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docx
- 文档编号:27462711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46KB
一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docx
《一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一、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全面实施杂交中稻“一增五改”综合技术,重点推广水稻旱育秧
(一)良种选用
选择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品质较优的中穗型品种。
推荐选用渝香203、川优8377、深两优5814、T优111、Y两优1号、蜀优217等品种。
(二)播种期
根据海拔高度和区域气候特点,气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适度提早播种的原则。
海拔400-600米,3月10-15日播种,600-800米,3月15-20日播种,800米以上,3月20-25日播种。
(三)育秧
采用水稻旱育秧方式。
1.苗床选择:
苗床土壤直接影响旱育大苗秧的成败。
因此,必须选用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管理方便、水源条件好的酸性旱地壤质土壤和菜园土作苗床。
2.苗床整地:
床土在播种前3-5天,开好四周排水沟,沟深50厘米。
作厢时按1.6-1.8米开厢,其中厢宽1.2米,厢沟走道宽0.4-0.6米,厢面高10-15厘米,厢长随地面长短而定。
精细平整厢面,做到厢平土细。
将走道中的床土取出用筛子过筛后备用,于播种后盖土。
3.苗床调酸消毒:
播种前对带好的床土要浇透水,分2-3次浇,使床土壤湿透,然后用少量过筛细土填平厢面。
本田亩用秧剂1公斤,在播种前撒入厢面,与床土充分混匀。
4.播种量和播种:
根据秧苗在秧床时间长短,坚持定距稀播、匀播。
一般每亩秧田播种谷25—30公斤左右,即移栽1亩大田,用种子1公斤,需苗床15-20平方米。
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浇透水的秧床上,播种后用消毒细土盖种,盖住种子为度,盖土不宜过厚,然后用竹片搭拱覆膜,四周用细泥土封严压实。
5.苗床管理:
(1)播种至苗期,以保温为主。
膜内温度超过35℃时,及时打开膜两头通气降温,一般不揭膜。
(2)出苗至一叶一心期,膜内温度要控制在25℃左右,超过时必须打开两头通风降温。
(3)二叶至二叶一心期,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
晴天,白天膜全揭或半揭,下午4点前盖好膜;膜内气温低于12℃,应注意盖膜,以防冻害。
(4)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遇寒潮要及时盖膜护苗。
三叶时为了适应外界环境,晴天,白天可全天炼苗,除阴天雨天外,逐步实行日揭夜盖。
可适量用腐熟农家清粪水提苗。
四叶后可移栽秧田。
(四)大田移栽
适时早栽有利于改善秧苗个体的生长环境,促进秧苗低位节早发多分蘖,培育大穗。
一段秧苗(没有假植过的)5.0—6.0叶时开始移栽。
栽秧时,要整细整平田面,无过量残物,田块内高低落差小,特别是小龄秧苗,更要精细整田。
二段秧苗(假植过的)可适当秧龄期,培植壮秧,8.0—10.0叶时移栽。
(五)合理密植
一般中等肥力稻田亩栽插1.2—1.5万窝左右,每窝2粒谷秧苗。
合理增密,采用拉纯定距宽窄行栽培,即4×(6+10-12)寸规格栽植,肥田、早栽宜稀,瘦田、迟栽宜密。
(六)配方施肥
一般中等肥力稻田,每亩施纯氮(N)9公斤—10公斤,磷(P2O5)4公斤-5公斤,钾(K2O)8公斤—10公斤,硫酸锌1.5公斤-2公斤。
氮肥的50%-60%作底肥,20%-30%作分蘖肥,20%作孕穗肥;磷肥、锌肥全作底肥(两者切忌混合施用);钾肥的60%作底肥,20%作孕穗肥,20%作穗粒肥。
底肥作耙面肥施用。
氮:
磷:
钾(N:
P2O5:
K2O)的比例为1:
0.5:
1。
提倡底肥增施优质农家肥,每亩增施猪粪水1000-1500公斤。
(七)合理管水
浅湿灌溉,适时晒田,强根促蘖。
栽秧前整平稻田,浅水栽秧,湿润立苗,薄水分蘖,全田总茎蘖数达到18~20万时脱水晒田1次,控制无效分蘖,促进通风,增气养根,壮秆保叶养芽;浅水孕穗,中稻齐穗后25天左右可自然落干田水。
注意抗旱保苗,防止后期脱水。
遇连晴高温天气应适当增加田间水层,注意蓄水防旱。
