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docx
- 文档编号:27465051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7.72KB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docx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
篇一: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验证欧姆定律。
(3)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R?
?
,如测得u和I则可计算出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待测电阻两只,0~5mA电流表1只,0-5V电压表1只,0~50mA电流表1只,0~10V电压表一只,滑线变阻器1只,DF1730sb3A稳压源1台。
实验步骤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
必要时,可提示学生参照第2章中的第2.4一节的有关内容。
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u值和I值。
对每一个电阻测量3次。
(2)计算各次测量结果。
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
(1)由?
?
?
u?
umax?
?
1.5%,得到?
?
?
u1?
?
0.15V,?
?
?
u2?
?
0.075V
(2)由?
?
?
I?
Imax?
?
1.5%,得到?
?
?
I1?
?
0.075mA,?
?
?
I2?
?
0.75mA;
?
?
u2?
?
I2
)?
?
(,求得uR1?
9?
?
101?
?
uR2?
?
1?
;(3)再由uR?
VI
(4)结果表示R1?
(2.92?
?
0.09)?
?
103?
?
R2?
?
(44?
?
1)?
?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实验方法原理
若以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面上,按照光栅衍射理论,衍射光谱中明条纹的位置由下式决定:
=dsinψk=±kλ
(a+b)sinψk
如果人射光不是单色,则由上式可以看出,光的波长不同,其衍射角也各不相同,于是复色光将被分解,而在中央k=0、ψ=0处,各色光仍重叠在一起,形成中央明条纹。
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地分布着k=1,2,3,…级光谱,各级光谱线都按波长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成一组彩色谱线,这样就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
如果已知光栅常数,用分光计测出k级光谱中某一明条纹的衍射角ψ,即可算出该明条纹所对应的单色光的波长λ。
实验步骤
(1)调整分光计的工作状态,使其满足测量条件。
(2)利用光栅衍射测量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谱线的波长。
①由于衍射光谱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地分布,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第k级光谱时,应测出+k级和-k级光谱线的位置,两位置的差值之半即为实验时k取1。
②为了减少分光计刻度盘的偏心误差,测量每条光谱线时,刻度盘上的两个游标都要读数,然后取其平均值(角游标的读数方法与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基本一致)。
③为了使十字丝对准光谱线,可以使用望远镜微调螺钉12来对准。
④测量时,可将望远镜置最右端,从-l级到+1级依次测量,以免漏测数据。
数据处理
(1)与公认值比较
λ0为公认值。
(2)计算出紫色谱线波长的不确定度
差
?
0
其中
u(λ)=
(a?
?
b)|cos?
|u(?
)1?
?
?
?
cos15.092?
?
?
?
=0.467nm;u=2×u(λ)=0.9nm
1.
最后结果为:
λ=(433.9±0.9)nm
当用钠光(波长λ=589.0nm)垂直入射到1mm内有500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上时,试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
并请说明理由。
答:
由(a+b)sinφ=kλ
∵φ最大为90o
2.
-6
得k={(a+b)/λ}sinφ
所以sinφ=1
-9
又∵a+b=1/500mm=2*10m,
-6-9
最多只能看到三级光谱。
∴k=2*10/589.0*10=3.4
当狭缝太宽、太窄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答:
狭缝太宽,则分辨本领将下降,如两条黄色光谱线分不开。
狭缝太窄,透光太少,光线太弱,视场太暗不利于测量。
3.为什么采用左右两个游标读数?
左右游标在安装位置上有何要求?
答:
采用左右游标读数是为了消除偏心差,安装时左右应差180o。
λ=589.0nm=589.0*10m
光电效应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电效现象,测定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光照度与光电流关系曲线;测定截止电压,并通过现象了解其物理意义。
(2)练习电路的连接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学习用图像总结物理律。
实验方法原理
(1)光子打到阴极上,若电子获得的能量大于逸出功时则会逸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运动而形成正向电流。
在没达到饱和前,光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关系,接近饱和时呈非线性关系,饱和后电流不再增加。
22
(2)电光源发光后,其照度随距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r)反比即光电管得到的光子数与r成反比,因此打出的电子
22-2
数也与r成反比,形成的饱和光电流也与r成反比,即I∝r。
(3)若给光电管接反向电压u反,在eu反 到阳极而形成光电流,当继续增大电压u反,由于电场力做负功使电子减速,当使其到达阳极前速度刚好为零时u反=us,此时所观察到的光电流为零,由此可测得此光电管在当前光源下的截止电压us。
实验步骤
(1)按讲义中的电路原理图连接好实物电路图;
(2)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①先使正向电压加至30伏以上,同时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②将电压从0开始按要求依次加大做好记录;(3)测照度与光电流的关系:
①先使光电管距光源20cm处,适当选择光源亮度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②逐渐远离光源按要求做好记录;实验步骤
(4)测光电管的截止电压:
①将双向开关换向;
②使光电管距光源20cm处,将电压调至“0”,适当选择光源亮度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记录此时的光电流I0,然后加反向电压使光电流刚好为“0”,记下电压值us;
③使光电管远离光源(光源亮度不变)重复上述步骤作好记录。
数据处理
(1)伏安特性曲线
照度与光电
伏安特性曲线
流曲线
(3)零电压下的光电流及截止电压与照度的关系
?
