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
- 文档编号:27444206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95KB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今年,省委、市委全会指出: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要集中力量打好这场“硬仗”。
金融危机以来,我县经济受到较大的冲击,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这次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是传统发展之“危”,科学发展之“机”。
因此,面对不进则退的新形势,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五年迈上新台阶”的目标,是当前摆在我县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积极探索,大力推动,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效明显。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6.6亿元,比2006年增长46.7%,三年平均增长13.6%;人均GDP25385元,比2006年增长38.2%,三年平均增长11.4%;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2678元,比2006年增长48.8%,三年平均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7231元,比2006年增长46.5%,三年平均增长13.6%;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亿元,比2006年增长123.7%,三年平均增长30.8%;固定资产投资80.7亿元,比2006年增长159.2%,三年平均增长3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8亿元,比2006增长61.5%,三年平均增长17.3%。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
近年来,我县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树信心、抓项目,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和“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宏观政策为指引、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加快大项目建设为根本途径的发展方式,大力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大力实施“三四五”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了经济结构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抗击危机能力,推进了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坚持以“调结构、促转型”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整体上朝合理化方向迈进。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调结构”和“促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中,并把“调结构”与“促转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大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次产业结构从2006年的16.5:
52.7:
30.8调整为2009年的11.1:
51.9:
37.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农业发展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近年来,我县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坚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以推进农业标准化、商品化、效益化、规模化、基地化生产,大力推广合美占、银晶软占等良种和测土配方施肥、马铃薯肥水一体化等增效技术,推进“珠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马铃薯、大顶苦瓜、荔枝、三黄鸡、海胆、鲍鱼等特色农业,引领农业不断发展,使农、林、牧、渔业生产获得全面发展,创建了沿江城郊型、沿海出口创汇型、山区资源型农业生产基地、创办了5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地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促使农业不断发展,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迈进。
2009年,全县农业增加值24.5亿元,占全市26.7%;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优质率85%以上,科技贡献率55以上,综合机械水平达到64.4%。
注册了“九华”、“好运莲”、“平海”、“高美”、“奕达康绿宝”等农业品牌;平海、铁涌、梁化、稔山、安墩等种养专业镇不断涌现。
目前,全县农产品商标56个,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12个,市级以上知名商标8个。
农业生产不断向规模化、基地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迈进,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工业发展逐步向现代制造业迈进。
近年来,我县认真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坚持以“传统产业谋转型、新兴产业抓机遇”的思路谋划工业升级转型,大力推进产业转移园、中航谟岭工业园、多祝节能环保工业等园区建设,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地引进了平海电厂、华源轩、汇源果汁、大统营科技、美新塑木等大中型工业企业,清洁能源项目规划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09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05.9亿元,占GDP占量的48.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04家,比2006年增加165家。
目前,全县有广东省著名商标29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0个,惠州市名优产品43个,拥有惠州市著名商标51件,特别是我县先后被国家、省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和“广东女鞋名城”等称号,彰显惠东鞋城魅力和鞋业发展活力。
今年上半年,全县鞋产量可达3.95万双,同比增长20%;全县鞋业产值91.3亿元,同比增长21.3%。
3、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向现代服务迈进。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培育引进了喜来登、金龙船、北京金融街、沃尔玛、肯德基等一批国内国际知名商贸企业,提升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双十”项目建设,文化广场、文化中心、新客运站、县城环城北路、第二人民医院、广惠高速东延线、惠州大道惠东段、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盐洲大桥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或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提升城镇化水平,促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城镇集聚,促进了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旅游、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2009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80.0亿元,比2006年增长76.7%,三年平均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37.0%,比2006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向高端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第三产业逐步向高端发展,特别是巽寮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五星级酒店群加快建设,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提升了旅游品牌和档次,“巽寮旅游”逐渐成为全省的区域品牌,推动了旅游业强势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亮点,同时,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
如平海、巽寮、港口三镇(区)以发展滨海旅游业为重头戏,转变仅依靠工业、农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2007-2009年,平海、巽寮、港口三镇(区)税收分别增长507%、和2000%和560%。
(二)坚持以“低碳经济”理念引导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县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节能减排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产业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淘汰了水泥二厂、水泥一厂、晓亨铸造厂部分生产线等一批落后产能,引进了美新塑木、艾希德药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进平山、大岭、稔山、考洲洋、白花、平海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时,把单位GDP能耗这一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生态创建等指标作为对各镇(街道、区)党政正职责任考核的主要指标,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009年我县万元GDP能耗为0.602吨标准煤/万元,比2006年下降了12.6%,年均降幅4.4%;二氧化硫排放量3600吨,控制在指标值内;从2005年至2009年共减少化学需氧量(COD)1900吨。
(三)坚持按“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发展方式的转变,民生事业发展明显加快。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加大对民生重点领域的投入,加快民生事业发展。
2007—2009年,全县财政投入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与社会保险、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资金19.1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6.7%,三年增长139.5%,年均增长33.8%;全县新增学位10440个,至目前止,平山、稔山、巽寮、平海、港口、高潭等6个镇荣获“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新增医务人员626人、病床位数457张;新参加养老保险人数4.6万人;财供人员人均工资提高1000多元。
