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课件.docx
- 文档编号:27452087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9.90KB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课件.docx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课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课件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课件【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精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
读懂颐和园漂亮的风光和课文美丽的语言。
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喜爱漂亮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
讲授法。
时间:
一课时
教程:
一、初读感受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漂亮的风光和课文美丽的语言
3.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育
二、细读课文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爱的景点是哪里?
(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挨次
(2)观赏课文的美丽的语言
(3)朗读的指导
A.指名读、竞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爱本文的那段描写?
四、积存迁移
(1)本文美丽的语句比拟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局部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北京西部
颐和园年月、面积
自然人文景观
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漂亮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按巡游挨次有序观看,抓住景物特点精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预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索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
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预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1、今日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2、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的皇家园林!
该怎么读(课题)?
3、今日,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巡游的一个漂亮的大公园。
你又想怎么读?
4、小结:
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许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巡游挨次入手,了解文章构造和课文内容。
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巡游挨次。
1.按挨次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
2.思索:
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挨次写?
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白巡游的挨次?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巡游挨次的句子。
从句子入手,把握文章的构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表示巡游挨次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巡游观看挨次。
2、给表示巡游挨次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构造形式,并依据段落提纲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依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忙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
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漂亮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看角度观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漂亮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简洁精确的表达方式。
“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出名的长廊。
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参加表示观看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索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忙?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
(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看角度去观赏长廊,发觉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3、依据学生的自学状况,教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
5、再次出示表示观看角度的短语并协作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挨次,到达段的积存。
6、小结:
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
让我们连续随着文字去感受。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这一次,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
又赏出些什么呢?
自己读一读吧。
“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屹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视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雄伟气概。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用词精确
3、小结:
这一次,我们跟着从抬头一看这个观看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雄伟的特点。
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赏它呢?
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描写的不同风光。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观看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沟通共享朗读及感受。
教师通过比照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异,从而理解精确的用词。
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才智。
4、今日这堂课我们按巡游挨次,依次从不同的观看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毕竟有什么妙处?
(这次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
四、总结。
1、以“说不尽”引出颐和园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2、以“说不尽”引出选择重点内容写清晰的游记表达方式。
五、课后学习建议。
1、建议大家课后收集一些颐和园的资料,丰富自己对颐和园的熟悉;
2、把文中自己特殊喜爱的句段读一读,记一记,下堂课再沟通。
【篇三】
教学目标:
1、熟悉和把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积存美丽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漂亮的风光和课文美丽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把握按巡游挨次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风光,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阅读、直观课件观赏、想象、感悟
教学预备:
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
(板书:
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
颐和园建在哪里?
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索:
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
你最喜爱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重点指导:
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留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留意指导笔顺。
3、沟通自读状况;
①颐和园给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
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
(首尾照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沟通自己喜爱的景点,说明理由。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着学生去领会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的赞美之情。
)
③学生观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
(板书:
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构造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沟通课后争论题:
是按怎样的挨次巡游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巡游挨次的语句。
②争论沟通,指句说说的巡游挨次。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
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其次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忆全文挨次。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学习其次自然段。
1、指名读,思索:
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又是怎么观看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
从哪些句子知道?
(板书:
长、美)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
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
”提问:
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一样的”这说明白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一样。
表达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才智、才能。
)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提问:
这句写什么?
从哪些词看出?
(“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风光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点明白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
(第一层第1、2句;其次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
5、总结写法,提出自学要求:
我们这段是按先读全段整体感知;再说说景物的特点;结合有关图景和语句体会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看,并采纳不同的描写方法;最终按挨次来分层来学习的。
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方法来自学以下3段的内容。
再读课文,思索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方法。
体验胜利,自主学习。
沟通学习“万寿山”局部(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表达景物美的句子。
万寿山脚下:
佛香阁高(屹立)
(抬头一看)宏伟壮美(八角宝塔形三层闪闪发光)
排云殿大、多(一排排)
金碧辉煌
(向下望)树丛葱郁……
登上万寿山:
(正前面)昆明湖静、绿(像……像……)
(向东远眺)城楼白塔古老
2、重点沟通: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
找出比方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和,写出了昆明湖和特点。
“几乎”的意思是。
“滑”字用得,由于。
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也可让学生争论:
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
3、利用课件带着大家去观赏万寿山的美景。
沟通学习“昆明湖”的局部(第5自然段)。
1、在昆明湖畔看到了哪些景物?
2、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
(板书:
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姿势不一)
3、想象“姿势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
说明白什么?
(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才能。
)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课件再次展现昆明湖上的漂亮风光。
三、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漂亮景观,全文脉络清楚,首尾照应,采纳了移步换景的巡游挨次记叙的。
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纳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漂亮风光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的风景名胜,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换景的巡游挨次,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来。
四、作业
1、找出文中美丽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喜爱的局部背下来。
2、观看一处家乡的景物,按巡游挨次,抓住景物特点写下来。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长廊长、美
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高、宏伟壮美
(大、美)排云殿大、金碧辉煌
昆明湖静、绿
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且姿势不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颐和园 教科版 小学 年级 下册 语文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