(八)病虫害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测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关键时期防治好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1.稻瘟病:
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危害水稻各部位。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
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
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秧,或40%稻瘟灵乳油,亩用100毫升或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水60千克喷雾。
2.稻曲病:
水稻稻曲病又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
该病只发生于穗部,危害部分谷粒。
稻曲病的预防适期为破口前5~7天和破口期,一般预防1~2次。
药剂可选用农用链霉素等。
3.纹枯病: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
此病自苗期到抽穗后都可发生,尤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
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可选用亩用20%井冈霉素粉剂25-50克。
。
4.稻飞虱:
外形象极小的蝉,口呈针状。
可选用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50克或10%吡虫灵可湿性粉剂30-40克。
5.水稻螟虫:
为害水稻,造成枯心、枯鞘、半枯穗、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等症状。
可选用亩用杀虫单30克;
6.稻纵卷叶螟:
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造成减产。
可选用10%吡虫灵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阿维菌素。
二、玉米栽培技术
根据玉米的生产、生态特点与基础条件,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良田、良种、良法、农耕、农艺措施的有机结合,达到高产的目的。
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选用高产品种
按照对品种的高产、优质、抗性的总体要求,确定适宜的品种,扩大主导品种的种植规模,推进良种区域布局和统一,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重点推广三峡玉6号等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二)卡死播期,适时早播早栽
根据区域气候特点,海拔高度,因地制宜,分类确定播栽期。
海拔600米以下,3月5-15日播种,600-1000米,3月15-25日播种,1000米以上,3月25-4月5日播种。
(三)推广营养坨育苗移栽技术
1.营养坨配料按“1521”比例配制,即:
亩用疏松、肥沃的菜园土1000斤,腐熟农家肥500斤,过磷酸钙20斤,硫酸锌1斤。
充分混合均匀,用清粪水或清水拌料,湿度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度。
严禁在配料里加化学氮肥(碳铵、尿素)。
2.苗床地选择背风向阳,取水、管理方便的地方。
苗床采用半地下式做床,苗床宽1.2米,长以育苗数量多少确定。
用竹片起拱覆膜,拱高0.5米。
3.苗床管理。
种子出土前,不揭膜。
出土后,根据天气情况,太阳天上午10点—下午3点注意揭膜降温、通风,床土发白时,喷水保湿,防止高温烧苗。
二叶后,适量施用清粪水,做到循序渐进,少吃多餐,白天揭膜炼苗,培育壮苗。
4.移栽。
三叶后移栽大田。
在施足底肥,定根水后,将玉米苗按密度要求定向栽植,然后覆膜,破膜引苗,用细土蕹兜压膜,压膜必须严实,达到增温、保水、保肥目的。
(四)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生产水平,确定种植密度,大穗型品种密度为2400-2600株/亩,中穗型品种密度为2600—2800株/亩。