2007年以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92.1亿元,如此大手笔投入,使农村公路、农村饮水、农村供电、教育、卫生、环保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二、认清差距,着眼长远,增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感。
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高度概括。
一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二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三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四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五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虽已取得较好成效,但与先进地区比,差距仍然很大,工业仍以传统的制鞋、制衣业占主导,而且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所占份额相当小;服务业发展总体还停留在低端发展水平。
因此,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产业仍处于低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2009年,全县经济增长13.1%,其中第二产业拉动增长6.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9.2%,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11.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品比较单一,而且产品主要以贴牌生产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导致附加值低。
三是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鞋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是规模小。
目前,全县制鞋业近5000户,但上规模的仅有172户,国家级商标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其次是成本高。
“两头在外”(原材料在省外、产品市场在省外或国外)的制鞋业生产成本特别是原材料成本、劳动成本越来越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这种以往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依靠价格优势占有市场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二)从经济发展动力看,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
2008年以前,投资、出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消费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长期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需急促下滑,外贸出口拖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关键时刻,我县大力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有效地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确保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这凸显了仅依靠投资、出口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在扩大内需特别是要在扩大消费需求上拉动经济增长。
(三)从结构指标来看,GDP四项构成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所占的比重不合理。
特别是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偏低,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大力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四)从人均指标来看,人均GDP等指标值偏低。
2009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5385元,分别比全市、全省平均低10325元和15363元。
这种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五)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山区、沿江、沿海经济发展不平衡。
2006年,我县山区经济总量相当于沿江、沿海的18.7%和20.6%,到2009年,我县山区经济总量相当于沿江、沿海的17.9%和20.2%。
这种区域差距越来越大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和谐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注重城镇、区域发展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转变。
(六)从外部因素来看,发展空间缩小,要求企业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国际因素:
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保护的连锁效应压缩了企业市场空间;二是政策因素:
人民币升值、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劳动成本上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三是要素因素:
用工难、用地难、融资难等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围绕新目标,找准着力点,强化我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
经济发展方式是决定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事关长期的根本性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当前我县转变发展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必须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议重点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布局的优化和现代产业群的培育。
为落实《规划纲要》,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四五”发展战略,即做好“三个对接”、构建“四大功能区”、打造“五大基地”,为惠东发展绘就美好蓝图,实施举措已经明确,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就是把举措落到实处。
1、围绕构建“四大功能区”目标,加快优化经济区域功能布局。
“四大功能区”(珠三角产业转移功能区,滨海旅游观光功能区,临港工业功能区,农业生态功能区)是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沿江、沿海、山区三大不同区域的功能布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为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而提出的发展规划,是统筹山区、沿江、沿海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产业调整方向。
构建互补互动协调发展的“四大功能区”,要求各镇要按照“四大功能区”的要求找准产业定位,抓好发展。
2、围绕建设“五大基地”目标,加快提升产业优势。
“五大基地”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产业定位,是壮大经济规模、提升发展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
据初步测算,到2012年,“五大基地”建设总投资将达到24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500亿元产值,170亿元增加值,产生税收20亿元;到2020年,累计投资1400亿元,将形成1290亿元产值、700亿元增加值,产生税收70亿元以上。
一是大力推进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向园区集群、推进产业向城镇集中是解决产业布局散乱和土地资源利用低等问题的必由之路。
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建成后,可容纳规模上工业500户以上,预计年产值可超过600亿元。
因此,要坚持“筑巢引凤、建引同步”,全力推进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园建设,着力解决好当前推进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存量土地不足、园区内部管理不够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及承载能力不强等问题,大力推进园区水、电、路、污水处理厂建设。
同时,加快华源轩、美新塑木三期、锦胜包装、广恒钢、捷壳机械、华丰汽车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项目在9月份前投产,为今年GDP增长15%提供动力。
二是大力推进珠三角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
要树立“大旅游”的意识。
从近期来看,要着力推进巽寮滨海旅游和白盆珠温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海宸、嘉华、康帝等五星级酒店群建设和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推旅游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12年,建成1个国家5A级景区、5个以上国家4A级景区,新建8家五星级、8家以上四星级酒店,建成一批资质等级较高的旅游社,启动建设平海南门海、稔山范和2个主题公园,培育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知名旅游品牌,实现接待旅游人数7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亿元左右,全面提升我县旅游业档次。
从远期来看,充分利用港口双月湾旅游主题公园、黄埠东头旅游、白盆珠水库生态风景区、多祝皇思扬、田坑古围村等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有实力的大财团,参与蓝色、绿色、红色、古色“四色”旅游建设,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三是大力推进珠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目标,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把推进珠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业产业经营重要手段。
坚持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广农业科技。
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计划,发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产、销、加一体化农业产业链。
加大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充分发挥“马铃薯之乡”、“大顶苦瓜专业镇”、“九华”牌马铃薯、“平安蜜桔”等品牌效应,不断扩大马铃薯、甜玉米、大顶苦瓜等特色农业规模,促进农业发展由以追求产量为主向追求产、效转变。
四是大力推进临港工业基地建设,发展新兴产业。
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惠东确立的“现代海洋经济强县”的科学定位,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火力发电和核电业。
