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屯特大桥桥梁墩台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7462316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902.95KB
新立屯特大桥桥梁墩台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
《新立屯特大桥桥梁墩台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立屯特大桥桥梁墩台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立屯特大桥桥梁墩台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新建哈尔滨至佳木斯铁路工程
中铁二十二局哈佳铁路站前HJZQ-Ⅱ标
新立屯特大桥6#墩首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
桥梁墩台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下发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2.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纸和设计说明。
3.国家、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颁布的现行铁路工程施工规范、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4.现场调查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5.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有关要求。
6.我单位在以往铁路工程施工中获得的施工经验、积累的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等。
二、适用范围
本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范围为新建哈尔滨至佳木斯铁路站前工程HJZQ-2标段DK54+689.85造价人才网新立屯特大桥6#墩。
三、首件工程施工方案目的及施工计划
1.明确墩台首件工程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本桥梁墩台施工,立足于“预防为主,样板先行,典型引路”的原则,通过对首件工程工序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指导后续批量生产,及时预防和纠正后续批量生产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2.施工计划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提前
时间
备注
1
施工准备
2014.10.10
2014.10.20
2
墩身钢筋
2014.10.20
2014.10.21
3
墩身模板
2014.10.21
2014.10.22
4
顶帽及托盘钢筋
2014.10.22
2014.10.23
5
顶帽及托盘
2015.10.23
2015.10.24
6
混凝土浇筑
2015.10.24
2015.10.25
四、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1、首件墩身施工工艺
本桥墩身位于旱地,按常规施工方法施工。
墩身采用大块钢模板一次整体浇筑成型,混凝土通过泵车送入模内,墩身模板和钢筋采用汽车起重机垂直吊装作业。
环保人才网桥墩施工工艺流程图:
2、首件墩身施工
本桥墩形式为双线圆端形实心墩,墩高为14m。
一次浇注到顶。
模板采用定型大块钢模,监理工程师论坛保证足够的刚度及稳定性。
基础(承台)施工完成后,准确地测放出墩身边线,对承台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清理,校正预埋并绑扎钢筋,拼设脚手架。
墩身采用厂制整体大块钢模板,一次浇筑成型,墩身钢筋及模板采用人工配合吊车安装,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料斗入模,混凝土浇筑完后及时进行覆盖养生。
(1)模板拼装及准备:
①模板制作:
模板在专业加工场加工,经试拼验收合格后进场。
本桥墩身、顶帽施工采用定型钢模。
模板框架采用14#槽钢加固,加劲肋采用50mm等边角钢加固,严格控制加工质量,做到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拆装方便,接缝采用契口缝,确保严密不漏浆。
②模板运到现场后:
先进行试拼,试拼场地应平整、稳固。
根据模板编号,试拼整套模板后(含墩身及顶帽),检查模板缝、错台在允许范围内,平面尺寸、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后,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模板安装前,首先对模板表面用电动钢丝刷进行打磨,特别是首次使用的模板,必须在打磨三次以上才可使用。
对承台与墩身接茬部位进行凿毛处理,以露出新鲜混凝土面为准,凿毛完成后经自检、互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③模板安装前:
对承台顶标高和墩身轴线进行复测并做好标记,在承台顶面用M10砂浆带找平至承台设计标高(承台施工时预先预留2-3cm),砂浆带宽度10-15cm,制作要求表面平整,顶面确保在同一平面内。
砂浆带在墩身钢筋绑扎过程中制作,确保砂浆带强度满足施工要求。
(2)钢筋绑扎:
①钢筋整体要求:
钢筋在钢筋场集中加工,汽车运输至现场,人工绑扎成形。
墩身及顶帽的半成品钢筋由钢筋加工场统一下料加工,墩身钢筋运至现场绑扎安装,顶帽钢筋在现场的钢管支架上绑扎成型,完成后用吊车吊装到顶帽位置。
钢筋的制作和安装必须符合现行规范和验标要求。
②钢筋基本要求:
运到现场的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表面洁净。
使用前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
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
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③钢筋保护层要求:
为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且必须保证在混凝土表面看不到垫块痕迹,因此侧模安装采用特殊造型的同级砼垫块,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美观性,砼垫块按照4个/m2呈梅花型布置,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④钢筋焊接要求:
采用搭接电弧焊或帮条焊连接,焊缝长度需满足相关规定。
钢筋接头所在截面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得超过该截面钢筋总数的25%,钢筋接头避免设在基础顶以上3.0m范围内。
半成品钢筋在加工场采用双面焊,有效焊接长度不小于(5d+1)cm,焊缝宽度0.8d,厚度0.3d。
⑤钢筋绑扎要求:
钢筋绑扎过程中,注意设置桥梁综合接地,利用两根不小于16mm的墩身主筋作为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
综合接地的钢筋连接时,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均不小于4mm。
⑥钢筋绑扎其它要求:
为方便混凝土振捣人员方便进出墩柱模板,在墩顶中心处开一处50cm×100cm的操作窗口,以便人员进出。
(3)墩身模板安装
①墩身钢筋绑扎完成并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墩身模板安装。
墩身模板严格按照墩身轴线位置进行安装,墩身模板安装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
②模板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要求后进行加固,保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受力后不变形、无移位。