(五)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底肥:
腐熟人畜粪1000—1500公斤、硫酸锌(98%)0.5—0.8公斤(可拌入营养土中)、腾升牌玉米专用复合肥N20P12K820—25公斤。
追肥:
拔节期:
亩用人畜粪1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提苗;大嗽叭口期:
亩用尿素25公斤追背坨肥。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统防统治。
主要防治玉米螟、纹枯病。
其防治方法和防治适期:
1.前期
①药剂拌种预防黑穗病和全蚀病。
推荐使用药剂为50%粉锈宁剂,使用方法是用50%粉锈宁剂0.1公斤加水0.5公斤拌种6公斤。
②毒土防治地下害虫。
推荐使用药剂为50%辛硫磷乳油,使用方法是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细土25~30公斤拌匀后顺垄条施。
2.中期
①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
在玉米4~5叶期,每亩用0.2%~0.3%硫酸锌溶液25~30公斤进行叶面常规喷雾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②中耕除草。
结合中耕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株。
加强水肥管理,增磷补钾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③药剂灌根防治蛀茎夜蛾和旋心虫。
局部发生蛀茎夜蛾、旋心虫的地块,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或50%敌敌畏400倍液灌根。
3.后期
①大喇叭口期用杀螟灵1号颗粒剂或2.5%杀虫双颗粒剂点心防治玉米螟。
②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2000倍液常规喷雾防治粘虫。
③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常规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对病部喷雾或涂茎防治纹枯病。
(七)做好深沟排湿
开好“三沟”,即厢沟、背沟、通沟。
开沟标准:
厢沟深、宽为15x15厘米,背沟沟深、宽为25x25厘米,通沟沟深、宽为30x30厘米。
(八)增添辅助措施
1.隔行去雄:
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后去雄,是高产的又一措施之一,隔行去雄可减少营养浪费,当雄穗抽出三分之一时,即手隔心叶能摸到雄穗时进行,地头、地边不去,高温、干时时或阴雨连绵天气不去,以免影响授粉。
散粉盛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散粉结束后把雄穗部分剪去。
既减少营养浪费,又利于通风透光。
2.适时收获,籽粒乳线消失,出现黑点时收获产量最高。
上述品种均为活棵成熟,叶片功能期长,适期收获提高产量。
三、小麦栽培技术
(一)选用高产品种
按照对品种的高产、优质、抗性的总体要求,确定适宜的品种,扩大主导品种的种植规模,推进良种区域布局和统一,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重点推广绵阳8723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二)推广药剂拌种
小麦播种前用“粉锈灵”拌种,控制菌源,降低发病率。
具体做法:
用麦种重量的0.03%粉锈宁(按有效成份计算)与麦种充分拌匀后播种。
(三)采取多种播种方式,适时播种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播种方式。
采用人工撒播、条播、穴播三种播种方式,播种时间集中在10月25日--11月7日前播种完毕,一般亩播量8.5公斤。
(四)配方施肥
施肥方法采用重底早追。
底肥:
在播种前,统一将人畜粪、磷肥、碳铵施于厢面或沟施、窝施,亩用量人畜粪15—20担,磷肥25—30公斤,碳铵15—20公斤或者施用45%洋丰复合肥30公斤,人畜粪15—20担。
追肥:
在小麦3叶期亩用尿素6-8公斤加猪粪水1000公斤追施分蘖肥;看苗补施拔节肥(亩用尿素3-5公斤)和粒肥(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五)做好深沟排湿
