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docx
- 文档编号:27471454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85KB
《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docx
《《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
《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
案例一:
从猪孩到人的传奇故事1983年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
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
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这个女孩儿叫王显凤,1974年12月足月剖宫腹产出生,无任何异常情况。
其母5岁时因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
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四邻不靠,加上她的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
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
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以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但这个猪孩和狼孩、熊孩等不太一样,她虽然长期与猪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类似猪的动作行为和习性,但她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会了穿衣吃饭和简单的语言,因此,王显凤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猪的动物习性。
发现王显凤并把她带出猪圈那年,她9岁。
二、会诊心理和教育专家们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
在我国,从未有过兽孩或野生孩的记载,仅有因人为造成与世隔绝而导致智能低下的个别事例。
但在国外,从十四世纪五十年代起,各地发现的狼孩、熊孩、豹孩、绵羊孩等多达43例。
1968年,萨尔瓦多发现一野生男孩儿,在树林里攀登跳跃,十分灵巧,尤其投掷十分准确,警察把他抓住后,交给心理学家大古诺进行专门研究。
1972年,在印度森林中抓到一个男性狼孩,约三四岁,四肢爬行,行为表现为狼的习性。
经过9年的教育训练,智力和健康有了明显改善,学会简单语言,但反应迟钝、健忘、接受能力极差,仍为低能儿。
猪孩能不能通过教育提高智能?
首先要排除她是先天遗传或产前环境造成的痴呆。
为此,在中国医科大学,专家们为她做了细致全面的身体检查、心理测查等。
检查结果表明,猪孩的身体发育多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大都接近低值,染色体46XX正常核型;先天代谢性疾病筛查全部阴性。
心理学检查明显异常:
她不辨男女,不识颜色,不分大小,不懂高低,词汇极为贫乏,情绪极不稳定,多见哭、笑和恐惧,无羞耻感,不懂礼貌,孤独冷漠,不与人交往。
智商测试为39。
中国医科大学邀请我国著名儿科学、遗传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七位教授共同审核检查结果,并对王显凤进行检查会诊。
专家们一致认为,王显凤目前状态是后天环境导致的心理障碍。
王显凤既不是兽孩,也不是野生孩,她是既有人性又有猪性的特殊心理障碍者。
专家们认为,通过对她的研究,即可以更生动、更具体地了解人的心理实质,又可研究某些心理活动发展的关键期错过之后能否逆转,还可探索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中的作用。
三、培养经过专家讨论,对猪孩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年)主要是帮助她摆脱猪习性,培养她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她的社会化水平。
第二阶段(5-6年)主要是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其社会独立生存的技能。
第三阶段让她重返社会,专家进行跟踪研究。
这个课题的研究,由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李鸣杲和鞍山市心理测量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声咏主持进行。
1984年9月,王显凤从农村来到鞍山市。
刚到城里时,她常常半夜哼哼,随地大小便,身上痒了不用手而找墙角蹭,经常跑到院子里嚼花叶、啃青草,拿东西不用手,直接用嘴去叨去撕。
有时,她会像猪那样撒欢。
有一次她半夜醒来,看看屋里没人(其实有人监护),她就尽情地像猪那样哼哼,在地上爬,在床边蹭痒,摆头趴地闹了一个半小时。
专职教师和保育员日日夜夜陪护着她,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用一年的时间才逐步使她摆脱猪的习性。
第二年,王显凤进了正常幼儿园学习。
10岁的王显凤在五六岁的孩子中,学会了唱歌、跳舞、跳绳、做游戏动作慢慢开始协调起来。
后来她又进入弱智儿童学习班学习,第三年她上了普通小学一年级。
在这期间,专家们本着社会就是大课堂,事事要从头做起的原则,引导她去认识、去适应、去探索。
教师们经常带她见物学物,遇事学事,反复提醒,指导实践。
比如什么是高矮、大小、多少、长短、男女教她学说话,直到她会说;学计算,一次一次反复练,直到她掌握;学生活自理,从洗脸、梳头开始为了让她全方位地提高智力和品德,专家们还有计划地开展每日四个一,即一讲:
每天讲文明道德和一件好人好事,讲后让她复述。
这样既增长她的社会知识,又锻炼了她的语言能力;一练:
让她每天练习自己独立做一件事,如过马路,扫院子,买东西等;一帮:
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如上车搀扶老人,帮老师打水等;一评:
评价某事是对或错,尤其是评价自己的行为好不好。
三年过去了,这个猪孩已经成长为12岁的少女。
良好的教育实验环境使她的身心发育、心理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智能也有了可喜的提高,已能独自通过千余米的弯曲小巷去上学了。
三年前,两位考察她的老师曾与她相处三天,并努力让她记住一个老师姓李,一个老师姓常,但都失败了。
而现在,她能准确地叫出全班同学的名字。
给她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能在第二天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过去她只有快乐、愤怒和恐惧三种基本情绪,给她好吃的就快乐,不给就哭,再给她就含着眼泪边吃边笑。
经过三年的教育,她有了思念的情绪,想老师、想妈妈,她还羡慕戴红领巾的好学生,她入队戴上红领巾时显得很自豪。
随着她的猪习性的克服,随着与人交往的增多,她的社会性逐渐增强,某些比较稳定的人格心理特征也发展起来。
如性格较外向,爱表现自己,不自私,爱劳动,乐于助人等。
此时的王显凤已经可以自己梳头,洗脸,扫地,擦桌子,还能把自己的单衣和手绢洗干净,或到附近的商店购买简单的日常用品;她已经认识600多个汉字,并能工整地书写,能流利地读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背诵3-4首儿歌,唱3-4支歌曲。
她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画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
能叫出常见植物的名称。
会用剪刀做简单的手工;她能准确称呼各位老师和同学,能与同学借还东西。
自己有了爱吃的食品还能分给同学吃。
对陌生人能按年龄、性别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
对王显凤进行智商测试,她的智商从三年前的39(相当于3岁孩童),提高到68(正常人为70),接近正常人水平。
她的操作智商较她的语言智商提高的幅度要大得多。
她的分测验的类同、填图、迷津量表有明显提高,而算术、数字广度、积木三项却没有一点提高。
其智力发展极不平衡,有些能高于正常儿童,有些却低于弱智儿童。
鉴于王显凤从小缺乏父爱和母爱,也很少与人交往,经专家推荐,鞍山市领导决定,特选全国模范教师姜玉香加入此课题组。
姜老师家是一个三代同堂的五好之家。
1988年3月,他们把王显凤接到家里,王显凤与他们全家人同吃同住,很快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姜老师夫妇以父母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她,平时除了上班上学,他们走到哪,就把王显凤带到哪,带她去公园,看电影,逛商店,甚至串亲戚,喝喜酒都带着她,尽量让她接触社会,扩大视野,学习接人待物,培养她的社交能力。
12月23日是王显凤的生日,姜老师做了一桌好菜,她爱人买回了生日蛋糕,全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给王显凤过生日。
这是王显凤出生以来过的第一个生日,她高兴得合不上嘴,这是她14年来过得最快乐的一天!
连姜老师的两个女儿都忍不住羡慕地说,我们过生日,妈妈只是给我们煮一个鸡蛋啊。
在家里,王显凤学会了做饭、收拾屋子、独自乘车、花钱购物,还学会了织毛衣。
安排好王显凤的生活之后,姜老师送她到正规小学一年级继续学习,使她进一步融入正常儿童中。
在学校里,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都主动关心和帮助她,和她交朋友,不歧视她,认真听她讲话,鼓励她积极发言;只要她取得进步,大家就鼓掌祝贺,答错了也不嘲笑她,耐心帮助她改正。
学校还让她参加各种活动,并给她特殊奖励,培养她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克服自卑心理。
在正规小学学习半年后,专家们考虑到她的年龄较一年级学生大五岁左右,又是弱智,跟班学习有困难,长此下去会挫伤她的自尊心,于是又把她送到弱智学校学习。
在学校学习之余,姜老师每天还对她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她完成作业,纠正她的不正确发音及多动等毛病。
经过三年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根据她操作智商显著优于语言智商,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专家们安排她每天上午上课,下午用一两个小时参加技术培训,学习缝纫、编织等,为她以后参加劳动做准备。
1993年,王显凤从弱智学校毕业,离开了姜老师家,课题组安排她到鞍山市福利院做实习员,吃住在福利院,负责院里的清扫及照顾孤儿生活,以培养她的责任感、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工作期间,王显凤勤劳能干,善良细心,受到福利院职工和孤儿们的喜爱。
19岁的王显凤已经是一个社会适应能力接近正常人的女青年了。
她能读写1200多汉字,会背古诗,能计算表内乘法和不进位的加法,可以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生活能自理,能独自外出购物,一人乘长途汽车串门探望亲友;她能较恰当地待人接物,能较好地与人交谈并表达清楚事情的始末;她会用缝纫机做短裤、布兜、鞋垫等,会织毛衣,能用挂历纸与曲别针做出漂亮的纸门帘。
长期的城市生活使王显凤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与乱扔果皮等,她的房间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
专家对她进行智力测试,结果表明她的智力水平与五年前相比基本稳定,部分能力(如数字广度)有明显提高,她被评定为轻度智残。
四、回访1990年12月,记者与姜玉香老师和当地领导一起,驱车前往台安县农村去看望王显凤。
26岁的王显凤已经于去年12月结了婚,现住在婆家。
我们进门时,她正与婆婆和大姑在家聊天,一听说老师来了,她立即跳下炕,一把抱住了姜老师,快乐的神情溢于言表。