目前,最重要的加快平海电厂建设进度,确保项目两台机组年内如期投产,为今年GDP增长15%提供保障。
要切实加强对东山海风力发电、惠州核电等项目的跟踪落实,争取项目落户建设。
利用毗邻大亚湾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五是大力巩固提升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民营制鞋业是惠东的支柱产业。
要运用“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广东女鞋名城”、“广东省鞋材生产基地”等的金牌效应,加快“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工业园建设,引进一批鞋材企业,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鞋业企业。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申报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促进从贴牌加工到自主品牌营销的产业升级,力争在今年内国家级品牌实现零的突破。
引导优胜企业实行重组,实行强强联合,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鞋业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鞋业二次创业,再创惠东鞋业新辉煌。
3、围绕推进“双转移”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珠三角产业转移园、谟岭中航工业园、多祝节能环保工业区、佳兆业工业园、民营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要一边加快园区建设,一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建引同步”。
重点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金融环境,大力推行产业招商、实行网上招商、以商引商、以侨引商、以资源引商、以环境引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快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建设,为劳动力培训提供良好平台。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特别是要引导培训机构与劳动力市场或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实行以需定培、定向培训、定向输出,推动农村劳动力高效有序转移,为企业发展特别是为转移企业提供用工保障。
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加大投入力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推进村企共建。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继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工作来抓;继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土地流转的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承包经营权,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二)更加注重“扩内需”战略的实施,加快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
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也是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
目前,我县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就是历史投入不足,近期的投入没有真正形成生产能力;城乡居民收入较低,消费能力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明显。
要大力推动由传统的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向内需和外需拉动经济发展转变。
1、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和推动力。
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引导消费对投资结构的优化,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
一是推动政策落实,确保政策的推动作用。
特别抓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落实。
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
消费需求与收入增长是成正比例函数,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公职人员工资收入。
特别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龙头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外出务工主体收入,增强广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同时,要积极引导消费,形成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
2、扩大投资需求,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投入是产出的前提,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关系。
近年来,我县投资结构不够合理,生产性项目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不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要在抓固定资产投资上下功夫,要一边扩大规模,一边优化投资结构。
一是抓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坚持把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各镇党政正职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
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审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项目备案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土地等规定要求的项目,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不予核准。
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要在审批、资金、用地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确保项目尽快上马建设,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二是抓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平海电厂将于今年内投产,对工业储备项目不多、规模不大的我县来说,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能否持续增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因此,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一批生产性项目建设投资,谋划一批民生项目加快建设,作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以此优化投资结构。
(三)更加注重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优化工业和服务业的层次结构。
一是要在工业投资上下功夫。
全力推进平海电厂、华源轩家具等项目的投产,形成生产能力。
全力以赴引进惠州核电等大项目,提高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推进工业化水平。
二是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
要制定《惠东县产业发展规划》,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发展核电、生物、制药、汽车仪表等产业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三是在传统产业升级上下功夫。
大力推动制鞋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抓好产业链整合,增强配套能力,特别是要抓好“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工业园建设,解决原材料在外而带来成本增加的问题;积极开拓市场,特别是要在扩大国内市场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鞋业品牌影响力;积极组织企业强强联合,实行集团化发展,增强竞争力。
四是在培育新兴服务业上下功夫。
大力培育信息、现代物流、金融等产业,为第一、二产业服务。
特别是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为工业特别是制鞋业的发展提供产品设计、包装、宣传、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提高企业文化内含。
(四)更加注重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强化现代产业体系的造血功能。
大项目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我县经济主要是大企业支撑力不足,要千方百计大力谋划一批大项目,推动大项目建设,为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经济结构大优化打好基础。
一是抓生产性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起直接拉动作用。
重点要推进巽寮旅游、平海电厂、碧桂园凤凰城、合正地产、国家石油储备库、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等大型项目建设。
二是抓民生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起助推作用。
重点抓好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污水处理厂、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推进。
三是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起先导作用。
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重点要按照县城“田字”型建设格局,加快县城环城南路、环城西路、广汕路穿城段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平山、稔山、吉隆、多祝等中心镇建设,把中心镇打造成连接城乡的现代小城市,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发展,不断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
(五)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入点,推进社会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要加快新农村建设。
把解决“三农”问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投入。
把教育作为重大的民心工程来抓,以“教育创强”为契机,新建和扩建一批学校,增加学位数,提高教职工待遇,增强师资力量;完善镇村卫生院站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弘扬文化,大力发展现代竞技项目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 经济发展 方式 转变 推动 经济 发展