,当时亚洲已被基本上瓜分完毕,美国又不准其他国家涉足拉丁美洲,列强便把哪个洲作为争夺的主要目标?
学生:
非洲(齐答)
教师:
对,回答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学习“帝国主义瓜分非洲”,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然后回答欧洲殖民者对非洲侵略的主要过程。
学生:
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者相继侵入非洲,此后的几百年间给非洲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在此期间,殖民者的铁蹄还没有踏入非洲内陆,只是在沿海地带占据了一些据点。
殖民者侵入非洲腹地与欧洲人在非洲内陆的探险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欧洲冒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达200多次。
多数的探险队是由各国政府派遣的。
其中最积极的是英、法,尤其是英国。
在众多的探险家中最著名的是利文斯顿和斯坦利。
前者在非洲20多年,发现了赞比西河和维多利亚大瀑布等,后者探索了刚果河。
这些探险既使外界开始了解非洲内陆,更为重要的是为帝国主义最后瓜分非洲,铺平了道路。
教师归纳:
欧洲殖民者开始在沿海占据据点;后来深入内地探险,了解非洲内地;最后(19世纪晚期)掀起瓜分狂潮,侵占整个非洲。
2.柏林会议(1884——1885年)参加国:
15个欧美国家
主要目的:
调解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重要文件:
《总议定书》的主要内容
①比国王以个人名义领有“刚果自由邦”。
②宣布刚果河流域实行自由贸易、自由通航。
③规定以后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须以实际的“有效占领”为准,并通知其他缔约国。
性质:
是一次国际分赃会议
标志:
瓜分非洲新高潮的到来
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里,帝国主义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
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争夺刚果河的权益上,帝国主义各国发生了严重的利害冲突,几乎是兵戎相见。
为此,曾多次召开国际会议以调解他们之间纠纷。
1884年11月—1885年2月,由俾斯麦主持召开的柏林会议最为重要,帝国主义列强都企图染指刚果河流域,因此这次会议上争吵的十分激烈。
最后,在1885年2月达成协议,签署了包括36条的《总议定书》,这是一次赤裸裸的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它标志着瓜分非洲新高潮的到来。
柏林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愈演愈烈,各自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
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几乎将整个非洲瓜分完毕。
但是,这不仅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争夺非洲的矛盾,反而随着各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的消长,重新瓜分非洲殖民地的斗争又开展起来。
3.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高潮
柏林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愈演愈烈,各自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
例如,美国制定了从开罗到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二C计划”(先引导学生看课本上
《英帝国主义的野心》的漫画,然后教师讲述,使学生进一步认清帝国主义扩张的本性);法国制定了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横贯非洲的“二S计划”;德国制定了从西南非到东非的斜跨非洲大陆的计划;葡萄牙制定了把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联成一片的计划;意大利制定了占领利比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的计划;比利时则制定了扩大刚果自由邦的计划。
为了推行各自的侵略计划,它们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英、法、德之间的斗争尤为激烈。
到19纪世晚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几乎将整个非洲瓜分完毕,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未被瓜分。
(出示课前在小黑板上制成的们纪世晚期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概况简表》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示意图》片,《简表》和《示意图》互相结合,教师一边利用《简表》讲解,一边用不同彩色笔在投影片划上帝国主义侵占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
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1.英美等殖民势力加紧向独立后的拉美渗透
教师:
前面我们学过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请同学们回答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
答(略)
教师归纳: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这些新兴国家是否真正的独立了呢?