电压与照度无关,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答:
临界截止
光具有干涉、衍射的特性,说明光具有拨动性。
从光电效应现象上分析,光又具有粒子性,由爱因斯坦方程来描
述:
hν=(1/2)mvmax+A。
2.可否由us′ν曲线求出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答:
可以。
由爱因斯坦方程hυ=e|us|+hυo可求出斜率Δus/Δυ=h/e和普朗克常数,还可以求出截距(h/e)υo,再由截距求出光电管阴极材料的红限
υo,从而求出逸出功A=hυo。
2
光的干涉—牛顿环
实验目的
(1)观察等厚干涉现象及其特点。
(2)学会用干涉法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与微小厚度。
实验方法原理
利用透明薄膜(空气层)上下表面对人射光的依次反射,人射光的振幅将分成振幅不同且有一定光程差的两部分,这是一种获得相干光的重要途径。
由于两束反射光在相遇时的光程差取决于产生反射光的薄膜厚度,同一条干涉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相同,这就是等厚干涉。
将一块曲率半径R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置于光学平板玻璃上,在透镜的凸面和平板玻璃的上表面间就形成一层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
当平行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入射光将在此薄膜上下两表面依次反射,产生具有一定光程差的两束相干光。
因此形成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同心圆环——牛顿环。
透镜的曲率半径为:
R?
4(?
?
?
)实验步骤
(1)转动读数显微镜的测微鼓轮,熟悉其读数方法;调整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并使其水平线与主尺平行(判断的方法是:
转动读数显微镜的测微鼓轮,观察目镜中的十字叉丝竖线与牛顿环相切的切点连线是否始终与移动方向平行)。
(2)为了避免测微鼓轮的网程(空转)误差,整个测量过程中,轮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
尽量使叉丝的竖线对准暗在鼓应干涉条纹中央时才读数。
(3)应尽量使叉丝的竖线对准暗干涉条纹中央时才读数。
(4)测量时,隔一个暗环记录一次数据。
(5)由于计算R时只需要知道环数差m-n,因此以哪一个环作为第一环可以任选,但对任一暗环其直径必须是对应的两切点坐标之差。
数据处理
4(m?
?
?
n)
c
c=5.25mm;u=2×uc(R)?
?
R?
?
?
uc(R)=11mm
RR?
?
(R?
?
u)=(875±11)mm
1.透射光牛顿环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观察?
画出光路示意图。
答:
光由牛顿环装置下方射入,在空气层上下两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形成干涉条纹,由上向下观察。
2.在牛顿环实验中,假如平玻璃板上有微小凸起,则凸起处空气薄膜厚度减小,导致等厚干涉条纹发生畸变。
试问这时的牛顿环(暗)将局部内凹还是局部外凸?
为什么?
答:
将局部外凸,因为同一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相同。
3.用白光照射时能否看到牛顿环和劈尖干涉条纹?
此时的条纹有何特征?
答:
用白光照射能看到干涉条纹,特征是:
彩色的条纹,但条纹数有限。
R
2
=?
8.9?
10?
?
8=0.6%
?
?
20.635?
?
?
?
双棱镜干涉
实验目的
(1)观察双棱镜干涉现象,测量钠光的波长。
(2)学习和巩固光路的同轴调整。
实验方法原理
双棱镜干涉实验与双缝实验、双面镜实验等一样,都为光的波动学说的建立起过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测量光波波长的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
双棱镜干涉是光的分波阵面干涉现象,由s发出的单色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分成两列,相当于从两个虚光源s1和s2射出的两束相干光。
这两束光在重叠区域内产生干涉,在该区域内放置的测微目镜中可以观察
dd
到干涉条纹。
根据光的干涉理论能够得出相邻两明(暗)条纹间的距离为?
?
?
x?
?
,即可有?
?
?
?
?
?
?
x其中d为两
DD
个虚光源的距离,用共轭法来测,即d?
d2;D为虚光源到接收屏之间的距离,在该实验中我们测的是狭缝到测微目镜的距离;?