模板内干净无杂物,拼装平整严密,支架结构立面、平面均安装牢固,支架立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承部分安置在承台顶上。
③为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模板拼装必须平整严密,在相邻模板间预先粘贴双面胶,避免模板安装过程中接缝不严造成漏浆,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模板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垂直度,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墩身模板安装完后对模板标高、模板安装情况进行自检、互检,确认无误、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墩身混凝土浇筑。
④模板安装完成后,根据模板中预先预留的Ø24拉杆孔设置拉杆,拉杆采用Ø20圆钢,在拉杆外设Ø24PVC管套筒,套筒伸出墩身模板外5cm,拉杆端头设双螺帽,螺帽拧紧后要保证模板内部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⑤为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过程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在模板底部承台顶面设Ø20短钢筋头对模板底口进行固定。
在墩身四周设置缆风绳,缆风绳直径不小于12mm,用紧线器将缆风绳锁紧。
⑥桥墩模板检查:
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
±10
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3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3
相邻模板错台
1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同一梁端两垫石高差
2
测量检查
5
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5
经纬仪测量
6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纵横两向尺量检查
(4)混凝土浇筑:
①混凝土准备:
A、混凝土原材料:
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矿物掺和料(粉煤灰)、拌合用水、外加剂等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并检测合格。
B、混凝土拌和前准备:
本墩混凝土计划在新立屯混凝土拌和站拌料,混凝土配制拌和之前,应对所有机械设备、工具、使用材料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混凝土的拌制和浇筑正常连续进行。
开盘前应按工地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调整配料系统,并做好记录。
C、混凝土的配料和拌制:
混凝土拌和物配料应采用自动计量装置,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应及时测定,并按实际测定值调整用水量、粗、细骨料用量;禁止拌和物出机后加水。
混凝土在拌和时,应按选定的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计算每盘混凝土实际需要的各种材料量。
减水剂可采溶剂型。
为充分发挥减水剂的作用,在拌和时其溶液宜用后添法。
采用溶剂型减水剂时,其含水量应计入拌和总用水量。
混凝土拌合物中不得掺用加气剂和各种氯盐。
a、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
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
这是控制混凝土的关键。
b、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的含水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c、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强度、弹模、初凝时间、工作度等因素并通过试验来确定。
D、混凝土运输
本墩的混凝土方量有198.9m3,地面线以上1m以下设计标号为C40(L1,D2)混凝土,其他范围采用C35(T2)混凝土,计划在新立屯拌和站拌制,其塌落度采用双控措施,即拌和站混凝土出料时检查混凝土的各种性能,重点控制其塌落度要符合要求,在混凝土施工现场,再检查混凝土塌落度,在满足泵送混凝土的要求下,才可进行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应随拌随用,由混凝土泵车送进模板内。
a、开盘前,应检查并采取措施保证运输道路畅通,并根据运输线路长度、运输能力及混凝土泵车泵送速度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灌车数量。
b、运输工具的选用,应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运输混凝土。
这是确保混凝土施工是否顺利的机具保证。
c、要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塌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d、本墩混凝土浇筑采用泵车送料,因此混凝土除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尚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的要求。
e、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已搅拌好的混凝土时,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当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高速旋转20~30s后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
②混凝土浇筑:
A、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含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
B、混凝土浇筑前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
随时检查预埋螺栓、预留支座锚栓孔及其他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移位,发现移位及时校正。
C、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为4个/㎡,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D、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塌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E、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控制在30-40cm),与模板保持5~10cm的间距,插入下层5cm左右,防止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F、砼的捣固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工序,必须严密组织,规范操作。
一是必须固定人员,责任到人,分片承包。
二是捣固要适当,既要防止振捣不足,也要防止振捣过度,以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开始泛浆、不出现气泡为度,特别是对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如果过振,就会出现离析现象。
