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生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本科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7470949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72KB
专科生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本科论文.docx
《专科生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科生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本科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科生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本科论文
中国某某某某学校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专科生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
对策思考
姓名:
000000
班级、学号:
00000000000000
系(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
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000000000
开题时间:
2008-06-04
完成时间:
2009-11-30
2009年11月30日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
答辩申请书…………………………………………………3-4
正文…………………………………………………………5-21
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22
答辩过程记录表………………………………………………23
课题专科生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课题(论文)提纲
0.引言
1.高职专科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会计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突出
1.2会计专业教师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1.3学校教育教学定位不准确
2.高职专科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学生方面
2.2教师方面
2.3学校方面
3.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水平的对策
3.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3.2高职教师以会计职业能力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3.3高职院校办学应以就业为导向
二、内容摘要
以会计岗位需要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中心,使教学过程职业特色鲜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贴近生产一线本。
文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和学校办学三个方面剖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试图帮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参考文献
[1]吴言,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4(16)
[2]袁旭潘启富,高等职业教育精品的理念与实践[J],《经济与社会发展(南宁)》,2004.9
[3]吕景泉,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打造中国高职品牌[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5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文件附件
[5]杨金土,走出中国自己的高职教育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1,(5)
[6]姜大源,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脉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
专科生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00000000000
中文摘要:
以会计岗位需要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中心,使教学过程职业特色鲜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贴近生产一线本。
文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和学校办学三个方面剖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试图帮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就业率。
关键词:
需求导向;学生主体;会计职业能力;岗位技能;职业素养
0.引言
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包括电算化会计、财务会计专业,以下均称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时就找到本专业工作的比例很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三年内都未真正接触过会计工作。
另一方面,大部分用人单位在会计人员的选用方面一般都选择有会计工作经验三年以上的会计人员,轻易不接受应届毕业生。
因为这些用人单位都不愿意花费精力、时间、金钱培养刚出校门、会计工作经验匮乏的毕业生,由此导致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
这就产生一个矛盾:
不能就业何来会计工作经验?
由此导致恶性循环。
就业率低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问题的集中表现,具体问题产生在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和学校办学三个方面,并各有成因,本文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分析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试图帮助高职院校以会计岗位需要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中心,使教学过程职业特色鲜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贴近生产一线,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普通专科学校演变而来,其中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始终未能彻底摆脱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课程体系依旧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教学内容基本上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教育,有些内容与会计岗位的实际需求脱节。
有些学校尽管在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可能达到一定比例,但除去军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与会计岗位相关的实践学时远远低于理论学时,教学重心错位,导致学生的会计岗位技能和会计职业能力不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下,学生用了很多时间去“打基础”,学习了一些用不上的理论,而会计工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脱离会计岗位和学生就业需要,造成就业率偏低。
就业率低是一些高职教育教学会计专业存在问题的集中表现,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学生会计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突出
高职院校毕业生理论水平肯定不如本科院校,但会计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应该是强项,但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会计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却差强人意,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比较差,甚至一些毕业生连会计最基本的工作——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都不会,填写支票都不熟练。
1.2、会计专业教师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一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业务性很强的课程时,注重讲解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分录,却很少讲如何根据原始凭证确定业务处理方法,也很少让学生亲自操作,导致学生不会审核原始凭证,不会填制记账凭证,更不会根据账簿记录编制复杂的报表。
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本身也是普通大学毕业生,从来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本身就缺乏会计工作能力。
1.3、学校教育教学定位不准确
很多高职院校是普通专科学校改制而成,也有一些学校是普通高校办高职。
在教育教学定位上,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认识不够,教学过程缺乏职业特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普通高校相比差别不大。
一些院校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开设不少,但专业课课时比较小,会计实践教学比例很小,有的院校实践教学虽然达到一定比例,但也是为了应付检查、验收,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
一些院校会计实践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10周集中实习,表面上实践学时高达400(5天/周×10周×8学时/天),但院校不能提供真实的实习场所,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很多学生找不到,最后只能托人找单位、盖公章了事;有的学生虽然联系到实习单位,但通常由于会计工作特殊性而无法在任何会计岗位实践,只能是走马观花,帮帮闲杂;有的学生临近毕业,面临招聘、专升本等状况已经不能踏踏实实的实习了。
最终高比例的实践教学落只得“徒有其名”,根本达不到培养会计工作能力的目的。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存在上述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而毕业生就业率低又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障碍。
那么,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下的原因有哪些呢?