?
x很小,由测微目镜测量。
实验步骤
(1)仪器调节①粗调
将缝的位置放好,调至坚直,根据缝的位置来调节其他元件的左右和高低位置,使各元件中心大致等高。
②细调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用共轭法进行调节。
使得狭缝到测微目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四倍焦距,这样通过移动透镜能够在测微目镜处找到两次成像。
首先将双棱镜拿掉,此时狭缝为物,将放大像缩小像中心调至等高,然后使测微目镜能够接收到两次成像,最后放入双棱镜,调双棱镜的左右位置,使得两虚光源成像亮度相同,则细调完成。
各元件中心基本达到同轴。
(2)观察调节干涉条纹
调出清晰的干涉条纹。
视场不可太亮,缝不可太宽,同时双棱镜棱脊与狭缝应严格平行。
取下透镜,为方便调节可先将测微目镜移至近处,待调出清晰的干涉条纹后再将测微目镜移到满足大于透镜四倍焦距的位置。
(3)随着D的增加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规律。
(4)测量
①测量条纹间距?
?
?
x
②用共轭法测量两虚光源s1和s2的距离d
篇二:
实验报告分光计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___________班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同组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分光计【目的要求】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2.掌握分光计的调节要求,方法和使用规范;3.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的顶角;4.用掠入射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5.用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仪器用具】
【3号仪器】分光计,玻璃三棱镜,钠光灯,平面反射镜,毛玻璃.
【实验原理】
1.测定玻璃三棱镜的顶角
当三棱镜主载面与仪器转轴垂直时,由光路图可知,当入射光沿垂直Ab,Ac方向入射时,其夹角φ=180°?
A.故顶角A=180°?
φ.为消除偏心差提高精度,我们读两次数,则有: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___________班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同组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
b
c
1
φ=θ2?
θ1)+(θ?
2-θ?
1)].............................
(1)
2
2.用掠入射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用单色光(钠黄光)照射顶角为A的三棱镜,入射角为i,经两次折射后以Φ角射出.
则根据下页图,由折射定律我们有:
n0sini=nsinrnsinr=n0sinφ
其中no为空气折射率,可近似为1;n为玻璃折射率.由r和r’的几何关系得到:
r+r=A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掠入射时i?
90°,sini?
1,因此我们有折射率的公式:
系别___________班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同组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
n=
cosA+sinφ1+()2....................................................
(2)
sinA
3.用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如图所示,光线经三棱镜折射产生偏向角,当光路关于棱镜中截面对称时,δ最小,为δm,.设顶角A,空气折射率为n0=1.
则:
A+δmsin
2
n=..........................................................................(3)
Asin
2
【实验内容】
1.调光路
a)调节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旋转望远镜目镜可使分划瓣上“=|”刻线清晰.调节镜筒可使平面镜反射回来的“+”在分划板上成像清晰.此时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b)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仪器转轴.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及望远镜仰角调节螺钉,最终使平面镜转动180°前后反射回来的“+”都与“=|”刻线上面的那个“+”重合.调节时可先使平面镜与三个螺钉中的两个的连线共面,调节第三个螺钉,完成后将平面镜转90°再次调节,此时不应再动望远镜的仰角螺丝
.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___________班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同组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
c)调节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粗调平行光管使其与望远镜共轴,对准光源后再细调,使狭缝的像清晰并与“=|”刻线中的竖线平行.d)调节平行光管仰角螺丝使狭缝的像在目镜中关于中线对称.则平行光管光轴与转轴垂直.
2.测三棱镜顶角
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上,使其一侧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调节载物台平面使棱镜面反射回来的“+”与“=|”刻线上的上面那个“+”重合.再转动载物台至另一镜面同样调节.反复调节使“+”始终落与“=|”刻线的上面那个“+”.读出两次望远镜垂直于镜面时的刻度.
3.掠入射法测玻璃折射率
目测使光源光线与棱镜一面平行.在光源前加毛玻璃得到单色扩展光源.旋转望远镜观察折射光,当刻线与折射光明暗分界线重合时记录刻度值.再使望远镜垂直棱镜寻找法线刻度值.
4.测最小偏向角
将平行光管对准光源,望远镜与平行光管位置关于棱镜对称.从目镜观察折射光,旋转棱镜对观察折射光在目镜中的移动,当其向一边移动达到极值时固定棱镜,再旋转望远镜使期中“=|”刻线中线对准折射光.记录此时刻度值.保持平行光管不动,旋转望远镜直接观察平行光,记录刻度值.
【实验数据】
1.三棱镜顶角A.
三棱镜顶角A测量数据次12
θ1128°43′67°41′
θ"1308°38′247°39′
θ268°43′7°40′
θ"1248°40′187°40′
Aorφ59°59′60°00′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3°54′
303°55′
3°56′
183°53′
系别___________班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同组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
120°00′
其中φ的值由公式
(1)得到.由于刻度盘有时绕过的方向不同,有时测得的是A有时是φ,由A=180°?