G、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检查模板、支架等工作情况,出现变形、移位或沉陷,立即校正、加固,处理好后继续浇筑。
严禁各种机械设备碰撞墩身模板和钢管脚手架,必要时设专人检查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
H、墩台周围、顶部分别采用塑料薄膜及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当气温低于5℃时,不进行洒水。
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集中拌和站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
I、混凝土的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采用串筒、漏斗等器具输送混凝土,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0m,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J、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按工作缝处理。
K、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采用泵送混凝土)。
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L、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均不超过40℃。
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劈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在本地区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
M、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应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
N、砼浇筑必须坚持动态质量控制和“三方值班制”(领工员、技术和试验人员),人、机、料每一个环节都准备就绪,具备条件后方可施工,不得盲目施工。
3、模板拆除
墩身混凝土浇筑完成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进行模板拆模(一般在48小时后),模板拆除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拆除模板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模板变形,影响今后墩身施工外观质量。
拆模过程中严禁用大锤直接敲击模板,以免损坏混凝土外观质量。
模板拆除完成后及时运到下个墩身施工部位集中堆放整齐。
4、混凝土养护
①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设专人养护,在养护期间,必须一墩一人,定时补水,并建立养护台账,台账内容要包含温度及湿度监控情况,准确记录养护情况及效果。
②混凝土的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及温度控制,应及时对混凝土的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防止水分蒸发,养护期间要在覆盖物内放置温度计,以便准确控制其温度。
③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可在混凝土浇筑24h~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
④模板拆除后用水对墩身外露面进行湿润,并及时用塑料薄膜包裹然后再用湿润土工布包裹,再在其外侧包裹一层厚的塑料薄膜,最后用绳索或其它措施把塑料薄膜与墩身紧密捆在一起,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裹完好,防止混凝土暴露在空气中。
⑤包裹期间,包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养护期间,应设专人定时洒水养护,持续保湿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天(根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7天的规定)。
⑥针对本地的特点,为节约水源并养护到位,在墩顶固定蓄满水的水桶,在桶底部布满小孔,让水自流养护墩柱,同时注意根据蓄水桶流量,定时进行补水。
⑦在任意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⑧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15℃。
⑨混凝土在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重要性结构物进行温度监控,必要时要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的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⑩在混凝土的养护期间,架子队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行专职专岗,并应建立养护台账,养护台账必须包含温度及湿度的监控情况,用仪器监控养护情况,用数据保证养护效果,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及养护情况作详细记录。
5、首件桥墩施工现场试验
现场试验制作:
标准条件养护和随墩身同条件养护各制作两组,由现场专职实验人员按规范要求制作。
现场混凝土性能抽检
①塌落度:
采用双控检测,首先在搅拌站首盘混凝土检测,要求达到180~220mm之间(考虑运距损失及泵送混凝土要求),然后再浇筑地点每50m3混凝土取样检验一次,要求达到泵送要求。
②含气量:
在搅拌站及施工现场都检测,在现场检测两次,要求在现场每50m3混凝土取样检验一次,本墩在现场检查四次,要求含气量不小于5.0%。
6、施工注意事项
墩身采用大块钢模板,墩身一次立模到顶,一次浇注成型。
外加剂:
所使用的外加剂使用前必须经过试验室鉴定合格后使用。
原材料:
用同一厂同一标号的水泥,砂石料也必须来自同一料场,同一材质。
墩身施工完毕,对全桥进行中线、水平及跨度贯通测量,并标出各墩台的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
暂不架梁的锚栓孔或其它预留孔,排除积水将孔口封闭。
⑸施工中确保支承垫石钢筋网片位置正确,垫石顶面平整,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⑹混凝土灌注前,检查桥墩排水管、桥墩吊篮、接地端子等是否按设计预埋和布置。
⑺墩台施工完成后支承锚栓孔或防震落梁支架等预留孔,应排除杂物、积水后将孔口临时封闭,待架梁或安装支架前,打开预留孔冲洗干净后方可安装,杆件安装后应及时采用砂浆或混凝土灌注封闭。
预留孔的孔径及深度,应与安装杆件的尺寸及长度相适应,不得随意加大、加深,该部位的施工质量应从严掌握。
⑻施工应尽量减少基础施工与墩身施工的间隔时间,以防止混凝土收缩不同期引起的墩身混凝土开裂。
⑼施工作业平台:
根据本墩柱的特点及高度,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施工平台,在模板四周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脚手架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与墩身模板加以固定并设置剪刀撑和斜撑,底部支承在承台顶。
⑽墩身施工预埋件细目:
预留支座螺栓孔、吊篮预埋件、综合接地钢筋及端子、桥墩排水管、
防震落支架预留孔、接触网支柱基础
五、质量检验
1、模板及支架
模板及支架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上表。
2、混凝土
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
设计中心线尺寸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桥墩平面扭角
2
3
表面平整度