从宏观方面来说,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不重视、供求矛盾是原因之一,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比较少,而毕业生供给又比较多,一个岗位引发数十位甚至上百位的应聘者司空见惯,用人单位难免要挑挑拣拣,愿意选择学历层次更高一些的毕业生。
但从微观方面来说,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和学校办学三大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2.1、学生方面
有人把培养人才比喻成企业制造产品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高职院校与企业生产产品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产品完全是依靠设计师的塑造和生产工人的生产,其质量完全取决于外力作用,而学校培养人才除了依靠教师培养塑造以外,还受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取决于学生本人的参与状况,因为内因起决定作用。
所以要认真分析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入学“门槛”降低,学生接受能力差
近年来,全国高校普遍扩大招生,使得地方高职院录取分数比起扩招之前低很多,学生接受能力也比较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属于文科,但课程设置中却有一些课程涉及数学知识比较多,而录取到高职院校的文科学生数学普遍偏差,因此一些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统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感觉很难,学习信心不足,能力偏差,成绩偏低。
2.1.2受不良风气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在高职院校,一部分学生受不良风气影响,学习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平时放松,期末突击,只求考试过关即可,不求真知灼见,不求能力提高。
学生学习过程缺乏动力,缺乏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难免出现有文凭没水平的问题。
2.1.3、学习方法不当,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由于专业引导比较差等原因,一些学生进入专业课程领域后,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死读书”、“读死书”状态,上课听讲,下课写作业,期末复习背诵,考试题型还是“老八样”:
单选、多选、判断对错、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录、计算,分录和计算的比例低,只要能背学生就差不多得高分。
这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方法与会计岗位需求差距很大。
2.2教师方面
2.2.1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会计专业教师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课时有限,只够讲理论,不够讲实践,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教师认为学会理论就行了,将来到工作岗位在把理论应用到实践。
此外,上会计实践课需要完善的会计资料、专用的实训教材、仿真的工作环境等,一些院校不具备上实践课的条件,实践教学往往不被重视。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学历层次上不占优势,在职业能力上如果再不占优势,就业率就必然成为问题。
2.2.2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经验
高职院校的教师绝大大部分来自于普通高校,而普通高校是属于以学术性为主的教育,其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在校期间很少受过会计工作实训,就直接分配到高职院校任教,本身就严重缺乏会计工作经验,教学过程只重理论、轻实践就不足为奇了。
缺乏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很难培养出来会计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都很强的学生。
2.2.3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课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学生学习以考试为终极目的,教师一讲到底,课堂上基本是“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
学习努力的学生,成为“听客”,厌烦学习的学生成为“看客”,听客和看客都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于是,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师授学承,再打折扣,灌多进少,学习积极性下降,非常被动。
此外,一些老师在上课之前,不了解所任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规格是什么,也不知道所担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能起什么作用,教学形式依旧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照本宣科,只讲理论不讲实践,教材几年不换,教案内容几年不变,讲课是为了考试。
即使有多媒体课堂教学,也不过是用大屏幕代替了板书。
在大学课堂,教师是主导,任务是在讲台上讲课,学生是受教育者,任务是在下面听课,师生之间很少沟通。
单一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
2.2.4专业课教师缺乏后续教育
近十年来,会计工作领域发生很多重大变化,如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领域冲击很大。
国家相关政策早已规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会计专业教师更应接受会计后续教育,以利其将更新更准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传递给会计专业学生。
但目前却没有相关政策制度要求会计教师必须接受后续教育。
一些高职院校也因资金等限制,很少让会计专业教师接受后续教育,甚至不能提供前卫的教学参考资料供会计专业教师自修提高,加之一些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等原因,导致一些会计专业教师在上专业课时,捧着过时的老教材照本宣科。
虽说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都会慢慢变得陈旧,但因为专业课教师缺乏后续教育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毕业时其知识就已经滞后了许多,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不可避免了。
2.3学校方面
2.3.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中把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种培养目标定位很普遍,但缺乏高职特色。
另外,由于缺乏高职特色的培养目标定位,必然导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学过程缺乏高职特色。
2.3.2教学计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合适
由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当,教学计划缺乏高职特色,专业课课时不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合适,理论教学比例过大。
也有一些学校为了应付上级单位检查验收,在教学计划上按照检查验收标准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但执行起来却依旧只上理论课。
比如,有的学校财务会计课程总课时计划为90,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但执行起来,全上理论课都不够,哪有时间上实践课。
会计是对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要求非常强的职业,如果教学计划以理论为主,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怎能提高。
2.3.3传统的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死读书本
如前所述,会计专业考试类型题“老八样”,学生只要肯背就能够得高分,如果过一个月再拿同样的考卷考学生,成绩肯定比原来还要低。
