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带人名成语的经典故事传闻.docx
- 文档编号:27456655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24KB
10个带人名成语的经典故事传闻.docx
《10个带人名成语的经典故事传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个带人名成语的经典故事传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个带人名成语的经典故事传闻
10个带人名成语的经典故事传闻
10个带人名成语的经典故事传闻
1-东施效颦
【读音】dōngshīxiàopín
【意思】:
东施为人名,与西施相对应。
效:
仿效;颦:
皱眉头。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出处】:
《庄子·天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成语故事】: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
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但是,西施有心痛的毛病。
犯病时手扶住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
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
皱着眉头,比平时更美丽。
村东有一女孩叫东施,长得十分丑陋,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
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有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
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和孩子远远地躲开。
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2-沆瀣一气
【读音】:
hàngxièyīqì
【意思】:
沆瀣:
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处】: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成语故事】:
隋唐时,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
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
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
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
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他录取了。
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
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
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
崔瀣自然也不例外。
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
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
于是,爱凑趣的人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
“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
3-江郎才尽
【读音】:
jiānglángcáijìn
【意思】:
江郎:
指南朝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
比喻才情减退。
【出处】:
出自①钟嵘《诗品》:
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
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
谓淹曰:
“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
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②《南史·江淹传》: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成语故事】: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
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
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
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
“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
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
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4-程门立雪
【读音】:
chéngménlìxuě
【意思】:
程,指程颐,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
原指学生恭敬受教。
现比喻尊敬师长,诚恳求学;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出处】:
出自《宋史·杨时传》:
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5-伯俞泣杖
【读音】:
bóyúqìzhàng
【意思】:
伯俞,姓韩,西汉时期的大孝子;因过受母笞打时,感到母亲年老力衰,笞打无力,因而哭泣。
现指孝敬父母。
【出处】:
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
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
“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
”对曰:
“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
【成语故事】:
韩伯俞,西汉梁州人。
生性孝顺,能先意承志,所以深得母亲欢心。
只是母亲对他十分严厉,尽管对他非常疼爱,但是偶尔也会因他做错事而发火,用手杖打他。
每当这时,他就会低头躬身地等着挨打,不加分辨也不哭。
直等母亲打完了,气也渐渐消了,他才和颜悦色地低声向母亲谢罪,母亲也就转怒为喜了。
到了后来,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枝打他,但是由于年高体弱,打在身上一点也不重。
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
“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
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
”伯愈忙说:
“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为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
今天母亲打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足见母亲已筋力衰迈,所以心里悲哀,才情不自禁地哭泣。
”韩母听了将手杖扔在地上,长叹一声,无话可说。
6-期期艾艾
【读音】:
qīqīàiài
【意思】: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常来形容人口吃。
【出处】:
这句成语是由“期期”和“艾艾”结合而来的。
“期期”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
”“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
【成语故事】:
“期期”来自汉代大臣周昌的故事。
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
秦末,他在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但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有一个宠妃叫戚姬,戚姬生了个儿子叫如意。
刘邦就想废掉原来的太子,立如意为太子。
于是,上早朝时,刘邦就说了这件事儿。
不料,众臣皆反对。
曾侍秦朝的博士叔孙通说:
“太子天下本。
本一揺天下振动。
奈何以天下为戏!
”这时,周昌也出来说话,明确表示反对无故废太子。
周昌本来说话就有点口吃,表达意思很吃力,最后说急了,他脱下官帽道: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这一结巴,反而把满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刘邦也跟着笑了,于是这件事暂且被搁在一边。
“艾艾”来自三国时魏将邓艾的故事。
邓艾,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来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因此招司马昭的疑忌而被杀。
不过,在此前,他与司马昭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
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
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
“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
”邓艾也不示弱,说:
“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
”
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故事和在一起,就有了成语“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结巴。
7-孙康映雪
【读音】:
sūnkāngyìngxǔe
【意思】:
晋人孙康刻苦读书的故事。
后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出处】:
出自《艺文类聚》卷二: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成语故事】:
晋朝人孙康从小喜欢读书,贫穷。
为了维持生计家人不得不在白天都干活,孙康年纪小,但是也不例外。
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家里没有灯不能读书。
孙康问父亲:
“为什么别人家里有油灯,而我们没有呢?
