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防兵的政治文化课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7464903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48.76KB
当消防兵的政治文化课知识点总结.docx
《当消防兵的政治文化课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消防兵的政治文化课知识点总结.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消防兵的政治文化课知识点总结
【哲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至第六章
1、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
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
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6、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4
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谁是世界的本原
9.物质:
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性,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10、自然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类而产生
2、人类社会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客观的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
4、人类赖以存在的基础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客观的
5、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11、意识:
产生: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含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作用:
对客观事物有能动的反作用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因素的制约
12、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原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规律为前提
2)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14、联系
1、特征:
①普遍性;②客观性;③条件性;④多样性;
A.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
(2)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
要求我们树立联系的观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B.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C.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
(1)事物的来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人们容易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方法论: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D.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原理: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全局,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5、运动与发展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原理: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要我们树立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支持新事物的发展。
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前进性: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
(1)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
(2)汲取了旧事物中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3)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方法论:
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好充分打扰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16、规律
1、含义:
是事物本身所固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原理: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其客观性集体表现为不可抗拒性
3、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灯造福
4、按安观规律为事:
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7.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18、矛盾:
A.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方法看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
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C.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3)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方法论: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1)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时是有矛盾
(2)特殊性:
①不同事物矛盾特点不同②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矛盾的特点不同③同一矛盾各方其特点各不相同
原理: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E.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在众多矛盾中,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反之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原理:
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F.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主要方面的重要性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9.量变与质变
①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0、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重视内因,也不能忽视外因,要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2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P50
1、主观因素:
(1)立场
(2)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3)知识构成
2、客观因素:
现有的生产力状况及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
22、现象与本质:
1、含义: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外部联系,是一个别的东西,具有不稳定性;本质是事物的内部特征,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
2、联系: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必须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含义: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理性认识
2、关系:
(1)区别:
理性认识比感生更可靠,更真实,都来源于实践
(2)联系: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有结于上升为理性认识,体现辩证法;理性认识依赖感受性认识,体现了唯物论
3、认识的根本任务:
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原因是
(1)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来看,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从认识的水平和程度来看,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
24、分析与综合:
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
25、创造性思维与合理想象的作用:
事物的发展必须要求在立足事实的前提下,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否则,事物不可能发展。
26、实践:
1、实践的三要素:
(1)实践主体;
(2)实践对象;(3)实践手段2、实践的三特征: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三形式:
(1)生产实践活动;
(2)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3)科学实验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5、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2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8、价值观:
作用:
(1)正确价值观能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2)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不同(3)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总之,正确价值观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价值观念阴百客观事物的发展
29、集体主义价值观:
(1)内容:
个人利益的获得必须以保证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同时,集体,国家必须保障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为前提而存进,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集体主义调节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调节
30、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
(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1、个人活动或促进社会发展,或阻碍社会的发展
2、社会发展也制约着个人活动
31、人生价值: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是主要方面)
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32、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1、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2、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1)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2)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干,发挥聪明才智
(3)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改的顽强奋斗精神
33、树立崇高理想的作用:
1、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2、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3、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3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2、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35、社会实践: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坚持以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核心是改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4、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P15-1.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不同点:
研究对象不同。
哲学:
整个物质世界。
他回答了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具体科学:
自然界或者是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个部分,一个领域。
他揭示了自然界或者是社会生活的特殊规律。
关系:
A:
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B:
密切联系的:
1:
马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哲学就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哲学为具体学科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如何理解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务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务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的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务的发展。
4.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意识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材料题:
1.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
1、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实际盲目办厂转为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做到了对本地区实际的真切了解。
2、辩证的认识和把握实际。
事物是发展的,这就要求人们跟上变化了的实际。
3、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
从简单照搬到结合本地实际予以创造性运动和正确决策,就说明了这一点。
2.请根据唯物论的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评述。
答案: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无所谓神的创造作用。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信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材料一中费尔巴哈的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基本观点,并对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评判。
相反,材料而中所说的演职人员认为神灵操着人的命运,这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一种表现。
这种封建迷信活动败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此,我们要崇尚科学,运用唯物主义原理和科学知识反对批判有神论,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3.请运用两个材料中蕴含的唯物论原理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为什么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世实际出发?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因为:
第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的实际。
第二,只能从这个实际出发,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即制定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目的,制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政策。
第三,实践证明,从主观愿望出发,从外国的模式或从“本本”出发,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来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会导致党和国家的政策脱离我国的实际,就会出现重大的转折;相反,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P45简答题
1.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物质和运动具有不可分性,表现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
2.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一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二是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它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质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三是指它的不可抗拒性。
这是规律客观性的集中体现。
当人们没有违背它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而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受到处罚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这是客观存在的。
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首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是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场合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4.简述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
第一,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事务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第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绝不能撒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
5.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一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发生质变。
二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就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三是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未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材料题
1.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为什么不会一帆风顺?
材料体现了“新生事物的发展不可战胜”和“事物发展的前进行性和曲折性统一”的道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一场新的革命,之所以不会一帆风顺,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规律的反应。
按照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我们以往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短,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因此改革开放事业会遇到挫折,会犯错误。
所以,改革开放不会一帆风顺。
2.联系材料谈谈你对以上两种不同做法和结果的认识。
(1)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乌盟地区最适合发展畜牧业,但他们却不顾本地的实际条件,违背了客观规律,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而宁夏人民克服了种种困难,按客观规律办事,改变了生态环境,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表明了按客观规律办事,劣势可以变成优势,违背了客观规律,原有的优势也会失去。
(2)要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考虑长远利益,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经济发展还要考虑明天,为子孙后代着想,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上,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生态效益。
有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就有可能带来好的生态效益,如果破坏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也会丧失。
(3)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环保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问题,如果自然环境被破坏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反,若生态利益得到保护,不仅自己受益,国家也受益。
3.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谈谈你对材料中“五个统筹”体现了什么哲理?
材料中的“五个统筹”反映了普遍联系原理。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从而使事物成为有机的统一体。
二是任何事物与周围的其它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些周围事物构成该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三是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经济、政治、文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建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国内改革与带娃开放之间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P63简答题
1.怎样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是要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使用一定的物质工具三是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是要通过实践这个根本途径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2.简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2)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是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能否收到积极效果。
二是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么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3)否定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则会导致宿命论。
3.为什么说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1)从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现象与本质和规律虽然密不可分,但毕竟有确定的界限。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有助于对本质的和规律的认识,但是不能代替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从认识的水平来看,人是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认识的程度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受人的主观和现象的本身的限制,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深刻。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可以说正确的理性认识要比感性认识更准确,更可靠,更深刻。
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的本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在正确的认识的指导下。
人们改造世界的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防 政治 文化课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