因为老师讲课照本宣科,考试以理论问题为主,学生复习照本背诵,目前用不上,背过了也会忘。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必然引导学生死读书本。
有的学校毕业环节甚至还在写“论文”,这本应该是以“理论研究”为主的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依旧被职业技术类院校采用,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
如果应试教育喧宾夺主,不仅害了高职院校学生,而且阻碍了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3.4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滞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由于资金力量比较差,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没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基地,有的虽然有校内实验室,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资料而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的需要。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实用,也导致学生会计岗位技能、会计职业能力偏差的原因。
教材是高职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
就最近这几年来说,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每年都有所变化,甚至出现大幅度的改动。
但许多高职院校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会计专业教材并没有跟随会计制度的变化而进行更新。
另外,会计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离不开会计实践教学专用教材,一些院校没有能力自编的操作性很强、难以程度合适、业务涉及全面的实践教学资料,也缺乏选择公开出版的实践教学专用教材的能力。
教材滞后,教师教学又不能与时俱进,自然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有缺陷。
3、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水平的对策
总的来说,当前会计专业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育本身与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最终导致就业率低。
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就学校而言,首先应该解决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3.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3.1.1提高入学“门槛”,提高学生接受能力
鉴于会计专业相对于一般文科专业比较难学这一特点,建议高职院校适当提高一些会计专业入学“门槛”,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本专业的录取分数,或者对数学分数有一定的要求。
此外,高职院校可以想法设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使同一批次的学生水平大体相同。
3.1.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职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作为会计专业教师,首先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会计岗位分析教育,树立爱岗敬业、会计能手等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热情,实现师生双方互动,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这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的坚实基础。
3.1.3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只给学生一袋干粮”,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会计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将“讲堂”变成“学堂”,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多给学生学习思考和动手操作时间,把教学过程由单一的“教”转到“教”与“学”两个方面,从教学生“学会”,转到教学生“会学”,才能使学生能获得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学会会计岗位技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2高职教师以会计职业能力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3.2.1会计专业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突出会计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高职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的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合理恰当,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是否达到目标为基本标准。
教师应该在本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规格的基础上制定出所任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即构成每一堂课程的具体目标。
每个教师、每一门课程都围绕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与职业技能培养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更要突出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岗位技能的提高,通过实现一个一个小目标实现一门课程的子目标,再通过每一门课程子目标的实现,完成专业定位的培养目标。
实施职业技能教育,高职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过去“一言堂”独占“讲台”做法,还给学生亲自参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机会,使学生既要“会计专业书”、“听会计专业课”,更要“亲自干会计工作”,才能帮助学生获得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知识和技能。
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将过去改变过去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上课方法改变为“多种媒体”齐上阵,如讲授会计凭证时,提供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讲解账簿登记方法时,提供各种各样的账簿;讲解报表编制方法时,提供全部真实的报表;进行实训时,提供会计科目章。
另外,提供实用的多媒体课件也是有效地帮助学生自修自学的有效工具。
3.2.2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会计工作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会计职业能力、岗位技能、职业素养。
这就需要会计专业教师通过下厂实习、实践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会计实践教学能力。
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看,会计专业课教师必须精通各种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审核各种原始凭证、编制自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进行成本核算、编制各种财务报表、进行报表分析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一定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每一次课程教给学生一项和几项技能,一门课程结束后使学生形成一种岗位能力,所有教学任务完成以后,使学生形成会计职业能力,“供给”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岗位技能突出的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3.2.3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使教学过程贴近生产一线