学生:
没有(齐答)
教师:
回答正确。
虽然拉美各国人民刚刚将西葡殖民者赶走,国家获得独立,但是英美德法等资本主义列强就接路而来,它们采取经济、政治甚至军事手段,对拉美各国进行渗透,尤其是英美最为突出。
(放录音)长期以来,英国利用它的“世界工厂”地位,通过贷款、投资和贸易,控制着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的财政经济命脉,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1870年英国在拉美的投资总额在一战前上升为10亿英镑,英国投资总额的74%集中于南美。
它垄断了拉丁美洲118条铁路、45家港口服务公司、25家公用事业公司、25家硝石公司和23家石油公司,还控制了几乎全部的电话、电力和水利事业。
这样,许多拉美国家事实上成了英国的附庸国。
(通过放录音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2.美国在拉美的殖民扩张。
教师:
美国是利用什么有利条件在拉美进行殖民扩张的?
学生:
美国是利用它与拉丁美洲毗邻的地理条件,极力排挤英国,扩张自己的势力。
教师:
回答得很好,那么美国在什么时候就有侵略拉丁美洲的企图呢?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大小字内容回答。
学生:
1823年(齐答)
教师:
对,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就提出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的“门罗宣言”其中含有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
19世纪上半期,美国多次发动侵略墨西哥的战争,侵占了墨西哥大片领土。
同时还不断派海军在阿根廷、秘鲁、尼加拉瓜、巴拉圭、乌拉圭等国登陆,大搞“炮舰外交”。
19世纪80年代,为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美国在整个拉美向英国的扩张势力进行了尖锐的挑战,大有把英国的势力排挤出去,由美国独霸拉丁美洲的势头。
1889年,美国在华盛顿召集18个国家参加的美洲国家会议,提出了“美洲人民利益一致”的欺骗性口号,并建立了“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1901年改称泛美联盟)作为常设机构。
这是美国为称霸西半球迈出的关键一步。
美国为了达到独霸西半球这个目的,它是怎样侵略拉丁美洲的呢?
学生甲:
美国多次派出军队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侵犯它们的主权。
学生乙:
1898年美国挑起美西战争,结果美国在拉美从西班牙手中夺得波多黎各,控制了古巴。
学生丙:
1903年美国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并强迫巴拿马共和国签订《美巴条约》攫取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
教师:
这三位同学很准确的回答了美国侵略拉美的史实,其中学生丙讲到1903年美国攫取的巴拿马运河地区。
美国是通过什么帝国主义政策而得到它的?
学生:
“大棒政策”(齐答)
教师:
回答正确。
“大棒政策”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策划制定的,他宣称:
“应付国际关系的正当办法在于嘴里说话温和,手里要提根大棒”。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西奥多·罗斯福。
的“大棒政策’》的漫画,以便学生理解)美国除了推行“大棒政策”外,还实行“金元外交”政策。
继西奥多·罗斯福之后担任美国总统的塔夫脱提出了所谓的“金元外交”,它是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并且同“大棒政策”交替使用的。
随着美国对拉丁美洲各国侵略和控制的加强,美国资本也大量渗人拉美,到一战前夕,美国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投资大大超过英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与拉美各国的贸易总额已超过英国,居于首位。
整个拉丁美洲即将成为美国的“后院”。
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形成原因及评价。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用幻灯机放出自制的《列强对世界瓜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在亚洲激烈地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使亚洲绝大部分地区都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1885年帝国主义召开分赃会议,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标志着瓜分非洲高潮的到来。
到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几乎将整个非洲瓜分完毕。
拉丁美洲除原有的殖民地外,其他宣布过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
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形成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和扩张的特点,它要求以全球为其活动舞台,如果它不掠夺世界其他国家,就无法发展。
伴随着向外扩张,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必然导致各地联系的加强。
②进人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不仅要求进一步扩大各自控制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且要求把过剩资本输往海外,从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
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于是,世界连结成为一个整体。
(3)评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首先,这个“整体”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在以农为本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本身固有的封闭性,是世界各地区横向联系的障碍。
只有资本主义的商业才打破这种封闭性,而把世界各地区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③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资本主义控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对它们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
世界之所以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是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各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统治紧密相联的。
这种联系的加强,意味着西方列强对亚、非和拉美广大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控制,显然,这是一种很不公正的现象。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放录音: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扩张领土的同时,凭经济实力,加紧掠夺和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
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财富。
通过掠夺性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产地。
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海陆交通及通讯工业发展,瓦解了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把其纳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20世纪初,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建立。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起,组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本课小结]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纪世末20世纪初,世界真正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这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之上的一种很不公正的现象。
因此,就在这个“整体”形成后,亚、非、拉美的广大人民便起来进行斗争,消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试图建立一个公正的新世界。
【布置作业】
1.1884——1885年柏林会议的主要内容?