开好“三沟”,即厢沟、背沟、通沟。
开沟标准:
厢沟深、宽为15x15厘米,背沟沟深、宽为25x25厘米,通沟沟深、宽为30x30厘米。
(六)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关键时期重点防治小麦蚜虫、麦圆蜘蛛、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四、马铃薯栽培技术
将“品种引进,脱毒处理、带状起埂、增施磷肥、化控蹲苗、喷药预防”等综合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把农艺措施和化控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单一措施不能实现的理想效果,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适时播种。
扩繁基地播种时间集中安排在春节前后播种,通过观察,年前播种对植株矮化、保持种性,早结薯,提高产量更为有利。
2.起埂栽培。
采取1.3-1.5米开厢,起埂栽培,埂高30厘米,行距30-40厘米,窝距20-25厘米,亩植6000-8000窝。
3.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
亩施农家肥30担,复合肥25公斤作底肥。
在苗期及时追肥,亩用尿素5公斤或碳铵15公斤进行窝施。
并及时松土除草。
4.化控蹲苗。
普遍在花蕾前期喷施200PPM多效唑一次,控制植株生长,促进矮化蹲苗。
5.综合防治。
播种时,将切块种薯用草木灰拌种处理,防治烂种。
生长中期喷施甲霜灵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6.去杂去劣。
在苗期清除残留老品种杂株,收获前再对杂株进行一次清理,收获后选种去杂去劣。
五、甘薯栽培技术
1.良种选用。
推广淀粉用红薯新品种渝苏303、渝苏297、渝苏153,及其它用途的红薯新品种渝苏76(食用型)、万薯1号(饲、食兼用型)、渝苏30等。
2.红薯育苗。
(1)适时早播,培育壮苗
确定适宜殡种期:
一般在气温稳定在12度以上时便可开始殡种。
奉节低海拔沿江河谷区域以3月上旬殡种为宜,中山丘陵区域以3月中旬殡种为宜,高山冷凉区域以3月下旬至4月初殡种为宜。
地膜覆盖,保温育苗:
苗床大小按需要而定,一般以厢宽1.3-1.5米地长方形为宜,拱棚覆盖地在殡种结束,应用竹片搭好拱架覆膜,四周用细土封严。
平铺盖膜地苗床,在苕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引苗,并用细土封严膜口。
精选种薯,严格种薯消毒:
对精选好地种薯一般采用药剂消毒,常用的药剂有50%托布津可湿剂2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提高殡种质量:
适宜殡种密度,一般而言,采苗早的可适当密一点,采苗迟的可稀一点。
总的要求是稀一点较好,窝播以3个苕块为宜。
亩用重量因育苗方法、种薯大小而不同。
在盖膜保温育苗情况下,一般每亩大田用种75公斤左右。
正确的殡种方法,殡种时头部和背部(薯块在大田生长时向土表的一面)朝上,尾部朝下,倾斜排放,头齐尾不齐。
施足苗床底肥底肥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水为主,亩用量1500-2000公斤,于殡种前2-3天施肥,在土壤水分稍干后,欠细整平即可殡种。
用细沙土或细石谷子土薄盖苕种,一般以不超过3厘米为宜。
苕厢做成微瓦背形。
(2)苗期管理
播种至齐苗阶段齐苗前一般不浇水,如床土发白,可在晴天中午浇水或泼清粪水。
齐苗至剪苗阶段以催为主,逐渐炼苗。
齐苗后让苗床温度保持在25℃-28℃。
薯苗长到15厘米左右,每个薯块上留4-5个苗,将多余的苗从幼茎的基部扯断,扦插在采苗圃中,繁殖苕苗。
间苗时一定不能从幼茎的基部扯断,二要不能摇动种薯伤根。
同时清除苗床杂草。
苗高达25厘米以上,有6-7节时,进行炼苗,经3天以上炼苗后,即可剪苗栽插。
间苗后的管理间苗的第二天浇一次透水。
一般在剪二次苗的第二天追肥,每平方米用尿素25克兑清粪水10-15公斤泼施。
3.红薯大田栽培技术。
(1)壮苗早栽。
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根据前作收获期、间套作管理等及时栽插。
我市红薯多与玉米套作,在玉米抽雄期栽苕产量最高。
红薯的适宜栽插期以小满至芒种节为宜。
在小春作物收获后10天栽完苕苗均属于早栽范畴。
(2)分带轮作,起埂(垄)栽苕。
一般以1.65-2米开厢的中厢带距为主,零星地块也可采用1.3米左右开厢的窄厢带距。