贴近生产一线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学校的“专业”要与用人单位的“岗位”或岗位群一一相对应,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保持一致,二是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实现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会计岗位需要一致。
以变应变,小到随之调整课程内容,大到调整课程体系,使高职教学最贴近生产一线,而行为导向教学法(或行动导向法)最符合贴近生产一线的要求。
国内外对行为导向的表述很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是指以教师构建特定的学习情境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习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一般来说,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可以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从会计专业来看,应用效果比较显著的主要有模拟仿真教学法、案例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
其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比如基础会计实训时,可设计或选择企业一个月发生的典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让学生学会审核,并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编制报表,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循环的工作内容。
这种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独立完成会计工作,有效地培养会计工作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提供了保障。
3.2.4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后续教育,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高职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书育人等方面与时俱进。
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最贴近生产一线就无法保障,精心设计就停留在表面,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毕业生就业难就无法避免。
为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后续教育,通过培训等渠道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理论教学水平,通过下厂实习、集中培训等渠道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尽量克服或缩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滞后性,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从而实现高职办学贴近生产一线,使学生毕业以后求职时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3.3高职院校办学应以就业为导向
3.3.1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如前所述,缺乏高职特色的培养目标定位必然导致教学过程存在一系列问题。
其实,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大学教育(5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其中对技术性为主的教育(即5B)描述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那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能否这样定位:
“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对应会计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这样定位,会计专业以会计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就必然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任务和终极目标。
3.3.2制定特色鲜明的教学计划
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必须制定职业特色鲜明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从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改革为“职业素养——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的“新三段”,确保学生获得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
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上,可以设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在大学一年开设基础会计课程后要配套开基础会计实训课程,专门训练学生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在大学二年级开设财务会计课程,要配套开设财务会计实训课程,专门训练学生在大中型企业从事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能力,在成本会计课程后要开设成本会计实训课,专门培养学生能够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从事成本会计工作能力;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后,可以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专门培养学生组织会计工作的能力。
在职业特色鲜明的教学计划基础上编制职业特色鲜明的授课计划,使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一步一步实现。
3.3.3改革会计专业课考试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考试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杠杆。
为了把学生学习引导重视提高自己的会计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会计专业课考试应该进行改革,即加大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
会计专业课考试应该摒弃“老八样”,将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会计操作能力考试两部分。
其中理论考试部分考试应该以分录和计算为主,把学生引导到重点学习会计业务的处理上。
实践部分考试可以选择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根据原材料采购和验收资料,计算材料成本差异,让学生编制购买、入库、结转差异的记账凭证;根据发出材料的原始凭证,编制发出材料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的记账凭证;考核品种法,或单独考核分批法,或单独考核分步法,也可以单独考核交互分配法,或单独考核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核算方法等。
实践教学考试出题比较难一些,但用Excel制作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能够解决全部问题,也可以扫描真实的原始凭证或实训教材中的票据。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该改为“会计综合实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业务的会计工作全过程,如给学生一定数量的种类复杂的原始凭证让学生审核计算编制,编制记账凭证,手工登记各种账簿,手工编制各种会计报表,进行报表分析,最后将全部凭证用用友软件或金蝶软件录入,完成会计工作的上机操作。
这种实训将会引导学生从死读书转变到培养会计职业能力方向上来。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科生 会计 教学 中的 问题 对策 思考 本科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