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docx
- 文档编号:27455375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29KB
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docx
《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
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
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记叙
(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准确)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表达了的某种感情(或心理)。
3、自然环境描写(或称为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
(1)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如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
(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特点;(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4)为下文某某情节(下文具体的情节要写出来)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明确: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
(1)顺叙;
(2)倒叙(在开头)(3)插叙(4)补叙。
(1))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
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
(2)如果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
a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b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
(3)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5)以作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作用:
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1)时间
(2)地点(3)人物(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
(2)拟人;(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或对仗;(7)反问;(8)引用等。
9、比喻修辞有何作用?
(1)把某某比成某某,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
(2)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0、拟人修辞有什么作用?
(1)将某某描写对象人格化(或赋予某某以动感,化静为动)
(2)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的某某特点;(3)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1、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称为写作手法)?
(1)对比、衬托;
(2)欲扬先抑;(3)象征;(4)铺垫;(5)设悬念;(6)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12、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2)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3、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
(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结构严谨;
(2)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
内容上:
(1)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2)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启迪读者去怎么怎么做。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
(1)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
(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14、过渡句作用是什么?
回答: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5、如何一句话概括文段意思或主要故事?
答题思路:
什么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或发生了什么事)其结果怎样。
16、题目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
从以下角度考虑:
(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2)点明了某某中心;(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景物等;(5)点明主要人物;(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浅层次指某某,深层次指某某;
17、设悬念有什么作用?
(1)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2)暗示情节发展;(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与下文某句相互照应。
18、排比句的效果或作用是什么?
(1)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2)抒发了某某人的某某强烈情感;(3)从不同方面突出了某某内容。
19、该句使用反问的句式,作用是什么?
(1)加强语气
(2)强调某某的感情
20、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一般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拟声词等;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
21、该句照应了上文哪一句?
思路:
往该句上面找,找关键词一样的语句或者找提出疑问的语句。
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人物的性格
先写性格词,再写“从某某人物经历的事件或某某人物描写”可以看出(要么概括人物经历的事件,要么摘录人物描写的地方)。
要注意人的性格往往不止一点,至少找两点。
23、结合文中情节或人物谈谈自己的感悟。
结合情节:
(1)文中某某人做了某件事:
(2)我也要像他那样去做一个某某某某优点的人(或我不能像他那样有某某某缺点,而是应该怎样怎样)。
结合人物:
(1)文中某某人有某某性格;
(2)我也要像他那样去做一个某某某某优点的人(或我不能像他那样有某某某缺点,而是应该怎样怎样)。
24、试发挥想象,揣摩某某人的某某心情或心理活动。
解题思路:
实际上就是让补充一段心理描写,注意人称、语气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意思要顺着作者的意思去写。
25、设问句式有什么作用?
(1)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2)强调某某内容;(3)突出某某人的某某心情。
26、对比有什么作用?
与某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要人物某某的某某方面的优秀品质。
27、主旨或中心如何总结?
正面的常常是:
歌颂了(或赞美了)某某人一类人的某某优秀精神或品质,(或者是表达了作者对某某一类人的某某精神品质的歌颂赞美)。
反面的常常是:
讽刺(或批判)了某某一类人的某某不良品质,某某不良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某某一类人的某某不良品质、某某不良社会现象的讽刺挖苦)。
28、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或观察)顺序是什么?
观察角度是什么?
一般都是游览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写具体的游踪,如从远到近、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静到动等等,与说明文的空间顺序基本相同(但不能写成空间顺序),都要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
观察角度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罗圈腿的小猎狗
曹文轩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
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
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
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
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
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
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
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
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
“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
”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
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涛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
“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
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
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
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
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
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
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
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
“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
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意林》(少年版)2012年第10期)
6.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分)
7.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3分)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8.公狼的出现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3分)
9.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请具体阐述。
(4分)
镜子(16分)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
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
“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
保安表情严肃:
“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
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
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
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
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
“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
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
“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
”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
“规定?
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
”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
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
“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
”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
“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
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
“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
”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
这次终于通了。
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
[来源:
Z。
xx。
k.Com]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
他瞥了一眼保安:
“你很尽责。
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
”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
“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
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
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
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
“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
”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
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
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
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
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
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5.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
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
(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
第四次:
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
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2)您必须出示通行证。
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
7.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
你认为呢?
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8.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
阅读文本,写出你的发现。
(4分)
6.小猎狗在被别人瞧不起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3分,意思对即可)
7.“挤”这一动作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
“还是”则强调了猎人对小猎狗的忽视。
凸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
(3分)
8.“公狼的出现”使小猎狗有了展示咱已盼机会,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
(3分,内容2分,写法1分)
9.【示例】小猎狗角度:
①面对自己的缺陷,面对他人的嘲笑,内心必须强大。
②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自己的追求。
③不要怕挫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④要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
⑤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猎人(人们)角度:
①不可以貌取人,不要随意轻视一个人。
②要看到别人的努力。
③要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十条猎狗角度:
①不要嘲笑别人。
②不要去轻视一个看似比你弱小的人。
③不要盲从。
(4分,两个角度回答4分,同一个角度回答3点及以上3分,同一个角度回答两点2分,回答一点1分)
5.第一次:
张处长未办证件驱车进校保安遵守制度阻止入校
第三次:
张处长大讲道理要求变通保安忠于职守无动于衷
6.
(1)外貌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保安铁面无私的形象,为下文他拒绝放张处长的车进入校园埋下伏笔(作了铺垫)。
(2)连用两个副词“必须”,加强命令语气,写出保安态度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情状,表现出保安的忠于职守。
7.参考示例:
示例一:
不是。
这样写,暗示了坚持原则的保安在现实生活中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批评处分等)的情况,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
示例二:
是的。
从全文看,保安虽然是个普通人,但他内心很强大。
他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本身没有错,不会因为受到批评(处分)而流泪。
这样写,与上文中保安的形象不吻合。
8.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很小,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漠视规则,为一己之私随意变通的心态。
作者以此为题,试图传递这样一种观念: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均应尊重规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记叙文 答题 方法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