其性质和标志是什么?
2.简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评价其影响。
3.西欧的殖民扩张分为哪几个阶段?
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关系?
分析各阶段殖民活动的特点及影响。
(此题是大跨度综合分析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
第四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亚洲的觉醒;印度国大党;1905—1908年印度的反英斗争;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的大地产制和考迪罗体制;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二、要求学生认识
1.亚、非、拉美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是在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这些地区人民宰割和奴役的必然结果。
2.亚、非、拉美广大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无论成功与否,都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原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亚洲的觉醒”和“亚洲革命风暴”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比较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
印度的反英斗争;埃及的抗英斗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墨西哥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本课难点:
亚洲觉醒的含义和新特点;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教学设备:
世界地图挂图、投影片(小黑板亦可)。
教学要点(板书)
一、亚洲的觉醒
1.亚洲觉醒的标志、含义和新特点。
2.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义兵运动)。
3.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一1908年)。
(1)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提拉克
(2)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1908年)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1.非洲人民反帝斗争概况
2.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
(1)英国控制苏伊士运河和埃及
(2)阿·阿拉比领导抗英斗争(1882年)
3.苏丹马赫迪起义
4.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1)抗意战争的胜利
(2)抗意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拉美国家独立后的状况(实际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2.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1917年)
(1)推翻迪亚斯反动统治
(2)挫败美国的干涉
(3)1917年新宪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整个世界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活动的舞台,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和政治、军事侵略手段加紧掠夺,加剧了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了亚、非、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第四节标题后,推出世界地图,向学生指明下列国家所处的位置。
即亚洲的中国、朝鲜、印度、伊朗、土耳其;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拉丁美洲的墨西哥。
说明以上国家是教材叙述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国家。
)
一、亚洲的觉醒
1.亚洲觉醒的标志、含义和新特点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2段,教师进一步讲解)亚洲觉醒的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洲觉醒的含义呢?
以“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作解释固然正确,但列宁指出(放出准备好的投影材料):
“继俄国1905年的运动以后,民主运动席卷了整个亚洲——席卷了土耳其、波斯、中国。
在英属印度,动乱也在加剧,值得注意的是,革命民主运动现在又在遍及英属印度……”——引自《亚洲的觉醒》
显然,列宁所说的“亚洲的觉醒”的根本含义就是指当时亚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些史学家持相同的看法。
此种看法往往容易使人们把同时期亚洲发生的旧式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排除在亚洲觉醒的含义之外。
所以,亚洲觉醒的含义,较稳妥的解释应该是指亚洲的斗争由旧式农民起义的斗争开始,逐渐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所代替的亚洲历史新发展。
(接着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第一段提到的几个革命斗争事件,区分哪些属于旧式农民起义,哪些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至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先让学生从背景和性质两方面扼要回顾“亚洲革命风暴”的历史,然后与本目即“亚洲的觉醒”进行比较。
)从背景方面看:
两者都是在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亚洲,亚洲国家不断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亚洲民族危机加重的情况下爆发的。
具体也有些区别,前者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列强对亚洲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亚洲国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
后者处于帝国主义时代,主要帝国主义(包括日本)对亚洲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亚洲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后艰难发展;从性质方面看:
两者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具体也有区别,前者属于旧式农民起义,后者除旧式农民起义之外,更增加了资产阶级改良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内容。
通过以上比较,再进行分析,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列强瓜分世界 沪教版 历史 社会 列强 瓜分 世界 word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