进了家门,她上了炕,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和我们说着话,还撩起裤腿让我们看她正穿着的自己织的红毛裤。
王显凤笑着说,前天是婆婆的生日,她炒了四个菜,大家在一起聚了聚;过几天,亲戚家里要办喜事,她要和全家人一起去喝喜酒;她喂养的老母猪生了十几只小猪崽,一次就卖了1800元,已经将钱存入银行;天冷了,她本来要给丈夫织一件毛衣,丈夫不要,他想要毛裤,她就给他织了一条毛裤王显凤现在已经能够独立生活。
据当地领导介绍,她比村里那些一辈子没有出过村的妇女们还强呢,她毕竟到过城里,住过高楼,见过火车、汽车,看过电视,用过冰箱和洗衣机王显凤对农村里的一些不卫生的习惯很不适应,刚回来时,一进门就把家里的被褥全洗了,现在也很爱干净。
她能和邻居和睦相处。
王显凤对自己的评价是个子矮、丑、笨,但优点是爱干活,会做饭、洗衣、挖菜、喂猪问她为什么养猪,她说为了吃肉、卖钱、过好日子。
王显凤也知道爱美,喜欢首饰、新衣,有时还化妆。
我问她为什么戴项链,她说为了好看。
王显凤的自我意识中,不仅能恰当地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且已经显示了人格的独立性。
五、思考通过对猪孩王显凤的教育研究,专家们认为:
一、人的心理是主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究竟是什么?
人的心理活动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古今的思想家,尤其是近代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而王显凤的心理变化过程,生动地证明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实质就是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
在人格形成的理论上,国外有遗传说、生长本质说等,这些都无法解释王显凤从猪孩到人的人格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认为,王显凤的人格是在社会群体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社会化是人格形成的核心,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
三、人的智力关键期错过之后尚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
人的智力最佳期(3-6岁)错过之后还能否逆转,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关键期错过不可逆转,一种认为尚可逆转。
从王显凤的智力发展过程看,她虽错过了关键期,但智力确实有很大提高,能独立生存,说明可逆转。
但这种逆转是有限的。
她的语言能力无法达到正常人的标准,算术能力,尤其是推断能力极低,她终生都是智残者。
王显凤的故事是沉重的,却又是令人欣慰的,残缺家庭把孩子变成猪,而认真负责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和老师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又把猪孩变成人。
案例二: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是19世纪德国教育问题学会会员卡尔威特在一次学会上的辩词。
在这次会议上,有人发表言论说: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
卡尔威特不同意这个见解。
他反驳说: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人,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
就是那些只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不久,卡尔威特果然有了一个儿子,也取名为卡尔威特。
小威特不仅不聪明,而且先天不足,体重不过2公斤,两只手和两只脚不停地抖动,哇哇的哭叫声像中毒的小老鼠。
邻居们背后纷纷议论,说小威特是个白痴。
就连小威特的母亲也说:
这样的孩子,就是教育也是白费力的,白费力的!
然而,老威特没有失望,他认真教育起小威特来。
他教小威特读书时,先买来小人书和画册,把其中有趣的故事讲给他听,然后对他说:
如果你能认识字,这些书都能看明白的。
有时他干脆就不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小威特听,而对他说:
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没工夫给你讲。
这样就激发起小威特一定要识字的愿望和兴趣。
于是,他这才开始教小威特识字。
小威特有了读书的兴趣,就很刻苦了。
不久,这个孩子就轰动了附近地区。
他七八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
拉丁语等六国语言,通晓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
9岁时就考入了莱比锡大学。
这个大学的校长说:
小威特已经具备了十八九岁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力。
很显然,这是老威特对他实行早期教育的结果。
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小威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两年后,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后来,老威特把对小威特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卡尔威特的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 学前 心理学 资料 02 第二 心理 发展 生物学 基础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