5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4
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10
5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六、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墩台施工时按设计要求设置永久性高程观测点,并在施工完成、架梁前和竣工验交前进行观测。
七、首件桥墩施工混凝土控制
1、混凝土质量检验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对所用混凝土进行施工前、施工过程、施工后检验。
施工前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检验项目出现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待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施工后检验项目应和施工前、施工过程检验项目共同作为质量评定和验收的依据。
(1)施工前检验
①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水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进行进场核查。
核查结果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②应按设计及施工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核查配合比试拌过程以及相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
(2)施工过程检验
①通过对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日常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混凝土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
②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进行日常检验,检验结果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3)施工后检验
①要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实体结构表面是否存在非外力裂缝,如出现,其最大宽度不得大于0.2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得出现。
②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③对混凝土的电通量、抗冻性的检验,是在混凝土的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的芯样进行检验。
2、混凝土拆模控制
(1)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在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也不得拆模。
3、混凝土的防裂控制
(1)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在早期因为水化热引起体积变化,环境温度的周期变化也会引起开裂。
所以将混凝土的初始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使之产生的温差较小,随之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可以避免开裂,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方法有:
①在低温时期浇筑墩台混凝土;
②降低混凝土材料温度;
③采用冷却水拌和;
④尽量缩短输送泵泵送距离;
⑤使用的水泥既要新鲜又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不宜使用新出窑的水泥。
(2)分层浇筑混凝土
①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灌注,分层厚度宜为60cm左右,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分层间隔灌注时间尽可能的长,以便其水化热的及时散失,但又不得超过试验所确定的混凝土初凝时间,以防出现施工冷缝,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②混凝土浇筑顺序采取横桥方向摊铺,待60cm厚的薄层混凝土全断面布料完毕,再重复沿横桥方向浇筑混凝土。
③混凝土振捣采用50mm和70m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深度对于大面积分层浇筑混凝土,如果下层混凝土即将初凝或已进入初凝,则振捣棒振捣时不宜插入下层,以达下层表面为宜,如下层混凝土未达初凝可插入下层5cm,保证下层在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度,防止漏振和过振,确保质量良好。
(3)加强混凝土养护的及时性及有效性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特别是表面裂缝,主要是由于内外温差过大产生的。
浇筑后,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温度升高,表面易散热温度较低,内部不易散热温度较高,相对地表面收缩内部膨胀。
表面收缩受内部约束产生拉应力。
通常这种拉应力较小,不会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
但由于混凝土外部受太阳曝晒、雨水、冷空气等的袭击,会使表面升降温差较大。
因此,养护是防止混凝土开裂的关键。
混凝土灌注完毕应及时对暴露面进行遮盖,防止水分蒸发。
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养护期间不得中断冷却水及养护用水的供应,要加强施工中的温度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
在任意养护时间,养护水温与混凝土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①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对混凝土养护,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防止水分蒸发。
②混凝土的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及温度控制,其养护的具体措施是首先包裹一层薄的塑料膜,然后用湿润的土工布等保湿材料包裹,外面再包裹一层厚的塑料膜进行密封,最后用塑料胶带粘好,确保内层塑料膜表面具有凝结水珠。
通过“两膜一布”的三层养护措施,及时补水保温、保湿养生,能满足戈壁滩地区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要求,达到了防治混凝土裂纹的目的。
八、工艺试验现场组织
为做好填筑工艺试验工作,需成立工艺试验指挥及技术、试验、施工、验收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
1、施工指挥、技术指导组
制订总体计划,统筹各小组工作,组织并协调施工资源,组织技术交底会;制定工艺细则并提供技术支持。
2、试验监控小组
现场检测、提交试验报告。
3、记录测量小组
记录现场施工及养护情况详细数据。
4、施工小组
负责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5、试验、验收小组
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由项目总工、工程部部长、试验室主任等技术骨干为组员的试验小组,确认工艺性试验的效果。
九、安全、环保保证措施
1、加强收集天气预报工作,项目队由办公室负责,及时收集并掌握天气变化动态并向领导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立屯特 大桥 桥梁 墩台首件 工程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