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docx
- 文档编号:27448514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9.26KB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docx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课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
)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2.识记文言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精心导入
以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导人课文。
2.预习:
多媒体出示词句练习
a解释词义:
(1)乃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前人之述备矣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薄暮冥冥
(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10)至若春和景明
(11)而或长烟一空
(12)宠辱偕忘
(13)或异二者之为
(14)是进亦忧,退亦忧
b翻译: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解难答疑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预习感受。
(3)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
(4)学生自由朗读刚才自己有疑难的语句,进一步疏通文意。
4研读分析
本文做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请同学们找出对应的语段或语句。
(2)第一节的“谪守”与第二节的哪个词对应,他们被“谪”后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
“谪守”与“迁客”对应。
(3)第二节中有一个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迁客”之“情”的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
过渡句: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异”,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明确:
“物”“异”而“情”“异”:
阴冷险恶――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览物之情”又怎样呢,他们是怎样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们以什么为“喜”,又以什么为“悲”呢?
明确: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以“天下”为“忧”,以“天下”为“乐”。
(6)作者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
既是自勉,更是劝慰友人。
教师小结:
全文先以叙事带出写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议,点明全文主旨。
做到了情、景、议的高度融合。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体会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5.尝试背诵全文。
(1)教师指导背诵。
全文结构:
叙事――写景――即景生情――议论抒怀。
(2)学生尝试背诵。
6.教师小结:
同学们,《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赏析,去探究。
比如文中的对偶句,凝练优美的四字句等,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常读常新。
阅读这样的文章,会使我们的心胸旷达,照亮我们的灵魂。
7.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全文。
(2)仿照课文3、4段,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
(可以尝试用文言文创作。
)
课堂实录
师:
(播放录音磁带,欣赏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我们通过《天净沙?
秋思》感受到了一种凄凉,作者当时的心情在诗句中充分地得到了体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体会一下他在写作这篇佳作时的心情。
师:
在正式接触课文之前,先来进行课前“热身”。
(多媒体出示问题:
预习内容,学生认真思考寻找答案。
)
师: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
生1: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1015年进士,是仁宗朝政治改革派的中心人物,深为欧阳修钦佩和拥护。
景佑年间被贬饶州;庆历新政失败后,贬邓州、杭州、青州等地。
范仲淹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声望极高,他的文学创作也很有成就。
写景抒情文《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盛传不衰的登临杰作;他以政治家、军事家特有的情怀创作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突破了词专写男女风月的界限,开苏轼、辛弃疾豪放词之先河。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
昔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
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用冼炼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尤其是阴晴变化引起登临者的或喜或悲之情,归结到“古仁人之心”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当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人土的鼓励和安慰。
这跟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
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而失败,但却开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师:
你介绍得十分全面,告诉大家,这段资料从哪里来?
生1:
这些都是我通过互联网搜索到的内容。
师:
很好,上网、读报,也是我们获取语文知识的一个途径。
下面,请大家仔细听老师朗读,感知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全文,学生听得很专庄,听完了,大家吁出了一口气。
)
师:
请大家集体朗读全文,要求读出节奏和气势。
(学生集体朗读。
)
师:
还不错,稍微快了点。
有这样一副对联用来形容岳阳楼非常贴切(出示投影):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请大家选择:
如果形容岳阳楼气魄雄大,该选哪一句;如果用来概括全文内容,哪一句最恰当?
生2:
选第一句对联,后一句可以概括全文内容。
师:
既然这样,这“四面河山”可以具体到文中哪些段落呢?
生3:
第二小节开头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
生4:
第三小节也是。
生5:
第四小节还是。
师:
岳阳楼有此“大观”,才会让“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体现在哪八个字上,“迁客骚人”看到不同的自然景物产生的思想感情如何呢,
生6: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是说它交通便利,所以迁客骚人来此非常方便。
生7:
当他们看到阴沉沉的天气和萧条的景色时,心情就很坏。
文中用“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来概括。
生8:
当他们看到春和景明的景色时,就“喜气洋洋”,端起酒杯喝起酒来了。
师:
很好,能各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他们的感情吗,
生9:
“悲”和“喜”。
师:
作者写“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是怎样来写的?
生10:
为引出后面的“古仁人”,先写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情。
师:
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0:
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这跟“迁客骚人”的感情不一样。
师:
很好。
具体说来,“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么理解’
生1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
师:
意思是什么,
生11:
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老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
师:
不错。
我再问大家一句,这“古仁人”整天担忧,他们就没有快乐的时候了吗,
生12:
不,他们在应该快乐的时候才快乐。
生13:
应该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
师:
对。
如果我们来分析两者忧乐的出发点,那么“迁客骚人”是“个人忧乐”,而“古仁人”应是怎样的呢,请用上面对联中的四个字回答。
生14:
应是“万家忧乐”。
师:
很好。
我们来总结一下?
本文并非单纯写景,写景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及他们的“悲喜”之情,而这又是为了引出后边的“古仁人”及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思想倾向显而易见。
最后自然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句,真正做到了“水到渠成”。
师:
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再来读文章,会读出更好的语气和感情来。
(有感情地集体朗读。
)
师:
大有进步。
我们想啊,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
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
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16:
唐朝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生17: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是。
生18: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也是。
师:
多好的例子,典型的“万家忧乐”!
生19:
还有屈原。
屈原用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爱国爱民的篇章,令我们肃然起敬!
(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
)
师:
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也应从中受到教育,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下面是老师给大家收集的这方面的格言,请大家读一读,品一品,课后摘录下来。
(出示投影片,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集体读,情绪激昂。
)
儒家学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
天下为公。
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编辑/李宝作
E-mail:
hloveboy980@163.co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阳楼记 岳阳楼 教学 设计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