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445123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97KB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教案.docx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要点]
.鉴赏《红楼梦》各不相同的人物出场。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鉴赏人物的出场
.研究贾母的出场
①学生朗读贾母出场的描写。
②多媒体显示贾母出场的片断。
③提问:
为什么贾母要第一个出场,又为什么要显示她的气派和礼仪?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指定若干名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明确:
《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
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位“老祖宗”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
荣、宁二府上下几百人都会环绕在她的周围。
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因此贾母第一个出场可以引出贾府一大批人物出场,如邢、王两夫人、李纨、迎春三姊妹等,也为后面的王熙凤、贾宝玉出场作好了铺垫。
第一个介绍贾母,一方面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地位最高,同时她又是黛玉最亲的人。
黛玉进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
贾母和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写出黛玉初入荣府时受到贾母的疼爱。
2.研究王熙凤的出场
指定一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王熙凤出场的描写。
多媒体显示王熙凤出场的片断。
提问:
试分析凤姐出场的时机、方式和出场后的活动。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
她的出场为最佳时机。
因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邢夫人的儿媳妇,贾母的孙媳妇,却独揽着贾府的家政大权。
按她的身份,她应常在贾母身边随侍,应该和李纨等人一样随贾母一起出场。
但那样安排难以显出王熙凤的特殊地位和她的性格。
因此,经过精心构思,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与外祖母等人见面叙谈之后,使她能单独出场、单独活动来自我表现,显示其地位的重要以及她的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才干。
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出场方式。
如同传统戏剧演出时主要人物登场前先使观众听到唱腔,然后再亮相那样,王熙凤出场前,先让读者听到笑声,接着“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突如其来的笑语,引起黛玉的纳罕。
此时黛玉心里想的问题,也正是读者心里的问题。
试想,在老祖母面前,人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谁敢这样放诞无礼?
王熙凤如此出场,一开始就显示出她的泼辣性格和她在贾母面前敢于放肆的特殊地位。
出场后的活动:
众星捧月式的上场,暗示出她炙手可热的权力。
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等恭维话;“伤心”姑妈去世,用帕拭泪;贾母一句“再休提前话”“忙转悲为喜”等表现出她是一个善于逢迎讨好、随机应变、察言观色的人,而这一切都是表演给老祖母看的。
3.研究贾宝玉的出场
教师范读课文
多媒体显示贾宝玉出场片断。
学生思考:
为什么把贾宝玉的出场安排在最后?
为什么要他两次出场亮相?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
明确:
宝玉自幼受“老太太疼爱”,又喜欢在内帏厮混,按常规,他应经常在贾母身边,或在姊妹们中间,或在他母亲王夫人面前。
黛玉进府,可以在见贾母时见到宝玉,或者在见迎春三姊妹时见到他,但作者偏偏让他白天到庙里还愿去,直到晚饭后,只留黛玉和三姊妹在场时,才安排宝玉出场。
把宝黛相会放在最后,可以集中笔墨,专门描写。
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
安排宝玉两次出场,也是作者的独到之处。
第一次亮相,可以说是黛玉观察宝玉。
黛玉见到了穿戴华贵,外貌俊美的“一位年青的公子”,和她猜测的完全不同,惊怪此人非常面熟。
这次亮相为黛玉的心理活动安排了时间。
第二次亮相其实是宝玉看黛玉,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不仅写出了他的“疯疯傻傻”,还与黛玉的内心感受不谋而合,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4.提问:
两位舅父为什么不出场?
学生思考后明确:
这是作者专门设计安排的。
如果人人都见面,势必个个问候叙说一番,不但会使内容重复,文字枯燥,而且两次甥舅直接晤谈,写起来也很困难。
因此作者采用了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按礼规让黛玉拜见舅父,引出对贾府结构的描写,又免去了与二人直接相见的场面。
二、赏析人物形象
.林黛玉
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多媒体显示: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
“与众各别: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归纳黛玉的外貌特征。
明确:
众人关心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
提问: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是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小说中是怎样表现的?
她为什么这样要求自己呢?