φ计算得:
A=60°00′
2.掠入射法测得的折射率n.
掠入射法测得的折射率n数据次1
θ176°34′
θ"1256°33′
θ2117°58′
θ"1297°57′
φ41°24′
代入公式
(2),计算得玻璃折射率:
nA=1.6728
3.最小偏向角法测得的折射率n.
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n数据次1
θ1315°51′
θ"1135°49′
θ28°35′
θ"2188°31′
φ52°43′
代入公式(3),计算得玻璃折射率:
nA=1.6986
【分析与讨论】
虽然实验课本里一再强调光路的平行对实验的影响多么多么重要,但是在真的动手做起来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多少人真的那么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每个分项目都要重新调节一次光路的平行,可见实际上是没有一次为真正平行的,而只是某个侧面上接近平行而已.另外第
篇三: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思考题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验证欧姆定律。
(3)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待测电阻两只,0~5mA电流表1只,0-5V电压表1只,0~50mA电流表1只,0~10V电压表一只,滑线变阻器1只,DF1730sb3A稳压源1台。
实验步骤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
必要时,可提示学生参照第2章中的第2.4一节的有关内容。
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u值和I值。
对每一个电阻测量3次。
(2)计算各次测量结果。
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测量次数123u/V
1
u
根据欧姆定律,R=,如测得u和I则可计算出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I
5.42.00270012.0838.054.7
max
1
6.92.60265422.2242.052.9
8.53.20265632.5047.053.2
I/mA
1
R/?
1
测量次数
u/V
2
I/mA
2
R/?
2
(1)由
(2)由
V?
u=u×1.5%,得到?
u=0.15V,u
?
=0.075;?
I=I×1.5%,得到?
I=0.075mA,?
I=0.75mA;
2
max
1
2
?
u
=(3)再由uR
R
2
?
I
2
(3V+
)(
1
1,u=u=×
R21?
;3I),求得R1910?
3
(4)结果表示R
=(2.92±0.09),R
×10?
=
2
(441)
±?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实验方法原理
若以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面上,按照光栅衍射理论,衍射光谱中明条纹的位置由下式决定:
(a+b)sinψ
k
=dsinψ=±kλ
k
如果人射光不是单色,则由上式可以看出,光的波长不同,其衍射角也各不相同,于是复色光将被分解,而在中央k=0、ψ=0处,各色光仍重叠在一起,形成中央明条纹。
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地分布着k=1,2,3,…级光谱,各级光谱线都按波长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成一组彩色谱线,这样就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
如果已知光栅常数,用分光计测出k级光谱中某一明条纹的衍射角ψ,即可算出该明条纹所对应的单色光的波长λ。
实验步骤
(1)调整分光计的工作状态,使其满足测量条件。
(2)利用光栅衍射测量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谱线的波长。
①由于衍射光谱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地分布,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第k级光谱时,应测出+k级和-k级光谱线的位置,两位置的差值之半即为实验时k取1。
②为了减少分光计刻度盘的偏心误差,测量每条光谱线时,刻度盘上的两个游标都要读数,然后取其平均值(角游标的读数方法与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基本一致)。
③为了使十字丝对准光谱线,可以使用望远镜微调螺钉12来对准。
④测量时,可将望远镜置最右端,从-l级到+1级依次测量,以免漏测数据。
数据处理
左1级右1级
φ谱线游标λ/nmλ/nme
(k=-1)(k=+1)
黄l(明)左102°45′62°13′
20.258°577.1579.00.33%
右282°48′242°18′
黄2(明)左102°40′62°20′20.158°574.4577.90.45%
右282°42′242°24′
绿(明)左101°31′63°29′
19.025°543.3546.10.51%
右281°34′243°30′
(1)与公认值比较紫(明)左97°35′67°23′
15.092°433.9435.80.44%
计算出各条谱线的相对误右277°37′247°28′
λ为公认值。
(2)计算出紫色谱线波长的不确定度
2
?
差e=λλ
0xλ0
其中
?
?
+
(ab)sin?
u?
?
=a+?
u(λ)=?
(b)|cos?
|u()?
?
()
?
?
1π?
=××=0.467nm;u=2×u(λ)=0.9nm.600×
cos1560180092
最后结果为:
λ=(433.9±0.9)nm1.当用钠光(波长λ=589.0nm)垂直入射到1mm内有500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上时,试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
并请说明理由。
答:
由(a+b)sinφ=kλ得k={(a+b)/λ}sinφ∵φ最大为90o所以sinφ=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物理 实验 报告 分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