”父亲回答说:
“油灯很贵,咱们要买油灯全家都要饿肚子。
”小孙康很懂事,从此就不再提此事。
孙康读的书都是借的,又很讲信誉,到时间一定要还,常常因为没有时间看书而发愁。
他曾经尝试在月光下读书,但是太暗,眼睛疲劳。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
月光皎洁。
他忽然发现,书上的字在雪地里看得很清楚,孙康非常高兴,忙坐雪地里看书,坐累了就躺在雪地里,映着雪的反射光线读书。
此后,每遇到下雪,孙康不顾严寒,躺在雪地里读书,时间长了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通过这种方法他读了很多的书。
最后官拜御史大夫。
许多人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
8-吴下阿蒙
【读音】:
wúxiàāméng
【意思】: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
指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
出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编年体通史初一下册):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成语故事】:
三国时,据有江东六郡的孙权,手下有位名将叫吕蒙。
他身居要职,但因小时候依靠姐夫生活,没有机会读书,学识浅薄,见识不广。
有一次。
孙权对吕蒙和另一位将领蒋钦说:
“你们现在身负重任,得好好读书,增长自己的见识才是。
”吕蒙不以为然他说:
“军中事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了。
”孙权开导说:
“我的军务比你要繁忙多了。
我年轻时读过许多书,就是没有读过《周易》。
掌管军政以来,读了许多史书和兵书,感到大有益处。
当年汉光武帝在军务紧急时仍然手不释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学。
希望你们不要借故推托,不愿读书。
”孙权的开导使吕蒙很受教育。
从此他抓紧时间大量读书,很快大大超过一般儒生读过的书。
一次,士族出身的名将鲁肃和吕蒙谈论政事。
交谈中鲁肃常常理屈词穷,被吕蒙难倒。
鲁肃不由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
“以前我以为老弟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谋略罢了。
现在才知道你学问渊博,见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笑笑:
“离别多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
今天老兄的反应为什么如此迟钝呢?
”接着,吕蒙透彻地分析了当前的军事形势,还秘密地为鲁肃提供了五条对策。
鲁肃非常重视这些对策,从不泄露出去。
后来,孙权赞扬吕蒙等人说:
“人到了老年还能像吕蒙那样自强不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有了富贵荣华之后,更要放下架子,认真学习,轻视财富,看重节义。
这种行为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
”
9-萧规曹随
【读音】:
xiāoguīcáosuí
【意思】: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出处】:
出自①《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汉·扬雄《解嘲》:
“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
【成语故事】:
汉惠帝二年,萧何死了,曹参听说了这个消息,告诉舍人:
“赶快治办行装,我将要进入国都当相国。
”待了没有几天,使臣果然召曹参回去。
曹参当初地位卑微时,跟萧何友好,等到做了将军、相国,两人有了隔阂。
到萧何将死的时候,所推荐的贤相只有曹参。
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相国,所有的事务都没有改变的,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
选拔郡和封国的官吏:
呆板而言语钝拙、忠厚的长者,就召来任命为丞相史;说话雕琢、严酷苛刻、想竭力追求名声的官吏,就斥退赶走他。
日夜喝醇厚的酒。
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见到曹参不做事,来的人都想说话。
来到的人,曹参就把醇厚的酒给他们喝,一有空,官员们想要有话说,曹参又让他们喝酒,喝醉以后才离开,始终不能进说,认为这是常规。
相国官邸的后园靠近官员的住处,官员每天饮酒唱歌呼喊,曹参的随从侍吏厌恶他们,但不能对他们怎么样,就请曹参到园中游玩,听见官员酒醉唱歌呼喊,随从侍吏希望相国召来他们制止他们,曹参竟反而取来酒设座唱起来,也唱歌呼喊跟他们彼此呼应唱和。
曹参见到别人有小过错,一心给隐藏遮盖,相府中没发生过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任中大夫,惠帝责怪相国不治理国事。
曹窋休假(洗沐:
古时指官员休假)以后回去了,乘机进言,按照惠帝的话劝谏曹参。
曹参愤怒,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说:
“赶快入朝侍奉皇帝,天下的事不是你应当谈论的。
”到了朝拜时,惠帝责备曹参说:
“为什么给曹窋处罚呢?
先前是我让他劝谏你的。
”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说:
“陛下自己考察和高皇帝比哪一个圣明英武?
”皇上说:
“我怎么敢与先帝比呢!
”曹参又说:
“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萧何比哪一个更强?
”皇上说:
“你好像赶不上萧何。
”曹参说:
“陛下说的正确。
况且高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指无为而治),我这样一类人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不也可以吗?
”惠帝说:
“好,你歇着去吧。
”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
“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史称“萧规曹随”。
1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读音】:
chéngyěxiāohébàixiāohé
【意思】: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
“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
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
【成语故事】: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
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
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
因此,韩信首当其冲。
可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
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刘邦先是用计生擒了韩信。
此时的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地说: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
削去了王位的韩信,心想自己为兴建汉室出生入死,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既然你刘邦无情,休怪我韩信无义。
韩信私下与被任命为赵国相的陈稀相约,陈稀在北方举事,韩信在长安响应。
公元前215年(汉高祖十年),陈稀果然举兵反叛。
刘邦亲自带兵平叛,长安空虚。
韩信准备在长安举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谋反。
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
最后,由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
叛军已败,陈稀已死,邀请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
韩信哪里想到极力举荐自己而且一向过从甚密的萧何会是杀害自己的主谋。
结果韩信刚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捆绑起来。
吕后将这一代名将带至长乐宫钟室,残忍地杀害了。
萧何协助刘邦,削除异己,客观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为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
这是汉高祖刘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萧何辅佐刘邦做出的杰出贡献。
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
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成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人名 成语 经典 故事 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