按照前后茬作物对半种植的原则。
起埂方式,一般小埂宽70-80厘米,高26-30厘米,栽单行;大埂宽100-110厘米,高33-40厘米,栽双行。
(3)施足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80%。
一般每亩施堆渣肥2000-2500公斤,草木灰50-100公斤,人畜粪20-30担,过磷酸钙25-30公斤。
采用条施或窝施。
条施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起埂时把基肥施在埂心内,称为包心肥,另一种是起埂后在埂面开沟施入。
窝施是做垄后,在垄上打窝施入。
(4)合理密植夏、秋苕一般田块亩植5000株左右;套作红薯亩植3500-4000株左右;坡台瘠薄土宜稍密。
(5)栽插。
浅插苕苗栽插于5-7厘米深的表土层内,入土节数3-5节为好,盖土压实,若土壤干燥应浇一次透水,浇水后用细土盖窝。
(6)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苗。
红薯栽插后3-4天,及时查苗,补苗。
②施苗肥。
一般在插后15天左右,每亩用清粪水15-20担或尿素3-5公斤兑水窝施。
若基肥充足,苕苗生长快,则可少施或不施。
③中耕除草。
中耕时间,一般栽插后10-15天进行一次。
以后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到封行前一般中耕2-3次。
④培土。
中耕时结合培土,培土不宜过高。
⑤灌水和排水。
红薯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少,若遇干旱插后1-2天早晨或傍晚浇一次水。
分枝结薯时期,遇旱应及时浇水,促进苕苗早分枝,早结薯,多结薯。
雨水多时,应及时清构排水。
⑥茎叶薯块并长期。
追施块根膨大肥:
一般在栽后50-70天施用。
以氮钾为主,一般亩施清粪水20-30担或尿素5-7公斤,草木灰75-100公斤或硫酸钾10公斤兑水施用。
灌水和排水:
旱情严重地区,应做好抗旱工作,雨水过多的地区,要做好排水工作。
翻蔓和提蔓:
除在前期为便于施肥、中耕、培土和开沟排水等田间管理,使用翻蔓方法外,一般不宜采用。
提蔓必须根据品种、苗情等情况,灵活运用。
丛生。
短蔓型(茎长在1.5米以下)或地上部分生长较差,不定根少则不提蔓。
长蔓型品种(茎长在2.5米以上)或中蔓型茎较长,在土壤肥沃、高温多湿,茎节不定根多的情况夏,应适当提蔓,提蔓时要注意尽量减少茎、叶损伤。
⑦苕块盛长期。
根外追肥,一般在收获前的40天左右进行,用5-10%草木灰水或千分之五的磷酸二氢钾,每亩喷施75-100公斤,每隔10天左右一次,共喷2-3次,茎叶长势差的则喷施1-2%尿素液,促进茎叶生长。
排涝,红薯生育后期,秋雨较多,应做好排水防涝工作,达到雨后田间不渍水。
防治病虫害,红薯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根腐病、金花虫、卷叶虫和斜纹夜蛾等,应灵活运用。
4.适时收获,安全贮藏。
(1)适时收获。
一般应在霜降开始,立冬前后收获完毕。
先收种薯,后收食用和饲料薯;先收小春作物早播(栽)地,后收小春作物迟播(栽)地;先收长势好的,后收长势差的。
病虫害重的地块应先收。
红薯收获应选择晴天和土壤较干燥时进行,如土壤潮湿,可将茎叶割去晒2-3天,使土壤稍晾干后,再进行收挖。
收挖时,要尽量做到细收、收净、轻挖、轻放、轻装、轻卸,尽量减少薯块损伤,做种子的苕块最好“上带啼子,下带尾巴”,利于安全贮藏。
(2)安全贮藏。
药剂浸种及消毒:
我县红薯主要为鲜苕贮藏,即窖藏。
苕窖使用前用稻草熏烧或硫磺熏蒸消毒,每10立方米用100克硫磺熏蒸一天,熏蒸时应封严窖门,也可用托布津等药液喷雾消毒。
红薯入窖前要药剂浸种。
用70%的托布津1:
1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1:
800倍液,或用红薯专用保鲜剂浸种,浸种后不宜晾干入窖,因红薯入窖时要碰伤苕皮,湿的倒入时水分可浸入碰伤部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
窖贮期中的管理:
前期,应以通风,散热,排湿为主。
通过及时敞开窖门使窖内温度在10-15,湿度在70-80%。
中期,指入冬以后进入全年低温季节至第二年开春以前这段时期,应注意防寒、防干,窖内湿度保持80-90%为宜。
后期,指开春以后的时期,应根据情况,注意勤通风,常换气,防热,排湿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稻 绿色 高效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