要求学生分小组活动。
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讨论、分析,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学生甲:
贾母初见黛玉“一把搂入怀中大哭”,黛玉一时没来得及行礼,过后她还是补上了。
学生乙:
当贾母介绍王熙凤时说: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结果黛玉还是以“嫂”呼之。
学生丙:
在王夫人处,老嬷嬷们让她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便向椅上坐了。
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
学生丁:
黛玉在家时,饭后原不吃茶,而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跟着漱口,跟着吃茶。
学生戊:
贾母问她念书情况时,她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宝玉问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是因为贾母曾说姊妹们“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所以她才改口。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黛玉的性格:
多疑、自尊自重、谨言慎行。
而这种心理和行为,是她孤单的身世和寄人篱下的处境造成的。
2.王熙凤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讨论分析后自由发言。
明确:
王熙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爱。
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头饰、裙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
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忽悲忽喜,处处逢迎讨好,博取贾母欢心,借以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丑恶的内心世界。
3.贾宝玉
指定学生朗读有关贾宝玉的内容。
提问:
黛玉听到的宝玉是怎样一个人?
她对他有怎样的猜度?
学生思考后明确:
通过在家时母亲的介绍和王夫人之口的叙述,黛玉对宝玉的了解可以综合为:
①宝玉是“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②衔玉而诞。
③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欢在内帏厮混。
在姊妹情中极好。
④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⑤姊妹们不理他,他倒安静些;姊妹们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
⑥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⑦王夫人叮嘱黛玉“别睬他”。
因此黛玉猜想:
不知宝玉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提问:
宝玉出场后,黛玉眼中的宝玉是怎样一个人物?
学生讨论后明确:
宝玉两次出场。
第一次出场,黛玉见到的宝玉是“一位年青的公子”,穿戴华贵,外貌俊美,与她的猜度完全不同,竟然有眼熟之感。
第二次出场后,黛玉又看到一个“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外貌最是极好的宝玉。
学生齐读《西江月》二词,然后思考:
《西江月》是如何评价宝玉的?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明确:
这两首《西江月》模拟封建正统派的口吻,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无限愁恨,他的言论和行动被人看作疯傻。
他“不通世故”“怕读”不愿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庸俗官吏结交应酬,不愿遵守封建礼规,不愿读八股,不愿走科举做官的道路。
封建国家、封建家庭,都无法对他寄任何希望。
这些,揭示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词中的“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
这两首词,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三、探究性学习:
肖像描写的作用
提问:
本文的肖像描写较多,试结合具体内容来谈谈肖像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
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派。
如写黛玉是: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比较心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写熙风是: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两人都很美,但又有不同,前者娇弱、玲珑、文静、内向,后者华贵、俏丽、外向、泼辣,善于逢迎;一个含苞先放,一个艳丽袭人。
2.通过形象看人物社会地位。
本文着重写了王熙凤和宝玉的服饰,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富有。
写王熙凤又突出“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具体描写很绚丽夺目,说明她好张扬,又说明在贾府地位显要。
宝玉则显示出受宠的地位。
3.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眼光,而不同的眼光也反映了观察者的性格、爱好和文化层次。
如林黛玉的肖像是通过宝玉的眼光来看的,完全没有衣饰,而突出其面容体态娇弱柔嫩、含情脉脉。
这就反映出宝玉是不看穿着之类的物质享受,而追求精神潇洒的。
4.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
肖像描写对于人物刻画不是孤立的,如王熙凤“丹唇未启笑先闻”就恰好是她登场的照应。
黛玉的谨慎内向也可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行动上得到佐证。
5.适时适量,有详有略,变化多姿。
本文对人物亮相的顺序和登场的方式都很有讲究。
重点人物多介绍,有的甚至两次描写其肖像,如黛玉、宝玉,次要人物简略一些,如贾母。
还有的只点名字或虚写,如舅母、舅舅。
四、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是全文的重点。
人物是小说的要素之一,《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且各具特色。
我们只有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小说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背诵《西江月》两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黛玉进贾 府第 课时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